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语文课堂对话模式实践研究

2012级专升本 YL1198035553

农斌 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现阶段,人类社会似乎步入了一个对话时代,“对话”也将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跟文本构成。依据对话教学构成的要素,我们可以把课堂对话的模式分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的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精神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研究及推崇“对话教学”,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主旨,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呼唤对话精神的一种有力回应。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对话模式;师生合作

现阶段,人类社会似乎步入了一个对话时代,“对话”也将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其不仅是指师生双方简单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与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对话与沟通。《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由此可见,对话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跟文本构成。教师与学生是对话课堂中的发言者。而文本在授课中更多地表现为教材内容,是对话主题产生的主渠道。依据对话教学构成的要素,我们可以把课堂对话的模式分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样利用好这四种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实现新课标提倡的沟通与合作的教学,互动与合作的理念。为此我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进行听课笔录,了解了目前在实施课堂对话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对话现存的弊病

对话教学提倡已久,许多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师生在课堂上彼此敞开心灵、接纳对方、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消除了以往“填鸭式”“诱导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我们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权利与提倡自由开放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的现象。所谓虚假对话是指名义上或形式上的对话,对话双方都没有达到对话交往的目的,没有对话的本质与实质。许多课堂对话表现如下问题:

1.1游离主题的对话。某教师在教李密的《陈情表》,课文学完后,一位同学问:“李密为什么不把他九十六岁的老祖母一同带去或自己要求在家乡做官呢?”这位老师眼前一亮,说:“好!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课堂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这类对话往往脱离文本、远离情境、忽视时代,出现泛语文化倾向,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1]

1.2无实质对话。这种对话常常在一些知识、常识、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对话,缺少问题性,对话的思维含量不高。对话仅仅从知识层面去认读,筛选,无实质性的意义。

1.3专制型对话。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来双方你争我答,课堂争论、辩驳异常激烈,但是各方都自以为是,强调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一味地让对方服从自己。缺少倾听、思考、反思。

以上问题表明课堂对话中部分存在着无效对话与虚假对话的现象,影响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思维和精神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开展。

2、对话模式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了解到了目前部分课堂对话实践中存在的弊病,并对其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接着依据课堂对话的模式,我以授课与听课的方式展开课堂对话实践,其中授课11节,听课12节。本人在授课过程中以“课堂对话”的理念为指导,并参考《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堂对话的四种模式都进行了充分的运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尽量发挥,课后深刻反思,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也使自身得到了提高。在听课的过程中,尽量以对话模式为基准,对课堂对话进行与相关模式的对号入座,进行笔录与思考,收获匪浅。下面将相关记录总结如下:

2.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从一个课程方案的被动接受者与执行者转变为具有主动精神的课程实施者、生成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与思考要更加的深入与透彻。可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任务分为:一是产生教学思路。二是引导多元感悟。如我在备课《我与地坛》的过程中,当时是实习的前期试讲阶段,许多组员都反映这篇文章不易理解,我一次次的反复深读课文,每次都会有一些新的体悟。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作者对是生命意义的追问,语言朴素却内涵深刻。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

了一些经典的句子,如“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待了四百多年”。“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通过我对文中这些句子的思考与体悟,并联系作者的相关背景与经历,使我对这篇文章的授课有了清晰的思路。以上列的句子为线索,指导学生去感受与体会。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利于引导学生多元感悟,也利于课堂对话氛围的形成。

反思:A、课前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与理解。B、只有在教师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多元感悟、积极发言、对话,让文本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

2.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师生对话,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如在讲授《荷塘月色》的过程中:

师:依据课后的知识小短文,下面我们一起用图示法把文章的圆形结构表示出来,首先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哪?

生:在家里,准备出家门

师:情感状态是怎么样的?

生:不宁静

师:作者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生:“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师:这样的环境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

生:安详、宁静。

师:对,作者当时周围的环境是宁静安详的,刚才说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不宁静的,那么作者不宁静的心绪跟这样宁静,安详的环境是怎样的?

