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培训资料

污水处理培训资料

一、相关基础知识培训:

1、 什么叫COD(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废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为单位。它是目前用来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锰法CODMn)和重铬酸钾(铬法CODCr),现在常用重铬酸钾法。废水在强酸加热沸腾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实行氧化,用硫酸银作催化剂时可以使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根离子,应该用硫酸汞将氯离子屏蔽掉,以减少对COD的测定干扰。

2、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废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最常用的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废水在微生物存在下进行生化降解五日内所需要的氧的数量。今后我们将经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3、COD和BOD5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的有机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机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还具有毒性(如银杏酚、银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因此,我们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分成二个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 通常认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机物。而BOD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因此COD与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废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机物。

3、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义?

B/C是BOD5与COD比值的缩写,该比值可以表示废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如果CODNB表示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废水中不可为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可用CODNB/COD表示。

BOD5/COD与CODNB/COD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

CODNB/COD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BOD5/COD 0.52 0.46 0.41 0.35 0.29 0.23 0.17 0.12

当BOD5/COD≥0.45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仅仅占全部有机物的20%以下,而当BOD5/COD≤0.2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占全部有机物的60%以上。 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为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

BOD5/COD 0.45 易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可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较难生物降解

BOD5/COD 0.20 较以难生物降解

B/C在环境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意义。

4、什么叫pH?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平时我们经常习惯于用百分浓度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如1%的硫酸溶液或1%的碱溶液,但是当水溶液的酸碱度很小很小时,如果再用百分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了,这时可用pH来表示。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水的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水的碱性愈大。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是离不开水的,但是适宜于生物生存的pH值的范围往往是非常狭小的,因此国家环保局将处理出水的pH值严格地规定在6-9之间。 水中pH值的检测经

常使用pH试纸,也有用仪器测定的,如pH测定仪。

5、废水分析中为什么要经常使用毫克/升(mg/L)这个浓度单位?

一般来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含量是很小很小的,如果用百分浓度或其它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太不方便了,譬如一吨废水中往往只有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甚至几千克污染物质,其单位即为克/吨(g/T),如将吨换算成升即为毫克/升(mg/L)。计算时可参考下表换算:

1毫克/升 百万分之一

1000毫克/升 千分之一

10000毫克/升 百分之一

6、什么叫废水的预处理?预处理要达到哪几个目的?

生化处理前的处理一般都习惯地叫作预处理。由于生化法处理费用比较低、运 行比较稳定,因此一般的工业废水都采用生化法处理废水的治理也以生化法作为 主要的处理手段。但是有的废水中含有某些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有机物质, 因此废水在进入生化池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目的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 抑制、有毒害的物质尽可能地削减或去除,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地运 行。预处理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有抑制作用的 物质尽可能地消减和去除或转化为对微生物无害或有利的物质,以保证生化池中 的微生物能正常运行;其二是在预处理过程中削减COD负荷,以减轻生化池的运 行负担。

7、微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才 能生存。

8、什么叫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亦要称为污泥浓度,它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 含干污泥的重量,单位为毫克/升,用来表征活性污泥浓度。它包括有机物和无 机物两部分。一般来说SBR生化池内MLSS值控制在2000-4000mg/L左右为宜。

9、什么是硝化反应

硝化过程分两步进行。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氨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再经硝化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反应方程式为:

NH4 + 1.5 O2 —— NO2 - + H+ + H2O + Q( 243~352 KJ) NO2 + O2 —— NO3 + (64.5~86.3 KJ)

NH4 +1.83O2 +1.98HCO3 ——0.98NO3+0.021C5H7NO2 +1.88H2CO3 +1.04H2O

说明:亚硝化菌和硝化菌都是化能自养菌,能利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使CO2合成细胞有机质,这一过程需氧量较大。每除去1g NH3-N ,约耗4.33g O2 ,生成0.15g新细胞,减少7.14g碱度( 以CaCO3 计),耗去0.08g无机碳( 过程PH控制在7~8)

