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2期(2003)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47・

・国内外动态・

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冯春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 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二战后,以煤、钢铁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显弊端,区域经济陷于结构老化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鲁尔区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更新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老工业区持续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 鲁尔区 区域整治 创新 持续发展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西部,。,通常以该区最高规划机构范围为界,面积4430km2,不到全国面积的113%;人口约540万,占全国的616%。传统上

、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单

,全区的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鲁尔区的声誉开始下降,经济的中心地位减弱。面对着衰落和发展两条道路的抉择,鲁尔区选择了发展。发展的核心就是开展区域全面整治和更新,重点是改变原有单一的经济结构,使矿区经济朝着多样化综合化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鲁尔区就上述问题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是联邦德国区域整治中最成功的实例,也为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作了有益的尝试。

鲁尔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并是该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二战后,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其他一些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纷纷陷入严重衰弱危机之际,唯有鲁尔区仍保持较强的生命力,经济持续发展。目前,鲁尔区已形成了新老工业并举、部门结构复杂

、内部联系密切、布局相对合理的区域工业综合体,这与其审时度势,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对逆工业化过程和区域衰退,利用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创新,全面进行区域整治和更新分不开的。

2 成立权威领导机构,区域发展规划不断

创新

1920年5月5日,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

1 鲁尔区区域整治和更新的背景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百年不衰的鲁尔工业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危机,继而又发生了持久的钢铁危机,矿区

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TheSiedlungseverband

Ruhrkohienbenzirk,简称SVR),是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这一规划机构的职能和权限随着区域的发展一再扩大,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KVR),州联邦的权力部门。协会由88个成员组成的议会和7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日常工

收稿日期:2002212230。

作者简介:冯春萍,女,1952年出生,博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地理、能源地理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

・48・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作。协会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

业代表。行政上受州政府当局管辖,财政上由地方当局拨款和协会自身筹款,协会自身还有贷款的权力,总部设在埃森。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协会于1960年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此外,还有一个鲁尔工商局组织,作为区域性的工商经济管理机构,对鲁尔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也起着协助和监督的作用。

在鲁尔煤管区协会成立以前,鲁尔区无论是在发展工业生产,还是在城市建设、交通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业区的生存发展。但在协会成立初期,其主

(General要的工作也只是制定“一般开发规划”

Settle2mentPlan)即为工业和民用地,交通线路,绿化环境等提出轮廓性布局方案。从20世纪年代起,,效,因而,的典范。

1960年,协会提出了把鲁尔区划分三个地带的设想:第一个地带是“南方饱和区”,主要是指鲁尔河谷地带,这里是早期的矿业集中地区,随着采煤业的北移,地位已大大下降,但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协调,今后的发展是继续保持其稳定性。第二个地带是“重新规划区”,这是鲁尔的核心地区,该区包括鲁尔区的重要城镇及埃姆舍河沿岸城镇,是人口和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区,存在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三地带是“发展地区”,包括鲁尔西部,东部和北部正在发展的新区,其中北部是重点发展地区。根据三地带的不同情况,协会提出发展第三地带,稳定第一地带,控制第二地带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为以后鲁尔区的全盘规划打下了基础。1966年在修改上述规划的基础上,协会又编制了鲁尔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是联邦德国区域整治规划史上的第一个地区性的总体规划,也是第一个在法律上生效的规划方案。此方案于1969年又进行补充,以补充报告的形式公布于众。总体规划的主要宗旨是发展新兴工业,改善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和扩建交通运输网;在核心地区以及主要城市中控制工业和人口的增

长;在具有全区意义的中心地区增设服务性部门;在工业中心和城镇间营造绿地或保持开阔的空间;在边缘地带迁入商业;并在利伯河以北鲁尔河谷地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开辟旅游和休息点,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1989年,KVR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国际建筑博览会的宏伟计划(IBA),重点是对鲁尔区核心地区800km2、拥有200万人口、有17个城市参加的城市再造工程,使鲁尔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迈进21世纪。

3 区域创新发展的成效

311 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

,区。众所周知,长期,、钢两大部门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这两大部门陷于危机便直接导致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老化,并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资助下,鲁尔区首先采取了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过程。从1966-1976年的10年中,政府拨款150亿马克资助煤矿集中改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煤炭工业。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

