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第七章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 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 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方案或新的教育理论。它主要通过论文、论著、研究报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活动方案、教具、学具等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备课笔记、编写的讲稿(或教案)、教材基本上是限于利用现有的的材料, 加以取舍、编排、整理, 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目的是便于教学和幼儿的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其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但如果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 设计出与新理论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 或者所设计的活动方案, 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出了一些对本学科来说是新的东西的内容, 则可以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二、出研究成果的意义

出研究成果的作用既表现在其学术价值, 也表现在其实践价值;既表现在其社会价值, 又表现在其个人价值。

⒈通过科研成果向社会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 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⒉通过科研成果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 互相争鸣研讨, 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及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⒊通过科研成果拟定过程本身, 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对于研究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⒋出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三、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的过程

从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的全过程看,完成一篇研究论文的撰写,大致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

(一)确定题目

确定题目实际上是限定写作的范围,它涉及写作的大方向。选择的题目除了从课题研究本身的内容考虑外,还应从作者自身的知识、兴趣、专业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水平考虑。选题目的一般原则应是: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感兴趣的;所选题目内容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可供参阅;专业程度适合读者对象的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二)制订论文写作方案

论文方案的制定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目的,取决于论文的要求。方案通常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何开展此项研究?需要参阅哪些资料文献?如何开展研究?按

怎样的程序进行?拟用哪些材料?采用哪些分析手段和工具?研究结果有何新意?存在哪些局限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价值?有何意义?

(三)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包括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查阅有关文献,可为撰写论文提供视点和素材,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既可供写作参考,又能从中获取信息。对有价值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要记录备案。用卡片摘录资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定作查寻时既便于分类编排,又省时省力。在对材料进行取舍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材料的适用性。即根据确定的论题中心选择材料, 哪些可用, 哪些不能用, 都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的中心取舍。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材料就加以选用, 说服力不强, 烘托作用不太大的尽可能舍弃, 这是选材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以为长篇大论就是好论文。如果对手头收集的大堆材料不忍割爱, 统统塞进文章, 或者把一些不能表现和论证中心的材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 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在甚至脱节, 势必影响论文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科研论文作者要学会写短而精、主题中心突出的教育论文。

2、典型性。论据典型, 是指论文中用作论据的事实和道理反映了事物本质, 具有代表性, 而不是表面的、个别的现象。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与中心有关的材料都写进行文章里, 因此, 必须选取那些典型材料。一些作者在获取第一手材料时, 观察细致, 调查深入, 对行二手材料也能认真核实, 但由于看问题的过于片面, 常常把一些真实可信的个案(特殊例子)视作普遍现象, 并将之当作典型材料进行论证, 以偏概全。

只有那些能代表事物整体, 能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事实, 才能是胜于雄辩的、确凿的东西, 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那些胡乱抽出来的、个别的、片断的事实, 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不能用作论据, 因此, 它是站不住脚的, 只能是一种儿戏。

3、材料的真实性。论据的真实性, 是指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来自客观实际, 确凿可靠, 不是主观臆造的、虚假的。用作论据的道理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真理, 否则不能作为论据。

引用名言、格言、成语等作论据, 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必须忠实于原文和原意, 决不可断章取义, 任意添改, 各取所需。所以我们选用论据时, 必须对事实和原文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和核对, 以免发生差错。

唯有真实, 才令人可信, 才有说服力, 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观察不细、调查不实会造成第一手资料的失真, 而选择材料过程中, 作者的个人好恶、主观偏见及先入为主的思想, 也常常歪曲所选取材料时应该注意这样两个方面:采用第一手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 引用他人成果等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实, 以求得最大限度的准确。切不可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4、材料新颖性。材料新颖与否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前所未有, 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发现;二是某种事物早已存在, 但人们却一直未能发现其价值, 能对此加以证实的材料同样是新颖的。新颖不仅仅是对资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 更重要的是应当说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容易忽视的却可能被赋予新的涵义的那一部分。

5、材料的全面性。任何事物变化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 对许多教育教学总是的研讨也

