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明

1、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从成祖到英宗,几十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三杨,即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2、茶陵派

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针对台阁体卑冗萎弱、肤浅工巧的诗风,他们主张性情,反模仿,推崇李杜,强调法度声调。但因李东阳历任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多不出馆阁、宫廷生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茶陵诗派对台阁体文风是有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影响。

3、前七子

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以何、李为代表。《明史·文苑二·李梦阳传》云:“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子。”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世称“前七子”。前七子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都鄙视自西汉以后的所有散文和中唐以后的所有诗歌。其主张为当时许多文人所接受,形成了影响广泛地复古运动。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名称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诗文复古,而影响又过之,故称“后七子”。后七子继续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公安派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此外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因袁氏兄弟为湖北公安人,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且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6、唐宋派

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提倡唐宋古文,归有光撰《项思尧文集序》,针对王世贞“无元文”之说,不仅主张唐宋,而且称赞宋元。唐顺之编著《文编》,将韩、柳、欧、苏、曾、王之文与秦汉之文兼收并蓄。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更明确将此八家之文合为一编。由于宗唐拟宋,这派作者乃有“唐宋派”之称。

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因其皆为湖北竟陵人,故名。竟陵派的诗文主张,既反七子之弊,又纠公安之失。认为公安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的大量产生有促进并作用。但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8、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称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说。这种形式,源于宋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雏形。明清长篇小说普遍采用,因此,章回小说也作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称。由于这种形式源自“说话”,所以每回多用“说话”一语开头,每回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中间分引用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特点是保持了话本的某些形式、语言特色等,但有所发展,分章标回,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登峰造极之作是《红楼梦》,它标志着章回小说最完美的形式和最高的艺术成就。

9、神魔(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从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有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狭义公案小说等名称。神魔小说又称神话小说,主要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在明代后期,形成热潮,它们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是其艺术代表。

10、公案小说

主要写封建社会官府侦察破案的故事,是从“话本”的“公案”一类演变而来的,明代已产生了不少公案小说,如《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龙图公案》等。

11、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金瓶梅》常常被看作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讽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12、通俗小说

也称俗文学,是相对于正统文学(诗词散文)而言的。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喜爱的一类文学作品,一般包括白话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从创作过程来看,大都是民间集体口头创作,从内容上看,大都反映民间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大都通俗易懂,新鲜活泼,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13、历史演义

历史演义是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地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4、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常用的涵义是指评论诗或词、诗人或词人、诗或词的流派及有关本事等内容的著作。在话本或说唱故事中,也有用诗话、词话来命名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唐秦王词话》。还有明人创作小说,于章回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

15、拟话本

“话本”是宋元“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即“拟话本”。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也趋于复杂,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拟话本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是一种主要借案头阅读的作品。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16、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艺术特点有:一、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共收作品七十八篇,主要是凌濛初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制作而成的。“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大致相同,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代表作有《宣徽院隐仕女秋千会》《赵司户千里遗言》《破堪案大儒争闲气》等。

17、《清平山堂话本》

话本在宋元至明初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后大量出现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专集和选集。《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最早的话本选集,是嘉靖年间洪楩刊印的,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和《醒梦》六集,每又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多为宋元旧编,包括文言传奇,文字粗糙,体例不一,但却保存了作品的原貌,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旧本有一定意义。

18、小品文

指体制短小的散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问题都可适用。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向的某种变化。大多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风貌,真实细腻地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写实求真的创作特征。代表作有三袁、张岱、王思任等,代表作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西湖七月半》。

19、八股文

又称制义、制艺、时艺、时文等。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尤以《四书》命题占多数。题出《四书》,则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自起股至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八股文。明代著名的八股文作家有王鳌、钱福、赵南星、汤显祖、陈子龙等。八股文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及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对当时的文人实则是一种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奴化和禁锢。

20、性灵说

公安派文学理论批评强调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独创见解,反对虚伪矫饰,随声雷同,与任何形式的束缚。袁宏道《叙小修诗》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21、童心说

