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

前言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 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来看, 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 油价每上涨10%并持续一年时间,会使中国的增幅平均降低0.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其中消费下降0.075%,投资下降0.16%,出口下降0.25%。

具体可以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分析,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从投资方面,石油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市场开拓受阻,行业利润越薄,吸引力降低,投资不再进入;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削弱了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出口自然下降;从消费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受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两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轿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油价攀升,居民购买机动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将会持币观望。

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的分类。

投资如果按其投入的领域,可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生产、建设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生产性资产。企业的生产性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因此,生产性投资又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生产性投资通过循环和周转可以回流,并且可以实现增值和积累。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产性投资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相关的产业而言,其生产性投资必定会减少。国际石油价格具有传递性,其价格波动必定会沿产业链传递到下游各个产业,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油价上涨冲击比较大的行业是石化、交通、航空以及汽车等产业。高油价成本会使这些行业的利润减少,进一步造成其投资缩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性就使这类行业本身的再投资能力减弱。

非生产性投资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非生产性投资又大致可分为公共品投资和为个人消费服务的投资。公共品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通货膨胀的作用,降低预算资金的购买力(类似于货币贬值)。并且有可能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反过来会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加,最终导致公共投资螺旋下降。另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也会减少公共支出。因此,公共品投资支出将会减少。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推动物价上涨,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具体来看, 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我国的物价变化,并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首先,石油价格直接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这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其次,石油价格上涨抬高经济活动成本并转化为通货膨胀,这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 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能耗来支撑的,国际油价持持续攀高,使国内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同事导致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油价的上涨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并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化工、电力、钢铁等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挤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波及我国整个价格体系,最终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高油价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使个人消费者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石油消费支出增加及物价上涨的双重影响,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在一些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近些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高油价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高油价使人们对汽车、房产、旅游等消费进行重新选择,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动。石油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也随之提高,这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得新的消费需求热点的形成受阻。

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我国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迅速增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石油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国际石油价格一旦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将直接导致中国的外汇损失,使得石油贸易逆差急剧增加,这将对国家保持贸易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贸易转移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进而减少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其财富转移效应很是明显。

过高油价会导致我国出口的目的地市场规模萎缩,有可能造成我国出口下降。自1979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至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14.5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4.9%,进口年均增长速度14.1%。05年后,增长率更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国际油价上升引发的国际经济增长的减速及进口成本的上升,将增大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在一点点丧失,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贸易顺差明显缩小。 四: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

总的来说,石油价格波动,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 但是,高油价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可能掩盖一些问题。 高油价使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主要靠油价抬上来的,不是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集团,在深化改革、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油价大幅度上涨,还会引起产业间利益的调整与重新分配。一段时间之后,制造业成本会上升;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且承受能力较弱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效益下降;电力、建材、交通、航空和铁路等行业因为成本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运营价格。

下面是具体分析。

石油的相关产业,主要有两类。一是石油产业链行业,另一类是受油价影响的其它相关行业。

石油产业链上游: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开采业是石油产业链的源头行业。油价上涨,将会极大的增加石油开采业利润,他们都会因高油价而受惠。而油价下跌,效应正好相反。

石油产业链中游: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都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这些行业,既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又受其产成品出厂价格的制约。当石油价格上涨时,该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增加,该产业一般都是通过成品油或化学原料及制品的提价,将该成本消化和转嫁出去。但是,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总的来说,石油价格上涨对成品油加工业应略有负的影响。

石油产业链下游: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石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油价上涨时,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其产品价格传导能力,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强则有利于行业向下转嫁压力,反之,则不利于向下转嫁压力,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煤炭行业

煤炭与石油,在一定程度上,有互相替代关系。国际油价的上涨,推动了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随着我国煤炭由出口国转向净进口国,国际煤炭价格也会像石油的价格一样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煤炭价格。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致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是间接受益的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中,燃料油成本一般占生产成本较大部分,航空煤油占航空公司成本的40%左右,燃料油占水运公司的30%左右。而这些服务性行业,如航空、船运、出租车等,其服务价格一般为固定,不能根据成本改变来浮动。所以,油价上涨时,运输行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成为必然,这势必要求各运输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降低能耗、控制成本、减少费用。而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大幅度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加其净利润。

五: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用于石油的外汇支付增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自从1993年起, 我国就成为原油进口国, 每年用于进口原油的外汇从2000年以后开始超出百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5%左右,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大户。

