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法探求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法探求

湖南 黄爱民

空间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历届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如何很好地利用向量法求解这类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下举例谈谈向量法求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一、 定义法:

0例1、如图1,正方形ABCD与ABEF成60的二面角,且

正大光明方形的边长为,M,N分别为BD,EF的中点,求异

面直线BD与EF的距离。

解析:选取为AD,AF,AB,基向量。显然AD,AF的夹角为60,AB,AD的夹角为90,AB,AF的夹角为90,11111MNMDDFFNBDDFFE(ADAB)(AFAD)ABAF

AD22222

2111MNBD(AFAD)(ADAB)AFADADAFABADAB222

11a2cos600a2000,MNBD,即MNBD.又MNFE(AFAD)AB22

1AFABADAB0MNEF,即MNEF2000从而MN为异面直线BD与EF的公垂线。

22211133||2()2a2a2cos600a2a2||a,24442

异面直线BD与EF的距离为3a。 2

点评:本题利用向量数量积定义,很好地证明MN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利用向量

模与数量积的关系,巧妙进行了模与向量的转化,解法自然,回味无穷。

二、射影法:

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

法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设为d,从而由公式

d

例2、如图2,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

PA底面ABCD,PA3AB3a,求异面直线AB与PC的距离。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B

(a,0,0),C(a,a,o),P(0,0,3a),则AB(a,0,0),PC(a,a,3a),

设AB,PC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x,y,z)由

x0nABax0,不妨令x=0,y=1,z=3则有y3znPCaxay3az0

n(0,1,3),又AP(0,0,3a),∴AB与PC间的距离为:d9a9a。 10点评:异面直线公垂线难于确定时,可用向量法求异面间的距离。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利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公垂线的方向向量n。

三、公式法

设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设d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E,F为直线AE,BF上

任一点,若能求出

||的长,从而有:

d例3、如图,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60, A ,C分0

别为平面,内一点,过A、C分别作棱的垂线,垂足为B,

D,若AC=6,CD=AB=4,求异面直线AB与CD的

距离。

解析:由已知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为600,BDAB,BDCDBD从而知BD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AC|2ACAC(ABBDDC)(ABBDDC)

ABBDDC2(ABBDABDC•BDCD)

ABBDDC2ABDC|AB|2|BD|2|DC|22|AB||DC|cos600

|BD|2|AC|2(|AB|2|DC|22|AB||DC|cos600)20,|BD|2B与CD的距离为25。

点评:利用异面直线两点的距离公式求异面直线的距离主要是理解公式中的具体涵义,

特别要注意“±”的确定及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关系。

四、转化法

如图4,过其中一条异面直线b上的一点A作与另一条a平

行的直线a1,于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就可转化为直线 a到平面

的距离,最后可转化为在直线 a上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从

而可借用向量的射影法求解。

例4、如图5,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

0222222即异面直线AABC=60,PA=AB=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

求异面直线PB与CE的距离。

解析:由PE:ED=2:1知,在BD上取点F使BF:BD=2:1,易知

PB//EF,从而PB//平面CEF,于是只需求直线PB到平面CEF的距离,

即可求点P到平面CEF的距离。以A为坐标原点,AD为y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已知, P(0,0,a)C(2111a,a,0), F(a,a,0),E(0,a,a)则332262

223113PE(0,a,a),CE(a,a,a),CF(a,0,0),332633

11nCEaxayaz0x023设平面CEF的法向量为n(x,y,z)则,于是y2z0nCFax03

dx=0,y=-2,z=1,则n(0,2,1)∴PB|到平面CEF间的距离为:4a2a|252a,从而异面直线PB与CE的距离为5

55a

点评:本题较好地通过线面平行将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线面距,进而利用平面内任斜

线方向向量到平面一法向量的投影成功求得点面距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巧妙,

关键是构造法向量。

五、最值法

在两异面直线a,b上分别任取两点A,B,建立AB的模的目标函数,函数的最小值即为所求。

例5、设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E,F,M分别为B1C1, C1 D1,

A1B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EF与AM 的距离。

解析:设N为A1D1的中点,连MN, AN,BE,FD,BD,易证平面BDEF//平面AMN,于是问题转化成A点到平面BEFD的距离。如图6,以C为坐标原点,CB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为平面BEFD内任一点。由P、B、D、E四点共面,则有:

11APaABbADcAEa(0,1,0)b(1,0,0)c(,1,1)(bc,ac,c)22 1bcac1924且abc1,|AP|2(bc)2(ac)2c22[]2c2(c)222899

