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反思(4):驾着银色雪橇的秦始皇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这是全世界人都应该熟悉的一句歌词了。一提起它,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到,圣诞快到了。的确,圣诞又要来临了。耳边响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是时候,我就会回想在学校过的圣诞节。圣诞是我们英语系必须要过的节日。在12月25日那晚上,所有的人都要用英语进行表演,无论朗诵还是诗歌或者自编的小品。记得1990年,圣诞老人是89级英语系的团支部书记。不知道他从那里找来的圣诞老人的服装。总之,他身着圣诞老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全场沸腾了。“CHRISTMAS!”祝福的声四处响起,圣诞老人也按照规矩,边向四周撒糖果 边用英语祝福大家。那是一场难忘的圣诞晚会。而今,已经过去10多年了,对于圣诞,我已经变得很冷静。

和许多人一样,现在对于圣诞我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我,和别人还有另外的一种不同感受。我常常想到文字。大家都知道,汉字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语言,英语是表音的字母文字语言。从这句大家很熟悉的话语中就能找到其中的差异和情趣。应该说中国的汉字是奇妙的,叮叮当,铃儿响叮当,除了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铃铛悦耳的声音以外,从文字的字面上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种愉悦。铃,望字生意,让人联想到挂满枝头的银色或者金色的铃铛。可以想象,在银色世界中,挂在枝头的铃铛随风轻舞,雪花自由飘落,这种意境的美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汉字是表意的文字,除了朗朗上口的阅读感外,还有意象的表达。而英语作为字母文字,它的表述是机械的,除了发音以外,我们体会不到其他的愉悦感。

当今这样一个娱乐漫天飞的时代,当西方的文化逐渐被东方人所接受,世界正趋向一种和谐的世界进程中,由此引申出来一个问题,有人说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入侵的观点。果然么?我想,不是的。很简单,一种机械的单一的表述语言是不能侵入一种有深邃内涵和意境的语言中的的。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在学校我学的专业是英语,尽管学的不是精深,毕业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但是它对我的记忆是深刻的。它的语感、它的故事有时候,会在不经意之间走入我的视野。现在西方的字母文字是拉丁语族,分为三个语系。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而,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级语言。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而英语的词就是词,没有任何共性;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因此说,西方虽然有希腊文化,有《伊里亚特》、有《奥赛德》,有文艺复兴,有但丁,有达芬奇,有启蒙思想、有卢梭、有尼采,但是这种字母文字为基础的文字表述的是机械的、单一的语言;相对与西方,中国的文化源源流长。中华文化有儒、道、佛的思想。这种讲人本思想、讲天地合一思想、讲"解脱"为本位的思想——佛教从印度引入,约在公元四、五世纪的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兼容道、佛思想的一种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就说过,世界6000年的历程中产生过21种文明,其中有的衰落消亡、有的被征服消失,唯有中华文化一直延续而来。这种有深邃思想和基础的东方文化是不会被同化和消亡的。

好比上海人的发音柔软像法语、广东人的发音生硬更像德语,但是这些丝毫不能阻止他们的交流一样,共同的汉字是他们交流的平台,这种文化上的异常团结是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所做不到的。

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入侵的观点的提出,我想大概是出于对西方的一种恐惧心理吧。中国这个民族从形成的时候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民族形成不一样,它更多依赖风向、雨季和土壤。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民族更多的是做为一种农业为核心的民族而存在的。中国两个字可见一端。从秦始皇,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的皇帝,即使他有非凡的魄力和极大的征服野心,但是最后他选择的也是修筑一道长长的后来被称为万里长城的烽火墙抵挡外族的入侵。从他开始或者说在他以前,中国的政策和民族心理就是保守的、排外的,一个国字演绎的就非常透彻,围起四方中央称王。这种保守的农业为主的民族思想及至明朝达到顶峰。明朝是一个内向保守的国家,及至明朝后期,也是一个内向而自省的国家。到了清朝,一声闭关锁国,更是阻止了与世界的交往。而西方,经历文艺复兴,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的迅速积累,殖民的武力扩张和武力入侵曾经让中国这个泱泱古国受到前所未有的磨难。难怪,黄仁宇先生做中国历史的时候,把中国历史称为MARCO——HISTORY。中国大历史,是说这百年间中国遭遇重大的转折,包括思想、政治、文化。

