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_同志加兄弟_到兵戎相见_再论中越关系

DOI:10.16322/j.cnki.23-1534/z.2010.03.045

2010年第3期(总第115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No.3,2010

General.No.115

由“同志加兄弟”到兵戎相见

———再论中越关系

李亚青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曾经是“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摘要:

的宏愿。然而从1973年起,中越两国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后来相互指责;最后兵戎相见。本文拟从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当时冷战角度,再论中越战争的起因。关键词:中国;越南;美国;苏联D823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1009-395803-0123-02文章编号:(2010)

From the " Com rades and Brothers" to Enem y —Further Discussion on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

LI Ya-qing

(NorthwestNormal University , Lanzhou , 730070, China)

Abstract:China and Vietnam have had a good old days of "comrades and brother"; "the light of friendship, eternal glory," was Ho Chi M inh's ambition during his lifetime ambition. However, from 1973, China and Vietnam changed mutual suspicion and distrust each other; later recriminations; the last war. According to Sino-Vietnames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two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ld War, 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cause of Sino-Vietnamese War. Key words:Vietnam;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一、中越两国历史上的恩怨

从秦朝的交趾郡开始,越南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当然,其间少不了有一些反抗和暴乱。于公元40年爆发的二征起义就很典型,至今两姐妹仍然是越南的民族英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动荡,越南趁机叛乱。北宋初年,越南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个将军———丁部领建立政权并于968年称帝,国号大瞿越,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闾(今嘉远),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王朝———丁朝。当时北宋立国不久,军力尚弱,对越南的独立也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既没有完全承认,也没有完全不承认。这种暧昧的态度为后来的中原统治者所继承,成为历朝越南统治者不安全的根源。1406年,明朝大军压境,居然把越南收回使之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越南再次独立应归功于黎利,他建立了后黎朝,该朝统治越

在这漫长的时期里越南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南达360年之久,

身份,被中国兼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不被兼并的代

1945价是必须处于一个从属的、纳贡的地位上。二战结束后,

年8月至1946年3月,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代表盟军开进河内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在国民党军占领期间,越南国内爆

发了声势不小的抗议活动,在越南人的眼里,中国的威胁是

十分现实的。

在越南有文化记载的两千年里,一千年是郡县,一千年是中国的藩属,所以这些给越南人的心理造成不平衡,结成一些疙瘩。在和中国两千年的斗争中,越南人形成比较强的戒心、民族心,成为民族性很强的一个国家。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独立精神贯穿在它的历史里面。另一方面来讲,中越关系的主导趋势是和平共处。越南大规模地借用中国文化,其宗教、语言、文学、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无一不是套用中国模式。越南人怕中国人,怀疑中国人,担心中国人都是事实。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就是越南人崇敬、羡慕中国文明和成就。越南社会的中国化倾向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对越南的戒心。

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一直支持越南的独立运动,在本国依然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为越南提供了二百亿美元的援助,这在越南赢得抗美和抗法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对越的军援是巨大而无私的,其产生的作用不容低估也难以估量。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员会书记黎笋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主席情至义尽

2010-03-05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亚青(1981———),女,陕西省咸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

—123—

的讲话:‘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越南人民的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兄弟的中国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开的。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这种慷慨的支

[1]P8-P9

援。”但在这期间有两件事令越南人耿耿于怀,一是奠边府战役。1954年3月13日,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越人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经57昼夜激战,歼敌1.6万余

改人,占领了法军司令部,活捉了法军司令官。奠边府大捷,

变了整个印支战争的形势,对正在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产

[2]P105

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了整个印度支那的形势对越共非常有利,越军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有很多不确切说法认

5月8日日内瓦会议为越共此时正在着手统一越南。然而,

开始转入印支问题的讨论。6月16日中国代表团提出印支全境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议。[3]P65日内瓦停战协议把越南分成南北两部分。在日内瓦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

[4]P65

地位。但也被认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不免有大

1956-1973这18年间南国沙文主义之嫌。二是西沙的问题。

越军队共侵占中国南沙、西沙两大群岛中的6个岛屿。[5]P12

1974年,中国发动西沙海战,驻岛南越军队投降,一举收复西沙。西沙海战虽然打的是南越但北越人心里也一定不是滋味。更有不确切说法:收复西沙后越共给中国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中国协助收复西沙。