10、什么是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菌是兼性异氧菌,能利用水中各种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代替氧做为电子最终受体,进行无氧呼吸,使有机质分解。在反消化菌的代谢活动下,NO3—N有两个转化途径,既同化反硝化(合成),最终化合物为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异化反消化反应(分解),最终产物为气态氮。 NO3 -+1.08CH3OH+0.24H2CO3 —— 0.06C5H7NO2+0.47N2+1.68H2O+HCO3-

6NO3 -+ 2 CH3OH —— 6NO2- +2 CO2 +4 H2O

6NO2- + 3 CH3OH —— 3 N2 + 3 CO2 +3 H2O + 6 OH-

11、什么叫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挥发性物质的重量,单位也是毫克/升,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因此能较确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

12、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在20-40%之间。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时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

1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SVI)全称污泥容积指数,1克干污泥在湿态时所占体积的毫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为: SVI=SV*10/MLSS

14、为什么会有剩余污泥产生?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着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的有机物质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产生了剩余污泥。

15、怎样估算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质(BOD5)被微生物利用合成了新的细胞质以替代死亡了的微生物。因此,剩余污泥的产生量配被分解了的BOD 5数量有关,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工程设计时,一般都考虑每处理一公斤BOD5,产生0.6-0.8 公斤的剩余污泥(100%),折算成含水率为80%的干污泥则为3-4 公斤。

16、生化池内的磷酸二氢钾应投加多少?

按碳磷的100:1 的比例折算(重量比),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 吨,BOD5 浓度为250mg/L,则生化进水内每天的BOD5 重量应当为240× 0.25 公斤/吨=60 公斤,每天的需磷量为60÷ 100=0.6(公斤),折合成磷酸二氢钾的投加量应当是:0.6× 136÷ 31 =2.6(公斤/天)。

为计算方便,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

W=BOD5× Q× 0.044÷ 1000

W=COD× B/C× Q× 0.044÷ 1000

其中:

COD— 为生化进水中的COD,单位为mg/L;

BOD5— 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单位为mg/L;

B/C— 为无量纲;

Q— 为生化进水水量,单位为吨/天;

W— 为磷酸二氢钾每天的投加量,单位为公斤/天;

17、生化池出水中的溶解氧应当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活性污泥是在有氮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方法。因此,溶解氧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这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要,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供氧。虽然对好氧微生物来说,水体中溶解氧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越

有利,但溶解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高速气流使池内激烈搅动会打碎生物絮粒,并易使污泥老化。一般来说,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只要大于3mg/L 已足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处理要求,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 左右较为适宜。其原因如下: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话,那末活性污泥絮粒内部的溶解氧应保持在2.0mg/L 以上。溶解氧过低会影响絮粒内部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影响生化处理效果。

18、为什么高浓度的含盐废水对微生物的影响特别大?

我们先来描述一个渗透压的实验:用一张半渗透薄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隔开,低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就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高浓度盐溶液,而高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也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低浓度盐溶液,但其数量要少,故高浓度盐溶液一侧的液面会升高,当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了足够阻止水再流动的压力时渗透就会停止,这时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就是渗透压。一般来说,盐分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微生物在盐水溶液中的情况与渗透压的实验是相似的。微生物的单位结构是细胞,细胞壁相当于半渗透膜,在氯离子浓度小于等于2000mg/L 时,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为0.5-1.0 大气压,即使加上细胞壁和细胞质膜有一定的坚韧性和弹性,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也不会大于5-6 大气压。但当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在5000mg/L 以上时,渗透压大约将增大至10-30 大气压,在这样大的渗透压下,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会大量渗透到体外溶液中,造成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严重者微生物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食盐(氯化钠)腌渍蔬菜和鱼肉,灭菌防腐保存食物,就是运用了这个道理。工程经验数据表明: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2000mg/L 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止,COD 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8000mg/L 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会相继死亡。不过,经过长期驯化,微生物会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目前已经有人驯化出能够适应10000mg/L 以上氯离子或硫酸根浓度的微生物。但是,渗透压的原理告诉我们,已经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细胞液的含盐浓度是很高的,一旦当废水中的盐分浓度较低或很低时,废水中的水分子会大量渗入微生物体内,使微生物细胞发生膨胀,严重者破裂死亡。因此, 经过长期驯化并能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对生化进水中的盐分浓度要求终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不能忽高忽低,否则微生物将会大量死亡。

19、什么叫好氧生化处理?什么叫兼氧生化处理?二者有何区别?

