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 解决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 容易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 看到熟悉的物体(或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

3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 前问题的启发。

4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 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亏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 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积极影响。 5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 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 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6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包括:情绪障碍、文化障碍、习惯障碍和 知觉障碍。

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 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论述言语与语言及 言语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 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思维是人们对客 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2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 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语言学研究的 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3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 语言,人们之间的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 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 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人 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4人的思维与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维与言语是密不可分、相互依 存的。首先,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借助言语而实现的。其 次,言语也离不开思维。因为构成言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 果,而词义正是概括的思维或概念。言语和词的意义也正是靠思维的 日益充实和丰富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5思维与言语是有区别的。首先,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言语是人们 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形的物质形式存在。思维 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心理过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形式,是观念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其次,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 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无必然联 系。再次,从构成要素来看,言语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 不完全等同。

论述注意品质的培养(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教室的布置、室内光线、教 师的穿着、教室周围环境。

2.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

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注重几种注意的交替运用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要使得注意力长期保持,交替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使之向有意 注意转化。

(三)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也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注意的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可使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加强意志锻炼。注意的品质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个人的意志力直 接影响着注意的品质。

3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愉快而稳定的心境。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个人 的注意力。

4培养应针对个体差异。个人的注意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应针对 学生注意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 质。

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1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1)焦虑:是指一个人预测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 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焦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 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2)易怒:是指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 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映过敏。情绪 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 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映。

3)抑郁:是一种过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 心境悲观、抑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

4)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即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 感到恐惧。它是对某一类特定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紧张的, 难以克服的恐惧情绪。

5)孤独: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由于孤独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到 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6)烦恼:烦恼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 的烦躁,感觉孤独独立;多愁善感,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 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缝,矛盾增多,在与同伴的交往方面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烦恼,即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当中应有的地 位,担心不被同伴接受;常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将来升入何等学校而 担忧等。

7)挫折感:中学生常常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 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追求,当这种需要持续不能得到满足 或部分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8)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情趣,产生厌倦情绪,持 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现象。 2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

1)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认识到情绪异常的不良后果,用理智来控制住自己情绪。丰富的情感 成为心理活动的动机,将提高认识水平和丰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2)调节情绪状态,合理宣泄

写日记、倾诉、放声高歌、打橡皮人形靶、运动、自我安慰法——酸 葡萄法。

3)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

4)自我言语暗示

言语的词句和语调的选择都会影响人的情绪,运用适当的言语暗示自 己,有利于情绪的平静。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 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

论述四种气质类型的基本特点

气质的类型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 朴实真诚、急躁、遇事常欠思 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 难于自制 。

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易适应 环境、亲切、乐观、浮躁、稳定性差 。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稳定、安 静、坚韧、有自制力、执拗、 淡漠

抑郁质:软弱萎缩、情绪发生慢而强、富于自我体验、孤僻、言语动 作细小无力、敏感、羞怯。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成人对他们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儿 童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气质特征 影响着人格的外部表现。

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虽然人 格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学根源,但主要还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2.家庭环境。

1) 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 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 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 场所。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 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

4.社会文化。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 影响极为重要。

5.自我因素。自我因素即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人的性格是在实践活 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环境因素都要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 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挥作用。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 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 都会影响人格。

论述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

1行为放纵:部分学生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中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 辱,不辨是非好恶,缺乏自我控制i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行为上 放纵自己。

2、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学习看作一件苦差事,通常表现出学习 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睡觉,注意力不集中、不懂装懂、作业拖拉 或抄袭了事、考试随便应付。

3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许多学生在学校集体观念、社会公 德意识淡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对国家、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道义感。

4、追求享乐: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低要求, 在生活上高标准。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 主观认识的片面性、偏激性

青少年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 理。接触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地认同甚至 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心态的现象时,就更 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 意志品质的薄弱