以上这些恩恩怨怨为中越后来反目为敌留下了隐患。二、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从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决定我国的对外政策,由于输出革命的思想,我国大

作为第三世界力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的一面旗帜,我国对亚非拉国家进行大规模援助。“从1950

19606年起至年月底,我国同某些兄弟国家和亚非民族主

义国家达成协议由我国提供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其中援助兄弟国家35.39亿元”。[6]P440毛泽东以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为己任,同中国的反帝反霸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亚洲非洲的朋友,是处在同一种地位,做同样的工作,为人民办点事,减少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搞得好了,可以根本取消帝国主义的压迫。在

[7]P292

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志。据外交档案记载,在欧洲的“兄

11年间中,(1950—1960年)我国仅少量援助过阿尔弟国家”

巴尼亚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因此,援助“兄弟国家”的35.39亿元款项,绝大部分由越南、蒙古、朝鲜三国分享。[8]P440

而越南是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对越南的援助占我国对外援助总量的一半以上。1971年3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河内市人民欢迎大会上讲话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育我们:如果我们中间有谁讲出不能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话,那就是叛变,就

[9]P35

是背叛革命。”

70年代中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异常强盛,在美苏冷战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这些紧迫的国际环境,使我国领导人的对外政策有所调整。在苏联的威胁下,我国有意联美抗苏,于是中美开始对话。苏联陈重兵于中国北部边界、苏联导弹以中国城市为目标、苏联援助中国的对头印度以及苏联在亚洲其他地区的领土野心,这些令中国担心的事使它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向苏联的最强大敌人美国伸出手来。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自由国家,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是它们两者的天然敌人。但是,中国人知道,苏联威

[10]P224

中美的接触和对话,特别是胁他们,而美国不威胁他们。

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后越南《人民报》发表的社论《“尼克松主义”的破产》中影射了中美会谈一事。越南认为自己被中国出卖了。越南领导人在内部报告中曾打过这么一个比喻:两个兄弟,一个兄弟和别人打架,另一个兄弟与那个兄弟的敌人握手。对于尼克松访华,越南更表现出不满情绪,以至221在月日中国使馆与越方举行传统的春节联欢会时,越南方面竟无一人出席,因为这一天尼克松到了北京。[11]P138

随着中美的频繁接触和对话,越南不再在中苏两国之间走钢丝,而是向苏联倾斜。

当时,我国的“文化大革命”给经济和政治造成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计划经济走进死胡同,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我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极力想摆脱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制中。1972年中美亲善使中国得以接触西方市场和技术;邓的1978年改革使中国能够利用这些接触。第一个变化是由于中国意识到需要抗衡苏联军事力量的威胁;第二个变化是由于中国意识到需要改掉使中国人民永远处于贫困的苏联经济模式。[12]P227

中国的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领袖的地位,停止对亚非拉国家的输出革命。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

这是一种真实的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

[13]P416

政治考虑。现在,我们国内的情况不错,一心一意搞经

搞建设。我们的对外政策是符合我们这个宏伟目标的,尽济、

管这个目标人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们自己仍然称之为宏伟目标。[14]P417

由于中国国策的改变,在越战结束后,中国基本停止了

而苏联还是不断援助极力拉拢越南。中越历对越南的援助。

史上的恩恩怨怨,再加上中美的接触和对话以及中国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使越南觉得自己被欺骗,中国是共产主义世界的“叛徒”。中国和越南两国相互指责,中越两国的矛盾此时已经不可调和。

三、兵戎相见

法属印度支那是一个整体,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法国人通过河内统治三国。越南一直想继承法国人的遗产,没有放弃建立印支联邦的梦想。越南共产党在1930年曾更名为印支共产党。越南南北统一后,为了建立他的印支联邦,只有向苏联一边倒,而获得苏联的支持,苏联为了对中国进行

1978年11月,合围也正有此意。苏联把越南拉入经互会。越[15]P427

《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南和苏联签订

下侵略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

“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

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并把金兰湾租

1999借给苏联。尼克松在他的《不战而胜》这样形容当时的

形势:我们在越南失败之后,苏联的力量随即扩展到整个印度支那,这是对中国的破坏性战略打击。中国在1979年与苏联支持下的越南作战中,伤亡了两万人;要不是南越被共产主义的北方打败,本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16]P239参考文献:

[1]天夫子. 中越战争纪实录[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2005. 社,

[2]吴于廑,齐世荣,彭树智.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M].

