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处理

合同被确认无效之后的处理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则合同自始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合同被确认无效,合同关系自始不存在,原合同当事人就不得再以原合同为由主张合同权利享受合同利益。但合同无效并非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谓[返还财产],即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拆产享有返还请求权,已经接受财产的一方则有返还的义务。返还财产一般适用于合同已经履行的情况。

所谓[赔偿损失],其一是使在不能返还财产时通过损害赔偿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其二是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在特殊的情况下,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可能还承担行政责任,如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审判实践中,合同无效后的处理关键在于如何确认各方的过错、损失的大小及过错与损失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下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作出了细化的规定:

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而借款合同纠纷,则表现为借款合同成立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合同的效力、履行、变更或者解除等等因素而因其的纠纷。根据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规定,

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同业拆借纠纷(3)企业借贷纠纷(4)民间借贷纠纷。

从司法实践来看,借款纠纷的类型主要包括:

1、金融机构与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即《贷款通则》第二条规定的情况。在我国,贷款人系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借款人系指从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2、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纠纷。主要是指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二条所规定的情形。

3、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纠纷。

4、银行(保险公司)之间资金的拆借关系纠纷。主要依据中华人民银行于2007年7月3日公布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5、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即出资人直接将款项交与用资人使用,或通过金融机构将款项交于用资人使用,金融机构向出资人出具存单或进账单、对账单或与出资人签订存款合同,出资人从用资人或金融机构取得或约定取得高额利差的行为中发生的民事纠纷。主要依据最高院于1997年11月25日审判委员会第946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四项和第六条所规定的情形。

6、名为联营实际为借贷的纠纷。主要依据最高院在1990年11月12日颁 布实施的《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所规定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

风险 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回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

7、以合法借贷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非法集资纠纷。从1998年开始,国家为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加大了金融监管和整顿金融秩序的力度,对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等“金融三乱”问题,开始进行坚决的清理和整顿。以合法借贷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非法集资纠纷就是指治理“金融三乱”过程中的乱集资问题。

综合上述借款合同的类型来看,金融借款合同是指一方为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由此产生的借款纠纷为金融借款纠纷。

金融借款合同效力认定

借款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对其效力的审查认定原则上应与其他合同一样,即按照《合同法》第52条规定确定合同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签订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商 业银行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其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所以其中有较多的强行性 规定,另外,《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还有大量使用“应当”、“必须”、“不得”等强行性词语。违反上述《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时,是否属于《合同法》地位五十 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范畴,对此,我们认为不能一概认定借款合同无效,而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 合同订立前的审查规范对借款合同的效力的认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并不是关于合同效力的强行性规范,《合同法》

中也未对此作 出规定。至于《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关于“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的真实情况”的规定,是以借款人的 义务作出规定的,而不是贷款人的义务。从后法优于前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出发,即使贷款人未进行相关的审查,也不能认定合同无效。故此,《商业银行法》第三十 五条规定,显然不属于强行性规范的范畴。

2、 借款人未提供担保是否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但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 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即是作出任意性规范规定,不能因此而认定借款合同无效。故此,《商业银行法》的此条规定,亦不属于强行性规定。

3、合同形式的规范对借款合同的影响。依据《合同法》的精神,关于合同形式的强行性规定,不影响对合同效力的认定,所以不能仅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4、 合同内容的规范对借款合同效力的影响。《商业银行法》中关于借款合同内容的强行性规定中,除了关于合同利率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其余内容在《合同 法》的规定中均未有所体现。所以一般而言,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规定的约定条款属于部分无效条款,即约定利率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部分无效,在规定范围内 的利率仍然有效。其他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如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亦不属于违反强行性规定的合同,仍然有效。

(二)几种特殊主体作为贷款人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贷款人并非银行或者经营存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是一般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此种而款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人为非金融一般企业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此类合同是指贷款人既不是银行也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企业。此种借款合同在实践中有若干表现形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1)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即双方签订有明确的借款合同形式,但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并非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而是一般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根据 《商业银行法》以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的先关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金融业务活 动。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未允许非金融企业未经批准即从事金融业务的情况下,未经审批的非金融企业不得作为合法的民间借贷主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3)3号《关于如何确定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的精神,企业为贷款人,非本企业职工个人为借款人的合同,仍然属于违反金融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合同,应按企业之间的无效借款合同认定及处理。