生:不谐调,不相融的。

师:所以作者怎样?

生:带上门出去了。

师:对,可见作者此时的游踪为出家门,带着不宁静的思绪,作者来到了哪里?

生:小煤屑路

师:小煤屑路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曲折的、幽僻的

生:寂寞的、冷清的

……

这是师生之间在对文章的阅读感知中的对话,由于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引导对话的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均出自课文,易于回答理解,所以整个对话过程很顺畅,没有凸现出学生间能力的差异。

反思:在课堂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最好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让学生充分地置于教学情景中有利于学生内在的成长需要与自身的发展。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不管是教师自己,还是优秀生抑或是所谓的差生,对话的目的不在于有“知”,而在于教师用“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感情,实现教学相长。

2.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对话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堂对话中学生与学生对话、合作、探究,正是对新课标精神的回应。

如在听课《文化苦旅》的过程中,当时授课的是柳州高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李老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跟随余秋雨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探寻中国文化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已经叫大家搜集好资料并自行合组,下面我们开始分组讨论。

生:(学生纷纷走动,几个人围成一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讨论十分热闹)

师:(走到学生中间,询问各组的情况,适当参加讨论与引导)

十五分钟过去后

师:下面我们请每组选一位代表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生:(自觉地走上讲台,并发表看法)……

许多观点新颖,表达清晰,体现出讨论与探究的价值。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生生对话正有利于学生阅读个性化的体现。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思维碰撞,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交流探究中,学生可以体会合作与沟通,理解与尊重,增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有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入,有时又因为年龄的局限,理解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老师有艺术的指点,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4学生与文本对话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老师应恰当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水平看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会有其对文章的初始感受。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组织课堂教学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相信大家对其一定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其讲述了什么?

生:(纷纷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并注意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仔细揣摩课文,反复品位与欣赏,也可以在课文上进行圈点批注,最后我们再组织交流。

生:(学生开始安静阅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素养、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学生的答案都能依托于文本,达到了源于文本,回归文本的要求,读“活”文本。

反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与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对课堂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课堂对话的每个阶段作为教师应怎样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与引导学生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1感知阶段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对话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充分性,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独立性。任何课文的学习都是从感知开始,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问题,读出新颖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将问题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老师应恰当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水平看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会有其对文章的初始感受。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组织课堂教学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相信大家对其一定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其讲述了什么?

生:(纷纷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并注意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仔细揣摩课文,反复品位与欣赏,也可以在课文上进行圈点批注,最后我们再组织交流。

生:(学生开始安静阅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素养、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学生的答案都能依托于文本,达到了源于文本,回归文本的要求,读“活”文本。

反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与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对课堂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课堂对话的每个阶段作为教师应怎样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与引导学生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1感知阶段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对话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充分性,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独立性。任何课文的学习都是从感知开始,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问题,读出新颖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将问题

进行归纳处理。

3.2感悟阶段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

感悟是深层次的阅读,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让学生选择部分段落与词句,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其次,感悟阶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这个阶段师生如何进行“平等对话”就犹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切实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但教师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

3.3探究阶段要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

深刻感悟后才能有深刻的思维,才能提出有创新性、深刻性、批判性的问题。感悟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疑问,提出的问题不应该由教师来全部解答,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3.4积累阶段要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言的积累源于熟读,存储于记忆中。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悟后,教师应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最深层次的对话——欣赏文本、评价文本、创新文本。[2]

认识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实施的对话模式,然而为了确保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在实施课堂对话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以原则为指导思想来统筹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便更贯彻地实施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对此我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查阅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4、结论

4.1民主、平等是课堂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

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对话,只有实现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灵和彼此接纳,实现有效的对话沟通。

4.2课堂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

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对话精神的实现。

4.3课堂对话教学是交往和共享的教学

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交往与共享。交往与共享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和情感目标。在交往与共享的过程中,师生不断探求增加新的可能性,让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能享受交往成功的乐趣与“共赢”的快乐。