422,|AP|..933

点评:本题在利用空间图形间的距离定义的基础上构建图形上任意两点所在方向向量模的目标函数,转求函数的最小值,匠心独运,值得欣赏。 六、待定系数法 将异面直线通过转化成面面距或线面距,最终转求点面距时,关键是求作垂足点的位置即平面的垂线。由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方向可采用待定系数法设法求得垂线段所在的方向向量使问题加以解决。 如例题5可作PA⊥平面EFDB于P,由P、B、D、E四点共面,则有:

11a

bca(0,1,0)b(1,0,0)c(,1,1)(bc,ac,c)22

5且abc1......①又由0bc......②0a3c......③ 2

2122由①②③得:c,(bc,ac,c)(2,2,1),||9293

点评:当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时,垂足点的位置不好确定时,可结合共面向量定理、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等转化成方程组来求解,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法探求

湖南 黄爱民

空间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历届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如何很好地利用向量法求解这类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下举例谈谈向量法求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一、 定义法:

0例1、如图1,正方形ABCD与ABEF成60的二面角,且

正大光明方形的边长为,M,N分别为BD,EF的中点,求异

面直线BD与EF的距离。

解析:选取为AD,AF,AB,基向量。显然AD,AF的夹角为60,AB,AD的夹角为90,AB,AF的夹角为90,11111MNMDDFFNBDDFFE(ADAB)(AFAD)ABAF

AD22222

2111MNBD(AFAD)(ADAB)AFADADAFABADAB222

11a2cos600a2000,MNBD,即MNBD.又MNFE(AFAD)AB22

1AFABADAB0MNEF,即MNEF2000从而MN为异面直线BD与EF的公垂线。

22211133||2()2a2a2cos600a2a2||a,24442

异面直线BD与EF的距离为3a。 2

点评:本题利用向量数量积定义,很好地证明MN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利用向量

模与数量积的关系,巧妙进行了模与向量的转化,解法自然,回味无穷。

二、射影法:

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

法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设为d,从而由公式

d

例2、如图2,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

PA底面ABCD,PA3AB3a,求异面直线AB与PC的距离。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B

(a,0,0),C(a,a,o),P(0,0,3a),则AB(a,0,0),PC(a,a,3a),

设AB,PC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x,y,z)由

x0nABax0,不妨令x=0,y=1,z=3则有y3znPCaxay3az0

n(0,1,3),又AP(0,0,3a),∴AB与PC间的距离为:d9a9a。 10点评:异面直线公垂线难于确定时,可用向量法求异面间的距离。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利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公垂线的方向向量n。

三、公式法

设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设d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E,F为直线AE,BF上

任一点,若能求出

||的长,从而有:

d例3、如图,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60, A ,C分0

别为平面,内一点,过A、C分别作棱的垂线,垂足为B,

D,若AC=6,CD=AB=4,求异面直线AB与CD的

距离。

解析:由已知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为600,BDAB,BDCDBD从而知BD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AC|2ACAC(ABBDDC)(ABBDDC)

ABBDDC2(ABBDABDC•BDCD)

ABBDDC2ABDC|AB|2|BD|2|DC|22|AB||DC|cos600

|BD|2|AC|2(|AB|2|DC|22|AB||DC|cos600)20,|BD|2B与CD的距离为25。

点评:利用异面直线两点的距离公式求异面直线的距离主要是理解公式中的具体涵义,

特别要注意“±”的确定及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关系。

四、转化法

如图4,过其中一条异面直线b上的一点A作与另一条a平

行的直线a1,于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就可转化为直线 a到平面

的距离,最后可转化为在直线 a上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从

而可借用向量的射影法求解。

例4、如图5,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

0222222即异面直线AABC=60,PA=AB=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

求异面直线PB与CE的距离。

解析:由PE:ED=2:1知,在BD上取点F使BF:BD=2:1,易知

PB//EF,从而PB//平面CEF,于是只需求直线PB到平面CEF的距离,

即可求点P到平面CEF的距离。以A为坐标原点,AD为y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已知, P(0,0,a)C(2111a,a,0), F(a,a,0),E(0,a,a)则332262

223113PE(0,a,a),CE(a,a,a),CF(a,0,0),332633

11nCEaxayaz0x023设平面CEF的法向量为n(x,y,z)则,于是y2z0nCFax03

dx=0,y=-2,z=1,则n(0,2,1)∴PB|到平面CEF间的距离为:4a2a|252a,从而异面直线PB与CE的距离为5

55a

点评:本题较好地通过线面平行将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线面距,进而利用平面内任斜