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对整个鲁尔煤田重新规划,统一部署,安排生产,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现煤炭生产就集中在7个大煤矿中。钢铁工业也从同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关闭和合并老厂,扩建新厂,进行企业内外调整,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同时对钢铁工业的布局作了合理调整。其次,为了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都想方设法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而鲁尔区也完全具备发展这些新兴工业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又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新建和迁入的工业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仅1958-1973年,新建和迁入企业达459个。1985-1988年间鲁尔区新建企业数量增加41%,大大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这类企业已遍及全区,大多是技术精良的中

 第2期(2003)          冯春萍1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49・

小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有汽车、炼油、化工、电子以及服装食品等等。最有名的奥佩尔汽车厂,兴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座落在一个已关闭的矿井旧址上,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万人的世界最现代化的汽车厂之一。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也由于从鹿特丹及威廉港通往鲁尔区的输油管建成发展很快。从威廉港到鲁尔的两条输油管,直径分别为71和102cm,通过能力约45000kt/a。战前,鲁尔区以煤化学工业为主,只有两个规模不大的炼油厂,目前已有10多个炼油厂,炼油能力达到30000kt/a,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主业。同时,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各城市大多已建有完善的服务业,服务网点遍及各个角落,在边缘地区开辟了不少新的旅游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充实和提升。煤钢比重大幅下降,值仅占全区的16%,煤、20世纪50年代初的33%,从32%多,重则从2918%提高为56%。尤其是新兴工业的发展趋势方兴未艾,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鲁尔区的发展速度在德国遥遥领先,仅1994-1997年,北威州的软件企业从241个增加到2720个,这些企业大多落户在鲁尔区。鲁尔区正朝着一个既有强大传统工业作基础、又有日渐壮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多部门的综合工业区方向发展。312 合理调整区内生产力布局

鲁尔区早先的产业布局都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如采煤业是在鲁尔河以南,

靠近煤田,以后随着煤炭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煤矿也逐渐向北推移,因而生产力布局历史上也是由南向北发展。到二次大战前,基本形成东西延伸,以中部为核心的工矿区。尤其是从杜伊斯堡-多特蒙德条状地带,城市鳞次栉比,已找不到一块面积大于100hm2的空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区域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不同地带、平衡全区生产力布局的设想,并规定在布局新企业时应首先考虑到安排在边缘发展地带,同时控制杜伊斯堡,埃森等大城市的发展,有计划地从核心地区向外缘迁厂。同时对传统产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实

行关、停、并、转。调整变化最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原来钢铁生产高度集中在蒂森、惠施、克虏伯等几家大公司之中,布局上形成了沿鲁尔河东西走向的生产格局。通过改造调整,钢铁工业面貌一新,如为增强竞争力,同为钢铁生产巨头的蒂森钢铁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98年实行了强强联合,现钢产量占全区的一半左右;在布局调整中又针对目前区内钢铁工业所用的几乎全是进口铁矿的新趋势,考虑从鹿特丹经莱茵河到杜伊斯堡每吨矿石的运费要比到多特蒙德便宜得多,于是就以最低运费为原则,一改过去钢铁工业布局就煤的东西向布局格局为就铁的南北向格局,在莱茵河沿岸港口以杜伊斯堡为中心的南北17km2的狭长地带内形成了29000kt/a,杜伊斯电力生产主要集中-,化学工舒尔文和格尔贝克三家化学公,现代化水平高,生产成本低,产品精良,煤、钢、化工、机械等一大批“鲁尔制造”的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鲁尔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现整个鲁尔区的生产力布局格局已突破原来的鲁尔煤田范围束缚,向西(越过莱茵河)向北(越过利伯河)发展。

鲁尔区区域结构的变化同样集中体现在其城市的职能演变上。鲁尔区是一个人口和城市的密集地区,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单一的煤矿城市-钢铁城市-化工城市-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城市规划也从早期的杂乱无章的无规划状态向全面规划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在区域更新过程中,许多城市从原先的单一职能演变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城市,但大企业的业务性质仍为这些城市打上深深的烙印。如费巴公司总部所在地杜塞尔多夫,是以能源、化工、钢铁、机械

、电气等工业的中心,同时又是德国最大的银行所在地;蒂森公司所在地杜伊斯堡是以钢铁、机械、化工和轻纺工业的中心,又是德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RWE公司所在地埃森是以能源、钢铁、化工、建筑工业的中心,也是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博览会城市等。大企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提升了城市的能级。现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在50万以上,构成了一个多中心的莱茵-鲁尔城市集聚区,人口