4.4课堂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

在互动与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增强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4.5课堂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对话,张扬着个性,人性,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成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3]

5、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对于学生的新颖见解或脱离文本的见解应给予怎样的评价,一味地给予“真棒”“不错”的赞誉,是教师发言权的廉价贬值。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而造成“热热闹闹”的局面,减次教师地位,也有违了对话教学的初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讨论与观点紧扣文本,能对文本有一定理解与探究,而不是一味追求新颖性与独创性及个人兴趣性。

这次对课堂对话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收获很大。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的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精神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研究及推崇“对话教学”,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主旨,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呼唤对话精神的一种有力回应。提出对话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也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帆 .拿什么吸引学生[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

[2]刘建德 .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5(6).

[3]赖华强 杨国强.教师口才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9).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振华.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

[6]陈金平.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杏坛文萃,2005.(11).

[7]张福生.语文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与模式[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语文课堂对话模式实践研究

2012级专升本 YL1198035553

农斌 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现阶段,人类社会似乎步入了一个对话时代,“对话”也将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跟文本构成。依据对话教学构成的要素,我们可以把课堂对话的模式分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的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精神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研究及推崇“对话教学”,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主旨,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呼唤对话精神的一种有力回应。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对话模式;师生合作

现阶段,人类社会似乎步入了一个对话时代,“对话”也将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其不仅是指师生双方简单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与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对话与沟通。《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由此可见,对话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跟文本构成。教师与学生是对话课堂中的发言者。而文本在授课中更多地表现为教材内容,是对话主题产生的主渠道。依据对话教学构成的要素,我们可以把课堂对话的模式分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样利用好这四种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实现新课标提倡的沟通与合作的教学,互动与合作的理念。为此我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进行听课笔录,了解了目前在实施课堂对话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对话现存的弊病

对话教学提倡已久,许多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师生在课堂上彼此敞开心灵、接纳对方、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消除了以往“填鸭式”“诱导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我们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权利与提倡自由开放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的现象。所谓虚假对话是指名义上或形式上的对话,对话双方都没有达到对话交往的目的,没有对话的本质与实质。许多课堂对话表现如下问题:

1.1游离主题的对话。某教师在教李密的《陈情表》,课文学完后,一位同学问:“李密为什么不把他九十六岁的老祖母一同带去或自己要求在家乡做官呢?”这位老师眼前一亮,说:“好!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课堂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这类对话往往脱离文本、远离情境、忽视时代,出现泛语文化倾向,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1]

1.2无实质对话。这种对话常常在一些知识、常识、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对话,缺少问题性,对话的思维含量不高。对话仅仅从知识层面去认读,筛选,无实质性的意义。

1.3专制型对话。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来双方你争我答,课堂争论、辩驳异常激烈,但是各方都自以为是,强调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一味地让对方服从自己。缺少倾听、思考、反思。

以上问题表明课堂对话中部分存在着无效对话与虚假对话的现象,影响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思维和精神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开展。

2、对话模式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了解到了目前部分课堂对话实践中存在的弊病,并对其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接着依据课堂对话的模式,我以授课与听课的方式展开课堂对话实践,其中授课11节,听课12节。本人在授课过程中以“课堂对话”的理念为指导,并参考《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堂对话的四种模式都进行了充分的运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尽量发挥,课后深刻反思,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也使自身得到了提高。在听课的过程中,尽量以对话模式为基准,对课堂对话进行与相关模式的对号入座,进行笔录与思考,收获匪浅。下面将相关记录总结如下:

2.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从一个课程方案的被动接受者与执行者转变为具有主动精神的课程实施者、生成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与思考要更加的深入与透彻。可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任务分为:一是产生教学思路。二是引导多元感悟。如我在备课《我与地坛》的过程中,当时是实习的前期试讲阶段,许多组员都反映这篇文章不易理解,我一次次的反复深读课文,每次都会有一些新的体悟。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作者对是生命意义的追问,语言朴素却内涵深刻。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