应该持这个态度。所以在选取资料过程中, 我们应该译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选取的材料不全面, 缺少某一个重要方面的材料论述可能不全面, 结论常常不圆满, 甚至会出现偏颇、漏洞, 经不起推敲, 也经不起反驳。从而大大影响论文的质量。

6、材料的充足性。论据是确立论点的基础。论据越充足, 论点才能确立得更稳固, 更能被人理解, 使人接受。所谓论据充足, 是指用作论据的理由充分, 事实齐全, 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这是因为任何一个问题, 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要正确、深刻地说明它的实质, 就需要用相适应的道理和事实逐一加以论述, 这样才能防止片面性。材料充分不是数量多与广, 而是在于材料能否充分证明问题。必须避免因为材料不充分而出现以偏概全、主观臆造的选材方式。

7、材料的针对性。选择论据要有针对性,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是, 论据与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必须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为阐明论点服务。另一方面, 选用论据要看对象, 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 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较好的说服人、教育人的效果。

(四)组织素材

在提出写作的主题、主要观点之后,接着要考虑写作的基本思路,考虑如何组织论文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构建论文框架。可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内容写出论文观点、论点,将相关内容合并成块,将各项内容有条理地排列成序。

(五)撰写初稿

一篇研究论文往往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完成。初稿是将表达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修改。撰写初稿,作者要牢记论文的主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观点必须切题。所写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如果作者在论文的准备阶段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那么撰写初稿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只需要将有关笔记或一组卡片摆在面前,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只需按论文提纲的需要,组织编排就行了。初稿最好用文稿纸定,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凡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写作角度常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六)定稿

初稿完成以后,不必急于修改,间隔数日,再去重读,会使作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定稿时,必须通盘考虑研究论文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重定某些部分。有时也可将初稿送呈专家或同事一阅,让他们对论文内容、结构、文字不胜枚举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评论,以便充实、修改。在提交论文之前还需要对论文作最后润色。终稿时,作者应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是他所写的最好的研究论文。

写作研究报告是一项科学工作,必须以严肃而慎重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报告不同于文艺作品,不允许有丝毫的夸张和渲染。研究报告也不是一般材料的罗列,它必须对大量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取舍、加工、提高,形成论点。所以撰写研究报告要有“三严”,即严肃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写出来的报告必须达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可读性。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千锤百炼,研究报告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并为同行所认可。

四、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⑴要有创新性。教育研究论文的课题常常具有独特性,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新颖, 有创意, 教育研究论文的成果通常是发现新理论、提出新观点, 解决新问题, 得出新结论。教育研究论文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具有探索性, 寻求改革的突破口, 开拓未知领域。

⑵要有逻辑性。教育研究论文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 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 运用概念、判断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得出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或解释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另外, 一般论文的写作逻辑是:论证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论述这一问题(价值性)?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⑶要有理论性。教育研究论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 是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通常是用一个理论推论或产生新的理论, 这个新的理论又可能成为后继研究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理性分析和概括。每篇好的论文都有它自己的理论基础, 有它的理论框架。要不然, 这样的论文的理论层次就不够。

⑷要有实用性。教育研究论文经常提供或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 常以教育教学的热点为追踪对象, 并试图解决现实过程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实践或理论的问题)。教育研究论文与实践有较密切的联系, 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教育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

㈠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

⒈标题;

⒉单位、作者;

⒊课题部分: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目的、意义;

⒋实验方法主要交待:

⑴如何选择被试;实验时间及结果的适用范围;

⑵是单组实验或等组实验或轮组实验?依据是什么?如何测定?

⑶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的实验处理情况;

⑷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前测和后测,工具的科学性;

⑸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⒌实验结果。数据和典型事例;

⒍分析和讨论,即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⑴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

⑶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

⑷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少走弯路。

⒎结论。对整个实验的一个结论,它直接来自实验结果。

⒏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则主要说明我们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主要参看了哪些文献资料。

