新唐书·阳城传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小题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阅读答案:

【小题1】B【小题1】A【小题1】D【小题1】B

解析【小题1】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多次【小题1】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因为 D被【小题1】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小题1】“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 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 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结果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死时七十岁。

文言文阅读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小题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阅读答案:

【小题1】B【小题1】A【小题1】D【小题1】B

解析【小题1】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多次【小题1】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因为 D被【小题1】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小题1】“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 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 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结果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死时七十岁。


相关内容

  • [阳城,字亢宗]阅读答案及翻译
  • 8分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 ...

  • [争臣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 16.答案A.忧愁. 17.答案B.--的人:主语后表示停顿.A项,句末语气词.C项,来,表示目的.D项,表示承接关系. 18.答案A."不关心百姓疾苦"错误,属于无中生有."不能很好地履行大臣宰相的职责"错误,原文意思是"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q ...

  • 别冷落了诗歌的题目
  • 诗歌的题目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诗人本身已经拟好,一种是后人代拟.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那种呈现方式,题目都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因而关注诗歌的题目对于确定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以及判断诗歌的表达技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诗歌的题目和诗歌的内容之间究竟有那些关系呢? 第一.明确 ...

  • 访洛阳白园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访洛阳白园 熊召政 (1)从牡丹大家族中数以千计的国色天香,我认识了洛阳.一座风流妩媚之城.历千年兵燹.百回战劫而不毁灭的那些锦绣之根,现在更是春笋般茁起,轰轰烈烈地撒娇吐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吸引了万国衣冠. (2)从"风回铁马响云间"的齐云塔:从花 ...

  • 季文子相宣成阅读答案
  • 篇一:季文子相宣成阅读答案 您的位置:>>季文子相宣成阅读答案_季文子相宣成翻译_古诗大全 出自<>,其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文子曰: 吾亦愿之.然吾 ...

  • 文言文[褚翜]阅读附答案
  • 褚翜 褚翜[sh]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于时长沙王义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翜与蒙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哭惧祸及,谓抚等日 ...

  •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试题集锦及答案
  •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基础与积累.(32分) 1.看拼音,规范正确地写词语.(10分) (3)各路诸侯看到了烽火.各路诸侯火速率兵出击.(请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4)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改为反问句) wǎng luî qiǎng jiã bù shǔ tú jìng ...

  • [窃读记]教后反思
  • <窃读记>教后反思: 在<窃读记>的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扣住窃读,体味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窃读的滋味. 一.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记,即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结果.抓住这六个要素,就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