・50・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超过1000万,为世界主要大城市集聚区之一。

313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在世界科技史上,德国的工业技术占有重要的一席,而鲁尔区就是德国的许多技术发明诞生地,因此科研基础十分雄厚。鲁尔区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根据企业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紧密结合也是德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制胜法宝。如鲁尔煤炭股份公司下属的煤矿研究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研究机构,拥有17个研究所、4个实验场以及计算机处理中心,科研人员曾达1100多人,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煤炭的综合利用。面对新的形势,鲁尔区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创新,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直到杜伊斯堡建立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起来,以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险资本基金会”提供资金和咨询,创立新兴学科,结合,州政府试图将鲁尔区建成“欧洲高等院校区”。现鲁尔区拥有15所高等院校,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1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另外,用新技术改造老工业。鲁尔区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单纯发展新兴工业,所以,在发展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了用新技术对传统工业的全面改造,如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政府帮助企业拟定技术革新计划、结合中小企业具有灵活应用新技术的特点,优先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等,大大加快了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并提升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鲁尔区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新经济中心。314 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保证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鲁尔区大企业之间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协作关系,最早出现的煤钢联营的形式,以后又出现煤化、煤电以及钢铁与机械的联营,有的以合同的形式,有的则组成联合公司,既保证了生产,又稳定了销售,使区域内部的资源优势和加工能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鲁尔区所生产的煤约76%在本区消费,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鲁尔区的大钢铁公司都有自己的煤田,自行开矿,办炼焦厂,蒂森、克虏伯等大钢铁企业都有自己的煤矿。鲁尔区所产钢材的70%提供本地区机械制造业;煤化工联营从炼焦开始,大力回收炼焦副产品,供化学公司作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区内最大的休斯化学公司就是从煤矿购入煤,供自备电厂;从炼焦厂购入焦炉气提取甲烷,购入粗苯和酚,生产塑料和橡胶;机械工业与钢铁的联营表现在大钢铁公司大多辖有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的中心也是机械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所产的矿山机械70%在本地销售,主要用户是矿山、冶金和化工等。同时,通过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鲁尔区的企业、交通等优势的发挥,使、生产地和消费地。3,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鲁尔区原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就很发达。但由于新建企业以及城市住宅区向远郊发展,出现了区内交通负荷不断增大,边缘地区和核心地区交通相脱节的局面,急需进一步改善交通网络和设备现代化。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的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1969

年鲁尔区架起了高架铁道,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1975年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和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竣工,采用新型列车,时速高达200km。新建的两条高速公路,一条平行于鲁尔河北,在穿越埃森市区中心时有800m的地下道,另一条大部分在埃姆舍河旁也以地下道方式通过。在该交通规划中还提出新的高速公路,使区内任何地点距高速公路的距离都不超过6km。现全区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还有6条水运内航道,为此鲁尔区提出在最大限度发挥本区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这些措施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16 开发工业传统资源,拓展区域产业新功能

在逆工业化的过程中,鲁尔区开始对自身积

 第2期(2003)          冯春萍1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51・

淀的区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思考,尤其重视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借鉴英国、瑞典等一些国家的经验,鲁尔区从1989年提出“IBA计划”,运用国际博览会形式,通过工业旅游开发,达到区域复兴。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走过了一条从零星景点的独立开发到区域性统一开发的模式,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的新时尚。

从景点开发模式来看,大致有四种具体模式:(1)博物馆开发模式。最典型的是将一个建于1854年的老钢铁厂改建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特

发生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鲁尔河水利工程设备之先进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除了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另外,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建起,各工厂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昔日满目荒凉的废矿山披上了绿装,塌陷的矿井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000hm2,平均每个居民130m2(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m2),大小公园3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20“鲁尔河上空,鲁尔区所在的北威,成为欧洲领先的环。

总之,经过上述调整和改造,鲁尔区远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全区GDP约占原联邦德国GDP的7%左右,相当于葡萄牙或丹麦全国的GDP。1989年,联邦德国慕尼黑经济发展研究所对欧洲共同体11000家企业和区域研究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鲁尔区是欧洲产业区位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1990年12月,美国华盛顿人口危机委员会发表

色是设计了可提供儿童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导游由原工厂志愿者担任。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2)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213km2,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3)结合的开发模式。心,有美食文化街、、,吸引(4)成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1998年,区域规划机构制定了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这条被称为“工业遗产之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等,并规划了25条旅游线路,几乎覆盖整个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317 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长期以来,鲁尔区企业各自为政,公害严重,环境污染大于国内任何一地。鲁尔区上空的6600多个大烟囱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硫磺等约4000kt,其中600kt滞留在本区上空,空气污染严重到汽车无法通行,行人感觉肺疼的程度。矿区排放的污水又严重污染水质,使鱼类曾一度绝迹。为了根除公害,治理环境污染,州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第一个行动就是改造河流,先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在长达100km的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尚未