了一些经典的句子,如“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待了四百多年”。“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通过我对文中这些句子的思考与体悟,并联系作者的相关背景与经历,使我对这篇文章的授课有了清晰的思路。以上列的句子为线索,指导学生去感受与体会。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利于引导学生多元感悟,也利于课堂对话氛围的形成。

反思:A、课前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与理解。B、只有在教师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多元感悟、积极发言、对话,让文本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

2.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师生对话,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如在讲授《荷塘月色》的过程中:

师:依据课后的知识小短文,下面我们一起用图示法把文章的圆形结构表示出来,首先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哪?

生:在家里,准备出家门

师:情感状态是怎么样的?

生:不宁静

师:作者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生:“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师:这样的环境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

生:安详、宁静。

师:对,作者当时周围的环境是宁静安详的,刚才说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不宁静的,那么作者不宁静的心绪跟这样宁静,安详的环境是怎样的?

生:不谐调,不相融的。

师:所以作者怎样?

生:带上门出去了。

师:对,可见作者此时的游踪为出家门,带着不宁静的思绪,作者来到了哪里?

生:小煤屑路

师:小煤屑路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曲折的、幽僻的

生:寂寞的、冷清的

……

这是师生之间在对文章的阅读感知中的对话,由于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引导对话的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均出自课文,易于回答理解,所以整个对话过程很顺畅,没有凸现出学生间能力的差异。

反思:在课堂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最好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让学生充分地置于教学情景中有利于学生内在的成长需要与自身的发展。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不管是教师自己,还是优秀生抑或是所谓的差生,对话的目的不在于有“知”,而在于教师用“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感情,实现教学相长。

2.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对话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堂对话中学生与学生对话、合作、探究,正是对新课标精神的回应。

如在听课《文化苦旅》的过程中,当时授课的是柳州高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李老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跟随余秋雨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探寻中国文化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已经叫大家搜集好资料并自行合组,下面我们开始分组讨论。

生:(学生纷纷走动,几个人围成一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讨论十分热闹)

师:(走到学生中间,询问各组的情况,适当参加讨论与引导)

十五分钟过去后

师:下面我们请每组选一位代表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生:(自觉地走上讲台,并发表看法)……

许多观点新颖,表达清晰,体现出讨论与探究的价值。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生生对话正有利于学生阅读个性化的体现。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思维碰撞,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交流探究中,学生可以体会合作与沟通,理解与尊重,增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有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入,有时又因为年龄的局限,理解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老师有艺术的指点,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4学生与文本对话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老师应恰当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水平看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会有其对文章的初始感受。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组织课堂教学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相信大家对其一定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其讲述了什么?

生:(纷纷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并注意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仔细揣摩课文,反复品位与欣赏,也可以在课文上进行圈点批注,最后我们再组织交流。

生:(学生开始安静阅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素养、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学生的答案都能依托于文本,达到了源于文本,回归文本的要求,读“活”文本。

反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与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对课堂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课堂对话的每个阶段作为教师应怎样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与引导学生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1感知阶段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对话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充分性,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独立性。任何课文的学习都是从感知开始,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问题,读出新颖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将问题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老师应恰当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水平看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会有其对文章的初始感受。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组织课堂教学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相信大家对其一定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其讲述了什么?