正因为有如此的经历,在当今这样一个娱乐漫天飞的时代,当西方的文化逐渐被东方人所接受,世界正趋向一种和谐的世界进程中,有人提出文化入侵的观点。我想是有它的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充其量,我想只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引进而已。

西方文化之所以在中国火爆起来,更多的源于商家的炒作。坦率地讲,由于中国的闭锁国门,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中国已经在时代的大浪潮中落后了西方先进国家很多。国门打开,大众眼前一亮,接受更多的新奇景象,自然会有所期盼,而商家正是迎合大众的心理,大肆的进行策划和商业宣传,已期待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中国人其实是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思想的。最初的几年,人们近似狂热地迷恋这个西方的圣诞节,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毕竟漫长的冬季里还没有什么其他的节日会引起人们的热情和娱乐的欲望。但是,现在更多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对于圣诞,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它来它的,我过我的。圣诞,会选择在家里很平静地过。

12月25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平常的节日。那一天,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想我会去读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重新温习一遍,漫天黄土扬沙积淀在北纬45度的地方一条蜿蜒而下的河流造就了一个伟大有5000多年文明的文化大国的历史。那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当午夜来临的时候,面对坐在八脚马车上的圣诞老人,我会愉快地和他打招呼,圣诞老人,你好。

隋洪波 发表于:2006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这是全世界人都应该熟悉的一句歌词了。一提起它,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到,圣诞快到了。的确,圣诞又要来临了。耳边响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是时候,我就会回想在学校过的圣诞节。圣诞是我们英语系必须要过的节日。在12月25日那晚上,所有的人都要用英语进行表演,无论朗诵还是诗歌或者自编的小品。记得1990年,圣诞老人是89级英语系的团支部书记。不知道他从那里找来的圣诞老人的服装。总之,他身着圣诞老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全场沸腾了。“CHRISTMAS!”祝福的声四处响起,圣诞老人也按照规矩,边向四周撒糖果 边用英语祝福大家。那是一场难忘的圣诞晚会。而今,已经过去10多年了,对于圣诞,我已经变得很冷静。

和许多人一样,现在对于圣诞我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我,和别人还有另外的一种不同感受。我常常想到文字。大家都知道,汉字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语言,英语是表音的字母文字语言。从这句大家很熟悉的话语中就能找到其中的差异和情趣。应该说中国的汉字是奇妙的,叮叮当,铃儿响叮当,除了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铃铛悦耳的声音以外,从文字的字面上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种愉悦。铃,望字生意,让人联想到挂满枝头的银色或者金色的铃铛。可以想象,在银色世界中,挂在枝头的铃铛随风轻舞,雪花自由飘落,这种意境的美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汉字是表意的文字,除了朗朗上口的阅读感外,还有意象的表达。而英语作为字母文字,它的表述是机械的,除了发音以外,我们体会不到其他的愉悦感。

当今这样一个娱乐漫天飞的时代,当西方的文化逐渐被东方人所接受,世界正趋向一种和谐的世界进程中,由此引申出来一个问题,有人说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入侵的观点。果然么?我想,不是的。很简单,一种机械的单一的表述语言是不能侵入一种有深邃内涵和意境的语言中的的。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在学校我学的专业是英语,尽管学的不是精深,毕业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但是它对我的记忆是深刻的。它的语感、它的故事有时候,会在不经意之间走入我的视野。现在西方的字母文字是拉丁语族,分为三个语系。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而,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级语言。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而英语的词就是词,没有任何共性;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因此说,西方虽然有希腊文化,有《伊里亚特》、有《奥赛德》,有文艺复兴,有但丁,有达芬奇,有启蒙思想、有卢梭、有尼采,但是这种字母文字为基础的文字表述的是机械的、单一的语言;相对与西方,中国的文化源源流长。中华文化有儒、道、佛的思想。这种讲人本思想、讲天地合一思想、讲"解脱"为本位的思想——佛教从印度引入,约在公元四、五世纪的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兼容道、佛思想的一种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就说过,世界6000年的历程中产生过21种文明,其中有的衰落消亡、有的被征服消失,唯有中华文化一直延续而来。这种有深邃思想和基础的东方文化是不会被同化和消亡的。

好比上海人的发音柔软像法语、广东人的发音生硬更像德语,但是这些丝毫不能阻止他们的交流一样,共同的汉字是他们交流的平台,这种文化上的异常团结是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所做不到的。

