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通过对第十七课的学习,掌握认真阅读,想象画面,留心观察事物特点的学习方法,又能为后几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本课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以及。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中的生词,理解词句。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是一篇游记的特点我把本课时的课时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再根据学生均为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的实际情况难点定为: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

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点出文章的题材是一篇游记。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因此这一环节我做到以下三点: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四个句子:

句①描写长廊的“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精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并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要建这样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画师,工匠,花匠,设计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很自然的就搭起了与古代劳动者对话的桥梁。

句②描写万寿山的“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句③描写昆明湖的“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赞美的语调。

句④描写十七孔桥的“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颐和园的喜爱之情。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有机会去颐和园玩,你最想到哪个景点,说说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

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颐和园美景图。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颐和园

总起: 美 大

分述 : 长 廊 → 万寿山→ 昆明湖

精美 华美 秀美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东买里乡中学

王雨红

2014年2月17日

课题: 颐和园

单位:东买里乡中学教师:王雨红

时间: 2014年2月17日

《颐和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通过对第十七课的学习,掌握认真阅读,想象画面,留心观察事物特点的学习方法,又能为后几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本课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以及。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中的生词,理解词句。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是一篇游记的特点我把本课时的课时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再根据学生均为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的实际情况难点定为: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

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点出文章的题材是一篇游记。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因此这一环节我做到以下三点: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四个句子:

句①描写长廊的“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精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并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要建这样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画师,工匠,花匠,设计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很自然的就搭起了与古代劳动者对话的桥梁。

句②描写万寿山的“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句③描写昆明湖的“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赞美的语调。

句④描写十七孔桥的“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颐和园的喜爱之情。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有机会去颐和园玩,你最想到哪个景点,说说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

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颐和园美景图。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颐和园

总起: 美 大

分述 : 长 廊 → 万寿山→ 昆明湖

精美 华美 秀美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东买里乡中学

王雨红

2014年2月17日

课题: 颐和园

单位:东买里乡中学教师:王雨红

时间: 2014年2月17日


相关内容

  • 颐和园的资料
  • 颐和园的简介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 ...

  • 颐和园导游词作文200字
  • 篇一:颐和园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颐和园.颐和园是秦代皇家园林的行宫,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护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颐和园有名的长廊.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啊!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共有273间.每一件的横槛 ...

  • 浅谈颐和园的植物造景
  • 浅谈颐和园的植物造景 姓名:陈紫薇 学号[1**********]7 摘要: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北派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在树木品种选择和配置造景上匠心独运,对其主要植被配置特点及造景手法的分析,对于提高颐和园绿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颐和园:植物造景:景观配置 1颐和园植被概述 ...

  • 一言难尽颐和园
  • 上世纪60年代,颐和园第一次进入我的印象,神圣得很.那时,七叔在北京服兵役,寄我一张照片,背景:浩渺的湖面上游弋着游船,远处的山上耸立着一座特显眼的华贵楼阁.我凝视良久,但并不知那水就是昆明湖,那阁就是佛香阁.依凭照片印上的"颐和园"字样才确认是颐和园的景观.颐和园的" ...

  • 北京颐和园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 (万寿山) 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内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湖山之间,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肪等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全国最长的游廊--长廊,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颐和园历史曾两次遭到严重破坏. 景点信息 景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 ...

  • 颐和园的作文
  • 颐和园1 我刚到颐和园时,发现那里只不过是一些水池和房子,并无我想象中的美丽,可我往里面走的时候,发现颐和园就变得特别美丽了,不是房子漂亮,也不是草绿和树高好看,是水池里的荷花好看.瞧,荷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披着粉红色的轻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鱼,喜欢和它嬉戏,蜻蜓和蝴蝶喜欢闻那淡淡的 ...

  • 小学生作文颐和园导游词
  • [颐和园导游词]篇一:颐和园导游词 [400] "各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我就是这次旅程的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们要去的一个景区是清代的皇家园林,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颐和园.我们的大巴离景区还有十几公里远,大家可以先休息一下." "各位!颐和园到了!我 ...

  • 颐和园-最详细的历史.美学介绍
  • 最详细的颐和园景点介绍.(2009-05-10 20:02:59)转载▼标签:颐和园重要景点佛香阁乐寿堂光绪皇帝东宫门慈禧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 ...

  • 颐和园优秀教案
  • 18.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看图理解"横槛"."掩映"等词语. 2 .默读课文,能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风景.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