㈡写实验报告必须注意的问题

⒈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方面,实验报告所采用的材料应该经过严格检查核实的,是可靠的。另一方面,对材料的分析也要实事示是,不能弄虚作假,也中能故意夸大或拔高。当前,有些教育改革实验报告掺杂了较多的主观臆想成份,影响了实验报告的科学性。有的研究者甚至错误的认为搞实验研究只有成功了,才是解决问题,才能写成实验报告,于是,如果没有说明成功的充分材料,就硬凑数据和捏造事实。这是严惩违反实验的科学性原则的。事实上,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即使没有达到原先预想的结果,只要是严格的科学分析,也能从失败中司出道理,找出规律。把这个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同样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即使是成功的实验,也只有进行裙带求是的恰如其分的分析、评价,支委会令人信服。

⒉抓住主要问题,反映重要材料

一篇实验报告,不必要把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做过的事都一一罗列出来,而应该以主要问题为线索,对积累的全部材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中找出最能反映本质问题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反映到实验报告中,这样,实验报告才更有说服力。

⒊注意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

目前有不少实验报告是观点加例子的文章,企图用一两个典型材料来说明一切,而究竟它有多在的代表性,很难确定;如果换成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同样可以找到几个例子,因此,便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现在,人们已开始重视数量的分析了,很多实验报告都运用了统计方法。但在使用统计资料时,又要注意不能忽视定性的分析和典型的描述,特别是对于教育实验研究,有些实验结果是很难用数据加以描述的。因此,实验报告的撰写,最好是尽可能做到数据与事例相结合,一般与典型相结合。一篇实验报告不要只有事例而没有数据,也不要以数据或图表的多少来徇实验报告的质量高低。

⒋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初搞科研和写研究报告的人,在定研究报告中常常容易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⑴将报告写成一般化知识性介绍读物,全文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⑵材料仓库:对材料未作整理分析消化,仅是罗列堆砌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⑶简单化倾向,文中讲应当怎样,不讲是怎样和为什么要这样,或是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如同行政指令;

⑷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只叙述做的过程,不讲结果及其价值。

六、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⒈标题

标题又称文章的题目。标题要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标题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它的写法通常有三种:一是用调查对象和主要问题作标题。如“南宁市幼儿近视情况的调查”。这种标题简明、客观、朴实,但比较呆板,缺乏吸引力。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如“‘重教轻保’所产生的后果”。这种标题的优点是较好地表明作者的态度,也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富有吸引力,但是调查对象不够明确。所以采用这种标题时,最好在标题下面加个副标题加以说明。三是用提问作标题,如“教职工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何在?”这类标题比较尖锐、鲜明,有较大的吸引力,常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⒉导言

导言又称引言或总提或序言或前言。导言要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把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或典型或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或是开会或是访问或是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报告的前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①目的直述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具体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宗旨和基本精神。②情况交代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了解调查工作的历史条件。③结论先行法,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调查结论写在开头处,令人一目了然。④提问设悬法。这种写法,一开头就提出问题,给人设下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前言部分虽然在整个调查报告中分量不大,但位置重要,对整篇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紧扣主题,既要突出中心,又要考虑适合正文的需要,为展开正文而提供基础和方便。

⒊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作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

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来写;

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

④按内容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

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⒋讨论或建议

这部分主要是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出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就是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⒌结论

这部分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⒍列出参考资料

这部分主要是列出在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所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第七章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 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 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方案或新的教育理论。它主要通过论文、论著、研究报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活动方案、教具、学具等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备课笔记、编写的讲稿(或教案)、教材基本上是限于利用现有的的材料, 加以取舍、编排、整理, 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目的是便于教学和幼儿的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其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但如果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 设计出与新理论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 或者所设计的活动方案, 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出了一些对本学科来说是新的东西的内容, 则可以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二、出研究成果的意义

出研究成果的作用既表现在其学术价值, 也表现在其实践价值;既表现在其社会价值, 又表现在其个人价值。

⒈通过科研成果向社会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 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⒉通过科研成果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 互相争鸣研讨, 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及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⒊通过科研成果拟定过程本身, 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对于研究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⒋出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三、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的过程

从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的全过程看,完成一篇研究论文的撰写,大致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

(一)确定题目

确定题目实际上是限定写作的范围,它涉及写作的大方向。选择的题目除了从课题研究本身的内容考虑外,还应从作者自身的知识、兴趣、专业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水平考虑。选题目的一般原则应是: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感兴趣的;所选题目内容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可供参阅;专业程度适合读者对象的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二)制订论文写作方案

论文方案的制定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目的,取决于论文的要求。方案通常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何开展此项研究?需要参阅哪些资料文献?如何开展研究?按

怎样的程序进行?拟用哪些材料?采用哪些分析手段和工具?研究结果有何新意?存在哪些局限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价值?有何意义?