可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不能实现在国际油价走低时多进口,国际油价走高时少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原油的进口价格弹性基本接近1,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下跌;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上涨。例如,1998年和200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别下跌32.1%和13.8%, 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下降23%和13.2%。2000年和2003年国际油价分别上涨57%和15.8%,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增加92%和31.3%。因此油价上涨必然使我国要多支付大量外汇,财富转移效应非常明显。如2000

年和2003年因油价上涨导致我国分别多支付59.5亿美元和30.6亿美元的外汇,分别占进口额的40.1%和15.5%。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长此以往,将直接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应对对策

一,加大石油勘探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国内石化企业应该积极的增大在石油勘探开采方面的投入,确保石油产量增加,并通过多种渠道全力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为我所用。

中国是个石油大国, 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1998年底,我国陆上石油地质储量探明率为26.9%,总体探明程度较低。同时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约34%, 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强化开采,可提高到50%。以上,从而大大增加开采储量。为此需要加快勘探开采技术的革新, 加大勘探开采的投入,使得新的油田不断发现,旧的油田开采量不断增加。增国内石油供给,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石油行业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是资源贫乏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来进行国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于像我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而言,尤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石油工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应该积极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鼓励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到海外办厂、购买油田,控制更多的石油储量。 在给予石油生产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应给予金融企业同样的政策, 尤其是境外贷款和境外设立机构方面的准入政策,以便更好的支持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从而扩大我国石油供应渠道。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是有战略储备制度,缓解石油供求矛盾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天数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的标准,尽快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防止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石油储备的作用在于在油价低迷时,购买存储大量石油。必要时(主要是国际市场油价大涨或特殊因素导致石油供应困难时)增加石油供应,缓解石油供求矛盾,平抑油价,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这种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旦遇到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等突发事件,处境十分被动。 如果我国能够建立完善好自己的国家石油储备,再加上属于自己的在国内外拥有的石油资源,就不仅可以比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较大的回旋余地,避免在石油价格波动中蒙受大的经济损失。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应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主要功能是防止和减少因石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石油稳定供应。 企业储备是在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正常周转库存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 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必须保持的储备量。主要功能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稳定油品价格,平抑市场波动。国家对企业建立石油储备应予以政策性支持。 四,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未来我国石油替代必须走多元化道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和市场特点分区域确定主导替代产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燃料加快替代燃料产

业化速度。

五,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发展石油期货市场,谋求国际石油定价权,拥有国际油价定价权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应当成为未来我国重要石油战略之一。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直接是由期货市场价格决定的,主要是纽约和伦敦交易市场。与其坐等油价上升,不如防患于未然,积极参与石油价格的制定过程,影响油价的升降。

我们国家现在的石油消费量很大,在全球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石油价格体系里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一定要拥有对国际油价的发言权,掌握市场化的避险手段。

我们不仅要有实物形态的石油战略储备,还应当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期货储备,如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资,通过在期货市场上的适度持仓影响市场价格,摊低进口成本等。

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

根据美国国际经济协会高级研究员菲利普(PhilipK.Verleger)的研究,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0.4和0.5个百分点;而占全球石油消费量1/4、50%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据统计,发达国家创造一个单位GDP 所需石油,1973年为100,现在已经降到40.7;从1973—2003年的30年间,美国创造1美元GPD 所需石油和天气的数量减少了50%。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大大减轻。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调整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减轻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应是我们尽快努力实现的目标。

抓紧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使得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显示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的“煤荒、电荒、油荒”是推行节能的最好时期,政府应通过立法、制定节能战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扶持节能技术研发等手段,多管齐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节约资源。

突破体制障碍,加快能源行业改革。

中国能源产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体制性障碍仍然明显,影响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明显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为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

前言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 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来看, 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 油价每上涨10%并持续一年时间,会使中国的增幅平均降低0.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其中消费下降0.075%,投资下降0.16%,出口下降0.25%。

具体可以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分析,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从投资方面,石油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市场开拓受阻,行业利润越薄,吸引力降低,投资不再进入;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削弱了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出口自然下降;从消费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受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两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轿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油价攀升,居民购买机动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将会持币观望。

