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的历史文化廊道和风貌街区保护现状与对策

在今年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正式进入申遗程序。这是北京市名城保护由点到面到线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北京市保护古都历史文化廊道的一次有益尝试,它表明北京的名城保护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

现存的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是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确定的,历经明清民国到现在不曾改变。它不仅涵盖了燕墩、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渡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历史建筑、宫殿建筑、祭祀建筑、园林建筑、古城防卫建筑等,而且还包括了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它是古都北京乃至我国最具价值的一条文化廊道,应属于线状文化遗产范畴或线性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个案与彰显。

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这些文化积淀从物质形态来看,它积淀于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格局与风貌;从空间形态来讲,它是城市中的点、线、面。而正是这些城市中的点、线、面所蕴含历史文化因子的组合,才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景观,这正是历史文化名城基质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就是要全面保护名城中这些含有历史文化因子的点、线、面,缺一不可,如果一项出现“短板①”,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魅力和景观将受到损失,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就会出现“断档”,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将遭到破坏。

邯郸市的情况正是这样。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古黄河流域冲击扇上,是一个有着八千多年人类文明史、三千一百年建城史、五百多年都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毛主席曾经说过:“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有邯郸、洛阳、淄博……,那时没有上海、天津大城市。②”邯郸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000多处,其中国家级18处、省级135处、市级309处。这些作为“点”状存在的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了控制要求,得到了严格的保护。从“面”上来看,建于战国时期的邯郸赵都故城,严格遵循了古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③” 的传统定制,实行了城、廓分离。“是已知战国时期唯一的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④” 。至今占地5.12平方公里、呈品字形布局的赵王城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排列有序、布局严谨,在中外都城史上实属罕见。赵王城中“台榭

基址遗存之丰富、轴线关系之明确、气

势之雄伟,均为我国现存战国各都城遗址之冠⑤” 。它和邺城遗址、大名府遗址一样,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大遗址之一,也制定了保护规划,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但遗憾的是,作为“线”状存在的赵文化廊道,至今尚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条历史文化廊道,包括赵王城遗址(国保)、赵都廊城内的串城街。赵丛台(省保)、赵苑(内有铸箭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台、皇姑庙、灵山等遗址)(国保)、赵王陵(国保)等“五赵”历史文化遗存(见图三),从南到北同处于古城一条长约十公里的轴线上,分别代表的是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军事文化、祭祀文化、冶炼文化和丧葬文化,而由此伴生的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丛台置酒、梅开二度、罗敷采桑、负荆请罪、将相和等)和剪纸、民间曲艺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链条,共同彰显的是邯郸战国时期作为“七雄之一”的都城辉煌。但是,由于至今没有从一条历史文化廊道遗产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从廊道文化遗产的视野进行整体融合和保护,尚未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条以“五赵”遗产为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沿线自然风光所组成的历史文化景观。

再以位于这条长约十公里的文化廊道中的赵都廊城内(今邯郸市区),一条南自斜街口、北至观音阁的古街道为例,该街全长2200米,位于城市正中心的繁华地带,沿街店铺立林,商贸繁荣。原住民集中,居住用地占全部面积的48%.经考古勘探表明,在该街地下约十米处,发现有战汉时期的文化层,并出土大石磙十二件、方石板多块,还杂有汉代砖瓦碎片,这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战汉时期这里就是一条横穿古城南北的街道;到唐朝时期这条街又与邯郸城外的古“邯郸道”连接;清朝时慈禧光绪回銮北京时,这条街又称为“御道”。在这条古道上有传说中的回车巷、学步桥和秦始皇出生地、明代的张国彦家庙、清代的慈禧行宫、邯山书院,清末民初邯郸进士王琴堂故居和实业家王铭鼎故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北银行旧址和中共邯郸市委第一个办公地方,街道两侧有反映冀南乡土建筑特色的民居;在城外的“邯郸道”和“御道”上有黄粱梦吕仙祠、玄武大帝庙和中国名梦馆。其时空长达二千多年,脉络清晰、体系完整。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战火的破坏,特别是“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六月六日天降大雨一昼一夜,七日山洪暴发,沁、渚、滏等河水横流无际,平地一片汪洋,全县几成泽国,秋禾淹没,田庐荡折,

