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作者:俞曼棣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老舍“想北平”时对北平细微之处记忆的理解,感受老舍对北平深挚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短文或诗歌的形式,将自己所揣摩和感受到的老舍的内心描绘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老舍对北平深挚的感情。

(说明:老舍的这篇文章粗看之质朴平淡,细究之却饱蕴着深情。可是对于学生而言,却还只能味其“淡”、不能赏其“深”,如何让这些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的心灵走进这返璞归真的文字世界,进而在老舍的回忆和情怀中发现自己具有同样的回忆和情怀,正是本课案的难点所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通读全文,老舍“想北平”时想了北平的哪些景物?

2.出现在作品中的“景物”就是意象。试将这些意象连成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老舍对北平的记忆和感情。

教学内容:

一、课前播放《思乡曲》以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进入境界的心理准备。

二、简介《想北平》的创作背景:

1.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了,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吗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叫北平先等一等我吧。我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选自《老舍自传》

三、课文:

(一)自由交流。期间,学生可品味文章中任何的字、词、句,许多地方可作出自己的解读,教师只需让学生在品味出“味道”后,再将这段文字读一遍,不过强调要将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在情感营造氛围、作好铺垫。)

(二)揭示主旨:

当学生对文章作了一定的鉴赏之后,在学生再一次提到课文第3-5其中任何一段时,就可将课文引入深处:

1.老舍不爱“欧洲四大古城”、不能爱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用3-5段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我的心里有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真正涉及深层根源的应该是第二个句子。)

2.如何理解“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这句话?你能以生活中相类似的过程或体验来印证这句话吗?

(明确:一种氛围熏陶出某一种性格、某一种气质,这样的例子可谓不少,比如“国民性”,就是学生不知是否能够想起。另外,学生初来这一学校到融入这一学校的过程应该是最

好的例子,他们会感到适应了这个学校的氛围,其实就是他们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学校“所赐给的”!)

总结: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小王子》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情节:小王子与一只狐狸本来不相识,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就像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一旦你驯服了我,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美妙,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狸又说道:“驯服”便是和某人处熟。其实,何止是处熟,更是习惯、融入了他身上的气息。就像老舍所类比的,看待北平就如同想起母亲,心里立刻就会有温暖、有安宁、有向往和牵挂……

所以说北平成为老舍生命中如此特殊的城市乃正是由于北平“驯服”了老舍!而这是27年的岁月慢慢达成的……

3.带着这样的感情,老舍想了北平的哪些景物?

(这一环节的实质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是对“想”的实质的发现。该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体会和理解老舍的内心。)

例:

(1)雨后什刹海的蜻蜓。

在这里,可能学生会说“什刹海”或“蜻蜓”等(上课时,这一状况果然出现!),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同点产生的内心根源。“雨后什刹海的蜻蜓”比“什刹海”或“蜻蜓”更有场景性,因而回忆也更细致、细微。这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老舍心中有爱,所以连细枝末节的地方都观察到了并且记忆下来;二是“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很可能与作者曾经的某一个故事有关,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之间曾有过怎样的瓜葛,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2)长满红酸枣的老城墙、苇叶上的嫩蜻蜓、水中的小蝌蚪等。

这些意象实际上与“雨后的什刹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回忆愈是细致、细微,与他过往岁月便愈是纠葛不清,这儿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几个“我”与这些景物的故事或场景。

综合(1)(2)并辐射至文中揭示“爱”的真谛、思念的实质的句子:“我所爱的北平并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到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3)带着霜儿的花、菜、果子。

“带着霜儿的”这几个字不能少,因为这儿透射出的是老舍无比自豪,甚至是炫耀的心情,其神情简直就像一位母亲在向别人诉说着自己孩子的优点一样!

……

总结景物的特点:

(1)场景化、非常细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2)生活化、日常性。

——这才是家!轰轰烈烈的从来都不是家,家是平凡的、细致的……

4.将这些意象连成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老舍对北平的记忆和感情:

(这个作业在预习中已经布置,在课堂上,可以给他们3~5分钟时间修改。这个环节的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老舍内心的体会与理解程度,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

(2)教师例文:《梦中的北平》(教师配乐朗诵):

梦中的北平

就让我/再去看一看、抚一抚、嗅一嗅/那/梦中的北平吧?什刹海的雨霖铃还在继续吗/那下了一个世纪的雨/雨中的红蜻蜓还好吧?玉泉山的塔影/塔影下长满红酸枣的老城墙/城墙旁的积水滩/积水滩中的小蝌蚪已经长大了吧?