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的分类。

投资如果按其投入的领域,可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生产、建设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生产性资产。企业的生产性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因此,生产性投资又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生产性投资通过循环和周转可以回流,并且可以实现增值和积累。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产性投资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相关的产业而言,其生产性投资必定会减少。国际石油价格具有传递性,其价格波动必定会沿产业链传递到下游各个产业,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油价上涨冲击比较大的行业是石化、交通、航空以及汽车等产业。高油价成本会使这些行业的利润减少,进一步造成其投资缩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性就使这类行业本身的再投资能力减弱。

非生产性投资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非生产性投资又大致可分为公共品投资和为个人消费服务的投资。公共品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通货膨胀的作用,降低预算资金的购买力(类似于货币贬值)。并且有可能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反过来会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加,最终导致公共投资螺旋下降。另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也会减少公共支出。因此,公共品投资支出将会减少。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推动物价上涨,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具体来看, 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我国的物价变化,并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首先,石油价格直接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这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其次,石油价格上涨抬高经济活动成本并转化为通货膨胀,这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 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能耗来支撑的,国际油价持持续攀高,使国内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同事导致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油价的上涨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并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化工、电力、钢铁等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挤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波及我国整个价格体系,最终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高油价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使个人消费者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石油消费支出增加及物价上涨的双重影响,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在一些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近些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高油价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高油价使人们对汽车、房产、旅游等消费进行重新选择,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动。石油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也随之提高,这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得新的消费需求热点的形成受阻。

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我国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迅速增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石油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国际石油价格一旦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将直接导致中国的外汇损失,使得石油贸易逆差急剧增加,这将对国家保持贸易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贸易转移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进而减少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其财富转移效应很是明显。

过高油价会导致我国出口的目的地市场规模萎缩,有可能造成我国出口下降。自1979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至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14.5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4.9%,进口年均增长速度14.1%。05年后,增长率更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国际油价上升引发的国际经济增长的减速及进口成本的上升,将增大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在一点点丧失,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贸易顺差明显缩小。 四: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

总的来说,石油价格波动,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 但是,高油价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可能掩盖一些问题。 高油价使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主要靠油价抬上来的,不是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集团,在深化改革、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油价大幅度上涨,还会引起产业间利益的调整与重新分配。一段时间之后,制造业成本会上升;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且承受能力较弱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效益下降;电力、建材、交通、航空和铁路等行业因为成本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运营价格。

下面是具体分析。

石油的相关产业,主要有两类。一是石油产业链行业,另一类是受油价影响的其它相关行业。

石油产业链上游: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开采业是石油产业链的源头行业。油价上涨,将会极大的增加石油开采业利润,他们都会因高油价而受惠。而油价下跌,效应正好相反。

石油产业链中游: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都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这些行业,既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又受其产成品出厂价格的制约。当石油价格上涨时,该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增加,该产业一般都是通过成品油或化学原料及制品的提价,将该成本消化和转嫁出去。但是,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总的来说,石油价格上涨对成品油加工业应略有负的影响。

石油产业链下游: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石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油价上涨时,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其产品价格传导能力,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强则有利于行业向下转嫁压力,反之,则不利于向下转嫁压力,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煤炭行业

煤炭与石油,在一定程度上,有互相替代关系。国际油价的上涨,推动了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随着我国煤炭由出口国转向净进口国,国际煤炭价格也会像石油的价格一样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煤炭价格。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致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是间接受益的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中,燃料油成本一般占生产成本较大部分,航空煤油占航空公司成本的40%左右,燃料油占水运公司的30%左右。而这些服务性行业,如航空、船运、出租车等,其服务价格一般为固定,不能根据成本改变来浮动。所以,油价上涨时,运输行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成为必然,这势必要求各运输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降低能耗、控制成本、减少费用。而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大幅度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加其净利润。

五: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用于石油的外汇支付增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自从1993年起, 我国就成为原油进口国, 每年用于进口原油的外汇从2000年以后开始超出百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5%左右,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大户。

可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不能实现在国际油价走低时多进口,国际油价走高时少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原油的进口价格弹性基本接近1,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下跌;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上涨。例如,1998年和200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别下跌32.1%和13.8%, 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下降23%和13.2%。2000年和2003年国际油价分别上涨57%和15.8%,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增加92%和31.3%。因此油价上涨必然使我国要多支付大量外汇,财富转移效应非常明显。如2000

年和2003年因油价上涨导致我国分别多支付59.5亿美元和30.6亿美元的外汇,分别占进口额的40.1%和15.5%。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长此以往,将直接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应对对策