但 是,着实践实践的发展,以及金融形势的变化,司法实践倾向性的观点认为,其他非金融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下列借款、集资行为应为合法有效 的:一是企业只是个别、少量、非经常性地借款给自然人,如因本企业职工的生活需要等,并非以收取利息为目的向特定、大范围的社会公众出借。二是企业借款给 企业的,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如存在上下级关系、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对企业确因资金周转困难,临时性、个别的不以收取高息为目的短期借款,经审查不属于 违反国家规定办理贷款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违法行为的,结合其他情形可认定该借款行为有效。

(2) 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最高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四条规定“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 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回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由此规定可以认定, 以非金融机构为出资方签订的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3) 名为补偿贸易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在我国,补偿贸易除了以设备出口方为一方和进口方为另一方,双方之间进行的以产品支付设备价款的主要方式外, 凡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生产技术和设备或者利用国外出口信贷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由中方企业进行生产,以返销的方式分期偿还对方价款或者贷款本息的交易方式, 均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本质上是一种货物对货物的交换。在国内贸易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交往形式的不断丰富,也可能存在补偿贸易的合同形式。但 是对国内补偿贸易而言,仅应限于一方向另一方供应设备或者提供技术,由另一方以产品分期偿还货款或者技术转让款的形式,而不能由非金融机构向他方提供资 金,由他方以产品归还资金及利息,后者是属于名为补偿贸易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应按一般企业间借款合同认定,即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2、金融租赁公司与承租人签订的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融 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一般包括两个法律关 系,一个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一个则是出租人与

出卖人之间的买卖租赁物的关系。由此融资租赁合同也就有了三方当事人,即出租人、承租人与出卖 人(融资回租赁除外)。而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情况,如出租人与承租人未对出卖人及租赁物作出明确的约定或者选择,而是由出租人直 接将资金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亦不是用该资金去购买租赁物,而是用于其他流动资金的,就是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合同。如果出租方为不具备经营贷款业 务的企业,则按一般企业间借款合同处理,认定合同无效。但是,实践中,大部分融资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即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可能具备经营存贷款 业务的经营范围,此时的融资租赁合同就应按出借人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借款合同认定并处理。

3、名为典当实为借款的处理规范

我国司法实践中承认房屋典权,房屋典权与以房屋设定抵押而签订的借款合同是两种不同的合同,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谓房屋典权,是指承典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并进行使用和收益的一种民事权利。房屋典权的法律特征是:(1)典权关系的标的物是出典人个人所有的房屋。(2)承典人只有在支付典价以后,才能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典价是取得典权的代价,其数额由承典人与出典人协商确定,典价不得超过典权标的物的价值。(3)典权成立以后,出典的房屋转移给承典人占有,承典人对房屋有权使用收益,也可以将房屋出租给他人,通过这些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4) 在双方约定的典期届满后,承典人应返还出典的房屋,在出典人回赎典物或典权人抛弃典权后,典权人应返还出典的房屋。出典人有回赎权是房屋典权关系与房屋买 卖关系的根本区别。在典权关系中,出典人没有丧失所有权,典期届满时有权回赎,有人称其为“活卖”。在房屋买卖关系中,房屋一经交付即转移了所有权,出卖 人丧失了所有权,不

得再回赎,有人称之为“绝卖”。而以房屋设定抵押进行的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作为抵押权人并不能取得对房屋的占有、使用与收益权,而且在 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未归还借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拍卖、变卖抵押房屋折价价款优先受偿,并不能直接取得抵押房屋的所有权。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地方成立 了典当行,但是经营的业务多数是抵押借款或者质押借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当业务,有很多冠以“典当合同”字样的合同均是抵押借款合同或者质押借款合 同,即名为典当实为借款,应当按照借款合同效力审查规范对其进行审查认定。

4、政府部门根据政策发放贷款而签订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贷 款通则》规定,各级行政部门不得经营贷款业务。据此,是否所有的政府部门发放的贷款而签订的借款合同均为无效。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判例来看,并非如此。 地方财政部门为扶持特定的企业、行业发展,可以发放财政周转金,实行有偿使用,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定期归还。所以,此种情况下,由政府机关发放的贷 款,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亦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如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可以认定此种借款合同是有效的。

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处理规范

(一)借款本金的处理

根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取得的借款本金应当向贷款人返还。由于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的返还是金钱债务的范畴,而金钱债务原则上必须履行,所以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必须向贷款人返还依合同取得的借款本金,而不能适用损害赔偿予以替代。

