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记叙文中的描写

丰富记叙文中的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增加各种描写。

通过实例子初步掌握作文中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精彩的人物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但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却用放大镜也难得找到几处描写,更别说精彩的描写了。希望下述的作文描写训练,会使同学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二、新授。

1、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见的细节描写。

教师讲解: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描写即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和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

服务的。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一个细节会在文中重复出现,呈现出照应;也有一些细节在文中形成对比。

案例感悟:我们以课文为例,如《变色龙》中的,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②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③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的„„

师生共赏:这三处细节就形成了完整的照应,后两处还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

再如阅读文章《钱匠教子》中:

①老爹扔钱时,儿子脸上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

②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向了壁炉,从灼热的炉火中,一个一个地把那些钱币掏了出来。

师生共赏:这两处细节描写就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儿子对钱的不同态度。

在学生习作中有许多都是以细节感人取胜的。巧选生活中的细节入文的精彩篇目有《阳光地带》、《多出来的三步》等。

例文展示:

阳光地带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季,有那么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就上学去了。

放学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正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

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 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昔日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好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花,做的最好吃的那道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景都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 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被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多出来的三步

在我们家,从厨房到堂里是二十步,从堂里到厨房也是二十步。

这条曾被母亲用脚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永远都是标准的二十步。母亲在这条路上走过春夏秋冬,经历过风霜雪雨。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的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

去。时光流转,不知从何时起,母亲以往那乌黑的秀发已变成灰白,明净的额头也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

母亲老了,但她至今还为我们一天数十趟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不知是太小还是淘气,每当做饭时,总爱哭着要她抱,母亲一趟趟地从堂里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堂里,根本没法抱我,只有让我跟在她身后,在这二

十步的小路上“练走步”。

现在上初中了,平时在校吃住,每周回家一次。星期天,母亲总做些可口的东西,让我吃或带上。那天,我回到家俄得难受,到处找吃的。母亲看我那样子,就急忙系上了围裙,进入厨房。不知是何缘故,母亲在返回堂屋时绊了一跤,我回头,一惊——一滴鲜红的血滴在地上!妈妈的胳膊肘被磕了一块,殷红的鲜血渗了出来。不知是恐惧还是心疼,我内心一阵难受,执意不要母亲再做饭了,但她不肯,稍微整理了一下伤口,仍踏上那二十步的小路。

这个周末闲聊时,母亲突然满脸困惑地问我说:“涛涛,这段路咋从二十步变成二十三步了?这房子又没变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非常惊讶,母亲平生就在这最熟悉的一段路上量来量去,“二十步,就是二十步阿!”母亲喃喃自语。“大概是你没量准吧?!”“不。”母亲认真地对我说,并在这路上

又重新走起来,嘴里还数着:“一、二、三„„”

看着母亲深陷的眼眶,越来越凸出的颧骨,我心头不禁一阵酸楚。望着这段熟悉的小路,沉思起来:“二十步怎么变成二十三步了呢?„„难道这仅仅是路?母亲的汗珠„„” “真多出了三步!”母亲继续在我眼前来回走动,我眼前一片模糊„„

小试牛刀:请同学们在《阳光地带》一文的省略号处加入一些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细节。

2、 我们再来看看人物描写。

教师讲解:人物描写又分对人物的肖像(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学生感悟:

① 人物的外貌描写应写出人物特有的特征和人物的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

请你诊断下面的人物外貌描写有什么问题:

走到镜子前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生评:这样的外貌描写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的特征不明显。

下面的这一段描写又有什么优点呢:

我呀,小头长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和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

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生评:外貌描写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这个人物的习惯,性格,较成功。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名家的片断:

他的脸像球一样圆肥,表现出羞涩、和善而温顺的神情。鼻子也很圆肥,上面全是青筋,表明他是一个好色之徒。他的头上,前面一根头发也不剩了,后面簇着稀疏的淡褐色

发卷;一双小眼睛好像是用芦苇叶子切出来的,亲切地眨动着;红润的嘴唇甜密地微笑。------屠格涅夫

小试牛刀:请你针对我们都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尽可能地写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文段中不要出现这个人的姓名身份,然后我们再来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同学们能猜出来的就算成功。

②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有时要给人物一个动态造型。如:

主席也举起了手,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

不动了。

动作描写还要将动作写得准确、连续。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一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他拄着拐杖,在村外棉田边围着看了又看,转了又转,终于凑了过去,抚摸着棉苗。

小试牛刀:请同学们以“下课铃响了„„”为开头,对同学们下课就餐时的动作进行描写。

③ 语言描写要切合身份和经历。如:

有一篇短文《香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岁的孩子磊磊)对话原来是这样写的: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你认为这段描写有什么不妥?

