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哲学研究-THINK.思维讨论区

   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

学习是他人或者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创造力的引导。

有些学生学习跟不上,那是因为他们的相应创造力跟不上老师的引导。创造力是感性的,评价力是为了理性而存在的。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为了获得评价力是手段,解放更多的创造力是目的。学习首先是为了提高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创造力,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人的理性因为两个原因而存在,一是为了生存而理性,一是为了发展而理性。为了生存而理性,理性的目标被迫定得低;为了发展而理性,理性的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是人追求的理想。

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的创造力更符合逻辑,当然有时不得不去符合某些特定的逻辑。比如学生考试有时必须符合唯一确定答案这一逻辑,下级有时必须符合上级的需要的唯上逻辑,普通老百姓要想打通向上的通道有时必须符合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强盗逻辑。

为什么有些东西我们需要学习了才会?而有些东西不学就会?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些感性知识是不学就会的,因为感性知识就是对我们创造力的描述。比如婴儿的哭泣。不是因为只有婴儿会哭,其实我们大人拥有太多哭泣的理由,但是,我们大人还拥有更多的不能哭泣的理由。哭泣是感性的需要,不哭是理性的需要。所以,哭泣我们天生就会,我们不需要学习;不哭我们后天才会,因为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其实一切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我们痛苦的选择,痛苦就是付出,就是约束其它创造力,让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借助外力的创造力得到优先发展。电影成像就是这样的原理:光源发出包含七色的白光,通过胶片有选择的约束,到达银幕的光线就是我们需要的。在这里,七色光是感性的创造力,胶片是教材,是指导光线有选择性地通过的,最后是通过调教后的到达银幕后的光线。七色光通过胶片是个受约束的过程,如果它是生命,那么它就会感受到痛苦。这就是学习的痛苦和付出,放出了电影就是收获。好的学习过程,痛苦更少,收获更多。

学习必须站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学习者学习具体知识之前必须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分为感性高度和理性高度。感性高度就是创造力的高度,类似电影的光源必须是包含七色的白光;理性高度就是自我评价力的高度,类似胶片对光线的约束能力。学习学习的是自我评价力。自我评价力是创造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主要来自教材。所以,学习不是被动的,是创造力主动参与的结果,是创造力有选择性地吸收教材等外力的结果。学习容易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力,但是不容易提高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自我评价力是个人能量的调动能力。所以,自我评价力是个人借助外力的能力,而不一定是适应内在创造力的能力。所以,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力就是提高个人的理性能力。个人的成熟度反映个人自我评价力对自身创造力的约束程度。所以,越是成熟的人,其想象力越弱。想象力弱并不表示创造力弱,因为成熟的人想象力会被限制在很窄的领域,很能适应外在现实的领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系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是一样的。刀不快是因为压强较小,增加压强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实现。这就是专业化能够加快发展的原因。

教材内容越详细,个人学习的思路就会越细。对于悟性高的人,创造力强的人,思路太细,反而不利于个人领悟到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其它知识。对于悟性低的人,创造力弱的人,思路细,就会利于个人集中创造力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学习者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利于提高学习创造力的状态,而不是强化学习的拥有巨大约束力的状态。教育者强化学习的约束力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它会减弱甚至扼杀人的创造力。电脑的想象力接近零,学习的约束力远大于其创造力,所以,电脑可以很方便地复制知识,但是,它却没有创新的能力。我们不要和电脑去比记忆力和计算力,否则我们会成为没有感情、没有创新能力的人脑。人脑不可能成为电脑,因为人脑是拥有创造力和需要的主体,其任何创造力的思维活动都会受到其它创造力和需要的干扰。电脑的创造力属于一般物质的内力,是想象力接近零的创造力,所以电脑的创新能力接近零。

虽然学习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是,学习我们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会提高我们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从而会解放我们更多的创造力。所以,学习不是目的,是手段,解放我们的创造力才是目的。我们的创造力是内力,是内因,我们需要作为外因的外力来帮助我们约束其它创造力。需要约束的其它创造力是追求理想的内在阻力,或是在少数强大创造力下的众多弱势的创造力,但不管是怎样,都是凭各自实力在相互竞争。如果所有的创造力分成势力相当的两个部分,那么两者的长时间对立会让人很痛苦;如果创造力是一强众弱,那么人就会因一强发出的强大信息的存在而无法感受到众弱的痛苦。这种个人内心的不和谐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比如游戏上瘾、赌博上瘾、固执等等。