有些学生害怕困难,见到困难就退缩;有些学生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 能力,即使经过教育有了进步后也因经不住诱惑而出现反复,失去控 制自己的能力。

3. 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不成熟

中学生的道德信念还不稳定,有时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的道德 要求和道德准则,常有较大的片面性,爱做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有些中学生道德情感非正常发展。由于受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的影响,变得自私、任性,不关心他人,情感的非正常发展 也是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学生有一定比例。中 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很容易在现实 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多次不能满足,容易为获得虚荣而采用不正当 手段的不良行为。

5. 家庭环境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不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 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 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 长。

6. 学校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陈旧

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 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封 闭式、程式化方法管理,师生关系紧张,都会促成中学生心理发展偏 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7. 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 中学生在成长的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措施

1. 培养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是观念形态的道德转化为人们行动的道德现实的重要环节。 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意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许多学生缺少坚强意志,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缺少控制能力。应培 养学生克服内外困难的意志力,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不需任何意志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 式。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懂得道理。②确立目标。③加强训练。④创设良好行为教育情景。 ⑤及时而恰当地评价。

4.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 自觉摒弃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其信心。

5. 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

教师和家庭很好地配合,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及时不良外部环境对学 生的影响。

6. 强化制度管理

必须遵照执行国家法律以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制定相应的

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可依,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保证。

7. 奖罚强化教育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是多次 强化的结果。奖罚是一种对学生行为肯定与否定的强化,以提高其辨 别是非的能力。

论怎样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 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⑤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 酬赏。所以,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 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应注意 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

3.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吸引作用,不良人格特征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阻碍作用。

4.选择交往时间与空间。

一般说来,工作方面的事情应该选择相对安静、严肃的场合,与朋友 聚会、联络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在安排时间方面,要注意事先 约定且做到准时赴约。

5.合理处理意外冲突。

矛盾冲突具有双面性,有时矛盾冲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因 此,不要害怕矛盾冲突,而是要找到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办法。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 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论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措施

(一)对待同学朋友

1.平等互助。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是基本要求。

2.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

3真诚待人。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

4.主动认错。产生摩擦和小矛盾,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感化 对方认识到自己,增加自尊,恢复交往。

5.频繁交往。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前提。

(二)对待父母老师

1.尊敬。尊敬是中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

2.理解。 “代沟”即使存在也可以填平。

3.沟通。争取父母的理解。

(三)对待异性朋友

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遵循以下几项原 则:1.健康、文明。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3.保持一定距离 。 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1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这样导致他 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负:自负与自卑心理相反。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熟期,而 自负的心态对迫切要求上进、正处于成长之中的中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3猜疑:猜疑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自我牵连太重就 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 疑。

4随意:随意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按照自 己的意思,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对待与对方的交往。

5逆反:主要表现在与长辈、老师的交往中,由于对长辈有意见,因 此故意要与长辈说的话相违背,产生对抗,促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6自私:是指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与欲望为目的, 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这样会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从而影响 交往的发展。

7嫉妒:表现为对别人的有点、长处和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满,抱着一 种憎恨情绪,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加以攻击。

8支配:表现为在交往中以满足支配欲为目的,拉帮结伙,惹是生非 一旦对方不听他的支配(命令、调遣、使唤)便断绝交往或加以惩罚 此外,害羞、封闭、孤僻、敌视、刻板等心理也影响中学生正常点人 际交往。

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可依,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保证。

7. 奖罚强化教育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是多次 强化的结果。奖罚是一种对学生行为肯定与否定的强化,以提高其辨 别是非的能力。

论怎样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 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⑤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 酬赏。所以,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 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应注意 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

3.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吸引作用,不良人格特征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阻碍作用。

4.选择交往时间与空间。

一般说来,工作方面的事情应该选择相对安静、严肃的场合,与朋友 聚会、联络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在安排时间方面,要注意事先 约定且做到准时赴约。