(二)利息的处理

《合同法》总则没有对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利息如何处理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实践中,对无效借款合同项下的利息处理一直都是沿用最高人民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4条第2项的规定,即“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其后,最高人民法院亦曾对此作过强调。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6】15号《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合同无效。对于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逾期不归还本金,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4条第2项 的有关规定判决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届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的利息,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计算,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退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这些规定也是目前各地法院在审理企业间无效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在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并未完全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的处理。如有的法院对企业之间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借贷的案件一般仅 判决借款人返还借款本金,而且对约定的利息既不进行追缴,也不进行处罚,如果约定的利息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仅确认超出部分不予保护。有的法 院则不对借贷双方进行处罚,对利息也不予保护,即判决借款人仅归还借款本金,对已经支付的利息充抵借款本金。这些做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符合经济发展的现 实要求,也符合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需要。

附文章部分内;容摘自《金融纠纷裁判标准规范》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经审查认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对方。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赔偿损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 赔偿金数额,应相当于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故意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致合同无效的,应追缴双 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

合作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成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归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

预售商品房因预售方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的,应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和预购方交付房款等情况,由预售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房屋未建成或未交付的,参照签订合同时的房价和法院裁判、调解时的房价之间的差价,确定预购方的损失数额。 经 审查认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对方。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赔偿损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赔 偿金数额,应相当于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故意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致合同无效的,应追缴双方 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

合作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为土地使用权归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

1、资金尚未投入实际建设的,可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将对方投入的资金予以返还,并支付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息;

2、资金已转化为建设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的同时,参照当地房地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对方相应比例的经济赔偿。

3、房屋已建成的,可将约定出资方应分得的房产份额按现行市价估价或出资方实际出资占房屋造价的比例,认定出资方的经济损失,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赔偿。

4、预售商品房因预售方的错成合同无效的,应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和预购方交付房款等情况,而预售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房屋未建成或未交付的,参照签订合同时的房价和法院裁判、调解时的房价之间的差价,确定预购方的损失数额。

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融资租赁合同被确定为无效后,应区分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a 因承租人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出租人不要求返还租赁物的,租赁物可以不予返还,但承租人应赔偿因其过错给出租人造成的损失;b 因出租人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承租人要求退还租赁物的,可以退还租赁物,如有损失,出租人应赔偿相应损失;c 因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共同过错造成合同无效的,可以返还租赁物,并根据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损失和赔偿责任。

租赁物正在继续使用且发挥效益的,对租赁物是否返还,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

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承担。

债权人不知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可以参照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五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a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b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c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六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因期货经纪合同无效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根据无效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责任的承担。一方的损失系对方行为所致,应当由对方赔偿损失;双方有过错的,根据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不具有主体资格的经营机构因从事期货经纪业务而导致期货经纪合同无效,该机构按客户的交易指令入市交易的,收取的佣金应当返还给客户,交易结果由客户承 担。该机构未按客户的交易指令入市交易,客户没有过错的,该机构应当返还客户的保证金并赔偿客户的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交易手续费、税金及利息。

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a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应予支持;b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

款的,不予支持。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

合同被确认无效之后的处理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则合同自始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合同被确认无效,合同关系自始不存在,原合同当事人就不得再以原合同为由主张合同权利享受合同利益。但合同无效并非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谓[返还财产],即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拆产享有返还请求权,已经接受财产的一方则有返还的义务。返还财产一般适用于合同已经履行的情况。

所谓[赔偿损失],其一是使在不能返还财产时通过损害赔偿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其二是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在特殊的情况下,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可能还承担行政责任,如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审判实践中,合同无效后的处理关键在于如何确认各方的过错、损失的大小及过错与损失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下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作出了细化的规定:

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而借款合同纠纷,则表现为借款合同成立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合同的效力、履行、变更或者解除等等因素而因其的纠纷。根据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规定,

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同业拆借纠纷(3)企业借贷纠纷(4)民间借贷纠纷。

从司法实践来看,借款纠纷的类型主要包括:

1、金融机构与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即《贷款通则》第二条规定的情况。在我国,贷款人系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借款人系指从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2、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纠纷。主要是指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二条所规定的情形。

