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哲学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划句号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问题困扰了生物学界好多年,终于被一位老外研究出了结果,证明先有蛋后有鸡。学术界为之大喜,为之额首相庆,笔者对此有些迷惑不解,很多报刊杂志上看到:从生物学上证明了先有蛋后有鸡的外国专家说,从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卵子不能携带变异基因,只有精子中的Y因子才可以携带变异的基因.。如果这样的话,精子的产生者是不是应当说是只鸡呢?因为它排出的精子携带的是它的全部遗传基因,说明了精子的父本也是只鸡,这样也同样于道理上说不通。 拙以为其实不需要耗费这样多的精力,去研究鸡和蛋哪个在先,这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 。当它成为问题时,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丢了人。

首先我们说说鸡。众所周知:鸡是由原鸡发展进化而来的。生物在地球上的生物圈中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为了被我们称之为原鸡的动物,再经历过一次的进化,成为被我们现代生物学称之为鸡的动物。鸡与原鸡在进化的一刹那,其中的一只原鸡首先成了鸡,它与自己有相同 命运 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与原鸡从此相揖别而分野了。鸡是我们生物学中规定 的,与原鸡相比具有了一定的差异的,并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特征的动物的生物学命名。它必然不同于原鸡。第一只获得鸡的特征的被称为鸡的动物,它的父母都应该是原鸡,否则,也不会被称为第一只鸡。究竟哪只鸡可称为第一只鸡{标准鸡},那是我们无法断定的,只是在生物学上对于具有了规定的生物学特征的某个类别的动物称为鸡。从理论上讲,应该有第一只改变了遗传特质的原鸡的子女,是它开始了一个新的物种的种群繁衍的历史。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异议 :这第一只鸡一定是原鸡的子女。

第一只鸡是原鸡的子女,这与第一只鸡蛋又有什么关系呢?鸡做为一种卵生动物是由卵受精孵化而生,受精卵与鸡是一种这样的关系,当它能够孵 化成为鸡的时候,它是这只鸡的生命过程当中的一个部分过程,不可把它分割开来,失去这一过程则鸡也无从谈起了。而不受精的卵对于这个问题则毫无意义,可以不必去谈它。这做为第一只鸡的前身——受精卵是由母的原鸡所生,受精卵的父亲也是原鸡,但在受精的一刹那,一切都改变了,这只受精卵的基因组合使它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突变,具备了生物学所规定的鸡的受精卵的全部的特征,并由此开始了第一只鸡的生命历程,我想,究竟是鸡与蛋先有谁,那已经不言自明了。 其它的生物如马与驴,虎与狮,它们之间的交配产生了驴骡,马骡,狮虎,虎狮等等新的生物品种种类,它们都与自己的父亲母亲的基因组合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异,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另一种动物。当它们能够 形成种群而自身繁衍时,也可以形成一些新的物种并开始它们的种群的生存发展的历程。原鸡和鸡的变化却没有这样明显,也可能是已经变成了鸡的原鸡子女与原鸡的那些还没有变成鸡的子女反复回交,既生鸡,又生原鸡,变异与返祖,反反复复,经过一个漫长时间才逐渐形成独具特征的并有一定规模的种群,原鸡中的一支进化成为了鸡。

原鸡和鸡是卵生的动物,与胎生的动物相比不同的是,受精卵做为从受精卵——孵化期卵——脱壳幼体——成体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与其它胎生的动物的经过受精卵——母体内胎儿——初生幼体——幼体——成体的发育形态不同,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和胎儿期是在母体内发育,而卵生的动物的受精卵孵化则是在母亲身体外发育,由此产生了蛋生鸡的感觉,它是错觉,也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产生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论,主要是因为在人们的研究中,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为地把从蛋到鸡的这一完整的生命发展过程割裂开来,把做为一只鸡的完整的生命过程中受精卵发育成为鸡这一个阶段从整个生命过程中分割开来,使之成为 具有了两种具有着不同属性的东西,从而产生了谁是母体的争议。做为一只鸡的成长的全部过程中,不能离开受精卵和它孵化发育的这一个必备的过程,,不是蛋生出了鸡而是蛋孵 化成了鸡,蛋的本身变成了鸡。这个“第一只鸡”,在受精卵的阶

