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波校长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赏析(图文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还是著名词人,有《东坡乐府》传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苏轼的词开北宋豪放一派,影响巨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千古名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各位读者会觉得以前在哪里读过类似的句子。《三国演义》开篇引用明代杨升庵的词作《临江仙》,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句。从时间上来说,苏轼的词作在前,杨升庵可能是借鉴苏轼之作。但不管怎么说,两位作者都有相同的感受,都用了“淘尽”一词。这是不是说,长江的滚滚波涛真的能够像淘沙一样把风流人物冲洗得干干净净呢?不是,这是一种比喻。站在水边,望着流水,产生人生的感慨,这是从孔子那个时候就有的一种感受。《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就像滚滚的流水,一去不复返。流水就好比是时光啊!苏词和杨词中的“大江”指的是“历史的长河”,是时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曾经建立过多少经天纬地的功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终究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中国古代文人善于把永恒的时间、空间与短暂、有限的人生放在一起,从而发出深刻的人生感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听人说。既然是听人说,那就是说,此处究竟是不是真的赤壁古战场,还有疑问哩。苏轼所游的赤壁,在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赤鼻矶。关于赤壁大战的地点,历来有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蒲圻说、嘉鱼说和黄州说。从出土文物看,蒲圻说比较可信。

  那么苏轼岂不是写错了吗?其实,凭苏轼的渊博,他不会不知道赤壁大战的确切地址,苏轼也并未认定黄州赤壁就为三国古战场,“人道是”三字已经暗示了这个意思。清人朱日浚在《赤壁怀古》诗中云:“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作者是借此地寄托情怀,真假就无所谓了,就暂且以假当真来写吧。这就是苏东坡的创作风格。

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借来的赤壁的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千古名句,究竟好在哪里?“乱石穿空”写岸边石头的形状,一个“穿”字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想象一下吧:岸边的石头,犬牙交错、直指天空,使人联想到赤壁古战场上那无数的刀枪。“惊涛拍岸”写浪涛的声音,“惊”的繁体字“驚”,使人想到一匹惊马长啸嘶鸣、疯狂奔跑的样子,使人想象到赤壁之战时惊人的场面。一个“拍”字让人想到那巨大的声响,就像无数士兵呐喊的声音……。“卷起千堆雪”,侧重在色彩上进行描绘,首先,一个“卷”字把雪白的浪花凌空飞溅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一个“千堆雪”写出了场面的宏大壮阔,激起了读者无限遐思。可以说,作者挥动如椽的巨笔,描绘了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壮阔雄奇的赤壁画卷,集中体现了苏词豪放的风格特点。

  据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简单总结:

豪放派广阔、宏大,充满阳刚之气。婉约派狭窄,多写花前月下,男女恋情,富有阴柔之美。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么壮丽的江山,就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在这壮丽的画卷中,涌现过多少英雄豪杰。作为读者,读到这里,要问自己,有哪些英雄豪杰呢?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有孙权、鲁肃、周公瑾……这些英雄豪杰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晃动着,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所唱的那样:“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在这众多的英雄豪杰当中,苏轼最仰慕的是谁呢?是周瑜周公瑾。至此,苏轼点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我们似乎明白了,词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应当也是指周瑜。那么,苏轼仰慕周瑜什么呢?难道是“小乔初嫁”这样的事情?于是,本词出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地方。

同学们知道,赤壁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由此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苏轼写赤壁大战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要插进周瑜的婚姻家事呢?这是衬托的手法。小乔当时是江南美女,嫁与周郎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美事,英雄配美人嘛。作者苏东坡有意用美女衬托周瑜这位英雄,从而突出周瑜的少年得志,使得这位英雄的形象更加饱满。

难道苏轼笔下的周瑜形象只是英雄美人吗?当然不是。接下来,苏轼开始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的读者会问了:手拿羽毛扇,这不是诸葛亮吗?周瑜可不是这样的。也许在有的读者眼中,周瑜的英雄形象应该是“金盔金甲,挥宝剑,风云叱咤天下。”