3、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纠纷。

4、银行(保险公司)之间资金的拆借关系纠纷。主要依据中华人民银行于2007年7月3日公布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5、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即出资人直接将款项交与用资人使用,或通过金融机构将款项交于用资人使用,金融机构向出资人出具存单或进账单、对账单或与出资人签订存款合同,出资人从用资人或金融机构取得或约定取得高额利差的行为中发生的民事纠纷。主要依据最高院于1997年11月25日审判委员会第946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四项和第六条所规定的情形。

6、名为联营实际为借贷的纠纷。主要依据最高院在1990年11月12日颁 布实施的《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所规定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

风险 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回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

7、以合法借贷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非法集资纠纷。从1998年开始,国家为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加大了金融监管和整顿金融秩序的力度,对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等“金融三乱”问题,开始进行坚决的清理和整顿。以合法借贷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非法集资纠纷就是指治理“金融三乱”过程中的乱集资问题。

综合上述借款合同的类型来看,金融借款合同是指一方为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由此产生的借款纠纷为金融借款纠纷。

金融借款合同效力认定

借款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对其效力的审查认定原则上应与其他合同一样,即按照《合同法》第52条规定确定合同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签订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商 业银行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其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所以其中有较多的强行性 规定,另外,《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还有大量使用“应当”、“必须”、“不得”等强行性词语。违反上述《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时,是否属于《合同法》地位五十 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范畴,对此,我们认为不能一概认定借款合同无效,而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 合同订立前的审查规范对借款合同的效力的认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并不是关于合同效力的强行性规范,《合同法》

中也未对此作 出规定。至于《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关于“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的真实情况”的规定,是以借款人的 义务作出规定的,而不是贷款人的义务。从后法优于前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出发,即使贷款人未进行相关的审查,也不能认定合同无效。故此,《商业银行法》第三十 五条规定,显然不属于强行性规范的范畴。

2、 借款人未提供担保是否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但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 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即是作出任意性规范规定,不能因此而认定借款合同无效。故此,《商业银行法》的此条规定,亦不属于强行性规定。

3、合同形式的规范对借款合同的影响。依据《合同法》的精神,关于合同形式的强行性规定,不影响对合同效力的认定,所以不能仅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4、 合同内容的规范对借款合同效力的影响。《商业银行法》中关于借款合同内容的强行性规定中,除了关于合同利率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其余内容在《合同 法》的规定中均未有所体现。所以一般而言,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规定的约定条款属于部分无效条款,即约定利率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部分无效,在规定范围内 的利率仍然有效。其他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如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亦不属于违反强行性规定的合同,仍然有效。

(二)几种特殊主体作为贷款人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贷款人并非银行或者经营存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是一般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此种而款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人为非金融一般企业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此类合同是指贷款人既不是银行也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企业。此种借款合同在实践中有若干表现形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1)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即双方签订有明确的借款合同形式,但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并非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而是一般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根据 《商业银行法》以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的先关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金融业务活 动。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未允许非金融企业未经批准即从事金融业务的情况下,未经审批的非金融企业不得作为合法的民间借贷主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3)3号《关于如何确定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的精神,企业为贷款人,非本企业职工个人为借款人的合同,仍然属于违反金融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合同,应按企业之间的无效借款合同认定及处理。

但 是,着实践实践的发展,以及金融形势的变化,司法实践倾向性的观点认为,其他非金融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下列借款、集资行为应为合法有效 的:一是企业只是个别、少量、非经常性地借款给自然人,如因本企业职工的生活需要等,并非以收取利息为目的向特定、大范围的社会公众出借。二是企业借款给 企业的,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如存在上下级关系、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对企业确因资金周转困难,临时性、个别的不以收取高息为目的短期借款,经审查不属于 违反国家规定办理贷款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违法行为的,结合其他情形可认定该借款行为有效。

(2) 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最高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四条规定“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 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回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由此规定可以认定, 以非金融机构为出资方签订的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3) 名为补偿贸易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在我国,补偿贸易除了以设备出口方为一方和进口方为另一方,双方之间进行的以产品支付设备价款的主要方式外, 凡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生产技术和设备或者利用国外出口信贷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由中方企业进行生产,以返销的方式分期偿还对方价款或者贷款本息的交易方式, 均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本质上是一种货物对货物的交换。在国内贸易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交往形式的不断丰富,也可能存在补偿贸易的合同形式。但 是对国内补偿贸易而言,仅应限于一方向另一方供应设备或者提供技术,由另一方以产品分期偿还货款或者技术转让款的形式,而不能由非金融机构向他方提供资 金,由他方以产品归还资金及利息,后者是属于名为补偿贸易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应按一般企业间借款合同认定,即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2、金融租赁公司与承租人签订的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融 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一般包括两个法律关 系,一个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一个则是出租人与