《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同时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22、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创作的四部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声猿”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这四个短剧充分表现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语言通俗流畅,具有嬉笑怒骂,辛辣锐利的特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23、昆山腔

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以及北曲声腔溶于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这种新的昆山腔(也称昆腔)遂流行南北,独霸剧坛,至今仍流传大江南北。

24、传奇

“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因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南柯太守传》等。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所以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奇”。到了明代,则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本上,吸收元杂剧某些优点起来的。明中叶以后,“传奇”盛极一时,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宝剑记》《红梅记》等。“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25、临川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与吴江派相对立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而得名,也称玉茗堂派。属于此派的作家还有吴柄、孟称舜、阮大铖等。“临川派”注重情辞,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要求格律服从情辞,反对格律约束情辞。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重视文采,因此,此派又称“文采派”。与吴江派不同的是,汤显祖实际上并没有组织起一个派别,后人所谓“临川派”是指那些在创作中接受了汤显祖影响而艺术风格相近的传奇作家,他们在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

26、吴江派

明代后期重要的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属于此派的还有顾大典、卜世臣、吴天成、王骥德、叶宪祖、袁于令、沈自晋等。沈璟在传奇音乐体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戏曲理论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因此,吴江派又称“格律派”。沈璟与吴江派作家的实践,对当时“案头之曲”倾向是一种纠正,而轻视传奇剧本作为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加之过分强调声律,不免本末倒置,说教思想显得不近人情,文学成就并不高,然其与“至情论”的临川派针锋相对,有着深远的影响。

27、临川四梦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又均与梦有关,故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是汤显祖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是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诫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并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大家地位。

粲花斋五种曲:吴炳,号粲花主任。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为“粲花斋五种曲”。

博山堂三种:范文若的《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

石巢四种:阮大钺,号石巢。传奇《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利合》的合称。

四声猿:《狂鼓史》写祢衡阴间重演击鼓骂昔的情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权贵的愤慨,剧中的祢衡实即作者自况;《玉禅师》写传说中的月明和尚庾柳翠的故事,对佛门和封建上层人物进行了揭露和讽刺;《雌木兰》和《女状元》前者写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后者写黄春桃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反对封建歧视,要求男女平等的精神,也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

明代 名词解释 完

1、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从成祖到英宗,几十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三杨,即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2、茶陵派

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针对台阁体卑冗萎弱、肤浅工巧的诗风,他们主张性情,反模仿,推崇李杜,强调法度声调。但因李东阳历任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多不出馆阁、宫廷生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茶陵诗派对台阁体文风是有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影响。

3、前七子

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以何、李为代表。《明史·文苑二·李梦阳传》云:“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子。”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世称“前七子”。前七子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都鄙视自西汉以后的所有散文和中唐以后的所有诗歌。其主张为当时许多文人所接受,形成了影响广泛地复古运动。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名称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诗文复古,而影响又过之,故称“后七子”。后七子继续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公安派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此外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因袁氏兄弟为湖北公安人,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且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6、唐宋派

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提倡唐宋古文,归有光撰《项思尧文集序》,针对王世贞“无元文”之说,不仅主张唐宋,而且称赞宋元。唐顺之编著《文编》,将韩、柳、欧、苏、曾、王之文与秦汉之文兼收并蓄。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更明确将此八家之文合为一编。由于宗唐拟宋,这派作者乃有“唐宋派”之称。

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因其皆为湖北竟陵人,故名。竟陵派的诗文主张,既反七子之弊,又纠公安之失。认为公安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的大量产生有促进并作用。但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8、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称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说。这种形式,源于宋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雏形。明清长篇小说普遍采用,因此,章回小说也作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称。由于这种形式源自“说话”,所以每回多用“说话”一语开头,每回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中间分引用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特点是保持了话本的某些形式、语言特色等,但有所发展,分章标回,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登峰造极之作是《红楼梦》,它标志着章回小说最完美的形式和最高的艺术成就。

