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有哪些?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大年正月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还有许多禁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大年正月初二习俗

大年正月初二,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正月初三习俗

大年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正月初四习俗

大年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正月初五习俗

大年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正月初六习俗

大年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正月初七习俗

大年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正月初八习俗

大年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正月初九习俗

大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大年正月初十习俗

大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正月十一习俗

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大年正月十二到十六习俗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大年正月十五习俗

大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到了元宵,闽南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在晋江,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圆。元宵圆也叫做汤圆,关于它的传说和典故非常多,但都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

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有哪些?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大年正月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还有许多禁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大年正月初二习俗

大年正月初二,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正月初三习俗

大年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正月初四习俗

大年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正月初五习俗

大年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正月初六习俗

大年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正月初七习俗

大年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正月初八习俗

大年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正月初九习俗

大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大年正月初十习俗

大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正月十一习俗

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大年正月十二到十六习俗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大年正月十五习俗

大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到了元宵,闽南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在晋江,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圆。元宵圆也叫做汤圆,关于它的传说和典故非常多,但都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


相关内容

  • 中国节日大全,传统节日习俗,民族节日来源50
  • 生活百科 > 节日知识 > 中国节日大全,传统节日习俗,民族节日来源 小年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节日知识2016-02-01 小年的传统美食有哪些过几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过小年要吃什么吗?小年习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饺子.年糕.米饼.粽子等.具体过小年要吃什么?小编为您盘点12种小年的美食. ...

  • 各地春节习俗
  • 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盼.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但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一个春节,在大江南北,过法却不尽相同,许多地方都 ...

  • 安徽春节习俗
  • 安徽春节习俗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也有着过春节习俗的差异.关于安徽人过春节习俗分别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 ...

  • 关于潮汕春节文化的调查报告
  • 对潮汕习俗文化的研究 ----你了解潮汕春节吗? [前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潮汕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总免不了有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的项目,既有祭祀色彩,又具有喜庆娱乐的气氛,成为潮汕人 ...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 ...

  • 民族习俗作文500字
  • 民族习俗作文500字(一)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在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服,清洁自己的房子,贴春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年货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了丰盛的年夜饭.人们吃过饭后,就在规定的地点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

  • 作文:梅州的春节习俗
  • 梅州的春节习俗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客家人过 ...

  • 春节礼俗之正月初二回娘家
  • 春节礼俗之正月初二回娘家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 ...

  •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
  •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 在女娲创世的传说里,我们的祖先正月初一造鸡,正月初二造狗,正月初三造猪,正月初四造羊,正月初五造牛,正月初六造马,到了正月初七,才创造了人-- 下面介绍我们江汉平原一带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 初一民间习俗: 年初一,开春吉祥.民俗习惯:放爆竹.拜年.压岁钱. 春节燃放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