了世界100个特大城市和产业和人口密集区生活质量的评估报道,按生活质量和等级排序,鲁尔区列为世界第二位。鲁尔区区域整治的经验表明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和建设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发展潮流,才能充满活力,保持经久不衰,

景气长存的局面。

1 威廉德格著1西德鲁尔区1冯为民译1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 裘元伦1稳定发展的联邦德国经济1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施学光1国土整治与区域经济1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4 李蕾蕾1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

过程与开发模式1世界地理研究,2002,(3)

5 冯春萍1德国鲁尔矿区区域整治及其经济持续发展1矿业城

市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

・52・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SuccessfulExperiencesi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hrIndustrialRegionofGermany

FengChunping

(InstituteofGeographyofWestEurope&NorthAmerica,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

RuhrregionisoneofmostimportantindustrialregionsinGermanyorevenintheWorld.AfterWorldWarⅡ,thedefectsofeconomicstructureofheavyandchemicalindustriesbasedonthecoalandthesteelandironareincreasinglyemerged,andtheregioneconomyhasfallenintothecrisisofstructureaging.Inordertogetridofthecrisisandtomeettherequirementsofcontemporaryeconomicdevelopment,aseriesofmeasureshasbeentakentodevelopafull2scaleregionalrenovation.ThemunicipalityofRuhrregionfol2lowsthepaceofworlds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andpromotesthegeneralrenovationandadvance2mentofregionaleconomicstructurebynewtechnologies.ItsnotableeffectsRuhrregiontheapotheosi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ldindustrialregions.

Keywords:Ruhrregion,regionalrenovation,(上接第37页)广价值。

1 岳韶华,周国安,程保源1模糊综合评价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投标在当前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国民

经济的方方面面,做好评标工作对以后项目建设的影响很大,所以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论文所介绍的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单个投标者进行综合评价,对多个竞标者进行优劣综合排序,此外,作为参考也可以用它优化其他类似问题的评价方法(如信息系统质量评价、软件质量评价问题等),因此,该模型也有很大的推

效能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3):114~118

2 郝丽萍,梁春艳,谭庆美等1招标工程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1

天津大学学报,2001,34(4):515~520

3 贾宏俊,吴守荣1工程项目评标模型设计研究1系统工程理

论与实践,1999,19(12):73~79

4 范运林,何伯森,王瑞芝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1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inProjectBiddingEvaluation

RenDongwangYaoFei

(SchoolofeconomicManagement,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100029)

ABSTRACT

Throughanalyzingseveralnowfrequentlyutilizedmethodsintheprojectbiddingevaluation,andpointingouttheirshortcomings,thispaperputsforwarda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whichisbasedonfuzzymathematicstheory,totransferthequalitativeevaluationtothequantitativeone.Thismethodsolvestheproblemofcombinationbetween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evaluationexistingintheo2riginalmethod,thusmakestheevaluationmethodmorecomprehensive,rational,andscientific.Atthesametime,thismodelcanalsobeapplied

toothersimilarevaluationissues.

Keywords:biddingevaluation,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icator,fuzzymembershipdegree

 第2期(2003)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47・

・国内外动态・

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冯春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 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二战后,以煤、钢铁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显弊端,区域经济陷于结构老化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鲁尔区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更新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老工业区持续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 鲁尔区 区域整治 创新 持续发展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西部,。,通常以该区最高规划机构范围为界,面积4430km2,不到全国面积的113%;人口约540万,占全国的616%。传统上

、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单

,全区的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鲁尔区的声誉开始下降,经济的中心地位减弱。面对着衰落和发展两条道路的抉择,鲁尔区选择了发展。发展的核心就是开展区域全面整治和更新,重点是改变原有单一的经济结构,使矿区经济朝着多样化综合化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鲁尔区就上述问题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是联邦德国区域整治中最成功的实例,也为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作了有益的尝试。

鲁尔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并是该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二战后,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其他一些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纷纷陷入严重衰弱危机之际,唯有鲁尔区仍保持较强的生命力,经济持续发展。目前,鲁尔区已形成了新老工业并举、部门结构复杂

、内部联系密切、布局相对合理的区域工业综合体,这与其审时度势,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对逆工业化过程和区域衰退,利用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创新,全面进行区域整治和更新分不开的。