段,已经就具备了鸡的全部生物学特征,可称为“第一只鸡卵”。做为个体和母体之间,只有在 当母体内生成的个体能够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时不改变母体自身做为一个独立生命体而存在,这时才可称为母体,而鸡的幼体脱壳只能称受精卵为前身。鸡蛋与它所发育成的鸡不具备这种母子生成关系。当人们习惯于在习惯上把鸡蛋孵化看做蛋生鸡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议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在数学和逻辑学中,都有关于集合的概念,原鸡和鸡分别做为既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又有差异的两个集合,它们之间相对比,必然有着不相同的要素存在,也就是这些要素形成了原鸡与鸡的差异,。当原鸡集合进化到与鸡的集合仅差一个要素 时,仍是原鸡的集合。当有了一只原鸡的子女进化到了已经完全具备了鸡的集合的全部要素时,便符合鸡的集合要素规定,这时它便成了与它们父母分别属于不同物种的鸡,第一只得到这鸡的集合最后所缺的要素的原鸡的子女,便是第一只鸡,它的前身卵体形态就是第一只鸡卵,这是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而不是人们通常一般意义上讲的鸡蛋。第一只鸡蛋从其字义上可以解释为第一只鸡下的蛋,也可以定义为第一个已经完全具备了鸡蛋的生物学特征的原鸡蛋,它们的不同函义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只鸡蛋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引进了人们争议,人们忘记了自己,仅立足于从词语表面意义去争议,忘记应当由人们自己来规定了一个定义,也就是说在研究之中丢了人,使自己在科学研究之中陷入了自已在无意之间为自己所设下的逻辑陷阱,已经与人们要研究的对象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反而不知道自己是在争论些什么,一切都走了样:如果说第一鸡生了第一只鸡蛋,那么第一只鸡又是谁生的?第一只鸡蛋生了第一只鸡,那些么第一只鸡蛋又是从哪来的?如此反复,争论不休。

从哲学上讲,是鸡生先于鸡蛋还是鸡蛋先生于鸡也是一个命题,鸡和原鸡它们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从原鸡这个范畴到鸡的范畴必须是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跨越了度的界限 ,才发生从旧质到新质的一次飞跃。,它们之间有既有质的差异,又是经过了原鸡向鸡这个范畴的量变的积累, 当量变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了突变。原鸡后代中的一只首先得到了鸡的全部特征要素时,突变成为鸡,体现了在度的方面的超越,而这个超越的载体是原鸡生的蛋,它已经变异得具备了完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鸡蛋所需的质,也符合了鸡蛋的范畴,应当称为第一只鸡蛋,它所孵化成的鸡则是第一只鸡。当一个具备完全新质的蛋孵化为鸡,就开始了一个新的种群繁衍的开端。由原鸡生的第一只鸡蛋孵化出了第一只鸡这一事实,说明了先有鸡蛋后有鸡。 产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研究中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为地把蛋到鸡这个过程割裂了,把受精卵孵化成为鸡的这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分割为两种东西,变成了谁是母体的争执。做为一只鸡的成长不能够离开受精卵的这个发育的阶段,不是蛋生出了鸡,是蛋的本身发育成了鸡,这第一只鸡在受精卵的阶段已经具备了鸡的全部的生物学特征,这个蛋可称做第一只鸡蛋。做为母子关系的生成物与母体之间,母体只有在生成新生体时不改变自身特征和存在时,才可以称为母体,蛋与它所发育成的鸡不具备 这种母子关系,不能称为蛋生鸡。其次争议也是源于概念的含糊不清。第一只鸡是具备了鸡的完全的生物学特征的动物,这个无可争议,而第一只鸡蛋,则会产生歧义:第一只完全具备鸡蛋生物学特征的蛋,还是第一只鸡生的蛋?鸡蛋是由鸡生的,鸡蛋生小鸡,这是人们眼中的一般的“常识”,也是引发这场争论的祸首。, 研究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我们把蛋与鸡联系起来,把它们看做一个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的两个不相同状态又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阶段去分析,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什么是鸡?什么是原鸡?本来在进化的一刹那,差异也不那么太大,只不过人们生物学的研究中,为了研究动物的生物学方面的特点而对它们进行的类别划分,才人为地规定了鸡和原鸡做为两种类别的动物的名称,否则也就无所谓鸡与原鸡之间的区别了。人为地割裂了一个个体生命在过程上的联系,使得我们的科学研究的命题的本身就已经 背离了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

初衷,使之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争议已变得毫无意义。哲学原本就是关于人的哲学,科学研究是由人类进行的科学研究,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人是本源。改造我们的学习,以人为本,是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所应必须坚持的一条准则。如果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丢了人,就会出现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争论不休的笑话。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笔者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入手,提出来了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要以人为本,不是为了迎合什么,而是认为应当把它做为科研和学习的指导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免使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走上歧途。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你说学习和科学研究都要以人为本,那末,怎么样才能以人为本?