诚巨灾也⑥”。加之富裕起来的人们修房盖屋,其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不足全部

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从数量上来看已够不上历史街区要求的标准。因此,不能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但是,其街道现有的形态、尺度、肌理、环境和体量,以及现遗存的民居建筑院落、门楼、影壁、额坊、石刻建筑构件无不析射着地方民俗建筑的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灵气。同时,在这条短短的街道中,还保留有邯郸原住民生活习俗和民风。因此,无论从其历史跨度、遗产种类、文化含量、历史环境来看,比起历史文化街区一点也不少,但是,由于该街历史建筑数量少,只能作为历史风貌街区在《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予以体现。这不能不成为名城保护中的遗憾。

邯郸古城内的串城街

从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在我国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既是一种特殊的案例,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块“短板”。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也更引起我们的关注。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s)是由文化线路衍生和拓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它主要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成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族群。它一般应包括三方面要素:一是自然要素,它产生于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中,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基于固有的文化因子和自然环境所组成的人文链条;二是物质要素,它除线路上的各个点状文化遗产外,还共同作用于同一文化链上,相互益彰;三是非物质要素,如果说物质要素是构成文化链条的基础的话,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印证这些文化价值的提升和拓展。

同时,从上述两个案例还可以看出,线性文化遗产族群具有以下四个共性与特点:一是尺度长,从我国来看。最长的是横跨欧亚两州的丝绸之路及横跨我国南北35个城市的京杭大运河。但是如果从一个城市来看,虽然尺度较短,但对于点状和建筑群形式存在的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来讲,名城内的历史街区也属于线性文化或文化线路派生出来的、位于古城这一固有的、传统的城市空间中特殊的文化廊道;二是种类多,它所反映的人类活动形式更为丰富,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因子众多,既有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属于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还有衍生出来的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等;三是具有文化的共性、同质性、动态性相融合,是广大群众居住、生活、交流活动的场所,并通过他们的活动所展示

出的动态文化和历史遗存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博深;四是震撼感染力强,具有点状历史文化遗产和面状历史文化遗产不可替代的巨大能量和效应。

2007年通过的《文化线路国际宪章》指出:“自然或城市、乡村的环境,使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要素,这对文化线路的理解、保护和利用非常需要”。因此,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不能等同于点状遗产保护那样原汁原味地保护,纹丝不动;也不能像面状遗产保护,保留其传统格局和风貌。要根据它固有的特征和个性,在对其周围环境的历史、自然和人文特征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串珍珠项链的手法,以点为基,以面涵点,决不能扭曲传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保证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此,首先在保护理念上要树立“反规划思维理念”。目前我们所编制的规划是以发展为主题指点下的城乡规划模式,“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城乡规划要服从城乡发展。而“反规划思维理念”是以保护优先的规划理念,他不是不搞规划,更不是反对规划,而是在城乡规划中把“保护”放在优先考虑的

位置,特别在城乡空间布局上,优先保护生态、优先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优先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城市的“根”,守住城市的“魂”。

二、在保护方法上,要进行活态保护。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是动态的,物化形态的建筑物、构筑物只是它的外壳,环境要素是它存在的基础。而传统的民居、民风和文化才是活态的基因。因此,在保护方法上,不仅要保护它物质形态的外观,客观存在的环境,更要保护通过人的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和习俗传统。要防止以综合开发为名,大拆大建,搞“旧貌换新颜”式“一条街建设”,拆真造假,进行建设性的破坏;也要防止以发展旅游经济为借口,大量迁出原住民,租赁店铺,追求商业利润,割断文脉,搞“昙花一现”式假的商业“繁荣”;更要防止以演出为名,过度开发,搞一些与本地文化毫不相关的虚假活动。

三、在保护措施上,要采取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特殊办法。历史文化廊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不是一个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不被割断,城市历史肌理不受破坏,城市历史风貌不被改变的基础上,在广大原住民的支