生评: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

请你试着改一改。生改: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些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④ 心理描写要写出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内心活动。

感悟例文:

天又黑又冷, 我裹紧大衣, 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 路越走越长, 天越走越黑。(哎, 去哪儿呢?, 反正连家都不要了, 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 最后, 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 只找到一角钱, (哼哼, 乞丐都比我富有, )我自潮。抬头一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 怕是半夜了吧, 我有些胆突突地, (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 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 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 无奈, 只得站起身, 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 我不住地哆嗦, (真该死, 晚上怎么这么冷呀), 我赶紧跑起来, 希望能增加热量, 结果没跑几步, 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 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 把头缩进大衣里, 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 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 被恶梦惊醒, 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 肚皮里面饥肠辘辘, (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 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 不过, 我跟他们不一样, 他们是无家可归, 我是有家不回。哎, 何必和妈妈顶嘴呢, 她说她的, 我听着就是了, 其实, 我也知道她说的对, 就是烦她太唠叨了, 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 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 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 我出来这么长时间, 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 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 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 回家, 回家!)我站起身, 拼命地往家跑。

生评:括号内的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详实,写出了在离家出走特定时间内的真实感受。

小试牛刀:考试后,成绩出来了,你因为成绩不理想,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这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试着写出来吧。

3、环境描写

教师讲解: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我们这里谈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草木鸟兽、日月星辰、风花雪月进行的形象描绘,它往往有突出主旨和衬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学生感悟: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学生点评: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为全文渲染了一种狂热、窒息的氛围。

秋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它将云剪成瞬息万变的图案。它剪出的云象奔跑的羊群,蓝天就是辽阔的草原,它剪出的云好似白帆点点,晴空宛如碧波万顷的大海。呵,那片云真象妈妈棉田里的棉花,这片仿佛工厂烟囱冒出的一缕缕青烟„„

学生点评:这段环境描写则刚好相反,写出了一种明朗和欢喜。

师评:在作文中心情并不一定要用直白而赤裸的语言表现出来,用环境来暗示更有艺术感。

4、场面描写

教师讲解:场面描写有三个特点: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环境、有一定的人物活动。是描述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要注重“点”与“面”的协调,同时还要突出人物的动态。

学生感悟如:

太阳落了山,一阵阵晚风,把一天的炎热收去了。各家都吃过夜饭,男女大小洗完澡,穿着素素净净的衣裳,搬出凉床,在禾场上歇凉。四面八方,只听见蒲扇拍着脚杆子的声音,人们都在赶蚊子。小孩子们有的困在竹凉床子上,听老人们讲故事,有的仰脸指点天上的星光。

三、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作文课,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作文中加进一些描写,让白开水一样的作文变得像可口的饮料那样美味。

四、作业设计:

下面我们来试着把下面的一篇文章补充一些描写进去。

老木匠的竹笛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那个快乐的老木匠就住在他家隔壁的木工场。那可是个好邻居!他不只善于用笨重的木料制作种种精七的桌子椅子,使孩子们高兴的是,他还能吹一口婉转动听的好笛子! 笛声(加入对笛声的描写)

他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的这个时候,老人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就坐在工场上角,用他那双(全是厚茧的粗糙的)手————可又是那么(灵巧)的手呵————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

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不可抗拒的手),向孩子招引。只要听见笛子清越地吹起,他就情不自禁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木工场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加入肖像,神态描写)

灰暗的尘埃浮动的小作场。孩子看见:(加入进场面描写)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用比喻加入对笛声的描写)是的,鸟儿臬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样唱歌。啊!(加入进心理活动描写)

有一天,他做完了当天的学校作业呆呆地出神。因为没有听到老木匠的笛声,茫然若有所失。(加入进心理活动描写)

他急急下了楼,到了隔壁工场,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做一件大家活,工作没做完,他是不愿中途歇下来的。老人(加入动作描写)

丰富记叙文中的描写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增加各种描写。

通过实例子初步掌握作文中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精彩的人物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但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却用放大镜也难得找到几处描写,更别说精彩的描写了。希望下述的作文描写训练,会使同学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二、新授。

1、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见的细节描写。

教师讲解: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描写即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和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

服务的。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一个细节会在文中重复出现,呈现出照应;也有一些细节在文中形成对比。

案例感悟:我们以课文为例,如《变色龙》中的,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②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③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的„„

