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赵元 张晓玲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4)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独立研究课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界定、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以及对策等研究的现状作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总体评价,有利于深化认识,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辅导员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综述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该说,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重要、神圣、光荣的。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复杂因素使许多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常常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迷惘、困惑,从而直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成效的发挥。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阐述辅导员职业认同存在的因素以及对策等,并进行总体评价。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界定

(一)职业认同

目前,在职业认同的概念上,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基本认为,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认同主体对职业的主观看法。关于职业认同,Meyer等提出了职业认同的三维模型,认为职业认同应包括情感认同、持续认同和规范认同三种成分。其中,情感认同指个体情感上对职业的依恋、认同和心理投入,从而形成维持某一职业的愿望;持续认同指个体知觉到自己离开某一职业而不得不承受的成本和代价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某一职业;规范认同指个体出于对职业忠诚的规范,或者从职业中获利,出于互惠原则而形成对职业的忠诚感。职业认同影响着离职率和工作业绩、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这种观点对我国学者影响较大,被广泛用来研究教师的职业认同等。

(二)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各研究者关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强调,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关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是借鉴教师教育领域对职业认同所做的研究,建立在教师职业认同基础之上。一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辅导员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辅导员当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较为全面的界定是黄菊、黄祥嘉给出的。他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是处于特定情境中的辅导员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包括辅导员对职业的认知、职业情感、职业的期望、职业的意志、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感知等,其中,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评价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核心问题。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意义

获悉,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对这样一个有组织、人员庞大的队伍作职业认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方面的研究不多见。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水平等,不仅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即辅导员、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低,从辅导员看,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从学生工作看,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以及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和传承等;从学生角度看,影响学生的成材和成长。另外,有人从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方面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意义。例如,黄菊、黄祥嘉认为社会职业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认同对专业化的影响。张炳武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角度阐明了职业认同在高校辅导员职

业化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克服职业倦怠、减轻工作压力等。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困乏的原因

在探寻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根源方面,目前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性成果,一致认为,在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者由于侧重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影响原因,主要从社会、组织、个人等方面提出各自的观点。

社会方面,即社会环境、观念、政策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主要的观点有:社会偏见导致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一种岗位而不是一种职业;国家政策中对辅导员作为职业也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等。

组织方面,即从高校角度分析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主要的观点是:辅导员职业体系不健全;辅导员角色和职责模糊;辅导员在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缺乏公平;辅导员工作职责杂,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个人方面,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力不从心,工作效果得不到学生认可;辅导员成就动机与实际效果相矛盾;辅导员个人人格特征;辅导员缺乏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发展方向迷茫等,是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缺乏的主要原因。

另外,韩春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主要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无法很好地满足其各层次的需要,造成辅导员职业缺乏吸引力、职业认同感低。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辅导员职业认同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上,社会偏见、国家政策,组织上,职业体系、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个人上,专业知识与技能、心理需要、人格特征等,都会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关于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研究职业认同状况,探寻导致职业认同不高的相关因素,最终都是为了寻求解决职业认同的策略问题。从已有的研究看,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大体分为指向个体和指向组织的干预。

韩春红认为,除改善辅导员待遇方面,还应在促进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拖累;加强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的建设,走出孤军奋战的误区;发挥专业优势,在创造性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张炳武认为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和专业化培养、建立科学评价制度、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和营造职业发展氛围等措施。具体说,要在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职业形象、职业成就感、职业发展的动力、职业归属感方面努力。邓凯文提出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物质上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精神上,辅导员自身要端正职业认识,学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专业课老师和学生也要尊重、理解辅导员的工作。

另外,黄菊、黄祥嘉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层面复杂因素决定的,因而消解这一问题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社会要建立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社会认同;高校应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微观环境;辅导员应自觉强化对职业角色和职业价值的认同。

上述的解决办法为我们研究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供了有益启示,从总体上把握了解决方向,但缺乏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

六、对目前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对扩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的研究深度有积极意义,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改革辅导员工作、队

