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庸]节选,原文及译文

《中庸》节选原文及译文

【原文】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

【原文】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原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就 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 则道立;尊贤, 则不惑;亲亲, 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 则不眩;体群臣, 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 则百姓劝;来百工, 则财用足;柔远人, 则四方归之;怀诸侯, 则天下畏之。

【译文】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中庸》节选原文及译文

【原文】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

【原文】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原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就 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 则道立;尊贤, 则不惑;亲亲, 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 则不眩;体群臣, 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 则百姓劝;来百工, 则财用足;柔远人, 则四方归之;怀诸侯, 则天下畏之。

【译文】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相关内容

  • 文质彬彬推己及人的理想人生
  • 2016-11-09 --国学共读<论语>雍也(下)梳理 雍也:大文明进步中成仁 2016.11.9 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锤炼.磨励,是行君子之道.走文明之路的必然方向.只有努力去做"文质彬彬"的君子,人生才会有价值:只有保持理性.克服困难去尽情发挥自己的&quo ...

  • [先秦诸子选读]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 <先秦诸子选读>模拟测试题 一.社科文阅读(共9分)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 ...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修齐治平]教案.doc
  • <修齐治平>教案 教学目标: 一.<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大学>的主体是"三纲" ...

  • 四书之中庸原文及注释
  •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和是天下的基础 (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1),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惧怕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

  • [中庸]全文及注释
  • <中庸>全文及注释一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 ...

  • 儒家经典解读
  • 一.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宋朝程颢(haò).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 [名篇鉴赏]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 [名篇鉴赏] 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郑伯克段于鄢 石碏谏宠州吁 齐桓公伐楚 子产不毁乡校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邵工谏厉王弭谤 赵宣子论比与党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文子室成 苛政猛于虎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 ...

  •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5.22[五柳先生传].doc
  • <五柳先生传>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造饮辄尽( ) 箪瓢屡空 ( ) 短褐穿结( ) 衔觞赋诗 (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每有会意: (2)造饮辄尽: (3)环堵萧然: (4)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 (6)不汲汲于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