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江东去]赏析

苏轼《大江东去》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时被贬黄州时所作。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而格调是豪放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其来无端,其往何何处的长江”为背景,展示出波澜壮阔的景象,点出赤壁战场雄奇险要的形势,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塑造了周瑜这个英雄形象,描绘了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自己的感叹。这首词真可谓横写长江,纵写历史。

一开篇苏轼就展示了涤荡尘埃、气象非凡的长江景象: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长江,自古以来这里上演过多少威武雄壮、惊人魂魄的战争,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他们辉煌、显赫一时,成为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风流人物”及当年的业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词人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于是他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果真找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象要把堤岸撕裂,激起的浪花象无数耀眼的雪堆,峻伟雄奇、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乱、穿、惊、卷”刻画了自然而然环境的特点。面对这雄伟的景象,不能不使人激动异常,联想到那当年群雄逐鹿、刀枪林立、赤壁鏖战的三国古战场。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幽情?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通人”之感。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着力刻画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0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的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这一笔,似乎显的唐突,却有词人的深意在: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美女衬英雄,足以表现他当时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用

“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有卓越高超的见解,不同非凡的气魄,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消灭掉了,折射出周瑜的大智大勇。“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雅气质,展示了他儒将风采。“谈笑间”,突出了周瑜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词人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表明作者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华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苏轼很有才华,对一些大事的独到见解不被采用,不被人看重,反遭别人嫉妒、排挤,

苏轼《大江东去》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时被贬黄州时所作。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而格调是豪放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其来无端,其往何何处的长江”为背景,展示出波澜壮阔的景象,点出赤壁战场雄奇险要的形势,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塑造了周瑜这个英雄形象,描绘了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自己的感叹。这首词真可谓横写长江,纵写历史。

一开篇苏轼就展示了涤荡尘埃、气象非凡的长江景象: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长江,自古以来这里上演过多少威武雄壮、惊人魂魄的战争,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他们辉煌、显赫一时,成为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风流人物”及当年的业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词人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于是他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果真找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象要把堤岸撕裂,激起的浪花象无数耀眼的雪堆,峻伟雄奇、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乱、穿、惊、卷”刻画了自然而然环境的特点。面对这雄伟的景象,不能不使人激动异常,联想到那当年群雄逐鹿、刀枪林立、赤壁鏖战的三国古战场。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幽情?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通人”之感。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着力刻画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0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的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这一笔,似乎显的唐突,却有词人的深意在: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美女衬英雄,足以表现他当时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用

“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有卓越高超的见解,不同非凡的气魄,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消灭掉了,折射出周瑜的大智大勇。“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雅气质,展示了他儒将风采。“谈笑间”,突出了周瑜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词人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表明作者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华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苏轼很有才华,对一些大事的独到见解不被采用,不被人看重,反遭别人嫉妒、排挤,


相关内容

  • 陆波校长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赏析(图文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还是著名词人,有<东坡乐府>传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苏轼的词开北宋豪放一 ...

  • 苏轼诗词的平淡美赏析
  • 摘要:文章从意境深远隽永.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涵义两个方面探讨了苏轼"平淡"诗词中的"滋味",从画面美和韵律美两个方面探讨了苏轼诗词中的平淡之美. 关键词:苏轼:诗词:赏析 宋代诗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都追求一种平淡的美,有学者说,中国古典诗词将平淡美当做审美 ...

  •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谷风冀雨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quo ...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09 0612 5d56b7b40102dufv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

  • 苏轼[念奴娇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及其豪放词风.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分析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词的意境的基本方法. 2.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悟作 ...

  • 名家名篇赏析:苏轼[赤壁赋]
  •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quo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任克元 [教材分析] 诗词鉴赏首先要会朗读.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人生感慨,在貌似自解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种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寄托着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教学重点应该在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

  • 苏轼词二首其一整理教案
  • 苏轼词二首 其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 情绪. 3.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渴 ...

  • [宋词两首]说课稿
  • <宋词两首>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宋词两首>是高中二年级三册第六单元中的必读课文,包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本单元是词曲诵读单元,在职高语文的教学序列中,纵向是承接第一册的古诗诵读,横向都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