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练习及答案

古文练习题

《咏雪》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 俄而: 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

二、古今词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三、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3、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4、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未若柳絮因风起。(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有佳肴》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词。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能(自强)也( )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1、翻译下列句中字词。

(1)不知其旨也。旨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 强:

(3)学学半。学学: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读了这篇短文,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

一、《智子疑邻》

《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是 末期著名 家。“智”在这里的意思是: 。

2、解释加粗的字。

①其子曰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

②其家甚智其子。 。

4、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塞翁失马》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 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 将 (4)堕而折其髀 髀

(5)死者十九 十九 (6)人皆吊之 吊

3、翻译下列句子。

a 、此何遽不为福乎

b、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咏雪》参考答案:

一、⒈不久、一会儿;大、猛、急 ⒉象什么 ⒊大致、差不多;相比

二、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三、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四、A

五⒈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⒉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 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⒊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5.例如:第(2)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虽有嘉肴》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自己 7、自我勉励 8、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9、“教”的意思(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 1、(1)甘美 (2)不通,理解不了 (3)教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智子疑邻》参考答案:1、《韩非子》战国 思想家 以„„为聪明 2、①他的 ②说 ③丢失 ④的3、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4、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或:告诉人们: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看它是否正确,而不是看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二)1、淮南子 淮南鸿烈 刘安 焉知非福2、逃跑 经过 带领 大腿 绝大部分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古文练习题

《咏雪》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 俄而: 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

二、古今词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三、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3、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4、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未若柳絮因风起。(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有佳肴》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词。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能(自强)也( )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1、翻译下列句中字词。

(1)不知其旨也。旨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 强:

(3)学学半。学学: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读了这篇短文,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

一、《智子疑邻》

《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是 末期著名 家。“智”在这里的意思是: 。

2、解释加粗的字。

①其子曰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

②其家甚智其子。 。

4、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塞翁失马》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 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 将 (4)堕而折其髀 髀

(5)死者十九 十九 (6)人皆吊之 吊

3、翻译下列句子。

a 、此何遽不为福乎

b、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咏雪》参考答案:

一、⒈不久、一会儿;大、猛、急 ⒉象什么 ⒊大致、差不多;相比

二、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三、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四、A

五⒈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⒉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 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⒊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5.例如:第(2)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虽有嘉肴》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自己 7、自我勉励 8、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9、“教”的意思(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 1、(1)甘美 (2)不通,理解不了 (3)教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智子疑邻》参考答案:1、《韩非子》战国 思想家 以„„为聪明 2、①他的 ②说 ③丢失 ④的3、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4、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或:告诉人们: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看它是否正确,而不是看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二)1、淮南子 淮南鸿烈 刘安 焉知非福2、逃跑 经过 带领 大腿 绝大部分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关内容

  • 超星练习题及答案
  • 4. 检索实习题 1. 检索陈寅恪著作<元白诗箋證稿>,并下载1958年04月第1版该著作第一章内容. 2. 检索关于地震题材的文学作品列表记录书名.作者.出版时间. 3. 请检索2008年以后出版的有关信息检索(或文献检索) 方向的教材及图书,列表记录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 4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含答案)
  • <古文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 ...

  •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 ...

  •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考试时, 古文的知识点和修辞方式都是曾经在书本上出现过的, 所以课本的语言点一定要熟悉. 2. 我高考前两个月坚持每天做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大概小篇短古文三四篇, 现代文两篇, 做完认真对答案. 对古文是找出自己知识的缺漏. 对现代文是知道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答法. 找 ...

  •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4
  •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认知目标: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习现代文内容为主.) 3.情感目标:通过自悟 ...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 江苏南京市四中 华晓隽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 ...

  • 欲速则不达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 ...

  • 七年级上语文古文练习
  • 4. 古代诗歌四首 一.常识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 年 家. 家. .他的诗以 见称.<观沧海>是一首 诗.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 .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 是: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 是: 4.勾勒出 ...

  • 育斌学校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 育斌学校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一.学生方面: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把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