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用公文文种

  要拟写一篇公文,我们首先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文种来行文?
  对于公文文种的正确选用,国务院于xx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关系确定。
  然而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少数拟文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是会出现选用公文文种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现象。为此,笔者结合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作一下探讨。
  一、所选文种应当在法定文种之列
  根据《办法》的规定,目前行政机关的公文共有13种,分别是: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而“计划”、“总结”、“规划”、“方案”等则不在13种法定文种之列。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机关一拟文人员就某一项工作起草了一份总结,并拟行文上报给上级机关,标题为“(省略发文机关)关于xx年×××情况的总结”。显然,将“总结”直接上报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选用一个恰当的“载体”来行文。在上述例子中,因行文对象为上级机关,故该文可改为《关于报送xx年×××情况总结的报告》(该稿还可直接改为《关于xx年×××情况的报告》)。而当行文对象为不相隶属机关时,则可选用“函”来做“载体”。以下如《×××(发文机关)关于报送×××试点工作阶段总结材料的报告》、《(省略发文机关)关于报送〈×××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发文机关)关于报送×××总结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xx年度×××需求计划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בxxx’重点专项规划(草案)〉及编制说明的函》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由于牵涉到“报送”字样,这里需要提一下另外一个细节,参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上海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沪府办发〔1996〕3号)第十一条中的规定:“正文标题中已标明所批转、转发、印发、报送、转报、发布的文件的,不加附件说明,也不标注‘见附件’等字样”。(其他省市是否也有类似规定暂不详。)
  二、文种选用应当严格遵守行文规则
  关于这一点,笔者可为大家举一个例子:xx年上半年,本市某区因申请建立某产业园区,以区政府名义向市政府某部门行文,在行文时选用了“请示”文种。根据《办法》的规定,“请示”文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但根据一般常识,区政府与市政府的一个部门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由此不难判断,该区选用“请示”文种行文是不合适的。那么,作为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在收到这样不符合行文规则的来文时,应该如何处理呢?是否将错就错选用“批复”来回复“请示”呢?对此,《办法》中明确指出:“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而“批复”则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故类似上述例子可选用“函”来回复。在实际工作中,当发文机关需要向不相隶属机关行文时,一般都选用“函”来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三、正确选用“意见”文种
  对照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意见”是《办法》中新增加的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对于“意见”文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xx〕1号)中有详细说明。其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实际工作极为有用,在此作了一个简单整理:1.“意见”既可用于上行文,也可用于下行文和平行文;2.“意见”作为上行文时,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3.“意见”作为平行文时,所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4.“意见”作为下行文时,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
  在公文拟写过程中,如《关于报送对〈×××条例(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完全可改为《关于〈×××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还有如《关于报送对×××办法(送审稿)修改意见的函》、《关于报送对×××项目建议书审核意见的函》等,也完全可直接选用“意见”来行文。

