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

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值得我们去纪念和铭记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浮雕,向我们诉说了这一场不平凡的革命斗争。当我读了《辛亥,摇晃的中国》后,让我对有着“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之称的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 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辛亥,摇晃的中国》。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与光复会亦先后成立于长沙和

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政纲。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批判改良派的反动谬论;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保路运动则为其高潮,规模之大遍及湘、粤、鄂、川四省,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和前奏曲。10月10日瑞澂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4000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澂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但是随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代表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中国依旧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应该说,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同志在六十年前曾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 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 事”。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辛亥革命也是失败的。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中国仍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混乱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人们不能不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成为他们投身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随后,又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接受了教训,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认识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继续向前走。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走到工人和农民中间

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找到了足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

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值得我们去纪念和铭记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浮雕,向我们诉说了这一场不平凡的革命斗争。当我读了《辛亥,摇晃的中国》后,让我对有着“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之称的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 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辛亥,摇晃的中国》。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与光复会亦先后成立于长沙和

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政纲。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批判改良派的反动谬论;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保路运动则为其高潮,规模之大遍及湘、粤、鄂、川四省,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和前奏曲。10月10日瑞澂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4000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澂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但是随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代表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中国依旧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应该说,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同志在六十年前曾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 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 事”。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辛亥革命也是失败的。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中国仍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混乱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人们不能不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成为他们投身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随后,又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接受了教训,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认识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继续向前走。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走到工人和农民中间

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找到了足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相关内容

  • 辛亥:摇晃的中国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这是一场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的革命!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砰",第一声枪响在武昌打响,这一枪,毁了一个王朝,打通了一个全新的路口,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王 ...

  • [辛亥百年]革命:摇晃的中国
  • [辛亥百年] 革命:摇晃的中国 辛亥革命是近代史学界的一个大题目,在我的记忆中,每逢五逢十的纪念,史学界总会开一个规模很大的学术讨论会,出若干册讨论文集.但是,这个大题目,却不见得因此做得特别好,总有些问题,海峡两岸都拎不清.近代晚近一点的历史表明,在某种程度上,辛亥革命,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性的事件, ...

  • 将错就错的历史
  • 时至今日,恐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实百年前的变革,中国还是走英国的道路更好些.英国体制和美国体制,同为代议制,都是民主制度,本无高下之分.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两千多年帝制的国家,保留君主制的外壳,恐怕更为适宜.都说中国是个伦理型的国度,传统伦理讲三纲五常和忠孝仁义,君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旦没 ...

  • 辛亥革命的百年遗产
  •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 辛亥革命没有建立一个在民主条件下的新秩序,实际上等于权利放空后政权无法稳固,这是最大的问题.人民一旦革命成功就认为大功告成.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民主秩序建立需要长期文化的递进.之前有些启蒙,到革命以后反而不启蒙了,这是一个教训.我认为中国的革命来的还是比较突兀,实际上比 ...

  • 辛亥革命的观后感
  • 辛亥革命的观后感(一)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 ...

  •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今年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年.近日,拜读了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感慨颇多.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历史观上,唐德刚先生打破传统五段的历史分期法,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封建.帝制.民治.两次转型.晚清即为中国社会的第二次转型时期.与前一次中国内部发展 ...

  •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章,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封建帝制,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参观了武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让我们仿佛身处在那个战火四起,为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压迫而奋力反抗的年代. 进入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事一部关于清末民初人们反抗 ...

  •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1**********]12 柯美如 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革命于湖北武昌爆发的,是中国一段旧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通俗地讲,这里推翻了清朝,开创了民国,打倒了皇帝,诞生了总统. 在班级统一组织下,我们在一个晴朗 ...

  • 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 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清明时期的武汉落着丝丝小雨,阅马场的中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即原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庄严而又具有浓厚的历史感.走上碧樟广场,远远看见一位伟人面带忧国忧民的神情,一双眼睛像望穿历史般注视前方,原来那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竖立在纪念馆门前.围绕铜像的小草绿油油的,生机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