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

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整理)

●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

(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4)牡丹:富贵 美好

(5)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8)兰:高洁,友谊

(9)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0)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气节 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 美好

(3)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 (2)鱼:自由 惬意 (3)鸿鹄:理想 追求 (4)猿猴:哀伤 凄厉 (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 (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11)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12)鹤:象征长寿 (13)杜鹃:思乡盼归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

(2)簪缨 (冠):官位 名望 (3)珍珠:美丽无瑕

(4)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 丧事 (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3)绿:希望 活力 和平 (4)蓝:高雅 忧郁 (5)黄:温暖 平和 (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13)酒:欢悦得意 失意愁苦

(14)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5)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16)深夜:愁思怀旧

(17)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11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

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整理)

●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

(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4)牡丹:富贵 美好

(5)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8)兰:高洁,友谊

(9)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0)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气节 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 美好

(3)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 (2)鱼:自由 惬意 (3)鸿鹄:理想 追求 (4)猿猴:哀伤 凄厉 (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 (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11)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12)鹤:象征长寿 (13)杜鹃:思乡盼归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

(2)簪缨 (冠):官位 名望 (3)珍珠:美丽无瑕

(4)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 丧事 (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3)绿:希望 活力 和平 (4)蓝:高雅 忧郁 (5)黄:温暖 平和 (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13)酒:欢悦得意 失意愁苦

(14)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5)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16)深夜:愁思怀旧

(17)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11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 ...

  • 2012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 ...

  •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答题总则: 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 ...

  • [精品]说木叶教学反思
  • 篇一:说木叶教学反思   <说木叶>这篇课文是高中新课改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是文艺学论文单元,理论性较强,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说木叶>这一课是通过"木叶"和"树叶"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古典 ...

  •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 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09年:(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 初中语文新课程定稿
  • 搭建桥梁,沟通你我 浅谈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摘 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惧感,失去了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