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繁星教案

32、繁 星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理解“半明半昧”、“梦幻”。

2、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尝试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3、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繁星及感受,体会他留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2)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及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晴朗的夜空,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上一个词语或一两句话说一说吗?

(群星璀璨、群星密布、星光灿烂、星光点点)

2、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板书:繁星)。这些夜的精灵,在一位作家的眼中,是极富生命极有情趣的。每每看着他们,作者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位作者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

出示资料:

(简介作者)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主要作品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摇摇欲坠

半明半昧 模糊”中的加点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3 根据表格概括说说文章内容。

说明:通过理清课文的脉络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这一指导方法较为有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然后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

相同:星星始终很多,名副其实的繁星。

不同:“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

里了”。

3、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有所不同

(1)朗读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

从作者的这些想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从前,作者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解课文的主要语句;二要联系自己的感觉、体验,这样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表达的对星空 的亲切感情。

说明: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课文,贴进学生的生活,易为学生接受,培养了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只有理解,读书才能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者在看星空时的想法,体会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默读第二段,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想法?

出示句子: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联系一下作者生活的社会、生活环境,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资料补充)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结:是啊,虽然当时作者身处黑暗的旧社会,又孤身独处,感觉孤寂无助,但有星的陪伴,他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说明: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这一段教学的重点所在,抓住并理解他们可以体会到这一段中作者对繁星的感情比上一段更深,也让学生感觉到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感情。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符合语文教学要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的要求。

(3)第三段写的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表示作者对星星的感受的句子划出来,交流 :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句中“萤火虫”指什么呢?闭上眼睛,想想:作者此时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想一想:它们在说些什么?

③“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分组朗读,理解作者是对这份夜的感觉是从触觉、听觉、幻觉三方面来写的。

再次感情朗读,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

④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坏里了。 这里,作者感觉到自己是沉醉在星的怀抱里,又比作是睡在母亲的怀里,跟“从前”和“三年前”的感觉对比,一个是比作回到母亲的怀里,一个是把星星当作“朋友”,如今是睡在母亲的怀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没有变化? 作者两次看繁星的感觉与在母亲怀里的感觉连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4、小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就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的真挚感情。

四、总结全文 读写结合

1、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引读相关句子

2、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产生过哪些联想和想象呢?模仿课文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3、交流、评议

4、总结:聆听了刚才三位同学交流的星空下看到的情景和感受,我们发现原来在不同的心情下,看到的景象、心中的感受也各有不同。这种独特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借鉴。

五、布置课外仿写小练笔

说明:在学生品读文本后,感受这篇散文的写作方法,抓住时机,让学生练笔,使读写充分的结合。而在学生交流评议后,教师又选取典型范例,从写作的角度,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教与学生借鉴、运用。这样的课堂学习真让学生收益非浅。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繁星》一课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之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契机。它段落结构大体相同,脉络清晰,文笔清新,语言流畅,写作方法独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通过理清课文的脉络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填写表格理清文章结构,再根据表格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一个方法指导较为有效。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写作条理非常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三次描写了繁星的美景,而每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也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感受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还融入了对家乡、祖国的眷念之情。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写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眼中的繁星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童心、童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文笔清新,语言流畅,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3、细心观察大自然,学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这篇文章写作特点鲜明、巧妙,光让学生读读显然是不够的,让学生品读文本感受巴老清新的语言、奇特的联想的同时,学习他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通过仿写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观察、想象等能力在运用中加以强化。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体现以下三点:

(一)补充媒体资料,有效激发情感。

语文课中“文”的理解往往与“情”交织在一起,所谓“披文入情”,抑或“披情入文”皆言于此。媒体、作者和背景资料的补充,能帮助学生较好理解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习提供情感上的铺垫,进而为深入理解文本的奠定基础。

(二)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读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一进入课的内容,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结合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多样的读写练习:

1.拓展情景说话练习:本文中作者望着繁星,浮想联翩,我们也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如“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等

2. 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如果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模仿课文中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感受。在交流评议后,教师总结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借鉴、运用。

关于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语文教师。面对愁眉不展、一头雾水的学生,教师也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讲了半天的写作技法,学生拿起笔来,依然如故,或不知所云或三言两语即告搁笔。事实上高年段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并非仅仅表现在选材上,更多地表现为无法将所要叙述的内容写具体、生动。要改变这一状况,光靠作文课上的指导,显然作用不大。因此,阅读教学中有效设计写话练点,通过文本这一“例文”,解构写作技巧,力求使学生突破写作上的这一瓶颈。应该说,小学仍属写作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时,由模仿入手不失为写作学习的一条捷径。