2 成立权威领导机构,区域发展规划不断

创新

1920年5月5日,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

1 鲁尔区区域整治和更新的背景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百年不衰的鲁尔工业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危机,继而又发生了持久的钢铁危机,矿区

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TheSiedlungseverband

Ruhrkohienbenzirk,简称SVR),是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这一规划机构的职能和权限随着区域的发展一再扩大,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KVR),州联邦的权力部门。协会由88个成员组成的议会和7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日常工

收稿日期:2002212230。

作者简介:冯春萍,女,1952年出生,博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地理、能源地理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

・48・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作。协会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

业代表。行政上受州政府当局管辖,财政上由地方当局拨款和协会自身筹款,协会自身还有贷款的权力,总部设在埃森。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协会于1960年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此外,还有一个鲁尔工商局组织,作为区域性的工商经济管理机构,对鲁尔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也起着协助和监督的作用。

在鲁尔煤管区协会成立以前,鲁尔区无论是在发展工业生产,还是在城市建设、交通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业区的生存发展。但在协会成立初期,其主

(General要的工作也只是制定“一般开发规划”

Settle2mentPlan)即为工业和民用地,交通线路,绿化环境等提出轮廓性布局方案。从20世纪年代起,,效,因而,的典范。

1960年,协会提出了把鲁尔区划分三个地带的设想:第一个地带是“南方饱和区”,主要是指鲁尔河谷地带,这里是早期的矿业集中地区,随着采煤业的北移,地位已大大下降,但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协调,今后的发展是继续保持其稳定性。第二个地带是“重新规划区”,这是鲁尔的核心地区,该区包括鲁尔区的重要城镇及埃姆舍河沿岸城镇,是人口和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区,存在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三地带是“发展地区”,包括鲁尔西部,东部和北部正在发展的新区,其中北部是重点发展地区。根据三地带的不同情况,协会提出发展第三地带,稳定第一地带,控制第二地带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为以后鲁尔区的全盘规划打下了基础。1966年在修改上述规划的基础上,协会又编制了鲁尔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是联邦德国区域整治规划史上的第一个地区性的总体规划,也是第一个在法律上生效的规划方案。此方案于1969年又进行补充,以补充报告的形式公布于众。总体规划的主要宗旨是发展新兴工业,改善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和扩建交通运输网;在核心地区以及主要城市中控制工业和人口的增

长;在具有全区意义的中心地区增设服务性部门;在工业中心和城镇间营造绿地或保持开阔的空间;在边缘地带迁入商业;并在利伯河以北鲁尔河谷地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开辟旅游和休息点,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1989年,KVR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国际建筑博览会的宏伟计划(IBA),重点是对鲁尔区核心地区800km2、拥有200万人口、有17个城市参加的城市再造工程,使鲁尔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迈进21世纪。

3 区域创新发展的成效

311 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

,区。众所周知,长期,、钢两大部门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这两大部门陷于危机便直接导致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老化,并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资助下,鲁尔区首先采取了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过程。从1966-1976年的10年中,政府拨款150亿马克资助煤矿集中改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煤炭工业。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

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对整个鲁尔煤田重新规划,统一部署,安排生产,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现煤炭生产就集中在7个大煤矿中。钢铁工业也从同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关闭和合并老厂,扩建新厂,进行企业内外调整,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同时对钢铁工业的布局作了合理调整。其次,为了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都想方设法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而鲁尔区也完全具备发展这些新兴工业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又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新建和迁入的工业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仅1958-1973年,新建和迁入企业达459个。1985-1988年间鲁尔区新建企业数量增加41%,大大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这类企业已遍及全区,大多是技术精良的中

 第2期(2003)          冯春萍1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49・

小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有汽车、炼油、化工、电子以及服装食品等等。最有名的奥佩尔汽车厂,兴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座落在一个已关闭的矿井旧址上,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万人的世界最现代化的汽车厂之一。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也由于从鹿特丹及威廉港通往鲁尔区的输油管建成发展很快。从威廉港到鲁尔的两条输油管,直径分别为71和102cm,通过能力约45000kt/a。战前,鲁尔区以煤化学工业为主,只有两个规模不大的炼油厂,目前已有10多个炼油厂,炼油能力达到30000kt/a,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主业。同时,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各城市大多已建有完善的服务业,服务网点遍及各个角落,在边缘地区开辟了不少新的旅游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充实和提升。煤钢比重大幅下降,值仅占全区的16%,煤、20世纪50年代初的33%,从32%多,重则从2918%提高为56%。尤其是新兴工业的发展趋势方兴未艾,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鲁尔区的发展速度在德国遥遥领先,仅1994-1997年,北威州的软件企业从241个增加到2720个,这些企业大多落户在鲁尔区。鲁尔区正朝着一个既有强大传统工业作基础、又有日渐壮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多部门的综合工业区方向发展。312 合理调整区内生产力布局