  要拟写一篇公文,我们首先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文种来行文?
  对于公文文种的正确选用,国务院于xx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关系确定。
  然而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少数拟文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是会出现选用公文文种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现象。为此,笔者结合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作一下探讨。
  一、所选文种应当在法定文种之列
  根据《办法》的规定,目前行政机关的公文共有13种,分别是: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而“计划”、“总结”、“规划”、“方案”等则不在13种法定文种之列。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机关一拟文人员就某一项工作起草了一份总结,并拟行文上报给上级机关,标题为“(省略发文机关)关于xx年×××情况的总结”。显然,将“总结”直接上报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选用一个恰当的“载体”来行文。在上述例子中,因行文对象为上级机关,故该文可改为《关于报送xx年×××情况总结的报告》(该稿还可直接改为《关于xx年×××情况的报告》)。而当行文对象为不相隶属机关时,则可选用“函”来做“载体”。以下如《×××(发文机关)关于报送×××试点工作阶段总结材料的报告》、《(省略发文机关)关于报送〈×××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发文机关)关于报送×××总结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xx年度×××需求计划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בxxx’重点专项规划(草案)〉及编制说明的函》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由于牵涉到“报送”字样,这里需要提一下另外一个细节,参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上海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沪府办发〔1996〕3号)第十一条中的规定:“正文标题中已标明所批转、转发、印发、报送、转报、发布的文件的,不加附件说明,也不标注‘见附件’等字样”。(其他省市是否也有类似规定暂不详。)
  二、文种选用应当严格遵守行文规则
  关于这一点,笔者可为大家举一个例子:xx年上半年,本市某区因申请建立某产业园区,以区政府名义向市政府某部门行文,在行文时选用了“请示”文种。根据《办法》的规定,“请示”文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但根据一般常识,区政府与市政府的一个部门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由此不难判断,该区选用“请示”文种行文是不合适的。那么,作为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在收到这样不符合行文规则的来文时,应该如何处理呢?是否将错就错选用“批复”来回复“请示”呢?对此,《办法》中明确指出:“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而“批复”则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故类似上述例子可选用“函”来回复。在实际工作中,当发文机关需要向不相隶属机关行文时,一般都选用“函”来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三、正确选用“意见”文种
  对照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意见”是《办法》中新增加的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对于“意见”文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xx〕1号)中有详细说明。其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实际工作极为有用,在此作了一个简单整理:1.“意见”既可用于上行文,也可用于下行文和平行文;2.“意见”作为上行文时,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3.“意见”作为平行文时,所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4.“意见”作为下行文时,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
  在公文拟写过程中,如《关于报送对〈×××条例(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完全可改为《关于〈×××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还有如《关于报送对×××办法(送审稿)修改意见的函》、《关于报送对×××项目建议书审核意见的函》等,也完全可直接选用“意见”来行文。


相关内容

  • 公文写作技巧-如何快速起草公文
  • 公文写作快速成文五技巧 公文是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问题的解决.事务的处理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公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其价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领导研究决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 有的则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制作,与工 ...

  • 公文写作的快速成文技巧
  • 公文是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问题的解决.事务的处理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公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其价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领导研究决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有的则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制作,与工作同步进行,工作结束,公文 ...

  • 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是什么
  • 撰写公文时要正确选定文种,不用.错用或生造文种.不仅会给公文的撰写制作带来困难或麻烦,而且会给公文的效用带来损害.选择公文文种要严守有关规范,特别是要严格遵循党和国家关于公文文种的使用规则. 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文机关与主要受文者间的工作关系:二是发文机关的法定或规定权限:三是行 ...

  • 公文如何标列主题词
  • 公文如何标列主题词 信息来源:中国党建网 主题词又称关键词,是文件中表达主旨.代表内容特征并可供制作索引.检索文件主题依据的词或词组.一篇公文标注的主题词一般为3-5个词或词组,也可略少略多,不要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考虑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仅仅是简单的组合,其间不用标点符号. 自国发(1986) ...

  • 公文写作简述
  • 公文写作 1 简述行政机关公文结构的安排原则. 1.公文结构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2.公文结构要服从公文主题的需要:3.公文结构要与公文主体相适应:4.公文结构要完整.严谨.疏密适当. 2 简述会议纪要的特点. 内容的纪实性:高度的概括性:较强的指导性和决定性 3 在广泛搜集材料并进行整理之后, ...

  • 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
  • 秘书工作规律,按研究范畴不同,有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分。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是作用于秘书工作一切主要方面和主 要过程的规律;秘书工作的具体规律,是作用于秘书工作某一阶段或某个方面的规律,例如,秘书写作的规律,秘书参谋的规律,秘书协调的规律,等等。秘书工作具体规律是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秘书工作 ...

  • 公文写作,乡镇机关公文概述
  • 村官资料-乡镇机关公文写作 乡镇机关公文写作 第一章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概念.类别和功能 (一)公文的概念 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电报,下同),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

  • 十三种行政公文格式规范
  • 十三种行政公文格式规范 函 (一)函 1.函的用途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函的分类: (1)按行文方向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2)按内容可分为:商洽性函.询问性函.答复性函和请求性函. 3.函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 ...

  • [公文写作]教案doc
  • <公文写作>教案 高 文 [课程目标] 1.了解公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条例中的新增加的公文文种及分类:掌握条例中的公文文件格式的要素:明确 并掌握目前广西及南宁市对新条例中的公文文件格式的改动要求. 3.通过公文格式的分析与修改,提高公文文件格式使用的规范性. 4.掌握公文基础文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