本课无论语言表达,表达顺序或细节描写,在小学年段都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就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需抓住某一个方面重拳出击,使之行之有效。据此,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小练笔:如果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模仿课文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以此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

案例

------

师:请大家朗读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

生:作者看到星空是密密麻麻的繁星。

生:作者望着星天,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师:从作者这些想法里,我们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爱他的母亲。

生:不对!应该是怀念他的母亲。

师:这些是不是作者看星空后的思想感情呢?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大家想一想“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是一句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这比喻句能不能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不能。

师:这比喻句只能说作者望着星天,忘记了一切,产生了好像回到母亲怀里时的感觉。大家想一想,在母亲的怀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温暖的感觉------

师:在这些感觉中,哪一种才能表达这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小声议论后)亲切的感觉。

师: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解课文的主要语句;二要联系自己的感觉、体验,这样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表达的对星空的亲切感情。

------

语文较其他学科而言,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可以让读者置身于语言世界里,体验五彩生活,感悟不同人性,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与文本对话,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主动参与中,在个性化的感悟中解读文本。学习语文,在独具魅力的对话中把文本读“透”。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作者对星空的感受的句子的解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的对话。学生们在与文本无数次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从而对课文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透彻的解读。

关于训练材料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_____ 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_____ ,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_____ 。

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_____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_____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_____ 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____ 的,是_____ 的,是_____的。

3、在星的怀抱中我_____,我_____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二、读读下面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依照其句式造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关于探究、实践活动

活动一:观察夜晚的星空,写出感受 活动二: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交流 活动三:课外读巴金的《星》

32、繁 星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理解“半明半昧”、“梦幻”。

2、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尝试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3、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繁星及感受,体会他留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2)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及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晴朗的夜空,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上一个词语或一两句话说一说吗?

(群星璀璨、群星密布、星光灿烂、星光点点)

2、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板书:繁星)。这些夜的精灵,在一位作家的眼中,是极富生命极有情趣的。每每看着他们,作者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位作者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

出示资料:

(简介作者)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主要作品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摇摇欲坠

半明半昧 模糊”中的加点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3 根据表格概括说说文章内容。

说明:通过理清课文的脉络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这一指导方法较为有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然后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

相同:星星始终很多,名副其实的繁星。

不同:“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

里了”。

3、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有所不同

(1)朗读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

从作者的这些想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从前,作者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解课文的主要语句;二要联系自己的感觉、体验,这样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表达的对星空 的亲切感情。

说明: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课文,贴进学生的生活,易为学生接受,培养了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只有理解,读书才能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者在看星空时的想法,体会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默读第二段,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想法?

出示句子: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联系一下作者生活的社会、生活环境,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资料补充)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结:是啊,虽然当时作者身处黑暗的旧社会,又孤身独处,感觉孤寂无助,但有星的陪伴,他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说明: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这一段教学的重点所在,抓住并理解他们可以体会到这一段中作者对繁星的感情比上一段更深,也让学生感觉到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感情。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符合语文教学要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的要求。

(3)第三段写的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表示作者对星星的感受的句子划出来,交流 :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句中“萤火虫”指什么呢?闭上眼睛,想想:作者此时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想一想:它们在说些什么?

③“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分组朗读,理解作者是对这份夜的感觉是从触觉、听觉、幻觉三方面来写的。

再次感情朗读,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

④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坏里了。 这里,作者感觉到自己是沉醉在星的怀抱里,又比作是睡在母亲的怀里,跟“从前”和“三年前”的感觉对比,一个是比作回到母亲的怀里,一个是把星星当作“朋友”,如今是睡在母亲的怀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没有变化? 作者两次看繁星的感觉与在母亲怀里的感觉连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4、小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就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的真挚感情。

四、总结全文 读写结合

1、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引读相关句子

2、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产生过哪些联想和想象呢?模仿课文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3、交流、评议

4、总结:聆听了刚才三位同学交流的星空下看到的情景和感受,我们发现原来在不同的心情下,看到的景象、心中的感受也各有不同。这种独特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借鉴。

五、布置课外仿写小练笔

说明:在学生品读文本后,感受这篇散文的写作方法,抓住时机,让学生练笔,使读写充分的结合。而在学生交流评议后,教师又选取典型范例,从写作的角度,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教与学生借鉴、运用。这样的课堂学习真让学生收益非浅。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繁星》一课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之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契机。它段落结构大体相同,脉络清晰,文笔清新,语言流畅,写作方法独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通过理清课文的脉络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填写表格理清文章结构,再根据表格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一个方法指导较为有效。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写作条理非常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三次描写了繁星的美景,而每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也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感受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还融入了对家乡、祖国的眷念之情。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写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眼中的繁星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童心、童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文笔清新,语言流畅,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3、细心观察大自然,学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这篇文章写作特点鲜明、巧妙,光让学生读读显然是不够的,让学生品读文本感受巴老清新的语言、奇特的联想的同时,学习他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通过仿写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观察、想象等能力在运用中加以强化。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体现以下三点:

(一)补充媒体资料,有效激发情感。

语文课中“文”的理解往往与“情”交织在一起,所谓“披文入情”,抑或“披情入文”皆言于此。媒体、作者和背景资料的补充,能帮助学生较好理解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习提供情感上的铺垫,进而为深入理解文本的奠定基础。

(二)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读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一进入课的内容,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结合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多样的读写练习:

1.拓展情景说话练习:本文中作者望着繁星,浮想联翩,我们也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如“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等

2. 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如果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模仿课文中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感受。在交流评议后,教师总结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借鉴、运用。

关于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语文教师。面对愁眉不展、一头雾水的学生,教师也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讲了半天的写作技法,学生拿起笔来,依然如故,或不知所云或三言两语即告搁笔。事实上高年段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并非仅仅表现在选材上,更多地表现为无法将所要叙述的内容写具体、生动。要改变这一状况,光靠作文课上的指导,显然作用不大。因此,阅读教学中有效设计写话练点,通过文本这一“例文”,解构写作技巧,力求使学生突破写作上的这一瓶颈。应该说,小学仍属写作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时,由模仿入手不失为写作学习的一条捷径。

本课无论语言表达,表达顺序或细节描写,在小学年段都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就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需抓住某一个方面重拳出击,使之行之有效。据此,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小练笔:如果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模仿课文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以此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

案例

------

师:请大家朗读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

生:作者看到星空是密密麻麻的繁星。

生:作者望着星天,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师:从作者这些想法里,我们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爱他的母亲。

生:不对!应该是怀念他的母亲。

师:这些是不是作者看星空后的思想感情呢?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大家想一想“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是一句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这比喻句能不能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不能。

师:这比喻句只能说作者望着星天,忘记了一切,产生了好像回到母亲怀里时的感觉。大家想一想,在母亲的怀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温暖的感觉------

师:在这些感觉中,哪一种才能表达这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小声议论后)亲切的感觉。

师: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解课文的主要语句;二要联系自己的感觉、体验,这样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表达的对星空的亲切感情。

------

语文较其他学科而言,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可以让读者置身于语言世界里,体验五彩生活,感悟不同人性,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与文本对话,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主动参与中,在个性化的感悟中解读文本。学习语文,在独具魅力的对话中把文本读“透”。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作者对星空的感受的句子的解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的对话。学生们在与文本无数次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从而对课文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透彻的解读。

关于训练材料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_____ 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_____ ,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_____ 。

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_____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_____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_____ 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____ 的,是_____ 的,是_____的。

3、在星的怀抱中我_____,我_____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二、读读下面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依照其句式造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关于探究、实践活动

活动一:观察夜晚的星空,写出感受 活动二: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交流 活动三:课外读巴金的《星》


相关内容

  • 繁星春水 教案
  • <繁星·春水>名著导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冰心诗集的核心内容. 3.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品读"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 1.看图片了解作者. - 2.结合资料 ...

  • 2繁星教案2
  • 第二课 繁星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 ...

  • 2016年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繁星教案
  • 一 繁 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重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备受我们青睐.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们产生 ...

  • [我喜欢]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树林.海洋的原因.懂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道理.初步培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新生字,理解"喜欢.明亮.亮晶晶.顶用.海洋.纸片.航行.轮船.力量.军舰.集体.繁星.孤树"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 ...

  • [美丽的星空]作文修改指导教案
  • [原文]太阳慢慢地落下山了,月亮悄悄爬上山头.夜,又来了.村里早没了人迹,偶尔有一声鸡叫,一声狗叫,划破夜空(修改提示:"夜空"可以换一个对象,想想.)的寂静. 天上布满了星星.在这万物俱寂的时候,只有它们还愉快地眨着眼睛,多么文雅可爱呀!此情此景,谁不想像古代文雅之士一样坐在摇 ...

  • 我们在行动教案
  • <我们在行动> 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2.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重难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包括两个项目:一是计划生育好二是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在前 ...

  • 集体力量大 教案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集体力量大>教学设计 执教人: 萍乡经济开发区高丰小学 钟 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讨论.实验感受,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愿意和同学合作,一起为集体的事贡献力量. 3.明白人多.人心齐才能凝聚起最大的力量. ...

  • [教案]1.2点线面体
  • 1.2 点.线.面.体 一.教与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教与学重难点: 一.重点:点.线.面. ...

  • 语文教案[望月]
  • 24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