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手段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等众多原因,银行业的监管备受关注,商业银行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了重视。本文主要就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促进相关方向的研究。   [关键字]商业银行 盈余管理 手段      一 盈余管理的含义      关于盈余管理的界定,国外研究一直未形成权威的或被普遍接受的结论,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总的来说,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一致也有分歧。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界定:企业管理当局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通过运用自身判断构造交易或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对外披露,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行为。      二 盈余管理的手段      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控制报表披露和安排交易。控制报表是在真实交易的基础通过会计手段来实现,安排交易是管理当局利用自身判断构造影响盈余水平的交易。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也比较多,李琴、李文耀(2008)认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分为披露管理和安排真实交易,并对盈余管理手段进行了剖析。邵毅平(2007)、王辉(2007)、张萍(2008)对新旧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对比。但是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研究的不多,彭宏超和马广奇(2005)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常用的手段。石晓军和王海峰(2007)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并探讨了与非金融机构盈余管理手段的区别。   1.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主要的资产项目之一。《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计提呆账准备金,它由一般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构成,其中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又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经营稳定性体现。贷款损失准备是利润减项,多提取会降低利润,少提取会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商业银行对关注类贷款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对于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或以前年度贷款损失平均率法来计提减值准备。可见,不论是贷款五级分类的判定还是现金流量的计算,都可被商业银行管理当局加以主观影响。而且贷款损失准备在贷款资产质量变好,即可收回金额变大时,可以转回。这就为银行管理当局建立了一个“蓄水池”,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计提和冲销两个“阀门”调节存量、控制流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上市银行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扣除时,随意性很强。在赋予上市银行如此大的判断空间时,有理由怀疑,上市银行将利用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进行利润操纵。   2.通过调整贷款交易时间进行盈余管理。银行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调整贷款交易(展期或借新还旧)的时间来管理盈余。商业银行经具有严监管性,银行需符合管理当局规定的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要求。贷款展期和借新还旧都是非常隐蔽的手段,通过二者可以改变不良贷款率和利息回收率,调节贷款利息收入。   3.通过控制收支确认来进行盈余管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收支确认的原则,虽规定了收支确认的时间、金额等方面的原则性问题,但对收支确认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没有进行特别的规定。如贴现利息收入,大额不确定费用的预提。我国商业银行对贴现利息收入的计量标准不一。《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中指出贴现贷款应以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计量,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与支付的票据贴现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计入贴现当期损益。民生银行、招商银行2002年度改变了贴现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对贴现一度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使用收付实现制时,贴现到期的价值与所支付的票据贴现款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计入当期盈余。这会造成银行为实现当期盈余,在期末大量办理贴现,形成收入提前实现。商业银行发生的大额一次性费用,可以按适当金额预提。这为银行管理当局平滑利润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比如商业银行通过控制年终奖的预提的比例调整当期支出额,在收益较高时减少预提,在收益高时增加预提,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4.通过可控性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取得的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人当期损益,而计入所有者权益。在处置可控性金融资产是,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这为商业银行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银行在购入金融资产时,直接购入可控性金融资产或是将所购人的金融资产特意划分为可控性金融资产,在银行利润较高时不出售可控性金融资产,在银行利润较低时出售可控性金融资产,以实现盈余管理。而且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额较大。      三 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已经超出一国的范围,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保证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真实、中立会愈来愈重要。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等众多原因,银行业的监管备受关注,商业银行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了重视。本文主要就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促进相关方向的研究。   [关键字]商业银行 盈余管理 手段      一 盈余管理的含义      关于盈余管理的界定,国外研究一直未形成权威的或被普遍接受的结论,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总的来说,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一致也有分歧。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界定:企业管理当局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通过运用自身判断构造交易或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对外披露,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行为。      二 盈余管理的手段      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控制报表披露和安排交易。控制报表是在真实交易的基础通过会计手段来实现,安排交易是管理当局利用自身判断构造影响盈余水平的交易。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也比较多,李琴、李文耀(2008)认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分为披露管理和安排真实交易,并对盈余管理手段进行了剖析。邵毅平(2007)、王辉(2007)、张萍(2008)对新旧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对比。但是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研究的不多,彭宏超和马广奇(2005)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常用的手段。石晓军和王海峰(2007)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并探讨了与非金融机构盈余管理手段的区别。   1.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主要的资产项目之一。《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计提呆账准备金,它由一般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构成,其中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又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经营稳定性体现。贷款损失准备是利润减项,多提取会降低利润,少提取会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商业银行对关注类贷款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对于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或以前年度贷款损失平均率法来计提减值准备。可见,不论是贷款五级分类的判定还是现金流量的计算,都可被商业银行管理当局加以主观影响。而且贷款损失准备在贷款资产质量变好,即可收回金额变大时,可以转回。这就为银行管理当局建立了一个“蓄水池”,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计提和冲销两个“阀门”调节存量、控制流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上市银行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扣除时,随意性很强。在赋予上市银行如此大的判断空间时,有理由怀疑,上市银行将利用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进行利润操纵。   2.通过调整贷款交易时间进行盈余管理。银行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调整贷款交易(展期或借新还旧)的时间来管理盈余。商业银行经具有严监管性,银行需符合管理当局规定的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要求。贷款展期和借新还旧都是非常隐蔽的手段,通过二者可以改变不良贷款率和利息回收率,调节贷款利息收入。   3.通过控制收支确认来进行盈余管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收支确认的原则,虽规定了收支确认的时间、金额等方面的原则性问题,但对收支确认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没有进行特别的规定。如贴现利息收入,大额不确定费用的预提。我国商业银行对贴现利息收入的计量标准不一。《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中指出贴现贷款应以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计量,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与支付的票据贴现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计入贴现当期损益。民生银行、招商银行2002年度改变了贴现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对贴现一度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使用收付实现制时,贴现到期的价值与所支付的票据贴现款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计入当期盈余。这会造成银行为实现当期盈余,在期末大量办理贴现,形成收入提前实现。商业银行发生的大额一次性费用,可以按适当金额预提。这为银行管理当局平滑利润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比如商业银行通过控制年终奖的预提的比例调整当期支出额,在收益较高时减少预提,在收益高时增加预提,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4.通过可控性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取得的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人当期损益,而计入所有者权益。在处置可控性金融资产是,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这为商业银行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银行在购入金融资产时,直接购入可控性金融资产或是将所购人的金融资产特意划分为可控性金融资产,在银行利润较高时不出售可控性金融资产,在银行利润较低时出售可控性金融资产,以实现盈余管理。而且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额较大。      三 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已经超出一国的范围,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保证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真实、中立会愈来愈重要。