笔者还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生物学争议了百年,在思想界争论了千年的话题谈起的,那么还说蛋与鸡。

在读小学时,曾有老师谈起这个命题,觉得很新奇,后来,在《黑龙江日报》上的理论版上看到一篇文章,又一次提到这个问题,并且说,这个命题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学,在哲学家那里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就觉得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于是就写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来我的观点:先有蛋,后有鸡。出现鸡与蛋谁在先的争论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丢了人,走上了歧途,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我们走出误区。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正确思想的来源呢?在刚刚接触这一命题时,笔者一开始也迷惑不解:鸡是蛋生的,蛋是鸡下的,第一鸡先于蛋,那么第一鸡又是哪来的;如果说第一只蛋先于鸡,那么,这第一只蛋又是哪来的,确实叫人纠缠不清。笔者不是科研人员,平时做的是具体工作,但平时很愿意与人争论,探讨问题。笔者从中发现:人们在争论不休之中,常常会离题万里,越扯越远离主题,甚至于是相同的道理各执一端钻了牛角尖做了相反的解释,当局者迷。当有人从中分析会发现:双方的立场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由于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概念的含混,或者说各自只不过是抓住了某一个重要方面并作片面性强调等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笔者想;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而没被发现?当笔者琢磨这两个引起争议的字义时发现:这两个词从意义上都可以作两种解释:第一次出现的或者说是第一只具备完全的生物学特征的,这两个词的不同意义上的内涵当在争论中被人无意识地混淆,并且变来变去,使得问题更加缠绕不清,变成了悖论。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鸡与蛋,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鸡民蛋并有着不同的内涵 ,当我们确定一个标准时,便为解决问题打开了方便之门。就象用计算机,在规定的程序中输对了码。如果使用的是86版式你却用98版式的规定编码按键盘,一定不会打出你想要的字,如果是输入法用错了,那么就更不必说了。进行生物学上的评价你偏用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和打字员选择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却按双拼输入法的规定编码击键盘有什么区别?鸡作为卵生动物,在生命的延续的形式上有着迥然不同,人们习惯成自然地认为是蛋生了鸡,把蛋是鸡的生命过程一部分这一事实掩盖了。这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们没能走出这个圈子,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人的本身,忘记了自己在研究工作中是概念的设定者和标准的制定者。

其实,在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原因,使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更应当把人作为一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要素加以考虑。很多动物由野生动物变成家庭畜养,经过长期驯化,其生活习性大大地超过了种间差异,狼种犬从狼群中分化出来,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家畜,而狼的生活习性不变。因此,生物学的特征,也不是划分物种的绝对标准,生物学不是纯粹的,不能简单地以基因的重合比例来划分物种,它不象理论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九加一必须进位,因为生物学 简单相加的关系,生物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全面考虑这些标准,怎样规定的。只有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怎么样制定的标准,不就走出泥沼了吗?笔者有几则寓言,都反应了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当我们抛开与人的关系而孤立抽象地分析研究物种,只能走入歧途。也许鸡与原鸡之间基本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说把原鸡

人工饲养,经过几代或几十代之后,可能与家鸡也就没有多大差别了。

《飞不起来的天鹅》写到:一对天鹅在一片苇塘中做巢,它们和别的天鹅一样,在湖泊一的水中捕获小鱼小虾吃,曰子过得很自在。

有一天,这对天鹅发现:在湖边的岸上的草地上有一堆小鱼,于是它们饱食了一顿。第二天,它们又有那里发现了一堆小鱼真是幸运,好事怎么都让它们遇上了,两只天鹅非常高兴,又饱食了一餐美味…….。就这样,它们每天都会很幸运地有一堆小鱼等待它们去饱食,从此它们再也不用去辛苦地捕获食物了。吃饱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慢慢地,这对天鹅肥胖得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象以前那么样灵巧了。可是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的天鹅却没有发现—伏在草丛中的那一双贪婪的目光。 终于,当天空飞来的罗网罩向这对幸福的天鹅时,它们发现:自己从前那双灵敏而有力的翅膀再也托不起它们那沉重的身躯,。于是,它们被捉住,被人们关在笼子里,一代又一代,终于变成了又呆又笨的家鹅了。 《将要死去的狼》中写到:一群狼来围攻羊群,被猎人和猎狗们打得落荒而逃.。