伍建设等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辅导员职业认同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有必要激发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综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同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辅导员职业认同已经成为独立研究课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某些内容的讨论上仍然有比较大的欠缺,极有拓宽视野和加深讨论、研究的必要。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全面、深入不够,理论研究少。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只有5篇专门探讨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文章,理论高度和深入研究不够,与这一重大而突出的现实课题相比,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现实需要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欠缺。在已有研究中,经验性地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问题,但是,在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够全面、深入,例如辅导员的职称、学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职业认同是否有影响等问题在各类研究中均未涉及。在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内涵方面,讨论甚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概念内涵的公认观点。另外,现有研究也没有构建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模型,比如与职业倦怠、人格因素等其他变量的关系等。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方法单一,实证研究少。目前,有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和一般经验的总结上,主要运用经验总结和思辩方法,泛泛而谈,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在抽象的理论分析、定性概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定量、采集、统计等新颖方法的运用,这不论是对于推动本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还是对于现实中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现有研究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层次结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以及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社会、对自身的影响、促进职业认同的措施等方面缺乏多层面、多维度系的研究。目前,一方面有必要加大对辅导员职业认同进行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应用部分的研究,另一方面,应当把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运用整体思维,加强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另外,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对辅导员职业认同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时代状况、现实背景、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这样,既能够充分把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的经验,又能够掌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实境遇,准确预测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韩春红.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 2007,(3):118-120

2、张炳武.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44-47

3、黄菊、黄祥嘉.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12): 46-47

4、邓凯文.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J],科技资讯 2009,(14):192

5、彭金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09,(5):155-156

作者简介:

赵元zhaoyuan(1977--),男,汉族,云南永善人,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赵元 张晓玲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4)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独立研究课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界定、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以及对策等研究的现状作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总体评价,有利于深化认识,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辅导员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综述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该说,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重要、神圣、光荣的。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复杂因素使许多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常常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迷惘、困惑,从而直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成效的发挥。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阐述辅导员职业认同存在的因素以及对策等,并进行总体评价。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界定

(一)职业认同

目前,在职业认同的概念上,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基本认为,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认同主体对职业的主观看法。关于职业认同,Meyer等提出了职业认同的三维模型,认为职业认同应包括情感认同、持续认同和规范认同三种成分。其中,情感认同指个体情感上对职业的依恋、认同和心理投入,从而形成维持某一职业的愿望;持续认同指个体知觉到自己离开某一职业而不得不承受的成本和代价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某一职业;规范认同指个体出于对职业忠诚的规范,或者从职业中获利,出于互惠原则而形成对职业的忠诚感。职业认同影响着离职率和工作业绩、组织公民行为和自我效能感。这种观点对我国学者影响较大,被广泛用来研究教师的职业认同等。

(二)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各研究者关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强调,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关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是借鉴教师教育领域对职业认同所做的研究,建立在教师职业认同基础之上。一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辅导员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辅导员当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较为全面的界定是黄菊、黄祥嘉给出的。他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是处于特定情境中的辅导员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包括辅导员对职业的认知、职业情感、职业的期望、职业的意志、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感知等,其中,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评价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核心问题。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意义

获悉,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对这样一个有组织、人员庞大的队伍作职业认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方面的研究不多见。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水平等,不仅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即辅导员、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低,从辅导员看,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从学生工作看,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以及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和传承等;从学生角度看,影响学生的成材和成长。另外,有人从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方面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意义。例如,黄菊、黄祥嘉认为社会职业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认同对专业化的影响。张炳武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角度阐明了职业认同在高校辅导员职

业化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克服职业倦怠、减轻工作压力等。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困乏的原因

在探寻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根源方面,目前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性成果,一致认为,在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者由于侧重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影响原因,主要从社会、组织、个人等方面提出各自的观点。

社会方面,即社会环境、观念、政策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主要的观点有:社会偏见导致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一种岗位而不是一种职业;国家政策中对辅导员作为职业也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等。

组织方面,即从高校角度分析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主要的观点是:辅导员职业体系不健全;辅导员角色和职责模糊;辅导员在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缺乏公平;辅导员工作职责杂,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个人方面,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力不从心,工作效果得不到学生认可;辅导员成就动机与实际效果相矛盾;辅导员个人人格特征;辅导员缺乏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发展方向迷茫等,是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缺乏的主要原因。

另外,韩春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主要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无法很好地满足其各层次的需要,造成辅导员职业缺乏吸引力、职业认同感低。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辅导员职业认同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上,社会偏见、国家政策,组织上,职业体系、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个人上,专业知识与技能、心理需要、人格特征等,都会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关于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研究职业认同状况,探寻导致职业认同不高的相关因素,最终都是为了寻求解决职业认同的策略问题。从已有的研究看,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大体分为指向个体和指向组织的干预。

