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及教育建议

  摘 要 与人交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之一,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家庭地位的独特性,城镇中楼房式家居环境,以及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与适应方面也表现出其特殊性。将对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几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教育建议

  一、青少年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及表现

  1.自我中心较强,欠缺合作精神

  独生子女和其他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因此相对来说,独生子女懂事很早。但是,由于单方面接受家长的宠爱,缺乏与兄弟姐妹、外界的接触加上某种家庭教育的缺失,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尊重、关心与合作的意识。青春期的孩子又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高涨,导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已有的研究也指出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在独生子女内部存在分化现象。在人格特质上,独生子女的合作精神较差。孩子长期独处,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小、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态,严重影响他们与人的合作关系和正常交往。

  2.有较强交往欲望,但是交往技能缺失

  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核心人员,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但是,由于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共同沟通和玩耍的伙伴,加上现代城镇“独门独户”式的居住方式,淡漠的邻里关系与相对封闭的社区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独生子女心灵上的寂寞和孤独。因而,他们往往乐于发展家庭以外的同伴关系并进行社会交往,有着较强的交往欲望。 但是在真正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由于缺乏交往技能,容易引起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甚至产生闭锁心理。

  3.人际交往中,过于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身上背负着祖辈、父辈的深切期望。这种氛围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争强好胜的潜在影响。甚至,有些家庭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和社会高强度竞争压力,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导致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 中往往有更浓厚的竞争意识和更强烈的好胜心。

  二、青少年独生子女以上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

  个体在家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等,是其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结构模式、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教养方式、氛围等都会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青少年独生子女产生心灵孤独感以及对同伴的渴望。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易使得青少年独生子女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心理特征,也导致他们缺乏社交技能,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当他们真正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问题与矛盾。

  社会节奏加快,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会与学校都强调竞争,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好胜心,疏远了同学间的人际交流。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组织、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奖惩和校风的建设等,都会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三、几点教育建议

  1.家长要予以合理引导

  家长要鼓励支持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开展必要的同辈群体的交流交往,并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各种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和敏锐的思考去分析和评价他们涉足其中的伙伴关系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发展方向。注意正确引导孩子外出与同伴交往, 关注他们的同辈群体交往情况。同时,给孩子的关爱,不要让他觉得理所应当。在家庭成员内部交往时,尽量让孩子感受“有所付出地获得”以及“有所回报的爱”,让他们明白平等、尊重以及互助互爱。

  2.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导向

  学校要正确把握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互助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同时,学校应通过加强德育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促使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学校要组织多种兴趣小组、社团等,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最后,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联系,争取学校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能得到保存和延续。

  3.社区要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社区要创设条件,为青少年交往提供便利条件。可以在社区内开设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和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这些户外活动场地有利于把青少年独生子女从封闭的家庭中吸引出来,参与同伴的交际活动,培养正确交际意识,锻炼交际能力。同时,社区还可以有意识地定期组织住宅区家庭联谊活动和家庭互助活动,有利于孩子在交往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学会交际。

  4.社会舆论要进行良性诱导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身“社会免疫力”不强,容易受社会现实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社会问题。过多的负面报道和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批评,也容易使孩子们产生怀疑、不信任以及不被信任的不安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消极的社会心理。因而,社会尤其是媒体舆论,应对青少年群体多加关注,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及其相关心理问题与行为。要尽量进行良性的宣传诱导,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同时,尽量避免夸大社会的竞争压力与人际间的淡漠隔阂,同时可以适当宣传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

  参考文献:

  [1]范存仁.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17(2).