199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4]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2003. 版社,

[5]沙力. 闽力. 中国9次大发兵[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1992. 社,

[6][8]叶勇烈. 揭秘历史真相全解密[M].北京:中共党史2007. 出版社,

[7]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9]各国概况编辑组. 各国概况·上[M].北京:人民出版1972社,

[10][12][16][美]里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朱

1988. 佳穗,华棣,刘亚伟译. 北京:长征出版社,

[11]云水. 出使七国纪实--将军大使王幼平[M].北京:

1996. 世界知识出版社,

[13][14]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1983. 社,

[15]张建华. 世界现代史[M].北京:(1900-2000)北京师

2006. 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李超

——

DOI:10.16322/j.cnki.23-1534/z.2010.03.045

2010年第3期(总第115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No.3,2010

General.No.115

由“同志加兄弟”到兵戎相见

———再论中越关系

李亚青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曾经是“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摘要:

的宏愿。然而从1973年起,中越两国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后来相互指责;最后兵戎相见。本文拟从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当时冷战角度,再论中越战争的起因。关键词:中国;越南;美国;苏联D823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1009-395803-0123-02文章编号:(2010)

From the " Com rades and Brothers" to Enem y —Further Discussion on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

LI Ya-qing

(NorthwestNormal University , Lanzhou , 730070, China)

Abstract:China and Vietnam have had a good old days of "comrades and brother"; "the light of friendship, eternal glory," was Ho Chi M inh's ambition during his lifetime ambition. However, from 1973, China and Vietnam changed mutual suspicion and distrust each other; later recriminations; the last war. According to Sino-Vietnames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two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ld War, 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cause of Sino-Vietnamese War. Key words:Vietnam;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一、中越两国历史上的恩怨

从秦朝的交趾郡开始,越南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当然,其间少不了有一些反抗和暴乱。于公元40年爆发的二征起义就很典型,至今两姐妹仍然是越南的民族英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动荡,越南趁机叛乱。北宋初年,越南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个将军———丁部领建立政权并于968年称帝,国号大瞿越,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闾(今嘉远),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王朝———丁朝。当时北宋立国不久,军力尚弱,对越南的独立也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既没有完全承认,也没有完全不承认。这种暧昧的态度为后来的中原统治者所继承,成为历朝越南统治者不安全的根源。1406年,明朝大军压境,居然把越南收回使之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越南再次独立应归功于黎利,他建立了后黎朝,该朝统治越

在这漫长的时期里越南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南达360年之久,

身份,被中国兼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不被兼并的代

1945价是必须处于一个从属的、纳贡的地位上。二战结束后,

年8月至1946年3月,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代表盟军开进河内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在国民党军占领期间,越南国内爆

发了声势不小的抗议活动,在越南人的眼里,中国的威胁是

十分现实的。

在越南有文化记载的两千年里,一千年是郡县,一千年是中国的藩属,所以这些给越南人的心理造成不平衡,结成一些疙瘩。在和中国两千年的斗争中,越南人形成比较强的戒心、民族心,成为民族性很强的一个国家。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独立精神贯穿在它的历史里面。另一方面来讲,中越关系的主导趋势是和平共处。越南大规模地借用中国文化,其宗教、语言、文学、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无一不是套用中国模式。越南人怕中国人,怀疑中国人,担心中国人都是事实。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就是越南人崇敬、羡慕中国文明和成就。越南社会的中国化倾向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对越南的戒心。

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一直支持越南的独立运动,在本国依然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为越南提供了二百亿美元的援助,这在越南赢得抗美和抗法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对越的军援是巨大而无私的,其产生的作用不容低估也难以估量。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员会书记黎笋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主席情至义尽

2010-03-05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亚青(1981———),女,陕西省咸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

—123—

的讲话:‘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越南人民的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兄弟的中国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开的。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这种慷慨的支

[1]P8-P9

援。”但在这期间有两件事令越南人耿耿于怀,一是奠边府战役。1954年3月13日,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越人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经57昼夜激战,歼敌1.6万余