相关内容

  • 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综述 作者:于强强 来源:<商情>2013年第22期 [摘要] 对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研究,有助于管理层灵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也为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

  • 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
  • 中国会计学会 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 房巧玲刘秀丽李 雪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由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6月28-29日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海内外会计学术界.实务界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共收到来自包 ...

  •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文靖 盈余质量是人们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做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本文从盈余质量的含义,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盈余质量的含义 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内外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来定义盈余质量 ...

  • 2015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方向 (一)财务会计 1.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 2.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3.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4.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 5. 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7. 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8 ...

  • 内部控制与债务融资成本综述
  • [摘 要] 债务融资是我国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过高的融资成本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合规合法性以及提升经营效率效果的基本效应.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企业会通过传递信号缓解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本文在梳理了 ...

  • 资本结构_相关关系_研究方法文献述评
  • 何健生:资本结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述评 金融领域 资本结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述评 何健生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45) [摘 要] 资本结构影响着企业融资成本和资金获取额.对资本结构相关关系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我们对资本结构的理解以及日后的研究. [关 键 词] ...

  •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文献综述
  • [摘要]本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已有文献研究大都发现,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于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告可靠性低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正相关.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会计信息质量 透明度 一.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许多学者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 ...

  •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盈余质量的研究能够帮助投资者采取更为优化的投资策略,从1968 年 Ball 和 Brown 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大学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对盈余质量的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盈余质量:财 ...

  • 黄蔚:德隆系成功与失败原因研究综述
  • 黄蔚:德隆系成功与失败原因研究综述 一些学者对德隆系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综述.概括起来,德隆系成功的经验包括:利用经济政策.挖掘社会资源:创新经营理念:依托资本运营,培植核心能力:实施战略整合,打造赢利模式: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与专业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及著名学者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