生化处理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与缺氧生化处理两大类,缺氧生化处理又可分为兼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必须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长繁殖,并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而兼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处理,如果水中氧太多,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长不好从而影响它对有机物质的处理效率。兼氧微生物可适应COD 浓度较高的废水,进水COD 浓度可提高到2000mg/L 以上,COD 去除率一般在50-80%;而好氧微生物只能适应于COD 浓度较低的废水,进水COD 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1500mg/L 以下,COD 去除率一般在50-80%,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的时间都不太长,一般都在12-24 小时。人们利用兼氧生化和好氧生化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长,将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组合起来,让COD 浓度较高的废水先进行兼氧生化处理,再让兼氧池的处理出水作为好氧池的进水,这样的组合处理可以减少生化池的容积,既节省了环保投资又减少了日常的运行费用。厌氧生化处理

与兼氧生化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是一样的。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厌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其对有机物质降解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氧,而且厌氧微生物可适应更高COD 浓度的废水(4000-10000mg/L)。厌氧生化处理的缺点是生化处理时间很长,废水在厌氧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一般需要40 小时以上。

二、调试中可发生的异常情况:

1、发生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蛋白质等)的降解首先是在细菌分泌的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断开肽键,脱除羧基和氨基的过程。

RCHNH2COOH +O2 —— RCOOH +CO2 +NH3

即结合实际主要是尿素事故状态下的水,现象是进水氨氮低,进入生化系统后氨氮上涨,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降低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

2、污泥膨胀:

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淀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初沉池、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

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措施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措施K,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保持5mg/l的残留浓度,能够抑制球衣菌属的增殖。

在实际运行中,以上几类方法是相辐相称的,污泥膨胀发生以后,首先应通过观察现象,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膨胀的种类及发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 控制要求:

1、 加强对源头的管理加强、保证污水处理稳定,防止污水水中含有杀菌剂、 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进行系统,全厂异情排水申报制度,主要有以下几股水需注意:

循环水投加杀菌剂的时候循环水的水严禁进入污水处理站,呆杀菌剂投 加完毕后换水结束后循环水可进入系统,进入系统过程中严格控制流量必须是由低到高每小时的进入量小于生化系统进水量的30%,待生化系统无变化后才能提量。

脱硫废水含硫量处理过程中加强监控。

对合成、压缩到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油污量较大对生化系统冲击较大, 特别是在刚刚调试过程中,系统脆弱,建议加强污水中油回收的管理保证其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

(附常见有毒物质表)

2、加强污泥驯化时期工艺指标的管理:

微生物驯化过程中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才能生存。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因此加强过工艺指标管理相当必要,管生产也需要管理工艺指标。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25-35℃,当温度低于20℃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微生

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生化水池温度一般控制在25-32℃(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温度控制在25-35℃,最佳温度为28-32℃)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5-9,而最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5-8.5。当pH低于6.5时,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pH到4.5时,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当pH超过9时,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好氧生物处理中,pH可在

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pH应在

6.7-7.4之间。 结合集团污水处理站实践经验一般曝气池(即初曝池、好氧池pH值控制在7.0-8.0之间)

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给充足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为宜,最低不应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2.0mg/L之间;而厌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mg/L以下。(初曝池、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2-5mg/L)

3、对驯化阶段的分析项目及分析频次:

目前现场的驯化分析项目只分析了氨氮,COD等项目,对其它项目目前没有 项目,污泥浓度、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都无分析项目。以上分析项目都是反映污泥生长状况及去除效率,频率不并需要太高,但需要数据来支撑项目的调试。 分析项目及频次:氨氮:调节池4次/班;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2次/班;COD:调节池2次/班,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1次/班;亚硝酸盐氮1次/周;硝酸盐氮1次/周;MLSS 1次/周。

4、对驯化过程营养源的加入量的控制:

甲醇的加入的量存在用经验指导、或者根据分析数据,容易造成波动较 大、增加驯化时间。调试过程中甲醇的加入主要根据是污泥负荷来调整,一般污水处理站A/O工艺中污泥负荷0.1-0.15(kg/kg.d),根据现场池容积可以有每天所需BOD5(kg)=曝气池容量*污泥负荷*污泥浓度*0.7,一般在甲醇B/C=0.35,根据上述计算可推算出所需的甲醇量。

5、提量的控制:

生化系统提量必须是少慢的原则、不能猛加猛减,每次增加水量必须保证在10方/h以内,确两次加量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3天以上。

6、加强台账的管理:

调试的数据对以后的生产期指导作用,做好现有的台账,方便有以后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污水处理培训资料

一、相关基础知识培训:

1、 什么叫COD(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废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为单位。它是目前用来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锰法CODMn)和重铬酸钾(铬法CODCr),现在常用重铬酸钾法。废水在强酸加热沸腾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实行氧化,用硫酸银作催化剂时可以使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根离子,应该用硫酸汞将氯离子屏蔽掉,以减少对COD的测定干扰。

2、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废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最常用的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废水在微生物存在下进行生化降解五日内所需要的氧的数量。今后我们将经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3、COD和BOD5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的有机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机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还具有毒性(如银杏酚、银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因此,我们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分成二个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 通常认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机物。而BOD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因此COD与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废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机物。

3、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义?

B/C是BOD5与COD比值的缩写,该比值可以表示废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如果CODNB表示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废水中不可为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可用CODNB/COD表示。

BOD5/COD与CODNB/COD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

CODNB/COD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BOD5/COD 0.52 0.46 0.41 0.35 0.29 0.23 0.17 0.12

当BOD5/COD≥0.45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仅仅占全部有机物的20%以下,而当BOD5/COD≤0.2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占全部有机物的60%以上。 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为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

BOD5/COD 0.45 易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可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较难生物降解

BOD5/COD 0.20 较以难生物降解

B/C在环境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意义。

4、什么叫pH?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平时我们经常习惯于用百分浓度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如1%的硫酸溶液或1%的碱溶液,但是当水溶液的酸碱度很小很小时,如果再用百分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了,这时可用pH来表示。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水的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水的碱性愈大。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是离不开水的,但是适宜于生物生存的pH值的范围往往是非常狭小的,因此国家环保局将处理出水的pH值严格地规定在6-9之间。 水中pH值的检测经

常使用pH试纸,也有用仪器测定的,如pH测定仪。

5、废水分析中为什么要经常使用毫克/升(mg/L)这个浓度单位?

一般来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含量是很小很小的,如果用百分浓度或其它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太不方便了,譬如一吨废水中往往只有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甚至几千克污染物质,其单位即为克/吨(g/T),如将吨换算成升即为毫克/升(mg/L)。计算时可参考下表换算:

1毫克/升 百万分之一

1000毫克/升 千分之一

10000毫克/升 百分之一

6、什么叫废水的预处理?预处理要达到哪几个目的?

生化处理前的处理一般都习惯地叫作预处理。由于生化法处理费用比较低、运 行比较稳定,因此一般的工业废水都采用生化法处理废水的治理也以生化法作为 主要的处理手段。但是有的废水中含有某些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有机物质, 因此废水在进入生化池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目的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 抑制、有毒害的物质尽可能地削减或去除,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地运 行。预处理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有抑制作用的 物质尽可能地消减和去除或转化为对微生物无害或有利的物质,以保证生化池中 的微生物能正常运行;其二是在预处理过程中削减COD负荷,以减轻生化池的运 行负担。

7、微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才 能生存。

8、什么叫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亦要称为污泥浓度,它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 含干污泥的重量,单位为毫克/升,用来表征活性污泥浓度。它包括有机物和无 机物两部分。一般来说SBR生化池内MLSS值控制在2000-4000mg/L左右为宜。

9、什么是硝化反应

硝化过程分两步进行。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氨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再经硝化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反应方程式为:

NH4 + 1.5 O2 —— NO2 - + H+ + H2O + Q( 243~352 KJ) NO2 + O2 —— NO3 + (64.5~86.3 KJ)