9、神魔(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从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有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狭义公案小说等名称。神魔小说又称神话小说,主要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在明代后期,形成热潮,它们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是其艺术代表。

10、公案小说

主要写封建社会官府侦察破案的故事,是从“话本”的“公案”一类演变而来的,明代已产生了不少公案小说,如《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龙图公案》等。

11、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金瓶梅》常常被看作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讽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12、通俗小说

也称俗文学,是相对于正统文学(诗词散文)而言的。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喜爱的一类文学作品,一般包括白话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从创作过程来看,大都是民间集体口头创作,从内容上看,大都反映民间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大都通俗易懂,新鲜活泼,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13、历史演义

历史演义是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地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4、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常用的涵义是指评论诗或词、诗人或词人、诗或词的流派及有关本事等内容的著作。在话本或说唱故事中,也有用诗话、词话来命名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唐秦王词话》。还有明人创作小说,于章回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

15、拟话本

“话本”是宋元“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即“拟话本”。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也趋于复杂,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拟话本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是一种主要借案头阅读的作品。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16、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艺术特点有:一、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共收作品七十八篇,主要是凌濛初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制作而成的。“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大致相同,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代表作有《宣徽院隐仕女秋千会》《赵司户千里遗言》《破堪案大儒争闲气》等。

17、《清平山堂话本》

话本在宋元至明初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后大量出现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专集和选集。《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最早的话本选集,是嘉靖年间洪楩刊印的,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和《醒梦》六集,每又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多为宋元旧编,包括文言传奇,文字粗糙,体例不一,但却保存了作品的原貌,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旧本有一定意义。

18、小品文

指体制短小的散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问题都可适用。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向的某种变化。大多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风貌,真实细腻地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写实求真的创作特征。代表作有三袁、张岱、王思任等,代表作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西湖七月半》。

19、八股文

又称制义、制艺、时艺、时文等。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尤以《四书》命题占多数。题出《四书》,则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自起股至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八股文。明代著名的八股文作家有王鳌、钱福、赵南星、汤显祖、陈子龙等。八股文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及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对当时的文人实则是一种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奴化和禁锢。

20、性灵说

公安派文学理论批评强调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独创见解,反对虚伪矫饰,随声雷同,与任何形式的束缚。袁宏道《叙小修诗》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21、童心说

《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同时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22、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创作的四部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声猿”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这四个短剧充分表现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语言通俗流畅,具有嬉笑怒骂,辛辣锐利的特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23、昆山腔

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以及北曲声腔溶于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这种新的昆山腔(也称昆腔)遂流行南北,独霸剧坛,至今仍流传大江南北。

24、传奇

“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因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南柯太守传》等。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所以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奇”。到了明代,则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本上,吸收元杂剧某些优点起来的。明中叶以后,“传奇”盛极一时,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宝剑记》《红梅记》等。“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25、临川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与吴江派相对立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而得名,也称玉茗堂派。属于此派的作家还有吴柄、孟称舜、阮大铖等。“临川派”注重情辞,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要求格律服从情辞,反对格律约束情辞。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重视文采,因此,此派又称“文采派”。与吴江派不同的是,汤显祖实际上并没有组织起一个派别,后人所谓“临川派”是指那些在创作中接受了汤显祖影响而艺术风格相近的传奇作家,他们在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

26、吴江派

明代后期重要的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属于此派的还有顾大典、卜世臣、吴天成、王骥德、叶宪祖、袁于令、沈自晋等。沈璟在传奇音乐体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戏曲理论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因此,吴江派又称“格律派”。沈璟与吴江派作家的实践,对当时“案头之曲”倾向是一种纠正,而轻视传奇剧本作为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加之过分强调声律,不免本末倒置,说教思想显得不近人情,文学成就并不高,然其与“至情论”的临川派针锋相对,有着深远的影响。

27、临川四梦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又均与梦有关,故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是汤显祖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是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诫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并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大家地位。