改人,占领了法军司令部,活捉了法军司令官。奠边府大捷,

变了整个印支战争的形势,对正在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产

[2]P105

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了整个印度支那的形势对越共非常有利,越军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有很多不确切说法认

5月8日日内瓦会议为越共此时正在着手统一越南。然而,

开始转入印支问题的讨论。6月16日中国代表团提出印支全境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议。[3]P65日内瓦停战协议把越南分成南北两部分。在日内瓦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

[4]P65

地位。但也被认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不免有大

1956-1973这18年间南国沙文主义之嫌。二是西沙的问题。

越军队共侵占中国南沙、西沙两大群岛中的6个岛屿。[5]P12

1974年,中国发动西沙海战,驻岛南越军队投降,一举收复西沙。西沙海战虽然打的是南越但北越人心里也一定不是滋味。更有不确切说法:收复西沙后越共给中国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中国协助收复西沙。

以上这些恩恩怨怨为中越后来反目为敌留下了隐患。二、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从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决定我国的对外政策,由于输出革命的思想,我国大

作为第三世界力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的一面旗帜,我国对亚非拉国家进行大规模援助。“从1950

19606年起至年月底,我国同某些兄弟国家和亚非民族主

义国家达成协议由我国提供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其中援助兄弟国家35.39亿元”。[6]P440毛泽东以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为己任,同中国的反帝反霸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亚洲非洲的朋友,是处在同一种地位,做同样的工作,为人民办点事,减少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搞得好了,可以根本取消帝国主义的压迫。在

[7]P292

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志。据外交档案记载,在欧洲的“兄

11年间中,(1950—1960年)我国仅少量援助过阿尔弟国家”

巴尼亚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因此,援助“兄弟国家”的35.39亿元款项,绝大部分由越南、蒙古、朝鲜三国分享。[8]P440

而越南是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对越南的援助占我国对外援助总量的一半以上。1971年3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河内市人民欢迎大会上讲话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育我们:如果我们中间有谁讲出不能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话,那就是叛变,就

[9]P35

是背叛革命。”

70年代中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异常强盛,在美苏冷战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这些紧迫的国际环境,使我国领导人的对外政策有所调整。在苏联的威胁下,我国有意联美抗苏,于是中美开始对话。苏联陈重兵于中国北部边界、苏联导弹以中国城市为目标、苏联援助中国的对头印度以及苏联在亚洲其他地区的领土野心,这些令中国担心的事使它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向苏联的最强大敌人美国伸出手来。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自由国家,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是它们两者的天然敌人。但是,中国人知道,苏联威

[10]P224

中美的接触和对话,特别是胁他们,而美国不威胁他们。

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后越南《人民报》发表的社论《“尼克松主义”的破产》中影射了中美会谈一事。越南认为自己被中国出卖了。越南领导人在内部报告中曾打过这么一个比喻:两个兄弟,一个兄弟和别人打架,另一个兄弟与那个兄弟的敌人握手。对于尼克松访华,越南更表现出不满情绪,以至221在月日中国使馆与越方举行传统的春节联欢会时,越南方面竟无一人出席,因为这一天尼克松到了北京。[11]P138

随着中美的频繁接触和对话,越南不再在中苏两国之间走钢丝,而是向苏联倾斜。

当时,我国的“文化大革命”给经济和政治造成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计划经济走进死胡同,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我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极力想摆脱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制中。1972年中美亲善使中国得以接触西方市场和技术;邓的1978年改革使中国能够利用这些接触。第一个变化是由于中国意识到需要抗衡苏联军事力量的威胁;第二个变化是由于中国意识到需要改掉使中国人民永远处于贫困的苏联经济模式。[12]P227

中国的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领袖的地位,停止对亚非拉国家的输出革命。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

这是一种真实的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

[13]P416

政治考虑。现在,我们国内的情况不错,一心一意搞经

搞建设。我们的对外政策是符合我们这个宏伟目标的,尽济、

管这个目标人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们自己仍然称之为宏伟目标。[14]P417

由于中国国策的改变,在越战结束后,中国基本停止了

而苏联还是不断援助极力拉拢越南。中越历对越南的援助。

史上的恩恩怨怨,再加上中美的接触和对话以及中国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使越南觉得自己被欺骗,中国是共产主义世界的“叛徒”。中国和越南两国相互指责,中越两国的矛盾此时已经不可调和。