NH4 +1.83O2 +1.98HCO3 ——0.98NO3+0.021C5H7NO2 +1.88H2CO3 +1.04H2O

说明:亚硝化菌和硝化菌都是化能自养菌,能利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使CO2合成细胞有机质,这一过程需氧量较大。每除去1g NH3-N ,约耗4.33g O2 ,生成0.15g新细胞,减少7.14g碱度( 以CaCO3 计),耗去0.08g无机碳( 过程PH控制在7~8)

10、什么是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菌是兼性异氧菌,能利用水中各种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代替氧做为电子最终受体,进行无氧呼吸,使有机质分解。在反消化菌的代谢活动下,NO3—N有两个转化途径,既同化反硝化(合成),最终化合物为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异化反消化反应(分解),最终产物为气态氮。 NO3 -+1.08CH3OH+0.24H2CO3 —— 0.06C5H7NO2+0.47N2+1.68H2O+HCO3-

6NO3 -+ 2 CH3OH —— 6NO2- +2 CO2 +4 H2O

6NO2- + 3 CH3OH —— 3 N2 + 3 CO2 +3 H2O + 6 OH-

11、什么叫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挥发性物质的重量,单位也是毫克/升,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因此能较确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

12、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在20-40%之间。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时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

1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SVI)全称污泥容积指数,1克干污泥在湿态时所占体积的毫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为: SVI=SV*10/MLSS

14、为什么会有剩余污泥产生?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着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的有机物质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产生了剩余污泥。

15、怎样估算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质(BOD5)被微生物利用合成了新的细胞质以替代死亡了的微生物。因此,剩余污泥的产生量配被分解了的BOD 5数量有关,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工程设计时,一般都考虑每处理一公斤BOD5,产生0.6-0.8 公斤的剩余污泥(100%),折算成含水率为80%的干污泥则为3-4 公斤。

16、生化池内的磷酸二氢钾应投加多少?

按碳磷的100:1 的比例折算(重量比),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 吨,BOD5 浓度为250mg/L,则生化进水内每天的BOD5 重量应当为240× 0.25 公斤/吨=60 公斤,每天的需磷量为60÷ 100=0.6(公斤),折合成磷酸二氢钾的投加量应当是:0.6× 136÷ 31 =2.6(公斤/天)。

为计算方便,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

W=BOD5× Q× 0.044÷ 1000

W=COD× B/C× Q× 0.044÷ 1000

其中:

COD— 为生化进水中的COD,单位为mg/L;

BOD5— 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单位为mg/L;

B/C— 为无量纲;

Q— 为生化进水水量,单位为吨/天;

W— 为磷酸二氢钾每天的投加量,单位为公斤/天;

17、生化池出水中的溶解氧应当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活性污泥是在有氮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方法。因此,溶解氧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这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要,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供氧。虽然对好氧微生物来说,水体中溶解氧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越

有利,但溶解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高速气流使池内激烈搅动会打碎生物絮粒,并易使污泥老化。一般来说,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只要大于3mg/L 已足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处理要求,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 左右较为适宜。其原因如下: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话,那末活性污泥絮粒内部的溶解氧应保持在2.0mg/L 以上。溶解氧过低会影响絮粒内部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影响生化处理效果。

18、为什么高浓度的含盐废水对微生物的影响特别大?

我们先来描述一个渗透压的实验:用一张半渗透薄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隔开,低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就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高浓度盐溶液,而高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也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低浓度盐溶液,但其数量要少,故高浓度盐溶液一侧的液面会升高,当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了足够阻止水再流动的压力时渗透就会停止,这时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就是渗透压。一般来说,盐分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微生物在盐水溶液中的情况与渗透压的实验是相似的。微生物的单位结构是细胞,细胞壁相当于半渗透膜,在氯离子浓度小于等于2000mg/L 时,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为0.5-1.0 大气压,即使加上细胞壁和细胞质膜有一定的坚韧性和弹性,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也不会大于5-6 大气压。但当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在5000mg/L 以上时,渗透压大约将增大至10-30 大气压,在这样大的渗透压下,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会大量渗透到体外溶液中,造成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严重者微生物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食盐(氯化钠)腌渍蔬菜和鱼肉,灭菌防腐保存食物,就是运用了这个道理。工程经验数据表明: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2000mg/L 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止,COD 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8000mg/L 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会相继死亡。不过,经过长期驯化,微生物会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目前已经有人驯化出能够适应10000mg/L 以上氯离子或硫酸根浓度的微生物。但是,渗透压的原理告诉我们,已经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细胞液的含盐浓度是很高的,一旦当废水中的盐分浓度较低或很低时,废水中的水分子会大量渗入微生物体内,使微生物细胞发生膨胀,严重者破裂死亡。因此, 经过长期驯化并能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对生化进水中的盐分浓度要求终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不能忽高忽低,否则微生物将会大量死亡。