创造力之间互为阻力,所以需要用评价力来约束阻力,这样就可以解放有用的创造力。有用和无用属于价值的范畴。对个人而言,有用的是符合自己理想的创造力,无用的是阻碍理想实现的创造力。对现实社会而言,有用的是能够适应现实的创造力,无用的是无法适应社会评价的创造力。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为了理想还是为了适应教育体系的评价?我国学生所面对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学生很难为兴趣和理想而学习,兴趣和理想是对学生多数创造力的反映。对于无法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反映学生兴趣和理想的多数创造力会受到约束,适应社会评价的少数创造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我们不是为了兴趣和理想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评价而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会事倍功半。

学习不是个孤立的问题,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问题,所以,要想深入地认识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还必须搞清楚创造力和教育、价值、经济、理想、现实等的关系。我要思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创造力系列要写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就象我们的创造一样永无止境。

波动哲学工作室 普进峰 2011-2-11

   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

学习是他人或者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创造力的引导。

有些学生学习跟不上,那是因为他们的相应创造力跟不上老师的引导。创造力是感性的,评价力是为了理性而存在的。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为了获得评价力是手段,解放更多的创造力是目的。学习首先是为了提高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创造力,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人的理性因为两个原因而存在,一是为了生存而理性,一是为了发展而理性。为了生存而理性,理性的目标被迫定得低;为了发展而理性,理性的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是人追求的理想。

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的创造力更符合逻辑,当然有时不得不去符合某些特定的逻辑。比如学生考试有时必须符合唯一确定答案这一逻辑,下级有时必须符合上级的需要的唯上逻辑,普通老百姓要想打通向上的通道有时必须符合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强盗逻辑。

为什么有些东西我们需要学习了才会?而有些东西不学就会?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些感性知识是不学就会的,因为感性知识就是对我们创造力的描述。比如婴儿的哭泣。不是因为只有婴儿会哭,其实我们大人拥有太多哭泣的理由,但是,我们大人还拥有更多的不能哭泣的理由。哭泣是感性的需要,不哭是理性的需要。所以,哭泣我们天生就会,我们不需要学习;不哭我们后天才会,因为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其实一切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我们痛苦的选择,痛苦就是付出,就是约束其它创造力,让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借助外力的创造力得到优先发展。电影成像就是这样的原理:光源发出包含七色的白光,通过胶片有选择的约束,到达银幕的光线就是我们需要的。在这里,七色光是感性的创造力,胶片是教材,是指导光线有选择性地通过的,最后是通过调教后的到达银幕后的光线。七色光通过胶片是个受约束的过程,如果它是生命,那么它就会感受到痛苦。这就是学习的痛苦和付出,放出了电影就是收获。好的学习过程,痛苦更少,收获更多。

学习必须站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学习者学习具体知识之前必须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分为感性高度和理性高度。感性高度就是创造力的高度,类似电影的光源必须是包含七色的白光;理性高度就是自我评价力的高度,类似胶片对光线的约束能力。学习学习的是自我评价力。自我评价力是创造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主要来自教材。所以,学习不是被动的,是创造力主动参与的结果,是创造力有选择性地吸收教材等外力的结果。学习容易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力,但是不容易提高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自我评价力是个人能量的调动能力。所以,自我评价力是个人借助外力的能力,而不一定是适应内在创造力的能力。所以,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力就是提高个人的理性能力。个人的成熟度反映个人自我评价力对自身创造力的约束程度。所以,越是成熟的人,其想象力越弱。想象力弱并不表示创造力弱,因为成熟的人想象力会被限制在很窄的领域,很能适应外在现实的领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系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是一样的。刀不快是因为压强较小,增加压强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实现。这就是专业化能够加快发展的原因。