5.合理处理意外冲突。

矛盾冲突具有双面性,有时矛盾冲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因 此,不要害怕矛盾冲突,而是要找到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办法。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 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论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措施

(一)对待同学朋友

1.平等互助。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是基本要求。

2.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

3真诚待人。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

4.主动认错。产生摩擦和小矛盾,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感化 对方认识到自己,增加自尊,恢复交往。

5.频繁交往。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前提。

(二)对待父母老师

1.尊敬。尊敬是中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

2.理解。 “代沟”即使存在也可以填平。

3.沟通。争取父母的理解。

(三)对待异性朋友

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遵循以下几项原 则:1.健康、文明。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3.保持一定距离 。 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1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这样导致他 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负:自负与自卑心理相反。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熟期,而 自负的心态对迫切要求上进、正处于成长之中的中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3猜疑:猜疑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自我牵连太重就 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 疑。

4随意:随意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按照自 己的意思,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对待与对方的交往。

5逆反:主要表现在与长辈、老师的交往中,由于对长辈有意见,因 此故意要与长辈说的话相违背,产生对抗,促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6自私:是指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与欲望为目的, 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这样会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从而影响 交往的发展。

7嫉妒:表现为对别人的有点、长处和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满,抱着一 种憎恨情绪,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加以攻击。

8支配:表现为在交往中以满足支配欲为目的,拉帮结伙,惹是生非 一旦对方不听他的支配(命令、调遣、使唤)便断绝交往或加以惩罚 此外,害羞、封闭、孤僻、敌视、刻板等心理也影响中学生正常点人 际交往。

分析意志行动的过程

一致行动的过程比较复杂,从动机的冲突到目标的实现,一般可以分 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 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是人内心的期望、 计划和措施在行动种的具体化。

1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的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计划的制订等几个环节。动机冲突分为四种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 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2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在执行决定过程中,首先 会碰到许多困难,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也是对个人意志的更大考验 执行决定阶段的主要困难:

主要困难:

1执行决定过程中,需要行为者付出一定的智力和体力,甚至要忍受 行动中带来的痛苦体验。

2~,个体还需要克服许多人格中原有的消极品质,如要刻苦学习就要 与懒惰作斗争。

3~,与行动目标相矛盾的消极动机还可能重新出现,使人对自己的选 择产生动摇,甚至会使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

4~,人们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新的目标,会在心理上同原有的行为 目标发生冲突,干扰意志行动的执行。

战胜困难的有效条件有:

1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

2目标的意义和价值。目标越远大,越有意义和价值,就越能动员人 的意志力量去克服困难。

3对目标完成与否后果的意识

论述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 解决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 容易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 看到熟悉的物体(或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

3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 前问题的启发。

4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 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亏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 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积极影响。 5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 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 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6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包括:情绪障碍、文化障碍、习惯障碍和 知觉障碍。

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 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论述言语与语言及 言语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 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思维是人们对客 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2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 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语言学研究的 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3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 语言,人们之间的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 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 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人 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4人的思维与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维与言语是密不可分、相互依 存的。首先,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借助言语而实现的。其 次,言语也离不开思维。因为构成言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 果,而词义正是概括的思维或概念。言语和词的意义也正是靠思维的 日益充实和丰富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5思维与言语是有区别的。首先,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言语是人们 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形的物质形式存在。思维 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心理过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形式,是观念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其次,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 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无必然联 系。再次,从构成要素来看,言语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 不完全等同。

论述注意品质的培养(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教室的布置、室内光线、教 师的穿着、教室周围环境。

2.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

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注重几种注意的交替运用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要使得注意力长期保持,交替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使之向有意 注意转化。

(三)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也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注意的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可使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加强意志锻炼。注意的品质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个人的意志力直 接影响着注意的品质。

3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愉快而稳定的心境。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个人 的注意力。

4培养应针对个体差异。个人的注意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应针对 学生注意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 质。

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1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1)焦虑:是指一个人预测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 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焦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 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2)易怒:是指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 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映过敏。情绪 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 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映。