持、参与、配合下,根据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更新改

造,通过民居的修缮维护、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措施,使其免受建设性破坏。达到“遗产保存、环境改善、居民受益、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要制定和完善保护法规和办法。将历史文化廊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线性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要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提出指导性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对跨越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文化廊道,要纳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范畴,统一规划;对历史名城中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要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对线性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专门的保护条例;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要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管理的范畴,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

五、要加强管理。由于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具有分布广、涵量大的特殊性,往往要跨行政管理区域,因此建立有权威性的跨区域性的协调管理平

台尤为重要。这个平台可以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来搭建,从体制上可以建立有权威的、松散的协调、会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定期通报保护措施,定期研究展示办法。在机制上,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文化为导向,通过课题研究、项目攻关、规划编制、制定统一的保护办法和措施等手段搭建互动平台,明确目标,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好线性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组成,对它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块名城保护中的“短板”只有像北京市保护中轴线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名城的价值所在。

① “短板”又称“短板理论”或 “木桶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块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否则这只木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②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邯郸市档案局《领袖莅临邯郸纪实》第29页。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4.4.

③ 见《吴越春秋》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9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9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

⑥见民国二十二年《邯郸县志》

自《邯郸城市研究》

在今年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正式进入申遗程序。这是北京市名城保护由点到面到线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北京市保护古都历史文化廊道的一次有益尝试,它表明北京的名城保护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

现存的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是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确定的,历经明清民国到现在不曾改变。它不仅涵盖了燕墩、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渡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历史建筑、宫殿建筑、祭祀建筑、园林建筑、古城防卫建筑等,而且还包括了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它是古都北京乃至我国最具价值的一条文化廊道,应属于线状文化遗产范畴或线性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个案与彰显。

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这些文化积淀从物质形态来看,它积淀于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格局与风貌;从空间形态来讲,它是城市中的点、线、面。而正是这些城市中的点、线、面所蕴含历史文化因子的组合,才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景观,这正是历史文化名城基质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就是要全面保护名城中这些含有历史文化因子的点、线、面,缺一不可,如果一项出现“短板①”,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魅力和景观将受到损失,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就会出现“断档”,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将遭到破坏。

邯郸市的情况正是这样。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古黄河流域冲击扇上,是一个有着八千多年人类文明史、三千一百年建城史、五百多年都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毛主席曾经说过:“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有邯郸、洛阳、淄博……,那时没有上海、天津大城市。②”邯郸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000多处,其中国家级18处、省级135处、市级309处。这些作为“点”状存在的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了控制要求,得到了严格的保护。从“面”上来看,建于战国时期的邯郸赵都故城,严格遵循了古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③” 的传统定制,实行了城、廓分离。“是已知战国时期唯一的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④” 。至今占地5.12平方公里、呈品字形布局的赵王城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排列有序、布局严谨,在中外都城史上实属罕见。赵王城中“台榭

基址遗存之丰富、轴线关系之明确、气

势之雄伟,均为我国现存战国各都城遗址之冠⑤” 。它和邺城遗址、大名府遗址一样,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大遗址之一,也制定了保护规划,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但遗憾的是,作为“线”状存在的赵文化廊道,至今尚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条历史文化廊道,包括赵王城遗址(国保)、赵都廊城内的串城街。赵丛台(省保)、赵苑(内有铸箭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台、皇姑庙、灵山等遗址)(国保)、赵王陵(国保)等“五赵”历史文化遗存(见图三),从南到北同处于古城一条长约十公里的轴线上,分别代表的是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军事文化、祭祀文化、冶炼文化和丧葬文化,而由此伴生的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丛台置酒、梅开二度、罗敷采桑、负荆请罪、将相和等)和剪纸、民间曲艺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链条,共同彰显的是邯郸战国时期作为“七雄之一”的都城辉煌。但是,由于至今没有从一条历史文化廊道遗产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从廊道文化遗产的视野进行整体融合和保护,尚未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条以“五赵”遗产为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沿线自然风光所组成的历史文化景观。