教材内容越详细,个人学习的思路就会越细。对于悟性高的人,创造力强的人,思路太细,反而不利于个人领悟到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其它知识。对于悟性低的人,创造力弱的人,思路细,就会利于个人集中创造力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学习者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利于提高学习创造力的状态,而不是强化学习的拥有巨大约束力的状态。教育者强化学习的约束力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它会减弱甚至扼杀人的创造力。电脑的想象力接近零,学习的约束力远大于其创造力,所以,电脑可以很方便地复制知识,但是,它却没有创新的能力。我们不要和电脑去比记忆力和计算力,否则我们会成为没有感情、没有创新能力的人脑。人脑不可能成为电脑,因为人脑是拥有创造力和需要的主体,其任何创造力的思维活动都会受到其它创造力和需要的干扰。电脑的创造力属于一般物质的内力,是想象力接近零的创造力,所以电脑的创新能力接近零。

虽然学习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是,学习我们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会提高我们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力,从而会解放我们更多的创造力。所以,学习不是目的,是手段,解放我们的创造力才是目的。我们的创造力是内力,是内因,我们需要作为外因的外力来帮助我们约束其它创造力。需要约束的其它创造力是追求理想的内在阻力,或是在少数强大创造力下的众多弱势的创造力,但不管是怎样,都是凭各自实力在相互竞争。如果所有的创造力分成势力相当的两个部分,那么两者的长时间对立会让人很痛苦;如果创造力是一强众弱,那么人就会因一强发出的强大信息的存在而无法感受到众弱的痛苦。这种个人内心的不和谐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比如游戏上瘾、赌博上瘾、固执等等。

创造力之间互为阻力,所以需要用评价力来约束阻力,这样就可以解放有用的创造力。有用和无用属于价值的范畴。对个人而言,有用的是符合自己理想的创造力,无用的是阻碍理想实现的创造力。对现实社会而言,有用的是能够适应现实的创造力,无用的是无法适应社会评价的创造力。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为了理想还是为了适应教育体系的评价?我国学生所面对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学生很难为兴趣和理想而学习,兴趣和理想是对学生多数创造力的反映。对于无法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反映学生兴趣和理想的多数创造力会受到约束,适应社会评价的少数创造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我们不是为了兴趣和理想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评价而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会事倍功半。

学习不是个孤立的问题,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问题,所以,要想深入地认识创造力和学习的关系,还必须搞清楚创造力和教育、价值、经济、理想、现实等的关系。我要思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创造力系列要写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就象我们的创造一样永无止境。

波动哲学工作室 普进峰 2011-2-11


相关内容

  •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业" 学号:1404122025 姓名: 王娅静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 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 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

  • 浅谈西方自然科学观
  • 浅谈西方自然科学观 摘要:自然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而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自然科学观构成了当代的科学哲学,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逻辑 ...

  • 美学_超越二元对立
  • 2006年1月第33卷第1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anx iN o r m al U niversity(Soc ial Science Ed ition) Jan . , 2006V o. l 33 N o . 1 美学:超越二元对立 顾梅珑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

  • 小学学习报告
  • 问题的提出 创造精神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能力是一种将理论转为实践,将抽象思维 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它引导并支持着创新.小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题提出便是基于以上认识. 探索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 ...

  • 西方法治文化价值的哲学观念内核
  • 西方法治文化价值的哲学观念内核 刘进田 [摘要]西方法治文化是将民主理念实践化.操作化的重要保障.对法治文化可以进 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讨论,本文试图揭橥西方法治文化价值的哲学观念内核.哲学是文化 的内核,自然亦是法治文化的内核.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治,法治的内容是民主,民主是个 人自由和正义价值的政治 ...

  • 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 ()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葛洪义①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3) [摘 要]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与法律哲学或 法哲学含义相同,都是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的学科.与其他法学门类相比较,对象超越了实在法规范,思考现实法律问题的精神养料,主要在于开启心智. ...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李 琴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81(2007)02-0112-01 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学者们研究角度的不同,使文化这个概念的界定既困难又无法统一.传统这个词,简 ...

  • 阶段质量检测(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阶段质量检测(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目要求的) 1.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了<首批高校师生理论学习推荐书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位列其中.高校师生理论学习要重视哲学,这是因为( ) ①哲学致力于探索人的精神 ...

  • 赵剑英: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
  • 一.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像一些学者指出的,自进入近代历史以来,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勃勃生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当今中国以建构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