群狗蜂拥而上,追击狼群,一只受伤的狼被猎犬围在当中,头狗走到伤狼的面前说:我们曾经是兄弟姐妹,看在这个情分上,我们就不杀死你了,还是加入我们当中吧,帮助主人看守羊群,还有好吃好喝的,每天都有主人给的肉吃,不用像你的那些同伴们含辛茹苦四处奔波觅食了,常常会饥肠辘辘,还是跟我们一起帮主人牧羊吧。受伤的狼挣扎着抬起头来说:过去时,我们是曾经是一家,可是当你们为了吃人类给你们食物,你们就把灵魂抵押给了人类,成为人们看家护院的狗,我们从此以后,就不再是一家,而是我们的比人还凶恶的敌人了。我宁愿饿死,也不会加入你们的行列,象奴才一样地卑躬屈膝乞求人们残羹剩饭。我们生为战斗而生,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说完头猛然地挣扎起来,向头狗冲去,可是由于血已流尽,没有力量再冲到头狗面前,就支持不住倒在地上死了

《把人当妈妈的野营训练鸭子》中写到:在一片密密的芦苇荡里,有一对美丽的野鸭在孵卵。 可是,有一天,它们被猎人打死了。一个在水里打鱼的人发现了这窝野鸭蛋,就把它拿回家,放在火炕头上孵化。过去了好一些日子,终于蛋壳破了,小野鸭从里面钻了出来。渔人看到小野鸭很高兴,就喂给它们米和水吃.。后来这群小野鸭子都会跑了,就一直跟随渔夫的身后,无论是渔翁走到哪儿,它们就跟随到哪儿。原来,小野鸭子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的动物或者人都会当成母亲。从此以后,这群野鸭一代又一代地繁衍,成了家鸭子。但由于没有妈妈的言传身教,所以,就没有学会自己孵化鸭蛋,只能靠人类来帮助它们孵化鸭蛋来繁衍后代。

我们人类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习知识,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研究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具体化,实用化,功利化,都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钻了牛角尖,学科崇拜使得人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见物不见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当我们从中跳出来,在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自身也加以审视的时候,反省,就应该会从中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多科学体系,进行了许多的科学分类工作,规定了许多的概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确认确定和阐述,形成了许多的公式,定理,原理和理论。但无论是怎么样,它们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是由人来决定的,以人为本,才能得以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如果发生异化,使之成为学科和技能崇拜,丢了人,那只能是“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牵连”。当我们能够从中超脱,自省,那么,一定会见到的是“人间四月天”,见到那“一树树的花开”见到那“雪化后那篇鹅黄”。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划句号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问题困扰了生物学界好多年,终于被一位老外研究出了结果,证明先有蛋后有鸡。学术界为之大喜,为之额首相庆,笔者对此有些迷惑不解,很多报刊杂志上看到:从生物学上证明了先有蛋后有鸡的外国专家说,从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卵子不能携带变异基因,只有精子中的Y因子才可以携带变异的基因.。如果这样的话,精子的产生者是不是应当说是只鸡呢?因为它排出的精子携带的是它的全部遗传基因,说明了精子的父本也是只鸡,这样也同样于道理上说不通。 拙以为其实不需要耗费这样多的精力,去研究鸡和蛋哪个在先,这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 。当它成为问题时,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丢了人。

首先我们说说鸡。众所周知:鸡是由原鸡发展进化而来的。生物在地球上的生物圈中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为了被我们称之为原鸡的动物,再经历过一次的进化,成为被我们现代生物学称之为鸡的动物。鸡与原鸡在进化的一刹那,其中的一只原鸡首先成了鸡,它与自己有相同 命运 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与原鸡从此相揖别而分野了。鸡是我们生物学中规定 的,与原鸡相比具有了一定的差异的,并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特征的动物的生物学命名。它必然不同于原鸡。第一只获得鸡的特征的被称为鸡的动物,它的父母都应该是原鸡,否则,也不会被称为第一只鸡。究竟哪只鸡可称为第一只鸡{标准鸡},那是我们无法断定的,只是在生物学上对于具有了规定的生物学特征的某个类别的动物称为鸡。从理论上讲,应该有第一只改变了遗传特质的原鸡的子女,是它开始了一个新的物种的种群繁衍的历史。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异议 :这第一只鸡一定是原鸡的子女。