鲁尔区早先的产业布局都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如采煤业是在鲁尔河以南,

靠近煤田,以后随着煤炭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煤矿也逐渐向北推移,因而生产力布局历史上也是由南向北发展。到二次大战前,基本形成东西延伸,以中部为核心的工矿区。尤其是从杜伊斯堡-多特蒙德条状地带,城市鳞次栉比,已找不到一块面积大于100hm2的空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区域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不同地带、平衡全区生产力布局的设想,并规定在布局新企业时应首先考虑到安排在边缘发展地带,同时控制杜伊斯堡,埃森等大城市的发展,有计划地从核心地区向外缘迁厂。同时对传统产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实

行关、停、并、转。调整变化最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原来钢铁生产高度集中在蒂森、惠施、克虏伯等几家大公司之中,布局上形成了沿鲁尔河东西走向的生产格局。通过改造调整,钢铁工业面貌一新,如为增强竞争力,同为钢铁生产巨头的蒂森钢铁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98年实行了强强联合,现钢产量占全区的一半左右;在布局调整中又针对目前区内钢铁工业所用的几乎全是进口铁矿的新趋势,考虑从鹿特丹经莱茵河到杜伊斯堡每吨矿石的运费要比到多特蒙德便宜得多,于是就以最低运费为原则,一改过去钢铁工业布局就煤的东西向布局格局为就铁的南北向格局,在莱茵河沿岸港口以杜伊斯堡为中心的南北17km2的狭长地带内形成了29000kt/a,杜伊斯电力生产主要集中-,化学工舒尔文和格尔贝克三家化学公,现代化水平高,生产成本低,产品精良,煤、钢、化工、机械等一大批“鲁尔制造”的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鲁尔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现整个鲁尔区的生产力布局格局已突破原来的鲁尔煤田范围束缚,向西(越过莱茵河)向北(越过利伯河)发展。

鲁尔区区域结构的变化同样集中体现在其城市的职能演变上。鲁尔区是一个人口和城市的密集地区,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单一的煤矿城市-钢铁城市-化工城市-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城市规划也从早期的杂乱无章的无规划状态向全面规划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在区域更新过程中,许多城市从原先的单一职能演变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城市,但大企业的业务性质仍为这些城市打上深深的烙印。如费巴公司总部所在地杜塞尔多夫,是以能源、化工、钢铁、机械

、电气等工业的中心,同时又是德国最大的银行所在地;蒂森公司所在地杜伊斯堡是以钢铁、机械、化工和轻纺工业的中心,又是德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RWE公司所在地埃森是以能源、钢铁、化工、建筑工业的中心,也是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博览会城市等。大企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提升了城市的能级。现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在50万以上,构成了一个多中心的莱茵-鲁尔城市集聚区,人口

・50・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超过1000万,为世界主要大城市集聚区之一。

313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在世界科技史上,德国的工业技术占有重要的一席,而鲁尔区就是德国的许多技术发明诞生地,因此科研基础十分雄厚。鲁尔区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根据企业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紧密结合也是德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制胜法宝。如鲁尔煤炭股份公司下属的煤矿研究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研究机构,拥有17个研究所、4个实验场以及计算机处理中心,科研人员曾达1100多人,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煤炭的综合利用。面对新的形势,鲁尔区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创新,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直到杜伊斯堡建立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起来,以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险资本基金会”提供资金和咨询,创立新兴学科,结合,州政府试图将鲁尔区建成“欧洲高等院校区”。现鲁尔区拥有15所高等院校,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1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另外,用新技术改造老工业。鲁尔区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单纯发展新兴工业,所以,在发展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了用新技术对传统工业的全面改造,如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政府帮助企业拟定技术革新计划、结合中小企业具有灵活应用新技术的特点,优先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等,大大加快了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并提升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鲁尔区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新经济中心。314 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保证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鲁尔区大企业之间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协作关系,最早出现的煤钢联营的形式,以后又出现煤化、煤电以及钢铁与机械的联营,有的以合同的形式,有的则组成联合公司,既保证了生产,又稳定了销售,使区域内部的资源优势和加工能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鲁尔区所生产的煤约76%在本区消费,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鲁尔区的大钢铁公司都有自己的煤田,自行开矿,办炼焦厂,蒂森、克虏伯等大钢铁企业都有自己的煤矿。鲁尔区所产钢材的70%提供本地区机械制造业;煤化工联营从炼焦开始,大力回收炼焦副产品,供化学公司作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区内最大的休斯化学公司就是从煤矿购入煤,供自备电厂;从炼焦厂购入焦炉气提取甲烷,购入粗苯和酚,生产塑料和橡胶;机械工业与钢铁的联营表现在大钢铁公司大多辖有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的中心也是机械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所产的矿山机械70%在本地销售,主要用户是矿山、冶金和化工等。同时,通过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鲁尔区的企业、交通等优势的发挥,使、生产地和消费地。3,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鲁尔区原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就很发达。但由于新建企业以及城市住宅区向远郊发展,出现了区内交通负荷不断增大,边缘地区和核心地区交通相脱节的局面,急需进一步改善交通网络和设备现代化。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的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1969