生:(纷纷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并注意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仔细揣摩课文,反复品位与欣赏,也可以在课文上进行圈点批注,最后我们再组织交流。

生:(学生开始安静阅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素养、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学生的答案都能依托于文本,达到了源于文本,回归文本的要求,读“活”文本。

反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与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对课堂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课堂对话的每个阶段作为教师应怎样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与引导学生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3.1感知阶段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对话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充分性,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独立性。任何课文的学习都是从感知开始,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问题,读出新颖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将问题

进行归纳处理。

3.2感悟阶段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

感悟是深层次的阅读,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让学生选择部分段落与词句,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其次,感悟阶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这个阶段师生如何进行“平等对话”就犹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切实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但教师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

3.3探究阶段要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

深刻感悟后才能有深刻的思维,才能提出有创新性、深刻性、批判性的问题。感悟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疑问,提出的问题不应该由教师来全部解答,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3.4积累阶段要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言的积累源于熟读,存储于记忆中。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悟后,教师应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最深层次的对话——欣赏文本、评价文本、创新文本。[2]

认识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实施的对话模式,然而为了确保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在实施课堂对话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以原则为指导思想来统筹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便更贯彻地实施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对此我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查阅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4、结论

4.1民主、平等是课堂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

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对话,只有实现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灵和彼此接纳,实现有效的对话沟通。

4.2课堂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

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对话精神的实现。

4.3课堂对话教学是交往和共享的教学

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交往与共享。交往与共享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和情感目标。在交往与共享的过程中,师生不断探求增加新的可能性,让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能享受交往成功的乐趣与“共赢”的快乐。

4.4课堂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

在互动与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增强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4.5课堂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对话,张扬着个性,人性,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成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3]

5、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对于学生的新颖见解或脱离文本的见解应给予怎样的评价,一味地给予“真棒”“不错”的赞誉,是教师发言权的廉价贬值。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而造成“热热闹闹”的局面,减次教师地位,也有违了对话教学的初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讨论与观点紧扣文本,能对文本有一定理解与探究,而不是一味追求新颖性与独创性及个人兴趣性。

这次对课堂对话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收获很大。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的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精神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研究及推崇“对话教学”,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主旨,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呼唤对话精神的一种有力回应。提出对话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也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帆 .拿什么吸引学生[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

[2]刘建德 .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5(6).

[3]赖华强 杨国强.教师口才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9).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振华.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

[6]陈金平.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杏坛文萃,2005.(11).

[7]张福生.语文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与模式[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相关内容

  • 专题写作辅导
  • 一.论证的展开 人们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学术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当然要以议论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几大要素.在学术论文中,论题是作者所要解决和证明的问题,论点即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根据,论证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 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为5学分.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 ...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参考文献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 ( 修订版 ) 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2010年03月 目 录 1 2 什么是毕业论文? ...................................................................... ...

  • 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 [篇一: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6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会.会议由院长谢应光主持,学院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冯永泰介绍了本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总体情况:201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法学.学前教育四个专业参加毕业 ...

  • 函授毕业论文:夜大函授毕业论文要求
  •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09级业余专升本科毕业论文程序及评分基本原则一.日程安排1. 本学期,为毕业班学生开设学士论文指导课:2. 2月20日之后毕业生与指导教师联系,导师确定大致范围,提出初步要求,初步确定论文题目:3.3月20日前学生向导师提交论文提纲(提纲格式附后,提纲只提交导师,不收入论文 ...

  • 毕业论文的语言
  • 一、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意义结合的符合系统,是作者用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作为毕业论文形式方面的构成因素之一的语言是毕业论文赖以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基本问题的唯一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毕业论文写作尽管需要具备选题、 ...

  •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005年07月12日 方秀英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内含如何拟定写作提纲) 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学术论文则是最为常见的学术文体.学术论文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凭借,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可以说,"学术性" ...

  • 关于英语论文写作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英语论文写作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是每个本科生在毕业之前最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通过对2004届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及在撰写过程中出现有关选题.英文写作.格式规范.外文资料不足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论文撰写各个环节的指导和外文图书资料建设等一些富有建设 ...

  •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 2002年第2期 No.2,March 2002 外国语 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 总第138期 GeneralSerialNO.138 文章编号:1004.5139(2002)02.0008.07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徐烈炯 (香港城市大学 ...

  •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格式
  •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 1.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本格式自发布日起实行. 2.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