第一只鸡是原鸡的子女,这与第一只鸡蛋又有什么关系呢?鸡做为一种卵生动物是由卵受精孵化而生,受精卵与鸡是一种这样的关系,当它能够孵 化成为鸡的时候,它是这只鸡的生命过程当中的一个部分过程,不可把它分割开来,失去这一过程则鸡也无从谈起了。而不受精的卵对于这个问题则毫无意义,可以不必去谈它。这做为第一只鸡的前身——受精卵是由母的原鸡所生,受精卵的父亲也是原鸡,但在受精的一刹那,一切都改变了,这只受精卵的基因组合使它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突变,具备了生物学所规定的鸡的受精卵的全部的特征,并由此开始了第一只鸡的生命历程,我想,究竟是鸡与蛋先有谁,那已经不言自明了。 其它的生物如马与驴,虎与狮,它们之间的交配产生了驴骡,马骡,狮虎,虎狮等等新的生物品种种类,它们都与自己的父亲母亲的基因组合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异,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另一种动物。当它们能够 形成种群而自身繁衍时,也可以形成一些新的物种并开始它们的种群的生存发展的历程。原鸡和鸡的变化却没有这样明显,也可能是已经变成了鸡的原鸡子女与原鸡的那些还没有变成鸡的子女反复回交,既生鸡,又生原鸡,变异与返祖,反反复复,经过一个漫长时间才逐渐形成独具特征的并有一定规模的种群,原鸡中的一支进化成为了鸡。

原鸡和鸡是卵生的动物,与胎生的动物相比不同的是,受精卵做为从受精卵——孵化期卵——脱壳幼体——成体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与其它胎生的动物的经过受精卵——母体内胎儿——初生幼体——幼体——成体的发育形态不同,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和胎儿期是在母体内发育,而卵生的动物的受精卵孵化则是在母亲身体外发育,由此产生了蛋生鸡的感觉,它是错觉,也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产生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论,主要是因为在人们的研究中,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为地把从蛋到鸡的这一完整的生命发展过程割裂开来,把做为一只鸡的完整的生命过程中受精卵发育成为鸡这一个阶段从整个生命过程中分割开来,使之成为 具有了两种具有着不同属性的东西,从而产生了谁是母体的争议。做为一只鸡的成长的全部过程中,不能离开受精卵和它孵化发育的这一个必备的过程,,不是蛋生出了鸡而是蛋孵 化成了鸡,蛋的本身变成了鸡。这个“第一只鸡”,在受精卵的阶

段,已经就具备了鸡的全部生物学特征,可称为“第一只鸡卵”。做为个体和母体之间,只有在 当母体内生成的个体能够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时不改变母体自身做为一个独立生命体而存在,这时才可称为母体,而鸡的幼体脱壳只能称受精卵为前身。鸡蛋与它所发育成的鸡不具备这种母子生成关系。当人们习惯于在习惯上把鸡蛋孵化看做蛋生鸡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争议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在数学和逻辑学中,都有关于集合的概念,原鸡和鸡分别做为既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又有差异的两个集合,它们之间相对比,必然有着不相同的要素存在,也就是这些要素形成了原鸡与鸡的差异,。当原鸡集合进化到与鸡的集合仅差一个要素 时,仍是原鸡的集合。当有了一只原鸡的子女进化到了已经完全具备了鸡的集合的全部要素时,便符合鸡的集合要素规定,这时它便成了与它们父母分别属于不同物种的鸡,第一只得到这鸡的集合最后所缺的要素的原鸡的子女,便是第一只鸡,它的前身卵体形态就是第一只鸡卵,这是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而不是人们通常一般意义上讲的鸡蛋。第一只鸡蛋从其字义上可以解释为第一只鸡下的蛋,也可以定义为第一个已经完全具备了鸡蛋的生物学特征的原鸡蛋,它们的不同函义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只鸡蛋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引进了人们争议,人们忘记了自己,仅立足于从词语表面意义去争议,忘记应当由人们自己来规定了一个定义,也就是说在研究之中丢了人,使自己在科学研究之中陷入了自已在无意之间为自己所设下的逻辑陷阱,已经与人们要研究的对象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反而不知道自己是在争论些什么,一切都走了样:如果说第一鸡生了第一只鸡蛋,那么第一只鸡又是谁生的?第一只鸡蛋生了第一只鸡,那些么第一只鸡蛋又是从哪来的?如此反复,争论不休。