师生共赏:这三处细节就形成了完整的照应,后两处还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

再如阅读文章《钱匠教子》中:

①老爹扔钱时,儿子脸上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

②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向了壁炉,从灼热的炉火中,一个一个地把那些钱币掏了出来。

师生共赏:这两处细节描写就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儿子对钱的不同态度。

在学生习作中有许多都是以细节感人取胜的。巧选生活中的细节入文的精彩篇目有《阳光地带》、《多出来的三步》等。

例文展示:

阳光地带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季,有那么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就上学去了。

放学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正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

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 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昔日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好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花,做的最好吃的那道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景都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 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被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多出来的三步

在我们家,从厨房到堂里是二十步,从堂里到厨房也是二十步。

这条曾被母亲用脚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永远都是标准的二十步。母亲在这条路上走过春夏秋冬,经历过风霜雪雨。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的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

去。时光流转,不知从何时起,母亲以往那乌黑的秀发已变成灰白,明净的额头也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

母亲老了,但她至今还为我们一天数十趟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不知是太小还是淘气,每当做饭时,总爱哭着要她抱,母亲一趟趟地从堂里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堂里,根本没法抱我,只有让我跟在她身后,在这二

十步的小路上“练走步”。

现在上初中了,平时在校吃住,每周回家一次。星期天,母亲总做些可口的东西,让我吃或带上。那天,我回到家俄得难受,到处找吃的。母亲看我那样子,就急忙系上了围裙,进入厨房。不知是何缘故,母亲在返回堂屋时绊了一跤,我回头,一惊——一滴鲜红的血滴在地上!妈妈的胳膊肘被磕了一块,殷红的鲜血渗了出来。不知是恐惧还是心疼,我内心一阵难受,执意不要母亲再做饭了,但她不肯,稍微整理了一下伤口,仍踏上那二十步的小路。

这个周末闲聊时,母亲突然满脸困惑地问我说:“涛涛,这段路咋从二十步变成二十三步了?这房子又没变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非常惊讶,母亲平生就在这最熟悉的一段路上量来量去,“二十步,就是二十步阿!”母亲喃喃自语。“大概是你没量准吧?!”“不。”母亲认真地对我说,并在这路上

又重新走起来,嘴里还数着:“一、二、三„„”

看着母亲深陷的眼眶,越来越凸出的颧骨,我心头不禁一阵酸楚。望着这段熟悉的小路,沉思起来:“二十步怎么变成二十三步了呢?„„难道这仅仅是路?母亲的汗珠„„” “真多出了三步!”母亲继续在我眼前来回走动,我眼前一片模糊„„

小试牛刀:请同学们在《阳光地带》一文的省略号处加入一些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细节。

2、 我们再来看看人物描写。

教师讲解:人物描写又分对人物的肖像(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学生感悟:

① 人物的外貌描写应写出人物特有的特征和人物的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

请你诊断下面的人物外貌描写有什么问题:

走到镜子前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生评:这样的外貌描写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的特征不明显。

下面的这一段描写又有什么优点呢:

我呀,小头长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和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

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生评:外貌描写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这个人物的习惯,性格,较成功。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名家的片断:

他的脸像球一样圆肥,表现出羞涩、和善而温顺的神情。鼻子也很圆肥,上面全是青筋,表明他是一个好色之徒。他的头上,前面一根头发也不剩了,后面簇着稀疏的淡褐色

发卷;一双小眼睛好像是用芦苇叶子切出来的,亲切地眨动着;红润的嘴唇甜密地微笑。------屠格涅夫

小试牛刀:请你针对我们都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尽可能地写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文段中不要出现这个人的姓名身份,然后我们再来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同学们能猜出来的就算成功。

②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有时要给人物一个动态造型。如:

主席也举起了手,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

不动了。

动作描写还要将动作写得准确、连续。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一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他拄着拐杖,在村外棉田边围着看了又看,转了又转,终于凑了过去,抚摸着棉苗。

小试牛刀:请同学们以“下课铃响了„„”为开头,对同学们下课就餐时的动作进行描写。

③ 语言描写要切合身份和经历。如:

有一篇短文《香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岁的孩子磊磊)对话原来是这样写的: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你认为这段描写有什么不妥?