出卖人之间的买卖租赁物的关系。由此融资租赁合同也就有了三方当事人,即出租人、承租人与出卖 人(融资回租赁除外)。而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情况,如出租人与承租人未对出卖人及租赁物作出明确的约定或者选择,而是由出租人直 接将资金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亦不是用该资金去购买租赁物,而是用于其他流动资金的,就是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的合同。如果出租方为不具备经营贷款业 务的企业,则按一般企业间借款合同处理,认定合同无效。但是,实践中,大部分融资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即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可能具备经营存贷款 业务的经营范围,此时的融资租赁合同就应按出借人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借款合同认定并处理。

3、名为典当实为借款的处理规范

我国司法实践中承认房屋典权,房屋典权与以房屋设定抵押而签订的借款合同是两种不同的合同,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谓房屋典权,是指承典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并进行使用和收益的一种民事权利。房屋典权的法律特征是:(1)典权关系的标的物是出典人个人所有的房屋。(2)承典人只有在支付典价以后,才能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典价是取得典权的代价,其数额由承典人与出典人协商确定,典价不得超过典权标的物的价值。(3)典权成立以后,出典的房屋转移给承典人占有,承典人对房屋有权使用收益,也可以将房屋出租给他人,通过这些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4) 在双方约定的典期届满后,承典人应返还出典的房屋,在出典人回赎典物或典权人抛弃典权后,典权人应返还出典的房屋。出典人有回赎权是房屋典权关系与房屋买 卖关系的根本区别。在典权关系中,出典人没有丧失所有权,典期届满时有权回赎,有人称其为“活卖”。在房屋买卖关系中,房屋一经交付即转移了所有权,出卖 人丧失了所有权,不

得再回赎,有人称之为“绝卖”。而以房屋设定抵押进行的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作为抵押权人并不能取得对房屋的占有、使用与收益权,而且在 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未归还借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拍卖、变卖抵押房屋折价价款优先受偿,并不能直接取得抵押房屋的所有权。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地方成立 了典当行,但是经营的业务多数是抵押借款或者质押借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当业务,有很多冠以“典当合同”字样的合同均是抵押借款合同或者质押借款合 同,即名为典当实为借款,应当按照借款合同效力审查规范对其进行审查认定。

4、政府部门根据政策发放贷款而签订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

《贷 款通则》规定,各级行政部门不得经营贷款业务。据此,是否所有的政府部门发放的贷款而签订的借款合同均为无效。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判例来看,并非如此。 地方财政部门为扶持特定的企业、行业发展,可以发放财政周转金,实行有偿使用,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定期归还。所以,此种情况下,由政府机关发放的贷 款,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亦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如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可以认定此种借款合同是有效的。

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处理规范

(一)借款本金的处理

根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取得的借款本金应当向贷款人返还。由于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的返还是金钱债务的范畴,而金钱债务原则上必须履行,所以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必须向贷款人返还依合同取得的借款本金,而不能适用损害赔偿予以替代。

(二)利息的处理

《合同法》总则没有对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利息如何处理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实践中,对无效借款合同项下的利息处理一直都是沿用最高人民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4条第2项的规定,即“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其后,最高人民法院亦曾对此作过强调。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6】15号《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合同无效。对于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逾期不归还本金,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联营纠纷解答》第4条第2项 的有关规定判决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届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的利息,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计算,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退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这些规定也是目前各地法院在审理企业间无效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在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并未完全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的处理。如有的法院对企业之间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借贷的案件一般仅 判决借款人返还借款本金,而且对约定的利息既不进行追缴,也不进行处罚,如果约定的利息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仅确认超出部分不予保护。有的法 院则不对借贷双方进行处罚,对利息也不予保护,即判决借款人仅归还借款本金,对已经支付的利息充抵借款本金。这些做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符合经济发展的现 实要求,也符合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需要。

附文章部分内;容摘自《金融纠纷裁判标准规范》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经审查认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对方。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赔偿损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 赔偿金数额,应相当于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故意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致合同无效的,应追缴双 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