3)抑郁:是一种过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 心境悲观、抑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

4)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即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 感到恐惧。它是对某一类特定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紧张的, 难以克服的恐惧情绪。

5)孤独: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由于孤独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到 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6)烦恼:烦恼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 的烦躁,感觉孤独独立;多愁善感,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 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缝,矛盾增多,在与同伴的交往方面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烦恼,即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当中应有的地 位,担心不被同伴接受;常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将来升入何等学校而 担忧等。

7)挫折感:中学生常常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 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追求,当这种需要持续不能得到满足 或部分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8)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情趣,产生厌倦情绪,持 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现象。 2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

1)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认识到情绪异常的不良后果,用理智来控制住自己情绪。丰富的情感 成为心理活动的动机,将提高认识水平和丰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2)调节情绪状态,合理宣泄

写日记、倾诉、放声高歌、打橡皮人形靶、运动、自我安慰法——酸 葡萄法。

3)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

4)自我言语暗示

言语的词句和语调的选择都会影响人的情绪,运用适当的言语暗示自 己,有利于情绪的平静。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 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

论述四种气质类型的基本特点

气质的类型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 朴实真诚、急躁、遇事常欠思 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 难于自制 。

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易适应 环境、亲切、乐观、浮躁、稳定性差 。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稳定、安 静、坚韧、有自制力、执拗、 淡漠

抑郁质:软弱萎缩、情绪发生慢而强、富于自我体验、孤僻、言语动 作细小无力、敏感、羞怯。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成人对他们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儿 童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气质特征 影响着人格的外部表现。

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虽然人 格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学根源,但主要还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2.家庭环境。

1) 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 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 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 场所。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 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

4.社会文化。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 影响极为重要。

5.自我因素。自我因素即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人的性格是在实践活 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环境因素都要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 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挥作用。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 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 都会影响人格。

论述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

1行为放纵:部分学生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中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 辱,不辨是非好恶,缺乏自我控制i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行为上 放纵自己。

2、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学习看作一件苦差事,通常表现出学习 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睡觉,注意力不集中、不懂装懂、作业拖拉 或抄袭了事、考试随便应付。

3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许多学生在学校集体观念、社会公 德意识淡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对国家、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道义感。

4、追求享乐: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低要求, 在生活上高标准。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 主观认识的片面性、偏激性

青少年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 理。接触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地认同甚至 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心态的现象时,就更 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 意志品质的薄弱

有些学生害怕困难,见到困难就退缩;有些学生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 能力,即使经过教育有了进步后也因经不住诱惑而出现反复,失去控 制自己的能力。

3. 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不成熟

中学生的道德信念还不稳定,有时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的道德 要求和道德准则,常有较大的片面性,爱做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有些中学生道德情感非正常发展。由于受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的影响,变得自私、任性,不关心他人,情感的非正常发展 也是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学生有一定比例。中 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很容易在现实 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多次不能满足,容易为获得虚荣而采用不正当 手段的不良行为。

5. 家庭环境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不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 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 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 长。

6. 学校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陈旧

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 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封 闭式、程式化方法管理,师生关系紧张,都会促成中学生心理发展偏 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7. 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 中学生在成长的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措施

1. 培养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是观念形态的道德转化为人们行动的道德现实的重要环节。 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意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许多学生缺少坚强意志,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缺少控制能力。应培 养学生克服内外困难的意志力,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不需任何意志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 式。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懂得道理。②确立目标。③加强训练。④创设良好行为教育情景。 ⑤及时而恰当地评价。

4.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 自觉摒弃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其信心。

5. 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

教师和家庭很好地配合,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及时不良外部环境对学 生的影响。

6. 强化制度管理

必须遵照执行国家法律以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制定相应的

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可依,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保证。

7. 奖罚强化教育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是多次 强化的结果。奖罚是一种对学生行为肯定与否定的强化,以提高其辨 别是非的能力。