(三)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包括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查阅有关文献,可为撰写论文提供视点和素材,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既可供写作参考,又能从中获取信息。对有价值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要记录备案。用卡片摘录资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定作查寻时既便于分类编排,又省时省力。在对材料进行取舍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材料的适用性。即根据确定的论题中心选择材料, 哪些可用, 哪些不能用, 都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的中心取舍。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材料就加以选用, 说服力不强, 烘托作用不太大的尽可能舍弃, 这是选材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以为长篇大论就是好论文。如果对手头收集的大堆材料不忍割爱, 统统塞进文章, 或者把一些不能表现和论证中心的材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 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在甚至脱节, 势必影响论文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科研论文作者要学会写短而精、主题中心突出的教育论文。

2、典型性。论据典型, 是指论文中用作论据的事实和道理反映了事物本质, 具有代表性, 而不是表面的、个别的现象。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与中心有关的材料都写进行文章里, 因此, 必须选取那些典型材料。一些作者在获取第一手材料时, 观察细致, 调查深入, 对行二手材料也能认真核实, 但由于看问题的过于片面, 常常把一些真实可信的个案(特殊例子)视作普遍现象, 并将之当作典型材料进行论证, 以偏概全。

只有那些能代表事物整体, 能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事实, 才能是胜于雄辩的、确凿的东西, 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那些胡乱抽出来的、个别的、片断的事实, 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不能用作论据, 因此, 它是站不住脚的, 只能是一种儿戏。

3、材料的真实性。论据的真实性, 是指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来自客观实际, 确凿可靠, 不是主观臆造的、虚假的。用作论据的道理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真理, 否则不能作为论据。

引用名言、格言、成语等作论据, 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必须忠实于原文和原意, 决不可断章取义, 任意添改, 各取所需。所以我们选用论据时, 必须对事实和原文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和核对, 以免发生差错。

唯有真实, 才令人可信, 才有说服力, 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观察不细、调查不实会造成第一手资料的失真, 而选择材料过程中, 作者的个人好恶、主观偏见及先入为主的思想, 也常常歪曲所选取材料时应该注意这样两个方面:采用第一手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 引用他人成果等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实, 以求得最大限度的准确。切不可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4、材料新颖性。材料新颖与否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前所未有, 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发现;二是某种事物早已存在, 但人们却一直未能发现其价值, 能对此加以证实的材料同样是新颖的。新颖不仅仅是对资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 更重要的是应当说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容易忽视的却可能被赋予新的涵义的那一部分。

5、材料的全面性。任何事物变化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 对许多教育教学总是的研讨也

应该持这个态度。所以在选取资料过程中, 我们应该译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选取的材料不全面, 缺少某一个重要方面的材料论述可能不全面, 结论常常不圆满, 甚至会出现偏颇、漏洞, 经不起推敲, 也经不起反驳。从而大大影响论文的质量。

6、材料的充足性。论据是确立论点的基础。论据越充足, 论点才能确立得更稳固, 更能被人理解, 使人接受。所谓论据充足, 是指用作论据的理由充分, 事实齐全, 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这是因为任何一个问题, 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要正确、深刻地说明它的实质, 就需要用相适应的道理和事实逐一加以论述, 这样才能防止片面性。材料充分不是数量多与广, 而是在于材料能否充分证明问题。必须避免因为材料不充分而出现以偏概全、主观臆造的选材方式。

7、材料的针对性。选择论据要有针对性,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是, 论据与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必须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为阐明论点服务。另一方面, 选用论据要看对象, 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 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较好的说服人、教育人的效果。

(四)组织素材

在提出写作的主题、主要观点之后,接着要考虑写作的基本思路,考虑如何组织论文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构建论文框架。可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内容写出论文观点、论点,将相关内容合并成块,将各项内容有条理地排列成序。