一,加大石油勘探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国内石化企业应该积极的增大在石油勘探开采方面的投入,确保石油产量增加,并通过多种渠道全力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为我所用。

中国是个石油大国, 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1998年底,我国陆上石油地质储量探明率为26.9%,总体探明程度较低。同时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约34%, 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强化开采,可提高到50%。以上,从而大大增加开采储量。为此需要加快勘探开采技术的革新, 加大勘探开采的投入,使得新的油田不断发现,旧的油田开采量不断增加。增国内石油供给,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石油行业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是资源贫乏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来进行国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于像我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而言,尤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石油工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应该积极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鼓励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到海外办厂、购买油田,控制更多的石油储量。 在给予石油生产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应给予金融企业同样的政策, 尤其是境外贷款和境外设立机构方面的准入政策,以便更好的支持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从而扩大我国石油供应渠道。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是有战略储备制度,缓解石油供求矛盾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天数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的标准,尽快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防止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石油储备的作用在于在油价低迷时,购买存储大量石油。必要时(主要是国际市场油价大涨或特殊因素导致石油供应困难时)增加石油供应,缓解石油供求矛盾,平抑油价,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这种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旦遇到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等突发事件,处境十分被动。 如果我国能够建立完善好自己的国家石油储备,再加上属于自己的在国内外拥有的石油资源,就不仅可以比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较大的回旋余地,避免在石油价格波动中蒙受大的经济损失。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应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主要功能是防止和减少因石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石油稳定供应。 企业储备是在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正常周转库存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 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必须保持的储备量。主要功能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稳定油品价格,平抑市场波动。国家对企业建立石油储备应予以政策性支持。 四,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未来我国石油替代必须走多元化道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和市场特点分区域确定主导替代产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燃料加快替代燃料产

业化速度。

五,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发展石油期货市场,谋求国际石油定价权,拥有国际油价定价权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应当成为未来我国重要石油战略之一。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直接是由期货市场价格决定的,主要是纽约和伦敦交易市场。与其坐等油价上升,不如防患于未然,积极参与石油价格的制定过程,影响油价的升降。

我们国家现在的石油消费量很大,在全球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石油价格体系里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一定要拥有对国际油价的发言权,掌握市场化的避险手段。

我们不仅要有实物形态的石油战略储备,还应当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期货储备,如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资,通过在期货市场上的适度持仓影响市场价格,摊低进口成本等。

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

根据美国国际经济协会高级研究员菲利普(PhilipK.Verleger)的研究,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0.4和0.5个百分点;而占全球石油消费量1/4、50%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据统计,发达国家创造一个单位GDP 所需石油,1973年为100,现在已经降到40.7;从1973—2003年的30年间,美国创造1美元GPD 所需石油和天气的数量减少了50%。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大大减轻。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调整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减轻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应是我们尽快努力实现的目标。

抓紧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使得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显示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的“煤荒、电荒、油荒”是推行节能的最好时期,政府应通过立法、制定节能战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扶持节能技术研发等手段,多管齐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节约资源。

突破体制障碍,加快能源行业改革。

中国能源产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体制性障碍仍然明显,影响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明显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为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关内容

  •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系 (室): 经济系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0802 学生姓名: 张啸 学 号: 0801110217 指导教师: 陈小辉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5 日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 ...

  •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更好地适应石油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对运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充公司海洋运力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我公司在已建成投入使用3艘、在建3艘4万吨级原油和成品油两用船的基础上,拟再投资购置2艘 ...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吴俊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汇率波动不断,且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0%,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 ...

  •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浅谈_曹师韵
  • 2016 第·期 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总第179期 [财会与金融管理] DOI:10.16227/j.cnki.tycs.2016.0481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浅谈 曹师韵 (中南财经政 ...

  •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潘力 2012-6-14 11:28:28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3期 摘 要: 2005年吉林省农委提出建设"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带"的发展战略以来,吉林省利用其生产原料得天独厚,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等优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 ...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在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的背景下,分析了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首先根据近几年的企业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企业出口总额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对今后的人民币汇率及出口总额做趋势性分析.最后指出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企业既有积极 ...

  • 经济硕士论文-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
  • 在 职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姓名 导师 专业 世界经济 年级 班别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作 者 指导教师 2016年03月08日 内 容 提 要 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工业的血液,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014年下半年 ...

  •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1-10-09 14:21:3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