年鲁尔区架起了高架铁道,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1975年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和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竣工,采用新型列车,时速高达200km。新建的两条高速公路,一条平行于鲁尔河北,在穿越埃森市区中心时有800m的地下道,另一条大部分在埃姆舍河旁也以地下道方式通过。在该交通规划中还提出新的高速公路,使区内任何地点距高速公路的距离都不超过6km。现全区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还有6条水运内航道,为此鲁尔区提出在最大限度发挥本区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这些措施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16 开发工业传统资源,拓展区域产业新功能

在逆工业化的过程中,鲁尔区开始对自身积

 第2期(2003)          冯春萍1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51・

淀的区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思考,尤其重视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借鉴英国、瑞典等一些国家的经验,鲁尔区从1989年提出“IBA计划”,运用国际博览会形式,通过工业旅游开发,达到区域复兴。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走过了一条从零星景点的独立开发到区域性统一开发的模式,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的新时尚。

从景点开发模式来看,大致有四种具体模式:(1)博物馆开发模式。最典型的是将一个建于1854年的老钢铁厂改建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特

发生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鲁尔河水利工程设备之先进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除了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另外,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建起,各工厂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昔日满目荒凉的废矿山披上了绿装,塌陷的矿井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000hm2,平均每个居民130m2(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m2),大小公园3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20“鲁尔河上空,鲁尔区所在的北威,成为欧洲领先的环。

总之,经过上述调整和改造,鲁尔区远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全区GDP约占原联邦德国GDP的7%左右,相当于葡萄牙或丹麦全国的GDP。1989年,联邦德国慕尼黑经济发展研究所对欧洲共同体11000家企业和区域研究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鲁尔区是欧洲产业区位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1990年12月,美国华盛顿人口危机委员会发表

色是设计了可提供儿童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导游由原工厂志愿者担任。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2)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213km2,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3)结合的开发模式。心,有美食文化街、、,吸引(4)成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1998年,区域规划机构制定了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这条被称为“工业遗产之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等,并规划了25条旅游线路,几乎覆盖整个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317 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长期以来,鲁尔区企业各自为政,公害严重,环境污染大于国内任何一地。鲁尔区上空的6600多个大烟囱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硫磺等约4000kt,其中600kt滞留在本区上空,空气污染严重到汽车无法通行,行人感觉肺疼的程度。矿区排放的污水又严重污染水质,使鱼类曾一度绝迹。为了根除公害,治理环境污染,州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第一个行动就是改造河流,先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在长达100km的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尚未

了世界100个特大城市和产业和人口密集区生活质量的评估报道,按生活质量和等级排序,鲁尔区列为世界第二位。鲁尔区区域整治的经验表明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和建设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发展潮流,才能充满活力,保持经久不衰,

景气长存的局面。

1 威廉德格著1西德鲁尔区1冯为民译1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 裘元伦1稳定发展的联邦德国经济1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施学光1国土整治与区域经济1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4 李蕾蕾1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

过程与开发模式1世界地理研究,2002,(3)

5 冯春萍1德国鲁尔矿区区域整治及其经济持续发展1矿业城

市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

・52・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第19卷 

SuccessfulExperiencesi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hrIndustrialRegionofGermany

FengChunping

(InstituteofGeographyofWestEurope&NorthAmerica,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

RuhrregionisoneofmostimportantindustrialregionsinGermanyorevenintheWorld.AfterWorldWarⅡ,thedefectsofeconomicstructureofheavyandchemicalindustriesbasedonthecoalandthesteelandironareincreasinglyemerged,andtheregioneconomyhasfallenintothecrisisofstructureaging.Inordertogetridofthecrisisandtomeettherequirementsofcontemporaryeconomicdevelopment,aseriesofmeasureshasbeentakentodevelopafull2scaleregionalrenovation.ThemunicipalityofRuhrregionfol2lowsthepaceofworlds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andpromotesthegeneralrenovationandadvance2mentofregionaleconomicstructurebynewtechnologies.ItsnotableeffectsRuhrregiontheapotheosi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ldindustrialregions.