苏轼没有写周瑜一身戎装,反而写他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一副儒将形象,用意是表现周郎对赤壁大战早已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只等胜利捷报的从容优雅与镇定;周瑜越是儒雅散淡,就越是显得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对敌人充满了蔑视。这样的英雄才是苏轼心目中的英雄!苏轼对这样的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景仰羡慕之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一句的主语是谁呢?有人说主语是苏轼,也有人主语是周瑜。两种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这里,我们不妨揣摩一下“故国”和“神游”二词。谁能称赤壁是故国呢?“神游”,苏轼不是已经在赤壁了吗?何谈“神游”?对周瑜来说,用“故国神游”或许更恰当一些。公元874年的周瑜,神游赤壁,见到了苏轼,他“笑”苏轼“多情”,笑苏轼“早生华发”。“华发”,就是花发,指头发花白。笑,是嘲笑吗?大概在苏轼看来,那就是一种嘲笑。与其说是假想周瑜嘲笑苏轼,不如说是苏轼自己嘲笑自己:你看人家周瑜,24岁做了建威中郎将,34岁指挥赤壁大战,建立了显赫功业。而我呢?唉,47岁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只有过早长出的白发!“多情”的“情”其实就是忧患之情。理解到这一步,我们才明白,苏轼写周瑜,实际上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通过写少年得志、功勋卓著的年轻周郎,来反衬自己的不得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最后一句,有人说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情绪。各位读者同意这种说法吗?这表现了作者真实的感受,不一定是消极的。相反,苏轼贬官黄州,不但没有消极,反而非常豁达,给后人以积极影响。人生短暂,只有江山永存。举一杯酒祭奠千古的江月吧!同时也是在祭奠英雄豪杰。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更加显示出风流人物的可敬啊!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两年有余。乌台诗案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给苏轼的人生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面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因为苏轼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是不利的,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起来。李定、舒亶、王珪等人百般构陷,欲置苏轼于死地,其手段十分卑劣。比如,苏轼有两句诗:“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本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他们却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为苏轼焚香念佛。宋神宗欣赏苏轼才华,不想杀他,加之宰相吴充、后宫曹太后等人出面求情,甚至连已经卸任的王安石、张方平也替苏轼说情,于是圣谕下发,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准擅离该地区,无权签署公文。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县武装部副部长。其实,苏轼在黄州等于被软禁起来了。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以乌台诗案为标志,苏轼的诗词作品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于是才有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样的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严酷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远离了统治集团,得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对其文学创作来说则是进入了一个高潮。前后《赤壁赋》《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大批优秀之作就诞生在这个时期。所以古人说“文章憎命达”,又说“诗人不幸诗家幸”。这都是说,伟大的诗人是磨难造就出来的。诗人的命运饱经磨难固然不幸,但因此造就出来的伟大作品是幸运的。

今天,对这首词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再见。

笔者手书

苏东坡书法作品赏析——

东武贴

东武贴

北游贴

吏部陈公诗跋

归安丘园贴

次辩才韵诗贴

次韵秦太虚诗贴

渡海贴

获见贴

覆盆子贴

黄州寒食贴一

黄州寒食贴二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赏析(图文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还是著名词人,有《东坡乐府》传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苏轼的词开北宋豪放一派,影响巨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千古名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各位读者会觉得以前在哪里读过类似的句子。《三国演义》开篇引用明代杨升庵的词作《临江仙》,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句。从时间上来说,苏轼的词作在前,杨升庵可能是借鉴苏轼之作。但不管怎么说,两位作者都有相同的感受,都用了“淘尽”一词。这是不是说,长江的滚滚波涛真的能够像淘沙一样把风流人物冲洗得干干净净呢?不是,这是一种比喻。站在水边,望着流水,产生人生的感慨,这是从孔子那个时候就有的一种感受。《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就像滚滚的流水,一去不复返。流水就好比是时光啊!苏词和杨词中的“大江”指的是“历史的长河”,是时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曾经建立过多少经天纬地的功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终究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中国古代文人善于把永恒的时间、空间与短暂、有限的人生放在一起,从而发出深刻的人生感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听人说。既然是听人说,那就是说,此处究竟是不是真的赤壁古战场,还有疑问哩。苏轼所游的赤壁,在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赤鼻矶。关于赤壁大战的地点,历来有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蒲圻说、嘉鱼说和黄州说。从出土文物看,蒲圻说比较可信。

  那么苏轼岂不是写错了吗?其实,凭苏轼的渊博,他不会不知道赤壁大战的确切地址,苏轼也并未认定黄州赤壁就为三国古战场,“人道是”三字已经暗示了这个意思。清人朱日浚在《赤壁怀古》诗中云:“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作者是借此地寄托情怀,真假就无所谓了,就暂且以假当真来写吧。这就是苏东坡的创作风格。

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借来的赤壁的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千古名句,究竟好在哪里?“乱石穿空”写岸边石头的形状,一个“穿”字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想象一下吧:岸边的石头,犬牙交错、直指天空,使人联想到赤壁古战场上那无数的刀枪。“惊涛拍岸”写浪涛的声音,“惊”的繁体字“驚”,使人想到一匹惊马长啸嘶鸣、疯狂奔跑的样子,使人想象到赤壁之战时惊人的场面。一个“拍”字让人想到那巨大的声响,就像无数士兵呐喊的声音……。“卷起千堆雪”,侧重在色彩上进行描绘,首先,一个“卷”字把雪白的浪花凌空飞溅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一个“千堆雪”写出了场面的宏大壮阔,激起了读者无限遐思。可以说,作者挥动如椽的巨笔,描绘了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壮阔雄奇的赤壁画卷,集中体现了苏词豪放的风格特点。

  据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简单总结:

豪放派广阔、宏大,充满阳刚之气。婉约派狭窄,多写花前月下,男女恋情,富有阴柔之美。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么壮丽的江山,就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在这壮丽的画卷中,涌现过多少英雄豪杰。作为读者,读到这里,要问自己,有哪些英雄豪杰呢?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有孙权、鲁肃、周公瑾……这些英雄豪杰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晃动着,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所唱的那样:“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在这众多的英雄豪杰当中,苏轼最仰慕的是谁呢?是周瑜周公瑾。至此,苏轼点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我们似乎明白了,词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应当也是指周瑜。那么,苏轼仰慕周瑜什么呢?难道是“小乔初嫁”这样的事情?于是,本词出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地方。

同学们知道,赤壁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由此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苏轼写赤壁大战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要插进周瑜的婚姻家事呢?这是衬托的手法。小乔当时是江南美女,嫁与周郎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美事,英雄配美人嘛。作者苏东坡有意用美女衬托周瑜这位英雄,从而突出周瑜的少年得志,使得这位英雄的形象更加饱满。

难道苏轼笔下的周瑜形象只是英雄美人吗?当然不是。接下来,苏轼开始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的读者会问了:手拿羽毛扇,这不是诸葛亮吗?周瑜可不是这样的。也许在有的读者眼中,周瑜的英雄形象应该是“金盔金甲,挥宝剑,风云叱咤天下。”

苏轼没有写周瑜一身戎装,反而写他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一副儒将形象,用意是表现周郎对赤壁大战早已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只等胜利捷报的从容优雅与镇定;周瑜越是儒雅散淡,就越是显得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对敌人充满了蔑视。这样的英雄才是苏轼心目中的英雄!苏轼对这样的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景仰羡慕之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一句的主语是谁呢?有人说主语是苏轼,也有人主语是周瑜。两种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这里,我们不妨揣摩一下“故国”和“神游”二词。谁能称赤壁是故国呢?“神游”,苏轼不是已经在赤壁了吗?何谈“神游”?对周瑜来说,用“故国神游”或许更恰当一些。公元874年的周瑜,神游赤壁,见到了苏轼,他“笑”苏轼“多情”,笑苏轼“早生华发”。“华发”,就是花发,指头发花白。笑,是嘲笑吗?大概在苏轼看来,那就是一种嘲笑。与其说是假想周瑜嘲笑苏轼,不如说是苏轼自己嘲笑自己:你看人家周瑜,24岁做了建威中郎将,34岁指挥赤壁大战,建立了显赫功业。而我呢?唉,47岁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只有过早长出的白发!“多情”的“情”其实就是忧患之情。理解到这一步,我们才明白,苏轼写周瑜,实际上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通过写少年得志、功勋卓著的年轻周郎,来反衬自己的不得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最后一句,有人说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情绪。各位读者同意这种说法吗?这表现了作者真实的感受,不一定是消极的。相反,苏轼贬官黄州,不但没有消极,反而非常豁达,给后人以积极影响。人生短暂,只有江山永存。举一杯酒祭奠千古的江月吧!同时也是在祭奠英雄豪杰。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更加显示出风流人物的可敬啊!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两年有余。乌台诗案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给苏轼的人生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面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因为苏轼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是不利的,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起来。李定、舒亶、王珪等人百般构陷,欲置苏轼于死地,其手段十分卑劣。比如,苏轼有两句诗:“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本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他们却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为苏轼焚香念佛。宋神宗欣赏苏轼才华,不想杀他,加之宰相吴充、后宫曹太后等人出面求情,甚至连已经卸任的王安石、张方平也替苏轼说情,于是圣谕下发,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准擅离该地区,无权签署公文。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县武装部副部长。其实,苏轼在黄州等于被软禁起来了。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以乌台诗案为标志,苏轼的诗词作品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于是才有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样的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严酷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远离了统治集团,得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对其文学创作来说则是进入了一个高潮。前后《赤壁赋》《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大批优秀之作就诞生在这个时期。所以古人说“文章憎命达”,又说“诗人不幸诗家幸”。这都是说,伟大的诗人是磨难造就出来的。诗人的命运饱经磨难固然不幸,但因此造就出来的伟大作品是幸运的。

今天,对这首词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再见。

笔者手书

苏东坡书法作品赏析——

东武贴

东武贴

北游贴

吏部陈公诗跋

归安丘园贴

次辩才韵诗贴

次韵秦太虚诗贴

渡海贴

获见贴

覆盆子贴

黄州寒食贴一

黄州寒食贴二


相关内容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李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任克元 [教材分析] 诗词鉴赏首先要会朗读.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人生感慨,在貌似自解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种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寄托着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教学重点应该在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

  • 念奴娇_赤壁怀古_说课稿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 ...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09 0612 5d56b7b40102dufv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

  • 苏轼[念奴娇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及其豪放词风.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分析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词的意境的基本方法. 2.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悟作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浅析
  •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8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来说明该词是写景.咏史.抒怀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写景 咏史抒怀 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从形象着手,用形象思维来表达思想感情.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 古代诗词分类鉴赏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悉诗歌的几种基本类型并运用在鉴赏中 教学难点: 1. 诗歌情感的把握 2. 鉴赏的语言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诗歌的基本类型 1. 送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