韩春红认为,除改善辅导员待遇方面,还应在促进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拖累;加强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的建设,走出孤军奋战的误区;发挥专业优势,在创造性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张炳武认为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和专业化培养、建立科学评价制度、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和营造职业发展氛围等措施。具体说,要在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职业形象、职业成就感、职业发展的动力、职业归属感方面努力。邓凯文提出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物质上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精神上,辅导员自身要端正职业认识,学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专业课老师和学生也要尊重、理解辅导员的工作。

另外,黄菊、黄祥嘉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层面复杂因素决定的,因而消解这一问题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社会要建立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社会认同;高校应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微观环境;辅导员应自觉强化对职业角色和职业价值的认同。

上述的解决办法为我们研究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供了有益启示,从总体上把握了解决方向,但缺乏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

六、对目前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对扩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的研究深度有积极意义,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改革辅导员工作、队

伍建设等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辅导员职业认同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有必要激发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综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同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辅导员职业认同已经成为独立研究课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某些内容的讨论上仍然有比较大的欠缺,极有拓宽视野和加深讨论、研究的必要。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全面、深入不够,理论研究少。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只有5篇专门探讨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文章,理论高度和深入研究不够,与这一重大而突出的现实课题相比,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现实需要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欠缺。在已有研究中,经验性地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问题,但是,在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够全面、深入,例如辅导员的职称、学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职业认同是否有影响等问题在各类研究中均未涉及。在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内涵方面,讨论甚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概念内涵的公认观点。另外,现有研究也没有构建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模型,比如与职业倦怠、人格因素等其他变量的关系等。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方法单一,实证研究少。目前,有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和一般经验的总结上,主要运用经验总结和思辩方法,泛泛而谈,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在抽象的理论分析、定性概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定量、采集、统计等新颖方法的运用,这不论是对于推动本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还是对于现实中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现有研究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层次结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以及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社会、对自身的影响、促进职业认同的措施等方面缺乏多层面、多维度系的研究。目前,一方面有必要加大对辅导员职业认同进行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应用部分的研究,另一方面,应当把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运用整体思维,加强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另外,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对辅导员职业认同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时代状况、现实背景、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这样,既能够充分把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的经验,又能够掌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实境遇,准确预测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韩春红.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 2007,(3):118-120

2、张炳武.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44-47

3、黄菊、黄祥嘉.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12): 46-47

4、邓凯文.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J],科技资讯 2009,(14):192

5、彭金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09,(5):155-156

作者简介:

赵元zhaoyuan(1977--),男,汉族,云南永善人,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 研究报告的书写
  •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 浙江教育学院 卢真金 一.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的意义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三.写作要求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的策略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 ...

  •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 摘要:文章在深入解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基础上,借鉴经典的四因素模型,通过对复旦大学108名学生资助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包括外部性.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和人际关系在内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也 ...

  • 2013年暑期辅导员培训总结
  • 培养专业化与职业化精神 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做好一名高职院校辅导员 ----xx年暑期辅导员培训总结 梁小花 8月24号到28号,我参加了学院暑期的辅导员培训课程,这次培训经过学生处领导和同事的精心安排与细致组织,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此次培训中,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感悟,细心探讨 ...

  • 高职课程开发文献综述范文
  • 一.关于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综述 当前国内外对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这些开发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课程开发模式上学科论取向依然浓厚,对职业论的取向仍然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流于形式:第二,国内课程开发模式大都是对世界主 ...

  •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 前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495万毕业生中145万待业:2008年559万毕业生中173万待业:2009年611万毕业生中196万待业:2010年631万毕业 ...

  •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理想图景
  • [摘要]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一直缺乏合理有效的参照标准,职业化理想图景有待建构.辅导员职业化内涵的正确理解是理想图景建构的基础,它是指辅导员职业运动.变化和发展至理想状态的历程.辅导员职业化的理想图景是职业伦理.职业地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标准等各方面理想状态的有机综合,总体上可以归纳为物 ...

  • 心理学论文选题
  • 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人格心理学 (三).认知与实验心理学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 (六).社会心理学部分 (七).变态心理学 (八).学校心理辅导 (九).健康心理学 (十).心理学史 (十一).生理心理学 (十二).脑与认知 (十三). ...

  • 教师法治观念研究综述
  • 摘 要 教师法治观念是教师对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目前,对教师法治观念的研究基本是从意义.现状.原因及对策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在研究方法.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 教师 法治观念 法律意识 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董云,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1       ...

  •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 教师教学能力 相关概念鉴定: 1教学 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