  [2]何蔚.高中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

  摘 要 与人交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之一,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家庭地位的独特性,城镇中楼房式家居环境,以及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与适应方面也表现出其特殊性。将对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几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教育建议

  一、青少年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及表现

  1.自我中心较强,欠缺合作精神

  独生子女和其他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因此相对来说,独生子女懂事很早。但是,由于单方面接受家长的宠爱,缺乏与兄弟姐妹、外界的接触加上某种家庭教育的缺失,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尊重、关心与合作的意识。青春期的孩子又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高涨,导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已有的研究也指出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在独生子女内部存在分化现象。在人格特质上,独生子女的合作精神较差。孩子长期独处,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小、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态,严重影响他们与人的合作关系和正常交往。

  2.有较强交往欲望,但是交往技能缺失

  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核心人员,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但是,由于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共同沟通和玩耍的伙伴,加上现代城镇“独门独户”式的居住方式,淡漠的邻里关系与相对封闭的社区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独生子女心灵上的寂寞和孤独。因而,他们往往乐于发展家庭以外的同伴关系并进行社会交往,有着较强的交往欲望。 但是在真正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由于缺乏交往技能,容易引起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甚至产生闭锁心理。

  3.人际交往中,过于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身上背负着祖辈、父辈的深切期望。这种氛围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争强好胜的潜在影响。甚至,有些家庭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和社会高强度竞争压力,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导致青少年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 中往往有更浓厚的竞争意识和更强烈的好胜心。

  二、青少年独生子女以上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

  个体在家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等,是其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结构模式、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教养方式、氛围等都会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青少年独生子女产生心灵孤独感以及对同伴的渴望。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易使得青少年独生子女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心理特征,也导致他们缺乏社交技能,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当他们真正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问题与矛盾。

  社会节奏加快,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会与学校都强调竞争,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好胜心,疏远了同学间的人际交流。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组织、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奖惩和校风的建设等,都会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三、几点教育建议

  1.家长要予以合理引导

  家长要鼓励支持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开展必要的同辈群体的交流交往,并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各种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和敏锐的思考去分析和评价他们涉足其中的伙伴关系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发展方向。注意正确引导孩子外出与同伴交往, 关注他们的同辈群体交往情况。同时,给孩子的关爱,不要让他觉得理所应当。在家庭成员内部交往时,尽量让孩子感受“有所付出地获得”以及“有所回报的爱”,让他们明白平等、尊重以及互助互爱。

  2.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导向

  学校要正确把握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互助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同时,学校应通过加强德育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促使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学校要组织多种兴趣小组、社团等,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最后,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联系,争取学校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能得到保存和延续。

  3.社区要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社区要创设条件,为青少年交往提供便利条件。可以在社区内开设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和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这些户外活动场地有利于把青少年独生子女从封闭的家庭中吸引出来,参与同伴的交际活动,培养正确交际意识,锻炼交际能力。同时,社区还可以有意识地定期组织住宅区家庭联谊活动和家庭互助活动,有利于孩子在交往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学会交际。

  4.社会舆论要进行良性诱导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身“社会免疫力”不强,容易受社会现实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社会问题。过多的负面报道和对青少年独生子女的批评,也容易使孩子们产生怀疑、不信任以及不被信任的不安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消极的社会心理。因而,社会尤其是媒体舆论,应对青少年群体多加关注,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及其相关心理问题与行为。要尽量进行良性的宣传诱导,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同时,尽量避免夸大社会的竞争压力与人际间的淡漠隔阂,同时可以适当宣传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

  参考文献:

  [1]范存仁.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17(2).

  [2]何蔚.高中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


相关内容

  •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
  •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 关于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中国目前上网人数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上网四千万以上,网瘾占上网人员达4-6%.据卫生局关工委心理咨询专家热线,两年来咨询700余人次,初步分析网瘾占咨询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第二位.不少家长反映,中学生上网成瘾后,学习成绩下降,无心思做 ...

  • 社区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
  • 社区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评估与处理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在我国, 10~24岁的青少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在传统上被当作 最健康的人群,但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突现,心理卫生问题也日渐增多,全国14~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12.20%.为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状况 ...

  • 留守儿童问题
  •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 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常. ...

  •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分析
  •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 ...

  • 人教版八年级上思想品德知识点学习精要(1-5课)
  •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1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 1.什么是家庭 2.家庭关系的确立 ★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 (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4) ...

  • 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政府非常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我国蓬勃发展.然 ...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 ...

  • 关于体育课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口的持续上升,使得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给当代青少年带了不少压力,严重影响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虽然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外界压力影响,大多数高中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导致学生心理扭曲.高中体育课程是有效缓解学 ...

  •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
  • 一. 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近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