论怎样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 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⑤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 酬赏。所以,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 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应注意 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

3.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吸引作用,不良人格特征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阻碍作用。

4.选择交往时间与空间。

一般说来,工作方面的事情应该选择相对安静、严肃的场合,与朋友 聚会、联络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在安排时间方面,要注意事先 约定且做到准时赴约。

5.合理处理意外冲突。

矛盾冲突具有双面性,有时矛盾冲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因 此,不要害怕矛盾冲突,而是要找到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办法。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 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论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措施

(一)对待同学朋友

1.平等互助。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是基本要求。

2.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

3真诚待人。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

4.主动认错。产生摩擦和小矛盾,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感化 对方认识到自己,增加自尊,恢复交往。

5.频繁交往。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前提。

(二)对待父母老师

1.尊敬。尊敬是中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

2.理解。 “代沟”即使存在也可以填平。

3.沟通。争取父母的理解。

(三)对待异性朋友

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遵循以下几项原 则:1.健康、文明。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3.保持一定距离 。 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1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这样导致他 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负:自负与自卑心理相反。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熟期,而 自负的心态对迫切要求上进、正处于成长之中的中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3猜疑:猜疑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自我牵连太重就 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 疑。

4随意:随意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按照自 己的意思,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对待与对方的交往。

5逆反:主要表现在与长辈、老师的交往中,由于对长辈有意见,因 此故意要与长辈说的话相违背,产生对抗,促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6自私:是指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与欲望为目的, 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这样会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从而影响 交往的发展。

7嫉妒:表现为对别人的有点、长处和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满,抱着一 种憎恨情绪,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加以攻击。

8支配:表现为在交往中以满足支配欲为目的,拉帮结伙,惹是生非 一旦对方不听他的支配(命令、调遣、使唤)便断绝交往或加以惩罚 此外,害羞、封闭、孤僻、敌视、刻板等心理也影响中学生正常点人 际交往。

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可依,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保证。

7. 奖罚强化教育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是多次 强化的结果。奖罚是一种对学生行为肯定与否定的强化,以提高其辨 别是非的能力。

论怎样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 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⑤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 酬赏。所以,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 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应注意 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

3.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吸引作用,不良人格特征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阻碍作用。

4.选择交往时间与空间。

一般说来,工作方面的事情应该选择相对安静、严肃的场合,与朋友 聚会、联络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在安排时间方面,要注意事先 约定且做到准时赴约。

5.合理处理意外冲突。

矛盾冲突具有双面性,有时矛盾冲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因 此,不要害怕矛盾冲突,而是要找到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办法。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 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论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措施

(一)对待同学朋友

1.平等互助。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是基本要求。

2.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

3真诚待人。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

4.主动认错。产生摩擦和小矛盾,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感化 对方认识到自己,增加自尊,恢复交往。

5.频繁交往。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前提。

(二)对待父母老师

1.尊敬。尊敬是中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

2.理解。 “代沟”即使存在也可以填平。

3.沟通。争取父母的理解。

(三)对待异性朋友

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遵循以下几项原 则:1.健康、文明。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3.保持一定距离 。 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1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这样导致他 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负:自负与自卑心理相反。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熟期,而 自负的心态对迫切要求上进、正处于成长之中的中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3猜疑:猜疑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自我牵连太重就 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 疑。

4随意:随意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按照自 己的意思,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对待与对方的交往。

5逆反:主要表现在与长辈、老师的交往中,由于对长辈有意见,因 此故意要与长辈说的话相违背,产生对抗,促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6自私:是指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与欲望为目的, 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这样会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从而影响 交往的发展。

7嫉妒:表现为对别人的有点、长处和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满,抱着一 种憎恨情绪,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加以攻击。