19、什么叫好氧生化处理?什么叫兼氧生化处理?二者有何区别?

生化处理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与缺氧生化处理两大类,缺氧生化处理又可分为兼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必须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长繁殖,并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而兼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处理,如果水中氧太多,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长不好从而影响它对有机物质的处理效率。兼氧微生物可适应COD 浓度较高的废水,进水COD 浓度可提高到2000mg/L 以上,COD 去除率一般在50-80%;而好氧微生物只能适应于COD 浓度较低的废水,进水COD 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1500mg/L 以下,COD 去除率一般在50-80%,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的时间都不太长,一般都在12-24 小时。人们利用兼氧生化和好氧生化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长,将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组合起来,让COD 浓度较高的废水先进行兼氧生化处理,再让兼氧池的处理出水作为好氧池的进水,这样的组合处理可以减少生化池的容积,既节省了环保投资又减少了日常的运行费用。厌氧生化处理

与兼氧生化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是一样的。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厌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其对有机物质降解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氧,而且厌氧微生物可适应更高COD 浓度的废水(4000-10000mg/L)。厌氧生化处理的缺点是生化处理时间很长,废水在厌氧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一般需要40 小时以上。

二、调试中可发生的异常情况:

1、发生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蛋白质等)的降解首先是在细菌分泌的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断开肽键,脱除羧基和氨基的过程。

RCHNH2COOH +O2 —— RCOOH +CO2 +NH3

即结合实际主要是尿素事故状态下的水,现象是进水氨氮低,进入生化系统后氨氮上涨,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降低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

2、污泥膨胀:

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淀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初沉池、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

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措施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措施K,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保持5mg/l的残留浓度,能够抑制球衣菌属的增殖。

在实际运行中,以上几类方法是相辐相称的,污泥膨胀发生以后,首先应通过观察现象,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膨胀的种类及发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 控制要求:

1、 加强对源头的管理加强、保证污水处理稳定,防止污水水中含有杀菌剂、 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进行系统,全厂异情排水申报制度,主要有以下几股水需注意:

循环水投加杀菌剂的时候循环水的水严禁进入污水处理站,呆杀菌剂投 加完毕后换水结束后循环水可进入系统,进入系统过程中严格控制流量必须是由低到高每小时的进入量小于生化系统进水量的30%,待生化系统无变化后才能提量。

脱硫废水含硫量处理过程中加强监控。

对合成、压缩到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油污量较大对生化系统冲击较大, 特别是在刚刚调试过程中,系统脆弱,建议加强污水中油回收的管理保证其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

(附常见有毒物质表)

2、加强污泥驯化时期工艺指标的管理:

微生物驯化过程中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才能生存。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因此加强过工艺指标管理相当必要,管生产也需要管理工艺指标。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25-35℃,当温度低于20℃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微生

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生化水池温度一般控制在25-32℃(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温度控制在25-35℃,最佳温度为28-32℃)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5-9,而最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5-8.5。当pH低于6.5时,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pH到4.5时,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当pH超过9时,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好氧生物处理中,pH可在

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pH应在

6.7-7.4之间。 结合集团污水处理站实践经验一般曝气池(即初曝池、好氧池pH值控制在7.0-8.0之间)

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给充足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为宜,最低不应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2.0mg/L之间;而厌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mg/L以下。(初曝池、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2-5mg/L)

3、对驯化阶段的分析项目及分析频次:

目前现场的驯化分析项目只分析了氨氮,COD等项目,对其它项目目前没有 项目,污泥浓度、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都无分析项目。以上分析项目都是反映污泥生长状况及去除效率,频率不并需要太高,但需要数据来支撑项目的调试。 分析项目及频次:氨氮:调节池4次/班;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2次/班;COD:调节池2次/班,初曝池、兼氧池、好氧池1次/班;亚硝酸盐氮1次/周;硝酸盐氮1次/周;MLSS 1次/周。

4、对驯化过程营养源的加入量的控制:

甲醇的加入的量存在用经验指导、或者根据分析数据,容易造成波动较 大、增加驯化时间。调试过程中甲醇的加入主要根据是污泥负荷来调整,一般污水处理站A/O工艺中污泥负荷0.1-0.15(kg/kg.d),根据现场池容积可以有每天所需BOD5(kg)=曝气池容量*污泥负荷*污泥浓度*0.7,一般在甲醇B/C=0.35,根据上述计算可推算出所需的甲醇量。

5、提量的控制:

生化系统提量必须是少慢的原则、不能猛加猛减,每次增加水量必须保证在10方/h以内,确两次加量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3天以上。

6、加强台账的管理:

调试的数据对以后的生产期指导作用,做好现有的台账,方便有以后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相关内容

  • 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
  • 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 (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工科类与材料热处理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业适应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本着自愿的原则,在正常教学科目以外,开展对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进行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 ...

  •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实施细则
  •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实施细则 (修订) 一.总则 (1)材料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属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范畴. (2)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学教[2005]033号文的批复,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以下简称热处理分会)全权负责. (3)由热处理分 ...

  • 法务工作流程
  • 法务工作流程及管理细则 为明确法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制定本细则. 一.诉讼案件处理 1. 我司为原告的案件处理程序 (一).接到案件后,即开展进行诉前起诉资料收集工作,弄清案件基本事实.具体为: A .一般合同纠纷: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及补充协议.合同附件.房屋交付确认书. ...

  • 设备人员培训计划
  • 设备人员培训计划 一. 电工培训内容计划: 1. 参与电池片厂配电室和厂房内电气设备的施工,掌握图纸与现场的一致性.熟悉图纸.熟悉现场,完善现场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志. 2. 讨论编写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巡视检查制度,设备定期保养等管理制度,设备缺陷记录及各种交接班表格为运行值班夯实基础. 二. 设 ...

  •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2007]74号
  •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加强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依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

  • 医院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处理相关
  • 富顺华英医院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体系 院长(刘俊清) (全面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分管院长(宋智英) (具体分管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后勤总务科(刘书林丶刘明昭) 负责废物暂存 负责业务培训. 负责产生地废物管理 负责阻止医 及中转管理 指导.督查疗废物的院 外流失等 全院医疗废物产生地 负 ...

  • 运营项目培训方案
  • XX项目MP-MBR工程人员培训方案  培训目标 对业主配置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确保达到能够对本系统熟练操作的水平.  培训计划 职前培训:厂区工艺设备等理论培训 厂内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对本场工艺设备操作进行培训. 表 培训计划表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污水处理厂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培训,目的 ...

  • 设备部培训计划
  • 2013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表 制定人: 年 月 日 批准人: 年 月 日篇二:设备培训计划及方案 培训计划及方案 1.培训目的 为了使本项目所涉及现场维护人员能全面地了解设备,增强维护和使用设备的技能,我 们除了向用户提供整个设备的技术说明.操作说明和相关的文档之外,还将负责组织对现场 设备管理维护人 ...

  • 地震前兆资料
  • 前兆资料 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包括大地形变.地下流体和重力.地磁.地电.电磁波观测资料.前兆资料处理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资料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检查验收.归档.建立数据库:资料的预报分析处理,采用数理统计.滤波分析等各种计算方法对干扰进行排除:根据各手段需要和要求绘制有关图件. (一)大地形变测 ...

  • 波阻抗反演
  • 波阻抗反演通常指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的一种技术,它将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地质解释相结合,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剖面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地震剖面"转换"成波阻抗剖面,不仅便于解释人员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连接对比,而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