(五)撰写初稿

一篇研究论文往往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完成。初稿是将表达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修改。撰写初稿,作者要牢记论文的主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观点必须切题。所写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如果作者在论文的准备阶段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那么撰写初稿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只需要将有关笔记或一组卡片摆在面前,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只需按论文提纲的需要,组织编排就行了。初稿最好用文稿纸定,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凡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写作角度常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六)定稿

初稿完成以后,不必急于修改,间隔数日,再去重读,会使作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定稿时,必须通盘考虑研究论文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重定某些部分。有时也可将初稿送呈专家或同事一阅,让他们对论文内容、结构、文字不胜枚举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评论,以便充实、修改。在提交论文之前还需要对论文作最后润色。终稿时,作者应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是他所写的最好的研究论文。

写作研究报告是一项科学工作,必须以严肃而慎重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报告不同于文艺作品,不允许有丝毫的夸张和渲染。研究报告也不是一般材料的罗列,它必须对大量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取舍、加工、提高,形成论点。所以撰写研究报告要有“三严”,即严肃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写出来的报告必须达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可读性。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千锤百炼,研究报告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并为同行所认可。

四、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⑴要有创新性。教育研究论文的课题常常具有独特性,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新颖, 有创意, 教育研究论文的成果通常是发现新理论、提出新观点, 解决新问题, 得出新结论。教育研究论文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具有探索性, 寻求改革的突破口, 开拓未知领域。

⑵要有逻辑性。教育研究论文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 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 运用概念、判断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得出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或解释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另外, 一般论文的写作逻辑是:论证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论述这一问题(价值性)?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⑶要有理论性。教育研究论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 是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通常是用一个理论推论或产生新的理论, 这个新的理论又可能成为后继研究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理性分析和概括。每篇好的论文都有它自己的理论基础, 有它的理论框架。要不然, 这样的论文的理论层次就不够。

⑷要有实用性。教育研究论文经常提供或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 常以教育教学的热点为追踪对象, 并试图解决现实过程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实践或理论的问题)。教育研究论文与实践有较密切的联系, 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教育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

㈠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

⒈标题;

⒉单位、作者;

⒊课题部分: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目的、意义;

⒋实验方法主要交待:

⑴如何选择被试;实验时间及结果的适用范围;

⑵是单组实验或等组实验或轮组实验?依据是什么?如何测定?

⑶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的实验处理情况;

⑷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前测和后测,工具的科学性;

⑸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⒌实验结果。数据和典型事例;

⒍分析和讨论,即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⑴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

⑶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

⑷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少走弯路。

⒎结论。对整个实验的一个结论,它直接来自实验结果。

⒏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则主要说明我们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主要参看了哪些文献资料。

㈡写实验报告必须注意的问题

⒈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方面,实验报告所采用的材料应该经过严格检查核实的,是可靠的。另一方面,对材料的分析也要实事示是,不能弄虚作假,也中能故意夸大或拔高。当前,有些教育改革实验报告掺杂了较多的主观臆想成份,影响了实验报告的科学性。有的研究者甚至错误的认为搞实验研究只有成功了,才是解决问题,才能写成实验报告,于是,如果没有说明成功的充分材料,就硬凑数据和捏造事实。这是严惩违反实验的科学性原则的。事实上,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即使没有达到原先预想的结果,只要是严格的科学分析,也能从失败中司出道理,找出规律。把这个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同样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即使是成功的实验,也只有进行裙带求是的恰如其分的分析、评价,支委会令人信服。

⒉抓住主要问题,反映重要材料

一篇实验报告,不必要把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做过的事都一一罗列出来,而应该以主要问题为线索,对积累的全部材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中找出最能反映本质问题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反映到实验报告中,这样,实验报告才更有说服力。

⒊注意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

目前有不少实验报告是观点加例子的文章,企图用一两个典型材料来说明一切,而究竟它有多在的代表性,很难确定;如果换成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同样可以找到几个例子,因此,便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现在,人们已开始重视数量的分析了,很多实验报告都运用了统计方法。但在使用统计资料时,又要注意不能忽视定性的分析和典型的描述,特别是对于教育实验研究,有些实验结果是很难用数据加以描述的。因此,实验报告的撰写,最好是尽可能做到数据与事例相结合,一般与典型相结合。一篇实验报告不要只有事例而没有数据,也不要以数据或图表的多少来徇实验报告的质量高低。