线方向向量到平面一法向量的投影成功求得点面距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巧妙,

关键是构造法向量。

五、最值法

在两异面直线a,b上分别任取两点A,B,建立AB的模的目标函数,函数的最小值即为所求。

例5、设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E,F,M分别为B1C1, C1 D1,

A1B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EF与AM 的距离。

解析:设N为A1D1的中点,连MN, AN,BE,FD,BD,易证平面BDEF//平面AMN,于是问题转化成A点到平面BEFD的距离。如图6,以C为坐标原点,CB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为平面BEFD内任一点。由P、B、D、E四点共面,则有:

11APaABbADcAEa(0,1,0)b(1,0,0)c(,1,1)(bc,ac,c)22 1bcac1924且abc1,|AP|2(bc)2(ac)2c22[]2c2(c)222899

422,|AP|..933

点评:本题在利用空间图形间的距离定义的基础上构建图形上任意两点所在方向向量模的目标函数,转求函数的最小值,匠心独运,值得欣赏。 六、待定系数法 将异面直线通过转化成面面距或线面距,最终转求点面距时,关键是求作垂足点的位置即平面的垂线。由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方向可采用待定系数法设法求得垂线段所在的方向向量使问题加以解决。 如例题5可作PA⊥平面EFDB于P,由P、B、D、E四点共面,则有:

11a

bca(0,1,0)b(1,0,0)c(,1,1)(bc,ac,c)22

5且abc1......①又由0bc......②0a3c......③ 2

2122由①②③得:c,(bc,ac,c)(2,2,1),||9293

点评:当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时,垂足点的位置不好确定时,可结合共面向量定理、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等转化成方程组来求解,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内容

  • 文科高考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习题
  • 文科高考立体几何专项复习 一.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 1.如图,三棱柱ABC -A B C 中,侧面BCC B 是菱形,BC =4且∠CBB 1 1 1 1 1 1 =60︒ , 底面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O 是BC 边上一点,B O ⊥ 1 平面ABC . (Ⅰ)求证: ...

  • 点线面关系知识总结和练习题(有答案)
  •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知识梳理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 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a ⊄α(2)判定定理: b ⊂αa //α a //b (3)其他方法: α//β a //αa ⊂β a //α 2. 性质定理:a ⊂β a //b α⋂β=b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 判 ...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知识要点]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运算:平面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拓广到空间依然成立. 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分 ...

  •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传统的立体几何课程重视公理化体系,强调用综合法处理,长久以来学生在这种训练下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吴文俊先生在<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指出:"数学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简单讲就是形与数„对于几何,对于研究几何形式,你要真正的腾飞,不通过数量 ...

  • 高等数学笔记系统
  • 前言 笔记规则 == -- 表示定义 -- 收敛 -- 发散 所感所悟 平时要适当练习,不然复习周鸭梨很大! 平时的练习注意应写在一个本子上比较方便管理.如果老师作业多则写在纸上用活页文件夹装订. 考试技巧 考试做完题最重要的是... 再把题读一遍,确保没有读错题的.(读题时用气声,不要陷入惯性思维 ...

  • 6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角与距离
  • 6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15郑州市期末)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ABC=90°,点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则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解析]以BC为x轴,BA为y ...

  • 2016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 2016高考数学核心考点.必考点独家抢先预测 必考点 1集合.简易逻辑(4个) 1.元素与集合间的运算; 2.四种命题 2.一般数列的通项.求和及其数列里不等关系的推理(常用递推关系及其常用方法:分析法.比较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构造函数法.化归法)(12分) 必考点 4三角函数(4个) 考点分布 ...

  • 浅谈数学发散思维题的开发设计及在教学中的使用
  • 高中数学发散思维题的编制及在教学中的使用 福建省仙游一中(351200)杨超拔 Tel:[1**********] 摘要:本文讨论了数学发散思维题的概念和有关理论,对数学发散思维题的主要类型的开发编制和相关例题做了具体的研究,最后针对发散思维题的教学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发散思维题:编制 ...

  • 二面角的求法
  • 二面角的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即从二面角棱上一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适用两边三角形全等.或都为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1-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3的菱形,∠BAD=120°,且PA⊥平面ABCD ,PA =26,M ,N 分别为PB ,PD 的中点. (1)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