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和有变育种学案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编写人:某某某 审核:高一生物组

寄语: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

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能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或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一、选择育种

1. 古代人们利用 ,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 选择育种的缺点是 , 。

二、杂交育种

3. 杂交育种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通过 集中在一

起,再经过 和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 。

5.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的 ,杂

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的育种。

三、诱变育种

6. 诱变育种概念:是指利用 处理生物,

使生物发生 的方法。

7.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

8. 诱变育种的优点

是 ,缺点

是 。

质疑探究

育种案例:现有籽粒多(高产A )、不抗黑粉病(B )的品种和籽粒少(低产a )、抗黑粉病

(b )的品种两种小麦,如何得到籽粒多、抗黑粉病的纯种(AAbb )小麦。

探究一:如果选择杂交育种的方法,在第几代会出现需要的类型?

探究二:当需要的类型第一次出现时,能不能把这些小麦种子作为优良品种留下来作种?

为什么?

探究三: 要达到题中要求,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归纳总结

【课内巩固训练】

1、(A 级)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

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 .⑤①②④ B .④①②⑤ C .②①③⑤ D .④①③②

2、(A 级)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3、(A 级)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欲获得无子果实,可利用的方法有( )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②人工诱变 ③单倍体育种 ④用适当浓度的

生长素诱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A 级)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5、(B 级)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 .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6、(B 级)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A.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 可能出现新的优良性状

C.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7、(A 级)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

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由于( )

A. 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8、(B 级)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 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用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

C. 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X 射线处理链孢霉

9、(A 级)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染色体变异 B.基因连锁互换 C.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

10、(A 级)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A. 种植→F 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11、(B 级)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2、(A 级)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 ),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 ),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 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 进行X 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 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然后用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 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 通过 来

实现的。

13、(B 级)设有两个纯种小麦, 一为高秆(D )抗锈病(T ), 另一为矮秆(d )染锈病(t )。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杂交育种法培育出矮秆抗锈病能稳定遗传的步骤是:高秆、抗锈病×矮秆、

a b c −→F 1−不抗锈病−−→F 2−−→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类型。

① 过程a 叫______,过程b 叫________; ②过程c 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 1基因型是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矮秆抗锈病中所需基因型是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_________年时间。

(2)单倍体育种法培育矮秆抗锈病类型步骤是: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

d f g e −→F 1−−→dT 幼苗−−→ddTT 植株。 病−−→dT 配子−

①过程d 叫_____,e是指____________, ②过程f 是指_______________,过程g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只需________年时间。

(3)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法, 给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课时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自我反思:

1、看一下本节课的目标思考一下,你是否掌握里面的内容?

2、本节较难掌握的部分是:

自我检测卡

1. (A 级)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2. (B 级)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①诱发基因突变 ②获得无子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

3.(A 级)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自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人工嫁接 D .单倍体育种

4. (B 级)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

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2)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 和 两种,其中纯合体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 ,杂合体占F 2总数的 。

(3)此育种方式为 ,此过程运用了 定律。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编写人:某某某 审核:高一生物组

寄语: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

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能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或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一、选择育种

1. 古代人们利用 ,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 选择育种的缺点是 , 。

二、杂交育种

3. 杂交育种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通过 集中在一

起,再经过 和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 。

5.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的 ,杂

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的育种。

三、诱变育种

6. 诱变育种概念:是指利用 处理生物,

使生物发生 的方法。

7.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

8. 诱变育种的优点

是 ,缺点

是 。

质疑探究

育种案例:现有籽粒多(高产A )、不抗黑粉病(B )的品种和籽粒少(低产a )、抗黑粉病

(b )的品种两种小麦,如何得到籽粒多、抗黑粉病的纯种(AAbb )小麦。

探究一:如果选择杂交育种的方法,在第几代会出现需要的类型?

探究二:当需要的类型第一次出现时,能不能把这些小麦种子作为优良品种留下来作种?

为什么?