三、兵戎相见

法属印度支那是一个整体,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法国人通过河内统治三国。越南一直想继承法国人的遗产,没有放弃建立印支联邦的梦想。越南共产党在1930年曾更名为印支共产党。越南南北统一后,为了建立他的印支联邦,只有向苏联一边倒,而获得苏联的支持,苏联为了对中国进行

1978年11月,合围也正有此意。苏联把越南拉入经互会。越[15]P427

《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南和苏联签订

下侵略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

“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

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并把金兰湾租

1999借给苏联。尼克松在他的《不战而胜》这样形容当时的

形势:我们在越南失败之后,苏联的力量随即扩展到整个印度支那,这是对中国的破坏性战略打击。中国在1979年与苏联支持下的越南作战中,伤亡了两万人;要不是南越被共产主义的北方打败,本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16]P239参考文献:

[1]天夫子. 中越战争纪实录[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2005. 社,

[2]吴于廑,齐世荣,彭树智.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M].

199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4]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2003. 版社,

[5]沙力. 闽力. 中国9次大发兵[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1992. 社,

[6][8]叶勇烈. 揭秘历史真相全解密[M].北京:中共党史2007. 出版社,

[7]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9]各国概况编辑组. 各国概况·上[M].北京:人民出版1972社,

[10][12][16][美]里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朱

1988. 佳穗,华棣,刘亚伟译. 北京:长征出版社,

[11]云水. 出使七国纪实--将军大使王幼平[M].北京:

1996. 世界知识出版社,

[13][14]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1983. 社,

[15]张建华. 世界现代史[M].北京:(1900-2000)北京师

2006. 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李超

——


相关内容

  • 渡尽劫波兄弟在
  • 作者:张青 世界知识 2000年05期 今年1月18日,是中国与越南建交50周年.在这半个世纪中, 中越关系经历了一个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走向高坡的曲折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十分亲密.友好.胡志明主席描述两国关系是"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

  • 中越南海争端分析
  • 中越南海争端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南海争端持续升级,而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争端中,中越争端尤其引人注目.越南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并提出对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野心最大.同时,越南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关系特殊.本文旨在阐明当前中越南海争端的现状.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并从国际政治的视角 ...

  • 浅谈中越关系
  • 浅谈中越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保护我国领土领海主权是我们军人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我国军事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上"底气"不断增强,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创造我国发展的和平环境逐渐提上了我国外交的日程, ...

  • 李先念:同越南总理范文同谈话备忘录(1977-6-10)
  • 人民日报编者按::近几年来,越南当局蓄意破坏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恶化中越两国关系.对此,中国方面感到十分痛心.中国领导人曾经多次向越南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并进行规劝,殷切期望两国能够继续友好下去.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同越党总书记黎笋当面谈过两党.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 ...

  • 北回归线上的疤痕
  • 北回归线上的疤痕黄章晋 @ 2009-5-21 16:07 评论(12) 推荐值(566)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按:三十年前,两个多年来同志加兄弟的国家突然翻脸,一个要教育忘恩负义的东方小霸,一个要保家卫国打击霸权主义侵略者,战火在北回归线附近燃烧了将近十年.当时,每个国家都把战争中的英雄当作 ...

  •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名录 一. 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 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三. 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四. 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 部成立纪念碑) 五. 国门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 大清国一号界 ...

  • 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陆上通道}
  • 广西省凭祥市西南322国道的终端,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也称睦南关.这里是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陆上通道. 友谊关有过许多曾用名.1885年,70岁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才在这里取得抗法大捷时,它叫镇南关.为了中越之间的共同利益,为了守卫西南门户,镇南关曾两次在西方列强的的侵略炮火中被毁. 公路从隧 ...

  • 中苏同盟破裂的深层原因
  • 编者按: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苏关系走向破裂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半个世纪过去之后,对这段历史的解说仍然众说纷纭,相关研究日益升温.日前著名冷战史.苏联史专家沈志华教授参与主编的<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中苏关系史纲 ...

  • 援越工作中的刘少奇
  • 越南民主共和国(一九七六年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在二战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国家.为了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越南人民坚持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法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应越共中央和越南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援越抗法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领导的分工,刘少奇负责援越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