生评: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

请你试着改一改。生改: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些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④ 心理描写要写出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内心活动。

感悟例文:

天又黑又冷, 我裹紧大衣, 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 路越走越长, 天越走越黑。(哎, 去哪儿呢?, 反正连家都不要了, 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 最后, 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 只找到一角钱, (哼哼, 乞丐都比我富有, )我自潮。抬头一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 怕是半夜了吧, 我有些胆突突地, (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 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 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 无奈, 只得站起身, 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 我不住地哆嗦, (真该死, 晚上怎么这么冷呀), 我赶紧跑起来, 希望能增加热量, 结果没跑几步, 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 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 把头缩进大衣里, 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 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 被恶梦惊醒, 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 肚皮里面饥肠辘辘, (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 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 不过, 我跟他们不一样, 他们是无家可归, 我是有家不回。哎, 何必和妈妈顶嘴呢, 她说她的, 我听着就是了, 其实, 我也知道她说的对, 就是烦她太唠叨了, 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 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 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 我出来这么长时间, 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 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 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 回家, 回家!)我站起身, 拼命地往家跑。

生评:括号内的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详实,写出了在离家出走特定时间内的真实感受。

小试牛刀:考试后,成绩出来了,你因为成绩不理想,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这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试着写出来吧。

3、环境描写

教师讲解: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我们这里谈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草木鸟兽、日月星辰、风花雪月进行的形象描绘,它往往有突出主旨和衬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学生感悟: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学生点评: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为全文渲染了一种狂热、窒息的氛围。

秋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它将云剪成瞬息万变的图案。它剪出的云象奔跑的羊群,蓝天就是辽阔的草原,它剪出的云好似白帆点点,晴空宛如碧波万顷的大海。呵,那片云真象妈妈棉田里的棉花,这片仿佛工厂烟囱冒出的一缕缕青烟„„

学生点评:这段环境描写则刚好相反,写出了一种明朗和欢喜。

师评:在作文中心情并不一定要用直白而赤裸的语言表现出来,用环境来暗示更有艺术感。

4、场面描写

教师讲解:场面描写有三个特点: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环境、有一定的人物活动。是描述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要注重“点”与“面”的协调,同时还要突出人物的动态。

学生感悟如:

太阳落了山,一阵阵晚风,把一天的炎热收去了。各家都吃过夜饭,男女大小洗完澡,穿着素素净净的衣裳,搬出凉床,在禾场上歇凉。四面八方,只听见蒲扇拍着脚杆子的声音,人们都在赶蚊子。小孩子们有的困在竹凉床子上,听老人们讲故事,有的仰脸指点天上的星光。

三、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作文课,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作文中加进一些描写,让白开水一样的作文变得像可口的饮料那样美味。

四、作业设计:

下面我们来试着把下面的一篇文章补充一些描写进去。

老木匠的竹笛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那个快乐的老木匠就住在他家隔壁的木工场。那可是个好邻居!他不只善于用笨重的木料制作种种精七的桌子椅子,使孩子们高兴的是,他还能吹一口婉转动听的好笛子! 笛声(加入对笛声的描写)

他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的这个时候,老人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就坐在工场上角,用他那双(全是厚茧的粗糙的)手————可又是那么(灵巧)的手呵————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

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不可抗拒的手),向孩子招引。只要听见笛子清越地吹起,他就情不自禁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木工场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加入肖像,神态描写)

灰暗的尘埃浮动的小作场。孩子看见:(加入进场面描写)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用比喻加入对笛声的描写)是的,鸟儿臬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样唱歌。啊!(加入进心理活动描写)

有一天,他做完了当天的学校作业呆呆地出神。因为没有听到老木匠的笛声,茫然若有所失。(加入进心理活动描写)

他急急下了楼,到了隔壁工场,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做一件大家活,工作没做完,他是不愿中途歇下来的。老人(加入动作描写)


相关内容

  • 初中生写记叙文
  •   初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文--记叙文浅析 最近,我们班写了一篇作文. 在改作文的时候,我充分认知到初一学生的厉害:题目是我最高兴的事,可是全文写的都是流水账:题目是最难忘的事,可是全文写的都是星期天是怎么过的....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题目,学生的文章都写成了完全的"记叙文", ...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 ...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 ...

  • 记叙文知识
  • 一.表达方式种类 有以下五种: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 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

  • 高考记叙文写作
  • [训练目标]了解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及写作要求,掌握高考记 叙文写作的一般要领. [写作指导] 一.高考记叙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8)假鸡蛋煮熟后嚼在嘴里有点像橡皮, 不仅没有蛋味,而且像花瓣一样有颜色分层. 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 2009年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 ...

  •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1. 文章体裁是什么? 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通过六要素 理解记叙文. 3.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 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

  •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语文的文章结构一共有哪几种? (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2.修辞手法一共有哪几种? (1)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2)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 ...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

  • 记叙文阅读技巧
  • 记叙文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