Keywords:Ruhrregion,regionalrenovation,(上接第37页)广价值。

1 岳韶华,周国安,程保源1模糊综合评价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投标在当前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国民

经济的方方面面,做好评标工作对以后项目建设的影响很大,所以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论文所介绍的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单个投标者进行综合评价,对多个竞标者进行优劣综合排序,此外,作为参考也可以用它优化其他类似问题的评价方法(如信息系统质量评价、软件质量评价问题等),因此,该模型也有很大的推

效能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3):114~118

2 郝丽萍,梁春艳,谭庆美等1招标工程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1

天津大学学报,2001,34(4):515~520

3 贾宏俊,吴守荣1工程项目评标模型设计研究1系统工程理

论与实践,1999,19(12):73~79

4 范运林,何伯森,王瑞芝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1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inProjectBiddingEvaluation

RenDongwangYaoFei

(SchoolofeconomicManagement,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100029)

ABSTRACT

Throughanalyzingseveralnowfrequentlyutilizedmethodsintheprojectbiddingevaluation,andpointingouttheirshortcomings,thispaperputsforwarda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whichisbasedonfuzzymathematicstheory,totransferthequalitativeevaluationtothequantitativeone.Thismethodsolvestheproblemofcombinationbetween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evaluationexistingintheo2riginalmethod,thusmakestheevaluationmethodmorecomprehensive,rational,andscientific.Atthesametime,thismodelcanalsobeapplied

toothersimilarevaluationissues.

Keywords:biddingevaluation,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icator,fuzzymembershipdegree


相关内容

  • 德国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经验和启示
  • 国外规划 德国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经验和启 示 蔡海燕 ExperiencesandInspirationsofRestructuringGermanRuhrgebiet Abstract:As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accelerates,itsoldindustrialar ...

  • 供给侧改革下国企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
  • [摘 要] 马钢集团作为我国钢铁产业的代表之一,现阶段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马钢集团应结合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几个因素,对企业进行去产能.进行技术创新.转变目标市场等方面转型和优化升级,以适应现阶段下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 马钢 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 鲁尔区的经验 一.前言 2 ...

  • 也谈工业4.0,德国鲁尔区不是那么好学的
  • 摘要: 四川泸州可能是个不起眼的城市.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曾经以德为师.三十年前,它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但三十年后,这个明智的战略,却未能发挥当初规划时所期待的作用. 当前德国工业4.0战略中,鲁尔区作为核心代表区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鲁尔区这个曾出现在中学地理教科书上的案例, ...

  • 德国鲁尔区
  • 第二章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导学案 预习案 P58-62图文信息,明确下列问题: 1. 德国鲁尔区的位置. 2. 德国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以及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 3. 德国鲁尔区衰退的时间和衰退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原因. 4. 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德国鲁尔区的位置及 ...

  • 2013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题思路
  •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c卷真题及解析 [给定资料] 1.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一种城市类型.一般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和枯竭型城市三种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资源枯竭型 ...

  • 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内容摘要:本文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具体介绍了其物流产业用地经营与管理,剖析鲁尔区的管理者将土地整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将土地的经营与管理作为引导产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指出对我国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转型 土地整理 物流产业 鲁尔 ...

  •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19 11:44:00 ] 作者:石秀华 编辑:studa20 摘 要 阐述了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几种主要定义,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列举了国外资源型 ...

  • 鲁尔工业区
  • 鲁尔工业区:产业升级典范之作 关鸣 文/图 关鸣 在德国要参观创意产业项目,一定会去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因为这里是产业升级的典范之作,其影响力不止是德国本土,而是国际性的,所以 每年到此参观的旅游者.学生.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媒体等络绎不绝. 核心内容:用50多年,从煤钢业升级为服务业 究竟是什么让鲁 ...

  •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 在世界地图和德国地图上,分别找到德国和鲁尔区,找到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 范围,利用资料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 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影响鲁尔区兴衰的原因,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3. 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