从哲学上讲,是鸡生先于鸡蛋还是鸡蛋先生于鸡也是一个命题,鸡和原鸡它们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从原鸡这个范畴到鸡的范畴必须是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跨越了度的界限 ,才发生从旧质到新质的一次飞跃。,它们之间有既有质的差异,又是经过了原鸡向鸡这个范畴的量变的积累, 当量变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了突变。原鸡后代中的一只首先得到了鸡的全部特征要素时,突变成为鸡,体现了在度的方面的超越,而这个超越的载体是原鸡生的蛋,它已经变异得具备了完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鸡蛋所需的质,也符合了鸡蛋的范畴,应当称为第一只鸡蛋,它所孵化成的鸡则是第一只鸡。当一个具备完全新质的蛋孵化为鸡,就开始了一个新的种群繁衍的开端。由原鸡生的第一只鸡蛋孵化出了第一只鸡这一事实,说明了先有鸡蛋后有鸡。 产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研究中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为地把蛋到鸡这个过程割裂了,把受精卵孵化成为鸡的这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分割为两种东西,变成了谁是母体的争执。做为一只鸡的成长不能够离开受精卵的这个发育的阶段,不是蛋生出了鸡,是蛋的本身发育成了鸡,这第一只鸡在受精卵的阶段已经具备了鸡的全部的生物学特征,这个蛋可称做第一只鸡蛋。做为母子关系的生成物与母体之间,母体只有在生成新生体时不改变自身特征和存在时,才可以称为母体,蛋与它所发育成的鸡不具备 这种母子关系,不能称为蛋生鸡。其次争议也是源于概念的含糊不清。第一只鸡是具备了鸡的完全的生物学特征的动物,这个无可争议,而第一只鸡蛋,则会产生歧义:第一只完全具备鸡蛋生物学特征的蛋,还是第一只鸡生的蛋?鸡蛋是由鸡生的,鸡蛋生小鸡,这是人们眼中的一般的“常识”,也是引发这场争论的祸首。, 研究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我们把蛋与鸡联系起来,把它们看做一个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的两个不相同状态又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阶段去分析,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什么是鸡?什么是原鸡?本来在进化的一刹那,差异也不那么太大,只不过人们生物学的研究中,为了研究动物的生物学方面的特点而对它们进行的类别划分,才人为地规定了鸡和原鸡做为两种类别的动物的名称,否则也就无所谓鸡与原鸡之间的区别了。人为地割裂了一个个体生命在过程上的联系,使得我们的科学研究的命题的本身就已经 背离了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

初衷,使之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争议已变得毫无意义。哲学原本就是关于人的哲学,科学研究是由人类进行的科学研究,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人是本源。改造我们的学习,以人为本,是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所应必须坚持的一条准则。如果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丢了人,就会出现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争论不休的笑话。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笔者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入手,提出来了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要以人为本,不是为了迎合什么,而是认为应当把它做为科研和学习的指导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免使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走上歧途。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你说学习和科学研究都要以人为本,那末,怎么样才能以人为本?

笔者还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生物学争议了百年,在思想界争论了千年的话题谈起的,那么还说蛋与鸡。