⒋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初搞科研和写研究报告的人,在定研究报告中常常容易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⑴将报告写成一般化知识性介绍读物,全文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⑵材料仓库:对材料未作整理分析消化,仅是罗列堆砌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⑶简单化倾向,文中讲应当怎样,不讲是怎样和为什么要这样,或是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如同行政指令;

⑷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只叙述做的过程,不讲结果及其价值。

六、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⒈标题

标题又称文章的题目。标题要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标题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它的写法通常有三种:一是用调查对象和主要问题作标题。如“南宁市幼儿近视情况的调查”。这种标题简明、客观、朴实,但比较呆板,缺乏吸引力。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如“‘重教轻保’所产生的后果”。这种标题的优点是较好地表明作者的态度,也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富有吸引力,但是调查对象不够明确。所以采用这种标题时,最好在标题下面加个副标题加以说明。三是用提问作标题,如“教职工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何在?”这类标题比较尖锐、鲜明,有较大的吸引力,常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⒉导言

导言又称引言或总提或序言或前言。导言要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把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或典型或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或是开会或是访问或是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报告的前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①目的直述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具体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宗旨和基本精神。②情况交代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了解调查工作的历史条件。③结论先行法,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调查结论写在开头处,令人一目了然。④提问设悬法。这种写法,一开头就提出问题,给人设下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前言部分虽然在整个调查报告中分量不大,但位置重要,对整篇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紧扣主题,既要突出中心,又要考虑适合正文的需要,为展开正文而提供基础和方便。

⒊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作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

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来写;

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

④按内容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

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⒋讨论或建议

这部分主要是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出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就是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⒌结论

这部分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⒍列出参考资料

这部分主要是列出在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所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相关内容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_杨玉琴
  • 2010年第12期 化 学 教 育#11# * 课程与教材研讨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 杨玉琴 王祖浩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062) 摘要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 科学教材是影响学生和教师对科学本质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现行3套高中化学必修教 ...

  • 关于大学精神表述语的认识与思考
  • 关键词:大学精神 凝练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1]面对文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大学理应在文化发展繁荣上迈出创新步伐.实施有效举措.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 第三组__修改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一.文献综述 我组共查阅十六篇文献,将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含义.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其中只包含教学目标含义的文献总共四篇,关于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的文献有二篇,既包含含义又包含特点的文献有一篇,只包含教学 ...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复习要点分析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 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主 ...

  • 我国课程目标研究的新进展_肖艳飞
  •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2.01.092 我国课程目标研究的新进展 肖艳飞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拉萨 850000 认为"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 [2] 概念. 与上述观点相悖,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廖 ...

  • 网络教育形态的非线性教育研究
  • 摘 要 非线性科学是近代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学习存在着诸多非线性现象,教育需要非线性设计.网络教育形态就是一个非线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构建非线性教育形态:课程的非线性.教材的非线性.课的非线性.学习的非线性.评价的非线性,从而改变传统教育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展示网络教育形态的现代魅力. 关键词 教育 ...

  • 课程目标概述
  • 课程目标概述 课程目标概述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一)课程目标的界定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目标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等四大规定性. (二)课程目标研究概况 1.美国的博比特. 2.20世纪70年代,蔡斯. 3.台湾的蒋素静. 4.香港的李子建博士和黄显华教授 ...

  • [体育教学]读书笔记
  • <体育教学>读书笔记 何洁清 课堂教育目标设计的表述方法: 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将确定好的目标类型.水平和行为表述出来. 目前普遍流行的有三种:行为目标表述方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 表述方法.表现目标性表述方法. 1. 行为目标表述法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

  •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办法
  • http://www.tjeti.com   访问次数:332   上一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立项(结题)课题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以下简称教科研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包括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结题) ...

  • 2015广西钦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及要求
  • 2015广西钦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及要求 2015年广西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告丨时间汇总:http://gx.huatu.com/2014/1103/1096935.html 2015年广西公务员笔试课程:http://bm.huatu.com/zhaosheng/gx/gwybs.html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