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说的话

自古以来就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说法,专制统治者说了一辈子牛话、横话、大话,到了也免不了说两句真话或者人话。不过,即便是真话,这里面也有个三六九等。

三国蜀汉的创立者刘备死前跟儿子说(虽然没有直接见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更像是告诉儿子做人的道理。

同样属于割据政权的前秦开国皇帝苻健死前对儿子苻生则说:“六夷酋师及大臣执权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之。”这是告诉儿子杀人的道理。

南朝齐明帝肖鸾死前跟儿子肖宝卷说:“做事不可在人后。”这是告诉儿子整人的道理。

所以,司马温公发过感慨:“知其不忠。则勿任而已矣。任以大柄,又从而猜之,鲜有不召乱者也。”

实际上,不论是苻生还是肖宝卷,别说做多少年的皇帝,起码连个正常死亡都没混上。

更可笑的是满清的那位康熙老儿在看了三国刘备托孤这幕之后,也发了个议论:“三国人以诡诈相尚,鄙哉”。话音未落多久,自己就落得个非正常死亡,死因到现在都是个谜,康熙活着的时候就说五福之内考终寿最难,到最后他自己也没有捞到。你说“三国人以诡诈相尚”,你康熙老儿父子之间至死不相明,难道还敢鄙视三国人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来比去,说到底还是三国人比较坦荡一些。

单纯解释是阿斗如不成气候可取而代之,实际上是逼诸葛亮在刘备死前表态要忠于刘氏集团,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也可以解释刘备为什么手下有这么好的文臣武将,驭人术一流。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这个遗嘱,集中体现了刘备的以“仁”为核心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刘禅的政治遗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说过一段话: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东汉后期,汉皇室衰微,天下大乱,豪强纷起,军阀割据。在这种形势下,要使政局稳定,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观点,曹操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法度过宽,或者是执行不力,所以,要使政局稳定,就要严刑峻法,树立起政府的绝对权威。而当时的刘备,为了对抗曹操,为了收拢人心,形成自己的势力,从而恢复和光大汉家江山,就采取了和曹操完全相反的政策,以“宽、仁、忠”为指导思想,形成以“仁”为核心执政理念。在当时的形势下,曹操的“急、暴、谲”,虽然实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但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而反对曹操的人,肯定会投奔到刘备的旗下,所以,刘备也逐渐壮大势力,在三国鼎立时代成为“鼎”之一足。

自古以来就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说法,专制统治者说了一辈子牛话、横话、大话,到了也免不了说两句真话或者人话。不过,即便是真话,这里面也有个三六九等。

三国蜀汉的创立者刘备死前跟儿子说(虽然没有直接见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更像是告诉儿子做人的道理。

同样属于割据政权的前秦开国皇帝苻健死前对儿子苻生则说:“六夷酋师及大臣执权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之。”这是告诉儿子杀人的道理。

南朝齐明帝肖鸾死前跟儿子肖宝卷说:“做事不可在人后。”这是告诉儿子整人的道理。

所以,司马温公发过感慨:“知其不忠。则勿任而已矣。任以大柄,又从而猜之,鲜有不召乱者也。”

实际上,不论是苻生还是肖宝卷,别说做多少年的皇帝,起码连个正常死亡都没混上。

更可笑的是满清的那位康熙老儿在看了三国刘备托孤这幕之后,也发了个议论:“三国人以诡诈相尚,鄙哉”。话音未落多久,自己就落得个非正常死亡,死因到现在都是个谜,康熙活着的时候就说五福之内考终寿最难,到最后他自己也没有捞到。你说“三国人以诡诈相尚”,你康熙老儿父子之间至死不相明,难道还敢鄙视三国人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来比去,说到底还是三国人比较坦荡一些。

单纯解释是阿斗如不成气候可取而代之,实际上是逼诸葛亮在刘备死前表态要忠于刘氏集团,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也可以解释刘备为什么手下有这么好的文臣武将,驭人术一流。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这个遗嘱,集中体现了刘备的以“仁”为核心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刘禅的政治遗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说过一段话: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东汉后期,汉皇室衰微,天下大乱,豪强纷起,军阀割据。在这种形势下,要使政局稳定,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观点,曹操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法度过宽,或者是执行不力,所以,要使政局稳定,就要严刑峻法,树立起政府的绝对权威。而当时的刘备,为了对抗曹操,为了收拢人心,形成自己的势力,从而恢复和光大汉家江山,就采取了和曹操完全相反的政策,以“宽、仁、忠”为指导思想,形成以“仁”为核心执政理念。在当时的形势下,曹操的“急、暴、谲”,虽然实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但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而反对曹操的人,肯定会投奔到刘备的旗下,所以,刘备也逐渐壮大势力,在三国鼎立时代成为“鼎”之一足。


相关内容

  •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
  •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 ...

  • 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塑造
  • 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塑造 [摘要]<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出自罗贯中之笔,他融合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材料,并且还结合了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真实生活经历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从而使作品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使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同时作品也鲜明地刻画了众多的 ...

  • 三国演义重要易考章回概括(中考复习)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

  • 三国演义赏析 从拥刘反曹看曹操
  • 2010 - 2011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任课教师:xxx 论文题目:从拥刘反曹看曹操 学号:xxxx 姓名:xxxx 年级:08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班 提交日期:2011年1月4日 从拥刘反曹看曹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 崔晓斌 摘要 :< ...

  •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曹操诈叔]曹操小时

  •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杰出的企业家刘备
  •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杰出的企业家刘备 圈子类别:管理沙龙 (未知) 2008-9-9 21:28:00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杰出的企业家刘备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度,刘备更是一位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

  • 前出师表翻译
  •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可重 用? 提到<三国演义>对于马谡这个人,不知道大家作何评价,当然了无论是挥泪斩马谡还是说刘备所说的马谡不可重用,这些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马谡不可重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找一下根本的原因所在,看一看为何马谡无法被重用?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 ...

  • 浅谈刘备之哭
  • 浅谈刘备之哭 95版<三国演义>大型电视连续剧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尊重原著以及三国正史,演员的表演堪称经典,如唐国强版诸葛亮.鲍国安版曹操.濮存昕版孙策等,至今印在观众心里,被誉为最经典的三国题材影视剧. 最近笔者又将这部经典名剧重温了一遍,也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发现不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