粲花斋五种曲:吴炳,号粲花主任。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为“粲花斋五种曲”。

博山堂三种:范文若的《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

石巢四种:阮大钺,号石巢。传奇《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利合》的合称。

四声猿:《狂鼓史》写祢衡阴间重演击鼓骂昔的情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权贵的愤慨,剧中的祢衡实即作者自况;《玉禅师》写传说中的月明和尚庾柳翠的故事,对佛门和封建上层人物进行了揭露和讽刺;《雌木兰》和《女状元》前者写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后者写黄春桃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反对封建歧视,要求男女平等的精神,也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

明代 名词解释 完


相关内容

  • 新编日语第一册单词txt版
  • 会う 家 上 絵 甥 顔 聞く 杭 毛 声 酒 試合 少し 世界 そこ 高い 近い 机 手 年 中 肉 布 猫 残す 箸 人 船 下手 星 前 耳 昔 目 物 山 雪 良い 楽 理解 留守 歴史 六 私 あう 遇见 1 动1 いえ 家 2 名词 うえ 上 0 名词 え 画, 图画 1 名词 おい 侄 ...

  • 论宪法解释
  • 论宪法解释 摘要: 宪法解释制度是指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依照一定的解释程序对宪法的规定的涵义进行解释和说明的制度.本文对宪法解释的含义,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特点.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及其形成原因.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对策 ...

  • 论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
  • 论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 论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 郝守才・蔡军_ "刑法的适用过程就是解释刑法的过程",这是几乎所有的刑法学界学者们的共识.刑法司法解释在整个刑法适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是连接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桥梁.因此,对刑法司法解释的研究成为当前刑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观 ...

  • 检察机关司法解释效力的完善
  • 摘要:现行检察机关司法解释效力的弊端,主要是其正当性.效力内容.形式效力相互冲突的问题.存在这些弊端的原因,一是历史惯性和制度缺陷的相互作用,二是理论研究的混乱加剧了检察解释效力的困惑,三是缺乏现代法治理念.规范检察机关司法解释效力的对策主要有:完善检察机关司法解释的立法,明确制定原则,赋予其正当合 ...

  • 论刑事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 一.关于刑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理论界的主要观点 刑事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是指刑事司法解释对其实施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对于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理论界观点众多,一般来说,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刑法司法解释对所解释的刑法规定颁布实施以前的案件是否有溯及力:二是刑法 ...

  • 论法律解释的文义解释方法
  • 论法律解释的文义解释方法 [摘要] [关键词] 一.有关法律解释的方法的研究概况 17世纪,荷兰自然主义启蒙思想家格老秀斯在对条约解释时,提出文义解释和论理解释.他在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第二编第十六章"条约的解释"部分写道:"恰当的条约解释规则应当从最可 ...

  • 夏勇: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
  • 近年,我国刑法司法解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诸多改善建议中不乏"个案解释"的主张,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概念都是作为法官解释的同义语来使用的:"刑法适用上的个案解释是指法官在适用刑法过程中,针对具体案件,对刑法条文作出的说明."①本文将要论述的"个案解释&q ...

  • 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方法
  • 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 关键词: 刑法解释/司法解释/个案解释/法官解释/主动解释/被动解释 作者简介:夏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近年,我国刑法司法解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诸多改善建议中不乏"个案解释"的主张,但到 目前为止, 这一概念都是作为法官解释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

  • 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的研究
  • 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关键词: 刑法解释/司法解释/个案解释/法官解释/主动解释/被动解释作者简介:夏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近年,我国刑法司法解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诸多改善建议中不乏"个案解释"的主张,但到 目前为止, 这一概念都是作为法官解释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q ...

  • 宪法解释的特质
  • 作者:刘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年11期 中图分类号:D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8X(2008)04-0042-06 宪法解释方法是宪法学之核心--宪法解释学--的核心.宪法解释方法来自于一般法律解释方法,但一般法律解释方法能够完全满足宪法解释方法的需要吗?本文认为,由于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