再以位于这条长约十公里的文化廊道中的赵都廊城内(今邯郸市区),一条南自斜街口、北至观音阁的古街道为例,该街全长2200米,位于城市正中心的繁华地带,沿街店铺立林,商贸繁荣。原住民集中,居住用地占全部面积的48%.经考古勘探表明,在该街地下约十米处,发现有战汉时期的文化层,并出土大石磙十二件、方石板多块,还杂有汉代砖瓦碎片,这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战汉时期这里就是一条横穿古城南北的街道;到唐朝时期这条街又与邯郸城外的古“邯郸道”连接;清朝时慈禧光绪回銮北京时,这条街又称为“御道”。在这条古道上有传说中的回车巷、学步桥和秦始皇出生地、明代的张国彦家庙、清代的慈禧行宫、邯山书院,清末民初邯郸进士王琴堂故居和实业家王铭鼎故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北银行旧址和中共邯郸市委第一个办公地方,街道两侧有反映冀南乡土建筑特色的民居;在城外的“邯郸道”和“御道”上有黄粱梦吕仙祠、玄武大帝庙和中国名梦馆。其时空长达二千多年,脉络清晰、体系完整。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战火的破坏,特别是“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六月六日天降大雨一昼一夜,七日山洪暴发,沁、渚、滏等河水横流无际,平地一片汪洋,全县几成泽国,秋禾淹没,田庐荡折,

诚巨灾也⑥”。加之富裕起来的人们修房盖屋,其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不足全部

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从数量上来看已够不上历史街区要求的标准。因此,不能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但是,其街道现有的形态、尺度、肌理、环境和体量,以及现遗存的民居建筑院落、门楼、影壁、额坊、石刻建筑构件无不析射着地方民俗建筑的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灵气。同时,在这条短短的街道中,还保留有邯郸原住民生活习俗和民风。因此,无论从其历史跨度、遗产种类、文化含量、历史环境来看,比起历史文化街区一点也不少,但是,由于该街历史建筑数量少,只能作为历史风貌街区在《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予以体现。这不能不成为名城保护中的遗憾。

邯郸古城内的串城街

从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在我国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既是一种特殊的案例,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块“短板”。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也更引起我们的关注。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s)是由文化线路衍生和拓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它主要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成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族群。它一般应包括三方面要素:一是自然要素,它产生于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中,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基于固有的文化因子和自然环境所组成的人文链条;二是物质要素,它除线路上的各个点状文化遗产外,还共同作用于同一文化链上,相互益彰;三是非物质要素,如果说物质要素是构成文化链条的基础的话,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印证这些文化价值的提升和拓展。

同时,从上述两个案例还可以看出,线性文化遗产族群具有以下四个共性与特点:一是尺度长,从我国来看。最长的是横跨欧亚两州的丝绸之路及横跨我国南北35个城市的京杭大运河。但是如果从一个城市来看,虽然尺度较短,但对于点状和建筑群形式存在的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来讲,名城内的历史街区也属于线性文化或文化线路派生出来的、位于古城这一固有的、传统的城市空间中特殊的文化廊道;二是种类多,它所反映的人类活动形式更为丰富,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因子众多,既有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属于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还有衍生出来的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等;三是具有文化的共性、同质性、动态性相融合,是广大群众居住、生活、交流活动的场所,并通过他们的活动所展示

出的动态文化和历史遗存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博深;四是震撼感染力强,具有点状历史文化遗产和面状历史文化遗产不可替代的巨大能量和效应。

2007年通过的《文化线路国际宪章》指出:“自然或城市、乡村的环境,使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要素,这对文化线路的理解、保护和利用非常需要”。因此,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不能等同于点状遗产保护那样原汁原味地保护,纹丝不动;也不能像面状遗产保护,保留其传统格局和风貌。要根据它固有的特征和个性,在对其周围环境的历史、自然和人文特征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串珍珠项链的手法,以点为基,以面涵点,决不能扭曲传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保证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此,首先在保护理念上要树立“反规划思维理念”。目前我们所编制的规划是以发展为主题指点下的城乡规划模式,“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城乡规划要服从城乡发展。而“反规划思维理念”是以保护优先的规划理念,他不是不搞规划,更不是反对规划,而是在城乡规划中把“保护”放在优先考虑的

位置,特别在城乡空间布局上,优先保护生态、优先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优先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城市的“根”,守住城市的“魂”。

