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21课

读想结合,对话心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执教者: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 吴镜洪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收集资料的能力,但还欠缺有目的地收集及整理资料。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三)情感道德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

煌。同时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这一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现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过程预设】:

(一)板书引入,自主质疑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归纳总结两个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2、它是怎样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你能否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检查读音,自主识记。(检查生词及部分四字词语的读音)

方式:自由读、个别读、同桌互读互考、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解决学生提出的“想知道”的问题。)

A再默读课文 B小组交流问题答案 C 学生反馈

3、概括内容:文章主要围绕圆明园哪些方面来写的?(昔日的辉煌,毁灭的景象)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那课文是怎样评价它的?(提示:用课文两个词语形容——瑰宝、精华),可惜这么好,这么珍贵的一座园林,却被可耻的英法联军毁灭了,那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不可估量)

(1)投影第一自然段,用替换词的方法去理解“不可估量”

(2)有感情朗读(气愤、惋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当年是怎样辉煌的?课文用哪几个自然段介绍(2、3、4自然段),那我们先看第二自然段:

(1)图文结合,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投影圆明园的布局图)

(2)理解“众星拱月”

(3)有感情地朗读(赞叹)

这是圆明园的布局、位置,那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呢?又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情。(想想每部分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

(2)抄写生字词。

(五)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瑰宝

辉煌 精华 毁灭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了解到圆明园的布局位置,以及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交流谈体会

A、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赶快读一读,数数里面一共有多少个“有”字?一会看哪位同学能够一口气说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学生读书)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如果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那得需要多少个有啊?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需要无数个有?

B、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

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引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总结圆明园的特点(建筑宏伟),在圆明园的这么多风景中,你对哪个地方比较熟悉和亲切呢?选择一个你熟悉地方想象一下,一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那里的风景呢?(播放圆明园图片)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哪个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也不能闲着,你们来当小评委,把你听到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指导朗读、个人赛读)除了建筑,从课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C、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你们把此时的感受带进去,读读最后一句话。

现在你感觉到圆明园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了吗?

可是,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化为了灰烬,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看录象)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自此,圆明园中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学生接着说)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1、个别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指导朗读

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在痛恨他们的同时,也应该问问自己,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

四、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其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然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如何突破“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我设计的方案就是通过实践证明,在利用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并从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在中华文明升华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侵略者强烈的憎恨之情,这是单纯靠读书达不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充分感知、领悟,提高了语文素养.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21课

读想结合,对话心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执教者: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 吴镜洪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收集资料的能力,但还欠缺有目的地收集及整理资料。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三)情感道德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

煌。同时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这一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现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难点: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过程预设】:

(一)板书引入,自主质疑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归纳总结两个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2、它是怎样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你能否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检查读音,自主识记。(检查生词及部分四字词语的读音)

方式:自由读、个别读、同桌互读互考、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解决学生提出的“想知道”的问题。)

A再默读课文 B小组交流问题答案 C 学生反馈

3、概括内容:文章主要围绕圆明园哪些方面来写的?(昔日的辉煌,毁灭的景象)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那课文是怎样评价它的?(提示:用课文两个词语形容——瑰宝、精华),可惜这么好,这么珍贵的一座园林,却被可耻的英法联军毁灭了,那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不可估量)

(1)投影第一自然段,用替换词的方法去理解“不可估量”

(2)有感情朗读(气愤、惋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当年是怎样辉煌的?课文用哪几个自然段介绍(2、3、4自然段),那我们先看第二自然段:

(1)图文结合,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投影圆明园的布局图)

(2)理解“众星拱月”

(3)有感情地朗读(赞叹)

这是圆明园的布局、位置,那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呢?又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情。(想想每部分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

(2)抄写生字词。

(五)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瑰宝

辉煌 精华 毁灭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了解到圆明园的布局位置,以及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交流谈体会

A、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赶快读一读,数数里面一共有多少个“有”字?一会看哪位同学能够一口气说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学生读书)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如果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那得需要多少个有啊?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需要无数个有?

B、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

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引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总结圆明园的特点(建筑宏伟),在圆明园的这么多风景中,你对哪个地方比较熟悉和亲切呢?选择一个你熟悉地方想象一下,一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那里的风景呢?(播放圆明园图片)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哪个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也不能闲着,你们来当小评委,把你听到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指导朗读、个人赛读)除了建筑,从课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C、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你们把此时的感受带进去,读读最后一句话。

现在你感觉到圆明园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了吗?

可是,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化为了灰烬,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看录象)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自此,圆明园中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学生接着说)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1、个别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指导朗读

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在痛恨他们的同时,也应该问问自己,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

四、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其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然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如何突破“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我设计的方案就是通过实践证明,在利用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并从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在中华文明升华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侵略者强烈的憎恨之情,这是单纯靠读书达不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充分感知、领悟,提高了语文素养.


相关内容

  • 21课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
  • 21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人:刘丽 年级:五年级 授课内容: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德育目标:教学中渗 ...

  •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21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 ...

  • 21圆明园教学实录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滨海河套小学 赵晓磊 [设计理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2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 ...

  • 21.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王营学校 李贵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

  •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1
  • 课 执 题 教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 型 新授 上课时间 审 五年级 课 核 时 1 主 备 人 年 级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 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 ...

  •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
  •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 根据学情说教材 1.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历史资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
  •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 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 ...

  •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组名: 姓名:使用时间: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老师寄语:仔细点,你最棒!相信自己,你能行!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老师寄语:仔细点,你最棒!相信自己,你能行!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组名: 姓名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