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入侵的观点的提出,我想大概是出于对西方的一种恐惧心理吧。中国这个民族从形成的时候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民族形成不一样,它更多依赖风向、雨季和土壤。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民族更多的是做为一种农业为核心的民族而存在的。中国两个字可见一端。从秦始皇,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的皇帝,即使他有非凡的魄力和极大的征服野心,但是最后他选择的也是修筑一道长长的后来被称为万里长城的烽火墙抵挡外族的入侵。从他开始或者说在他以前,中国的政策和民族心理就是保守的、排外的,一个国字演绎的就非常透彻,围起四方中央称王。这种保守的农业为主的民族思想及至明朝达到顶峰。明朝是一个内向保守的国家,及至明朝后期,也是一个内向而自省的国家。到了清朝,一声闭关锁国,更是阻止了与世界的交往。而西方,经历文艺复兴,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的迅速积累,殖民的武力扩张和武力入侵曾经让中国这个泱泱古国受到前所未有的磨难。难怪,黄仁宇先生做中国历史的时候,把中国历史称为MARCO——HISTORY。中国大历史,是说这百年间中国遭遇重大的转折,包括思想、政治、文化。

正因为有如此的经历,在当今这样一个娱乐漫天飞的时代,当西方的文化逐渐被东方人所接受,世界正趋向一种和谐的世界进程中,有人提出文化入侵的观点。我想是有它的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充其量,我想只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引进而已。

西方文化之所以在中国火爆起来,更多的源于商家的炒作。坦率地讲,由于中国的闭锁国门,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中国已经在时代的大浪潮中落后了西方先进国家很多。国门打开,大众眼前一亮,接受更多的新奇景象,自然会有所期盼,而商家正是迎合大众的心理,大肆的进行策划和商业宣传,已期待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中国人其实是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思想的。最初的几年,人们近似狂热地迷恋这个西方的圣诞节,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毕竟漫长的冬季里还没有什么其他的节日会引起人们的热情和娱乐的欲望。但是,现在更多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对于圣诞,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它来它的,我过我的。圣诞,会选择在家里很平静地过。

12月25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平常的节日。那一天,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想我会去读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重新温习一遍,漫天黄土扬沙积淀在北纬45度的地方一条蜿蜒而下的河流造就了一个伟大有5000多年文明的文化大国的历史。那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当午夜来临的时候,面对坐在八脚马车上的圣诞老人,我会愉快地和他打招呼,圣诞老人,你好。

隋洪波 发表于:2006


相关内容

  • "像山一样思考"
  • 纵览21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生态美学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当代作家迟子建笔下充满灵韵的自然世界也获得了新的批评维度.哲学美学界的生态美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界的迟子建的生态批评均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迟子建的生态批评存在着观点重复.理论深度不够.研究视角单一的遗憾,而当下的生态 ...

  • 描写雪后风景的段落
  • 1.雪下了一天一夜,停了.经过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柳枝变成了银条.大雪把杨树的枝条打扮得像美丽的珊瑚,又像奇异的鹿角.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子.描写雪后风景的段落.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小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 ...

  •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中心发言人:吴建平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从课程整体而言,它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 ...

  • 我有一个美丽的梦作文 500字文/佚名
  • 每个人都做过梦,我也不例外,有一个特别甜蜜的的至尽我还记得. 一天夜里,我进入了一个甜蜜的梦,我梦见了可敬的圣诞老人. 他笑盈盈的坐在洁白的雪橇上,摇着银色的小铃铛向我滑过来.你听,那悦耳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近了.瞧他,一张红红的圆脸膛,一顶红红的尖顶帽,一身红红的长袍,一双黑亮黑亮的皮靴,浑身上下透着 ...

  • 上博陶瓷馆02. 夏商周秦汉时代陶器
  • 二.夏商周秦汉时代陶器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由原始氏族部落发展为奴隶社会,其时,各种手工业渐进渐繁,开始有分工制度,制陶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而且是诸工种中最重要的一种. 夏.商.周三代的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导学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课题 赶海的小姑娘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表演 重点难点 <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创 ...

  • 中国的达沃斯小镇--亚布力
  • 中国的达沃斯小镇--亚布力 (本文根据网络资源整理而成) 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是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7公里,距牡丹江市90公里.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 ...

  • 初一历史反思
  •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反思 今年初中部为了继续贯彻初中课改的新思想,新观念,再一次开展了初中研究课展示活动,我有幸为大家展示了一堂<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研究课,现在活动已经结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回想从准备到授课结束的整个过程,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1.课堂设计环 ...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的)
  •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