合作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成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归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

预售商品房因预售方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的,应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和预购方交付房款等情况,由预售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房屋未建成或未交付的,参照签订合同时的房价和法院裁判、调解时的房价之间的差价,确定预购方的损失数额。 经 审查认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对方。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赔偿损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赔 偿金数额,应相当于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故意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致合同无效的,应追缴双方 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

合作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为土地使用权归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

1、资金尚未投入实际建设的,可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将对方投入的资金予以返还,并支付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息;

2、资金已转化为建设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的同时,参照当地房地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对方相应比例的经济赔偿。

3、房屋已建成的,可将约定出资方应分得的房产份额按现行市价估价或出资方实际出资占房屋造价的比例,认定出资方的经济损失,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赔偿。

4、预售商品房因预售方的错成合同无效的,应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和预购方交付房款等情况,而预售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房屋未建成或未交付的,参照签订合同时的房价和法院裁判、调解时的房价之间的差价,确定预购方的损失数额。

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融资租赁合同被确定为无效后,应区分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a 因承租人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出租人不要求返还租赁物的,租赁物可以不予返还,但承租人应赔偿因其过错给出租人造成的损失;b 因出租人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承租人要求退还租赁物的,可以退还租赁物,如有损失,出租人应赔偿相应损失;c 因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共同过错造成合同无效的,可以返还租赁物,并根据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损失和赔偿责任。

租赁物正在继续使用且发挥效益的,对租赁物是否返还,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

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承担。

债权人不知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可以参照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五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a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b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c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六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因期货经纪合同无效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根据无效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责任的承担。一方的损失系对方行为所致,应当由对方赔偿损失;双方有过错的,根据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不具有主体资格的经营机构因从事期货经纪业务而导致期货经纪合同无效,该机构按客户的交易指令入市交易的,收取的佣金应当返还给客户,交易结果由客户承 担。该机构未按客户的交易指令入市交易,客户没有过错的,该机构应当返还客户的保证金并赔偿客户的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交易手续费、税金及利息。

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a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应予支持;b 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

款的,不予支持。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


相关内容

  • 确认无效合同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约束
  • 2010年第5期(总第80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AdministrativeCadre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 No.5 2010(SumNo.80) 确认无效合同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约束 袁 捷 (黑龙江森工律师事务所 ...

  • 如何处理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纠纷
  • 如何处理建设工程无效合同纠纷 <中国建设工程律师网>政策法规研究室 杨磊 吴静 律师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无效建设工程合同大量存在,其数量甚至大于有效合同.无效建设工程合同与有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和处理结果有着根本的区别.有效合同受法律保护,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无效合同不受法 ...

  • 浅析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 浅析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属于间接形成权,因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形成权,故不适用诉讼时效相关规定.总而言之,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一.问题提出 2001年3月,被告某村委会对其境内部分路段旁的杨树及土地经营权进行拍卖, ...

  •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
  •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法条内容: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释义内容: [释义] 本条是关于 ...

  • 无效合同可以从哪些方面认定
  • (1)不非(违)法即合法有效原则. 法国法认为"如不能认定不是无效,可以认定有效",此规则可以作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的借鉴.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合同违反某强制性规定无效,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否则,一概不无效,此即所谓"法不设责即豁免".对于一份已经成立的 ...

  • 高法关于土地承包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 的解释>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6年7月14.21日由审判委员会第31.32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了正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

  • 法院不支持"以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恶意抗辩"
  • 法院不支持"以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恶意抗辩" [ 2012-5-17 17:05:00 | By: 广东律师知难 ] 法院不支持"以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恶意抗辩" 赢·法律工作站 站长任力律师 副站长 苗继军律师 [内容摘要] 合同签订后,为达到毁 ...

  • 一起假按揭真贷款案的认定及处理
  • 一起假按揭真贷款案的认定及处理 案情: 原告睢宁县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十公司. 被告睢宁县风华楼商场. 第三人王甫周.许亚萍.许克强等七人. 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原告承建了被告发包的风华楼商场综合楼工程,合同价款69万元.在施工过程中,因资金短缺,原告通过隐名形式委托其职工的亲朋好友即本案第 ...

  • 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
  • 上传时间:2002-4-6 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 崔建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 浏览次数:1447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第一百三十七条).如此,就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而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处于重要的地位.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