长大了的小蝌蚪/也会/爱我的北平吗?/那京胡京韵间的/胡同小院清秋/城楼牌楼黄昏/甚至是带着霜儿的/一棵树一株花/一个白菜一颗果子/……再去看一看、抚一抚、嗅一嗅/我梦中的北平吧……

四、作业:以“童年”或者“家乡”为写作主题,选取曾与你发生过故事的景物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一首诗歌。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与老舍相类似的内心与情怀!从而明白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特殊的人、特殊的事,而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平凡”的生活!)

作者简介:俞曼棣,女,1980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作者:俞曼棣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老舍“想北平”时对北平细微之处记忆的理解,感受老舍对北平深挚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短文或诗歌的形式,将自己所揣摩和感受到的老舍的内心描绘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老舍对北平深挚的感情。

(说明:老舍的这篇文章粗看之质朴平淡,细究之却饱蕴着深情。可是对于学生而言,却还只能味其“淡”、不能赏其“深”,如何让这些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的心灵走进这返璞归真的文字世界,进而在老舍的回忆和情怀中发现自己具有同样的回忆和情怀,正是本课案的难点所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通读全文,老舍“想北平”时想了北平的哪些景物?

2.出现在作品中的“景物”就是意象。试将这些意象连成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老舍对北平的记忆和感情。

教学内容:

一、课前播放《思乡曲》以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进入境界的心理准备。

二、简介《想北平》的创作背景:

1.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了,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吗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叫北平先等一等我吧。我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选自《老舍自传》

三、课文:

(一)自由交流。期间,学生可品味文章中任何的字、词、句,许多地方可作出自己的解读,教师只需让学生在品味出“味道”后,再将这段文字读一遍,不过强调要将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在情感营造氛围、作好铺垫。)

(二)揭示主旨:

当学生对文章作了一定的鉴赏之后,在学生再一次提到课文第3-5其中任何一段时,就可将课文引入深处:

1.老舍不爱“欧洲四大古城”、不能爱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用3-5段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我的心里有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真正涉及深层根源的应该是第二个句子。)

2.如何理解“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这句话?你能以生活中相类似的过程或体验来印证这句话吗?

(明确:一种氛围熏陶出某一种性格、某一种气质,这样的例子可谓不少,比如“国民性”,就是学生不知是否能够想起。另外,学生初来这一学校到融入这一学校的过程应该是最

好的例子,他们会感到适应了这个学校的氛围,其实就是他们的“性格与脾气中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学校“所赐给的”!)

总结: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小王子》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情节:小王子与一只狐狸本来不相识,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就像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一旦你驯服了我,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美妙,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狸又说道:“驯服”便是和某人处熟。其实,何止是处熟,更是习惯、融入了他身上的气息。就像老舍所类比的,看待北平就如同想起母亲,心里立刻就会有温暖、有安宁、有向往和牵挂……

所以说北平成为老舍生命中如此特殊的城市乃正是由于北平“驯服”了老舍!而这是27年的岁月慢慢达成的……

3.带着这样的感情,老舍想了北平的哪些景物?

(这一环节的实质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是对“想”的实质的发现。该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体会和理解老舍的内心。)

例:

(1)雨后什刹海的蜻蜓。

在这里,可能学生会说“什刹海”或“蜻蜓”等(上课时,这一状况果然出现!),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同点产生的内心根源。“雨后什刹海的蜻蜓”比“什刹海”或“蜻蜓”更有场景性,因而回忆也更细致、细微。这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老舍心中有爱,所以连细枝末节的地方都观察到了并且记忆下来;二是“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很可能与作者曾经的某一个故事有关,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之间曾有过怎样的瓜葛,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2)长满红酸枣的老城墙、苇叶上的嫩蜻蜓、水中的小蝌蚪等。

这些意象实际上与“雨后的什刹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回忆愈是细致、细微,与他过往岁月便愈是纠葛不清,这儿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几个“我”与这些景物的故事或场景。

综合(1)(2)并辐射至文中揭示“爱”的真谛、思念的实质的句子:“我所爱的北平并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到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3)带着霜儿的花、菜、果子。

“带着霜儿的”这几个字不能少,因为这儿透射出的是老舍无比自豪,甚至是炫耀的心情,其神情简直就像一位母亲在向别人诉说着自己孩子的优点一样!