8支配:表现为在交往中以满足支配欲为目的,拉帮结伙,惹是生非 一旦对方不听他的支配(命令、调遣、使唤)便断绝交往或加以惩罚 此外,害羞、封闭、孤僻、敌视、刻板等心理也影响中学生正常点人 际交往。

分析意志行动的过程

一致行动的过程比较复杂,从动机的冲突到目标的实现,一般可以分 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 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是人内心的期望、 计划和措施在行动种的具体化。

1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的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计划的制订等几个环节。动机冲突分为四种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 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2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在执行决定过程中,首先 会碰到许多困难,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也是对个人意志的更大考验 执行决定阶段的主要困难:

主要困难:

1执行决定过程中,需要行为者付出一定的智力和体力,甚至要忍受 行动中带来的痛苦体验。

2~,个体还需要克服许多人格中原有的消极品质,如要刻苦学习就要 与懒惰作斗争。

3~,与行动目标相矛盾的消极动机还可能重新出现,使人对自己的选 择产生动摇,甚至会使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

4~,人们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新的目标,会在心理上同原有的行为 目标发生冲突,干扰意志行动的执行。

战胜困难的有效条件有:

1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

2目标的意义和价值。目标越远大,越有意义和价值,就越能动员人 的意志力量去克服困难。

3对目标完成与否后果的意识


相关内容

  •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11真题
  • 2004年 <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氧脉搏 2.渗透压 3.射血分数 4.心力储备 5.运动后过量氧耗和氧热价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 2.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原因. 3.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机理. 4.简述无氧阈的测试原理和意义. 三.论述题 ...

  • 财务管理学简答论述题
  • 1. 试述财务管理原则的内容.? 2.什么是资本保全?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什么是资产?它有哪些特征?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管理学 31. 简述财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32. 简述流动资产的组成. 33. 简述固定资产保管使用责任制的"三定一折"管理方法 ...

  • (0661)[酒店房务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 (0661)<酒店房务管理>网上作业题及 答案 1: 2: 3:第三次作业 4: 5: 6: 1:[论述题]Hotel passport 参考答案:国内长途 2:[论述题]DDD 参考答案:国内长途 3:[论述题] 优先等待名单 参考答案:当客人预订酒店房间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客人预定 ...

  •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 教育心理学 七 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试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5.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6.试论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7.试述良好品德与态度的培养. 8.论述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

  • 四.论述题
  • 2.什么是人生观?请阐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观点正确.论述充分的给12-15分,观点正确.论述较为充分的给8-11分,观点不正确.论述不充分的给8分以下) 六.论述题.(20分) 根据<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现状调查报告>,26%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实干精神和职业 ...

  • 2012-13年苏州大学347应用心理学硕士考试试题
  • 2012年苏州大学347应用心理学硕士考试试题 名词解释(20个,共100分) 1.心理学 2.选择反应时 3.组织发展 4.自变量 5.有意注意 6.从众 7.需要 8.发散思维9.特质 10.定势 11.表象 12.认知方式 13.观察学习 14.高级心理机能 15内化 16.恐怖症 17. 自 ...

  •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辅导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 ...

  • 2001-2011社科院管理学原理试题
  • 中国社科院考博管理学试题 2001年 一.简答(10分×4) 1.W·爱德华·戴明对于管理理论的贡献是什么?(全面质量管理) 2.谈谈你所了解的CIM .CAD 和CAM . 3.简述形形色色的激励理论,它们如何形成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 4.预测技术和环境变化的德尔菲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论述( ...

  • 中央党校2010级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练习题
  • 中央党校 2010 级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练习题 发布日期: 提供单位: 发布日期:2010/04/26 提供单位:函授教育处 <政治理论>练习题 政治理论> 一类: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3.人民民 ...

  • 管理学答题技巧
  • 名词解释这类题型是要求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描述,目的是考核你对这些名词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这些名词在教材或课件的"课程讲解"和"小字 典"中都有明确的定义或简明的概括.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说明.名词解释题对记忆的要求高一些,一般来说,教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