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说 课题名称:教材版本:授课教师:课 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

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

2013-11-26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昭通市昭阳区二中 梅志红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昭通市昭阳区二中的梅志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选择商务星球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较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极易混淆。

4、说教材的处理

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等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展示总结——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讲练结合强化理解和记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内容。先利用多媒体把等高线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出判读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点和生活结合。采用了对比分析、探究、读图分析、游戏法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等深线的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以课后思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程标准不做要求,所以利用视频简略介绍,不做深入讲解。

结合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负海拔和等高线的特点两个内容,以便于学生对海拔的理解和计算,为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地理缺乏方法,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形图模型、地图影像资料等。

四、说学法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法的指导上,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观察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每一问题后都及时设置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加强巩固和记忆。

整体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学生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讨论结果分享”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一练”巩固和加强理解和记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理论。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等高线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1、 五种陆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特点同线等高 唯一等高距

永不相交(可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绿色——海拔200米以下平原 黄色——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褐色——海拔高原500米的高原和山地

蓝色——海洋 白色——积雪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 课题名称:教材版本:授课教师:课 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

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

2013-11-26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昭通市昭阳区二中 梅志红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昭通市昭阳区二中的梅志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选择商务星球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较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极易混淆。

4、说教材的处理

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等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展示总结——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讲练结合强化理解和记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内容。先利用多媒体把等高线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出判读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点和生活结合。采用了对比分析、探究、读图分析、游戏法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等深线的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以课后思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程标准不做要求,所以利用视频简略介绍,不做深入讲解。

结合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负海拔和等高线的特点两个内容,以便于学生对海拔的理解和计算,为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地理缺乏方法,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形图模型、地图影像资料等。

四、说学法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法的指导上,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观察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每一问题后都及时设置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加强巩固和记忆。

整体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学生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讨论结果分享”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一练”巩固和加强理解和记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理论。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等高线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1、 五种陆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特点同线等高 唯一等高距

永不相交(可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绿色——海拔200米以下平原 黄色——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褐色——海拔高原500米的高原和山地

蓝色——海洋 白色——积雪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
  • 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1-3题. 1.(2分)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 解答: 解:读图可知,等高线密 ...

  • 七年级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济宁第八中学 葛鸿 导入:今天的日期是?2009-12-25 圣诞节 图片:圣诞老人 提问:昨天平安夜同学们收到圣诞礼物了吗?没有.但今天最棒小组将会获得老师的神秘圣诞礼物. 过渡:那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群山之上盘旋,找不到落脚之处.所以我们要送给圣诞老人一份礼物 ...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 ...

  • 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和计算
  • 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和计算(原创) 一.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坡度陡缓的判读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度大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上稀下密表示凸形坡,视线易被遮挡,通视条件差:等高线上密下稀表示凹形坡,视线不易被遮挡,通视条件好. 例1. 读图1所示的 ...

  • 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和计算
  • 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和计算(原创) ■陈计兵 (河北邢台学院地理系 054001) 一.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坡度陡缓的判读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度大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上稀下密表示凸形坡,视线易被遮挡,通视条件差:等高线上密下稀表示凹形 ...

  •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一.高考展望: 从近四年高考来看,每年涉及等值线的内容分值较高,以考查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等压线最为突出,今后的命题仍将注重: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河流流向,提出开发利用方案 2. 根据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判读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 阅 ...

  •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解读登山疑惑』--看图变形知原理 [活动流程] 『准备登山行囊』 海拔与相对高度-自主 ...

  • 高中地理等值线地图的判读方法
  •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深线.等震线.等年降水量线等,而初中阶段主要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年降水量线等它们历来为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较为巧合的是这些知识点都出现在七年级上学期.如何使七年级学生又快又好 ...

  •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1. 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 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 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