二、在保护方法上,要进行活态保护。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是动态的,物化形态的建筑物、构筑物只是它的外壳,环境要素是它存在的基础。而传统的民居、民风和文化才是活态的基因。因此,在保护方法上,不仅要保护它物质形态的外观,客观存在的环境,更要保护通过人的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和习俗传统。要防止以综合开发为名,大拆大建,搞“旧貌换新颜”式“一条街建设”,拆真造假,进行建设性的破坏;也要防止以发展旅游经济为借口,大量迁出原住民,租赁店铺,追求商业利润,割断文脉,搞“昙花一现”式假的商业“繁荣”;更要防止以演出为名,过度开发,搞一些与本地文化毫不相关的虚假活动。

三、在保护措施上,要采取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特殊办法。历史文化廊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不是一个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不被割断,城市历史肌理不受破坏,城市历史风貌不被改变的基础上,在广大原住民的支

持、参与、配合下,根据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更新改

造,通过民居的修缮维护、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措施,使其免受建设性破坏。达到“遗产保存、环境改善、居民受益、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要制定和完善保护法规和办法。将历史文化廊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线性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要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提出指导性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对跨越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文化廊道,要纳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范畴,统一规划;对历史名城中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要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对线性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专门的保护条例;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要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管理的范畴,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

五、要加强管理。由于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具有分布广、涵量大的特殊性,往往要跨行政管理区域,因此建立有权威性的跨区域性的协调管理平

台尤为重要。这个平台可以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来搭建,从体制上可以建立有权威的、松散的协调、会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定期通报保护措施,定期研究展示办法。在机制上,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文化为导向,通过课题研究、项目攻关、规划编制、制定统一的保护办法和措施等手段搭建互动平台,明确目标,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好线性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廊道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组成,对它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块名城保护中的“短板”只有像北京市保护中轴线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名城的价值所在。

① “短板”又称“短板理论”或 “木桶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块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否则这只木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②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邯郸市档案局《领袖莅临邯郸纪实》第29页。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4.4.

③ 见《吴越春秋》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9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9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

⑥见民国二十二年《邯郸县志》

自《邯郸城市研究》


相关内容

  •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评审稿1[1].13)
  •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暂行规定 (评审稿)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1月 前 言 根据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指令和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了本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批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原则同意<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扬州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是扬州市城市 ...

  •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发布日期: 2007-11-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公布材料 宁波市规划局 2007年11月 一.规划编制目的意义 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总规划范围和重点规划范围.总规划范围:东.北至奉化江.余姚江,西至海曙区界及机场路,南至海曙区界及杭甬 ...

  • 论文:哈尔滨市特色景观保护重要性与特色景观的营造
  • 哈尔滨市特色景观保护重要性与保护策略 1 绪论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克森所说:"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害, 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个模样, 这是很遗憾的, 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情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因此如何继承和塑造城市的特色, 建造城市特色景观成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当前的一项重 ...

  • 天心阁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 1 天心阁历史街区概况 1.1 历史沿革 天心阁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天心阁"一名始自清乾隆年间.据星象观点,认为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后因只留存 ...

  • 无锡市惠山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
  • 摘 要:古镇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惠山古镇作为无锡五大历史街区建设工程之一,它承担着无锡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本文从无锡市惠山古镇旅游开发现状的研究入手,探讨开发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从而对其后续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探索最适合其发展的旅游开发路径 ...

  • 成都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
  •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探讨 --以成都文殊坊为例 摘要:历史街区深刻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要立足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其生命活力的延续,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形态的保护和对社区网络结构以及生活真实性的保护.文章以成都文殊院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历史街 ...

  • 历史遗产结课论文
  • 摘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积淀了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产.然而随着时 代的进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惑.天津城市沿海河发展,海河 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廊道.本文选取海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更新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现在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 ...

  • 街区案例研究
  • 附录4:相似案例介绍 1 广州上下九商业街区 1)项目相似度关键词 地域性关键词:岭南.旧城中心区 时间性关键词:民国,清末 功能性关键词:商业街.传统居住区 类型性关键词:骑楼街.新旧建筑混杂,传统街巷. 2)项目位置 上下九商业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北城区中部,是广州三大传统商业中心之一,周边地段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