在读小学时,曾有老师谈起这个命题,觉得很新奇,后来,在《黑龙江日报》上的理论版上看到一篇文章,又一次提到这个问题,并且说,这个命题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学,在哲学家那里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就觉得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于是就写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来我的观点:先有蛋,后有鸡。出现鸡与蛋谁在先的争论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丢了人,走上了歧途,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我们走出误区。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正确思想的来源呢?在刚刚接触这一命题时,笔者一开始也迷惑不解:鸡是蛋生的,蛋是鸡下的,第一鸡先于蛋,那么第一鸡又是哪来的;如果说第一只蛋先于鸡,那么,这第一只蛋又是哪来的,确实叫人纠缠不清。笔者不是科研人员,平时做的是具体工作,但平时很愿意与人争论,探讨问题。笔者从中发现:人们在争论不休之中,常常会离题万里,越扯越远离主题,甚至于是相同的道理各执一端钻了牛角尖做了相反的解释,当局者迷。当有人从中分析会发现:双方的立场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由于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概念的含混,或者说各自只不过是抓住了某一个重要方面并作片面性强调等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笔者想;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而没被发现?当笔者琢磨这两个引起争议的字义时发现:这两个词从意义上都可以作两种解释:第一次出现的或者说是第一只具备完全的生物学特征的,这两个词的不同意义上的内涵当在争论中被人无意识地混淆,并且变来变去,使得问题更加缠绕不清,变成了悖论。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鸡与蛋,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鸡民蛋并有着不同的内涵 ,当我们确定一个标准时,便为解决问题打开了方便之门。就象用计算机,在规定的程序中输对了码。如果使用的是86版式你却用98版式的规定编码按键盘,一定不会打出你想要的字,如果是输入法用错了,那么就更不必说了。进行生物学上的评价你偏用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和打字员选择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却按双拼输入法的规定编码击键盘有什么区别?鸡作为卵生动物,在生命的延续的形式上有着迥然不同,人们习惯成自然地认为是蛋生了鸡,把蛋是鸡的生命过程一部分这一事实掩盖了。这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们没能走出这个圈子,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人的本身,忘记了自己在研究工作中是概念的设定者和标准的制定者。

其实,在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原因,使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更应当把人作为一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要素加以考虑。很多动物由野生动物变成家庭畜养,经过长期驯化,其生活习性大大地超过了种间差异,狼种犬从狼群中分化出来,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家畜,而狼的生活习性不变。因此,生物学的特征,也不是划分物种的绝对标准,生物学不是纯粹的,不能简单地以基因的重合比例来划分物种,它不象理论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九加一必须进位,因为生物学 简单相加的关系,生物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全面考虑这些标准,怎样规定的。只有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怎么样制定的标准,不就走出泥沼了吗?笔者有几则寓言,都反应了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当我们抛开与人的关系而孤立抽象地分析研究物种,只能走入歧途。也许鸡与原鸡之间基本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说把原鸡

人工饲养,经过几代或几十代之后,可能与家鸡也就没有多大差别了。

《飞不起来的天鹅》写到:一对天鹅在一片苇塘中做巢,它们和别的天鹅一样,在湖泊一的水中捕获小鱼小虾吃,曰子过得很自在。

有一天,这对天鹅发现:在湖边的岸上的草地上有一堆小鱼,于是它们饱食了一顿。第二天,它们又有那里发现了一堆小鱼真是幸运,好事怎么都让它们遇上了,两只天鹅非常高兴,又饱食了一餐美味…….。就这样,它们每天都会很幸运地有一堆小鱼等待它们去饱食,从此它们再也不用去辛苦地捕获食物了。吃饱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慢慢地,这对天鹅肥胖得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象以前那么样灵巧了。可是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的天鹅却没有发现—伏在草丛中的那一双贪婪的目光。 终于,当天空飞来的罗网罩向这对幸福的天鹅时,它们发现:自己从前那双灵敏而有力的翅膀再也托不起它们那沉重的身躯,。于是,它们被捉住,被人们关在笼子里,一代又一代,终于变成了又呆又笨的家鹅了。 《将要死去的狼》中写到:一群狼来围攻羊群,被猎人和猎狗们打得落荒而逃.。

群狗蜂拥而上,追击狼群,一只受伤的狼被猎犬围在当中,头狗走到伤狼的面前说:我们曾经是兄弟姐妹,看在这个情分上,我们就不杀死你了,还是加入我们当中吧,帮助主人看守羊群,还有好吃好喝的,每天都有主人给的肉吃,不用像你的那些同伴们含辛茹苦四处奔波觅食了,常常会饥肠辘辘,还是跟我们一起帮主人牧羊吧。受伤的狼挣扎着抬起头来说:过去时,我们是曾经是一家,可是当你们为了吃人类给你们食物,你们就把灵魂抵押给了人类,成为人们看家护院的狗,我们从此以后,就不再是一家,而是我们的比人还凶恶的敌人了。我宁愿饿死,也不会加入你们的行列,象奴才一样地卑躬屈膝乞求人们残羹剩饭。我们生为战斗而生,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说完头猛然地挣扎起来,向头狗冲去,可是由于血已流尽,没有力量再冲到头狗面前,就支持不住倒在地上死了