探究三: 要达到题中要求,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归纳总结

【课内巩固训练】

1、(A 级)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

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 .⑤①②④ B .④①②⑤ C .②①③⑤ D .④①③②

2、(A 级)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3、(A 级)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欲获得无子果实,可利用的方法有( )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②人工诱变 ③单倍体育种 ④用适当浓度的

生长素诱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A 级)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5、(B 级)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 .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6、(B 级)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A.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 可能出现新的优良性状

C.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7、(A 级)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

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由于( )

A. 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8、(B 级)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 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用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

C. 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X 射线处理链孢霉

9、(A 级)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染色体变异 B.基因连锁互换 C.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

10、(A 级)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A. 种植→F 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11、(B 级)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2、(A 级)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 ),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 ),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 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 进行X 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 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然后用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 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 通过 来

实现的。

13、(B 级)设有两个纯种小麦, 一为高秆(D )抗锈病(T ), 另一为矮秆(d )染锈病(t )。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杂交育种法培育出矮秆抗锈病能稳定遗传的步骤是:高秆、抗锈病×矮秆、

a b c −→F 1−不抗锈病−−→F 2−−→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类型。

① 过程a 叫______,过程b 叫________; ②过程c 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 1基因型是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矮秆抗锈病中所需基因型是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_________年时间。

(2)单倍体育种法培育矮秆抗锈病类型步骤是: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

d f g e −→F 1−−→dT 幼苗−−→ddTT 植株。 病−−→dT 配子−

①过程d 叫_____,e是指____________, ②过程f 是指_______________,过程g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只需________年时间。

(3)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法, 给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课时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自我反思:

1、看一下本节课的目标思考一下,你是否掌握里面的内容?

2、本节较难掌握的部分是:

自我检测卡

1. (A 级)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2. (B 级)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①诱发基因突变 ②获得无子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

3.(A 级)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自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人工嫁接 D .单倍体育种

4. (B 级)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

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2)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 和 两种,其中纯合体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 ,杂合体占F 2总数的 。

(3)此育种方式为 ,此过程运用了 定律。


相关内容

  • [蔬菜育种学]教案
  • <蔬菜育种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学时:2学时 二.教学目的: 本章介绍蔬菜育种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我国蔬菜育种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掌握育种学.品种.无性系.良种的概念,熟悉蔬菜育种学的研究任务.蔬菜育种的目标,了解蔬菜育种的发展趋势. 三.主要内容: 1.蔬菜及蔬菜育种学的概念 ...

  • 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文科)
  • 课题:必修2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 [重点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优点和局限性 知识点一:杂交育种 [基础知识] 1.杂交育种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过集中在一起,再经 过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 3.应用的遗传学原理:基因 ...

  • 玉米育种理论技术新拓展与商业育种实践
  • 1.国际育种理论新拓展及商业育种体系新模式 作物育种作为一门学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门经验科学发展成为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精准科学.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经融入到品种选育全过程:转基因技术有效地打破了物种之间的藩篱,为跨种属发掘功能基因改良各种 ...

  • [动物遗传育种学]29学时 中国农业大学
  • 本课程为中国农业大学张劳老师主讲的动物遗传育种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29学时,由壹课堂网整理免费共享.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动物科学专业课打好基础,能够胜任动物生产.畜牧业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动物 ...

  • 浅析分子育种技术与小麦常规育种的有效结合
  •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24) 31 浅析分子育种技术与小麦常规育种的有效结合 刘 钊 (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涡阳233600) 摘 要:小麦分子育种主要包括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手段和 方法.分子生 ...

  • 航天育种知识
  • 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就是让普通种子成为太空种子. 一.什么是航天育种? 太空种子就是把普通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 ...

  • 高中生物必修2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案
  • 班别: 姓名: 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案(第1课时) [旧知检测] ⒈单基因遗传病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很多条染色体上单独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 .以上几项都可以 2.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 ...

  •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前育种研究实施方案
  •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前育种研究实施方案 (试行稿) 按:这个方案需要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欢迎玉米界的朋友提出意见和建议.最近,黄淮海地区的科技人员就修改了他们的工作流程.为了不分散当前注意力,我们只能循序渐进,这个方案突出了二环选系的前育种研究计划.这项任务至少需要执行5-6年时间,也许时间更长,目的是 ...

  • 太空育种的伦理思考
  • 2010年7月第23卷第4期 保定学院学报 JOURNALOFBAODINGUNIVERSITY Jul.,2010 VoL23No.4 太空育种的伦理思考 王景胜,陈佳琪 (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太空育种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发展和运用太空育种技术有利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