……

总结景物的特点:

(1)场景化、非常细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2)生活化、日常性。

——这才是家!轰轰烈烈的从来都不是家,家是平凡的、细致的……

4.将这些意象连成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老舍对北平的记忆和感情:

(这个作业在预习中已经布置,在课堂上,可以给他们3~5分钟时间修改。这个环节的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老舍内心的体会与理解程度,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

(2)教师例文:《梦中的北平》(教师配乐朗诵):

梦中的北平

就让我/再去看一看、抚一抚、嗅一嗅/那/梦中的北平吧?什刹海的雨霖铃还在继续吗/那下了一个世纪的雨/雨中的红蜻蜓还好吧?玉泉山的塔影/塔影下长满红酸枣的老城墙/城墙旁的积水滩/积水滩中的小蝌蚪已经长大了吧?

长大了的小蝌蚪/也会/爱我的北平吗?/那京胡京韵间的/胡同小院清秋/城楼牌楼黄昏/甚至是带着霜儿的/一棵树一株花/一个白菜一颗果子/……再去看一看、抚一抚、嗅一嗅/我梦中的北平吧……

四、作业:以“童年”或者“家乡”为写作主题,选取曾与你发生过故事的景物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一首诗歌。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与老舍相类似的内心与情怀!从而明白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特殊的人、特殊的事,而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平凡”的生活!)

作者简介:俞曼棣,女,1980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内容

  • 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
  • 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一) 一个细节,可以让人感到心情愉快,一个细节,可以让人内心无比痛苦.但那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随夏令营去了上海.上海的繁华让我吃惊,道路两旁高楼林立:一到晚上,到处华灯闪耀,川流不息的汽车在街道驶过,十分整齐,像一条条长龙在街道穿行. ...

  • 细微之处见真情
  • 细微之处见真情 手外二科--赵梦雅 最近阅读了一本提升员工工作能力的励志读本<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深受启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要拿出真正的诚意,从细微之处努力做起,要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才能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因为能把事情 ...

  • 1.细微处见真情
  • 1.细微处见真情 "快把书包给我,上课都快迟到了!我一边盯着手表,一边没好气地冲着妈妈喊道.唉!真是郁闷,周末还要赶时间上课外班,眼看快迟到了,而妈妈却拿着我的书包,不知道在屋里面干什么. "我的书包有什么好看的?" 见妈妈还不出来,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时妈妈听到我的 ...

  • 车管所协警员爱岗敬业演讲稿:细微之处见真情 警民同心创和谐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是车管所的一名普通协警员,感谢大家给了我这个汇报的机会.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细微之处见真情,警民同心创和谐". xx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

  • 细微之处见真情_中考作文指导
  • 语数外学习 No.10.2012 YuShuWaiXueXi 2012年第10期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中考作文指导 赵亚萍 (望亭中学,江苏 苏州215155) 摘要:针对中学生中考作文粗制滥造.缺乏感染力的现象,提出真挚的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的观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条最"一瞬传情,, ...

  • 于细微处见真情
  • 宜一小黄梅生校长常对在职老师说:"老教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看到老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为了这个朴实的理由,黄校长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 以一颗儿女之心坚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感情上贴近老教师,认真落实"两个待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全校师 ...

  • [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作文指导教案
  • <一件感动的事>习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感动的涵义:细微处见真情: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最感动自己的事情: 3.引导学生从事情的六要素说(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把事情说(写)具体. 4 ...

  • 作文就是生活
  • 作文就是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可以这样说:细节是叙事类文章的生命.细节可以突出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真情,可以有效地突出中心.可是从考试及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可以发现,细节描写在学生作文中严重缺乏:叙事概括.内容空洞.矫情做作.所以有必要进行专门训练.学习细节描写,有 ...

  • 作文: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陆艳 时间 2013-09-16 第 4 周 5 课时 课型 新授 课题 感受母爱,体验亲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现母爱: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 容.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在交流与体会中,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现母爱. 3.能在写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