《把人当妈妈的野营训练鸭子》中写到:在一片密密的芦苇荡里,有一对美丽的野鸭在孵卵。 可是,有一天,它们被猎人打死了。一个在水里打鱼的人发现了这窝野鸭蛋,就把它拿回家,放在火炕头上孵化。过去了好一些日子,终于蛋壳破了,小野鸭从里面钻了出来。渔人看到小野鸭很高兴,就喂给它们米和水吃.。后来这群小野鸭子都会跑了,就一直跟随渔夫的身后,无论是渔翁走到哪儿,它们就跟随到哪儿。原来,小野鸭子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的动物或者人都会当成母亲。从此以后,这群野鸭一代又一代地繁衍,成了家鸭子。但由于没有妈妈的言传身教,所以,就没有学会自己孵化鸭蛋,只能靠人类来帮助它们孵化鸭蛋来繁衍后代。

我们人类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习知识,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研究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具体化,实用化,功利化,都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钻了牛角尖,学科崇拜使得人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见物不见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当我们从中跳出来,在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自身也加以审视的时候,反省,就应该会从中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多科学体系,进行了许多的科学分类工作,规定了许多的概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确认确定和阐述,形成了许多的公式,定理,原理和理论。但无论是怎么样,它们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是由人来决定的,以人为本,才能得以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如果发生异化,使之成为学科和技能崇拜,丢了人,那只能是“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牵连”。当我们能够从中超脱,自省,那么,一定会见到的是“人间四月天”,见到那“一树树的花开”见到那“雪化后那篇鹅黄”。


相关内容

  •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
  • 作者: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03期 中国哲学究竟是"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 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黑格尔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从希腊开始,由于东方人的精神还沉浸在实体之中,尚未获得个体性,因而还没有达到精神的自觉或自我意识.所以,所谓中国 ...

  • _部门法哲学_还是_部门法理学_
  • 2008年第1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文章编号:167126914(2008) 01200512(06) ・51・ "部门法哲学"还是"部门法理学"? 周永坤 (苏州大学法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摘 要] 部门法理学是法理学与部门法学间的交 ...

  • 1.第一讲+西方哲学史概述
  • 第一讲 西方哲学史概观 参考书目: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4.梯利.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 6.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 ...

  • 什么是哲学
  • 案例四 什么是哲学 观点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哲学也是一样,它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我们必须说明,研究那些在数学上称为公理的 ...

  • 中西文化比较之哲学思想
  • 中西文化比较之哲学思想 摘要: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差别能够充当中西文化差别的代表,西方哲学可以说是一门超越实用目的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的自由学术,它最初是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从哲学思想上看,中国的文化似乎是和西方文化相距最远的,这个远的说法不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的远,而是指中西在文化上 ...

  • 形而上学的宿命
  • 人类是一种具有神性的动物,先天被注定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宿命.任何一个人,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博学鸿儒,还是目不识丁的僻壤草民,在应对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之余,都会对那些虚无缥缈的对象和不着边际的问题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至少会对这些对象和问题抱着一种朴素的好奇心.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

  • 从儒学的特质看中国哲学的拓展
  • 从儒学的特质看中国哲学的拓展 2008年04月07日 10:09光明日报 儒学特质究竟为何,迄今还是众说纷纭,仁智互见.而中国哲学研究的拓展究竟应当如何进行,也是一个令人颇费思量的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是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庞大的体系.按照类别划分,儒家哲学可分为政治哲学.经济哲学 ...

  • 让原文告诉你,让技巧引导你
  • 对于文科考生来说,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文阅读让人费解:对于理科考生来讲,涉及人文科学领域的科技文阅读让人困惑.笔者认为,自然科学类文章总体易于把握,因为其逻辑和表述相对客观和严谨:而人文科学类的文章相对较难,因为文章传递的是作者个人对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解,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且表述方式大多极具个人特 ...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观点案例资料 什么是哲学? 观点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哲学也是一样,它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 ...

  • 陈来:朱熹的历史与价值
  • 摘要:朱熹总结了孔子以来儒学的发展,所以他也具有总结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有了一个提高,这个提高是新的--面对佛教文化的进入和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冲击--他要重建儒学的思想和哲学基础. --陈来教授接受法国戴鹤白教授的采访 戴鹤白(以下仅简称戴):陈教授您好!今年是朱熹诞生880周年,中国北京.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