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冰雪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庞松男

作者简介:庞松男(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向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被要求培养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因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创建出独特、整体、科学、稳定的风格,在同类学校出脱颖而出。然而,特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涵盖了整个地区的资源特点、人文品味、区域需求等。本文透过对基于冰雪文化的特色学校的问题研究,阐明区域特色文化对特色学校的影响。

关键词:特色学校;冰雪文化;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23-01

特色学校既是对制度化学校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发展、自身建设、学生成长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经过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优化,形成独特的、整体的、科学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冰雪特色学校的理性认识

(一)客观方面

1. 区域特色文化

区域特色文化囊括了该区域的传统、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全部人文文化以及其植根的物质土壤。区域特色文化对特色学校的建设起到了指引与支撑的作用。特色学校的建设收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在区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特色风格,利用区域文化的品牌效应进行舆论宣传。如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在冰雪区域特色文化的影响下更易于宣传和得到认可。

2. 区域发展程度

区域发展的程度对教育的发展速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区域的发展会推动教育的发展,该区域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发展,会为教育的发展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同时,区域的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出要求,如冰雪特色地区的区域文化就要求学校能够注重冰雪特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局面,培养出冰雪方面的人才力量,以适应冰雪区域的需求。所以,区域的发展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特色学校的发展。

3. 管理方式

以冰雪特色学校为例,其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完成宏观上国家政策对教育的约束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以及微观上对冰雪特色学校内部的管理即对与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的制约。特色学校在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性,自主设置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有关的各方面保障和规范。冰雪特色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制定在冰雪特色影响下的人性化、符合学生和老师期望的严紧相济的管理方式。

4. 课程设置

特色学校需要独特的课程体系。如建设冰雪特色学校,就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着冰雪特色。冰雪特色相关课程的开发,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冰雪特色产生感知。建构与冰雪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塑造,而与此同时,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也能够帮助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提供依托。

(二)主观方面

1. 校长的领导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决策和观念会影响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个人特色都会映射于学校建设之中。首先,学校的特色会因校长的阅历、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校长通过日常工作作风、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而影响特色学校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校长的决策能力会决定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特色学校形成的规划。校

长的影响可见一斑。

2. 教师的能力

特色学校需要教师传道授课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来传递,特色学校发展需要具备较高能力素质的教师来促进。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特色学校发展的进程,配备一只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学校能否取得顺利发展的关键。特色学校的发展则离不开教师对特色学校理念的认同、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师正面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对特色学校发展的事业给予认同,对于特色学校的特色给予充分信任,相信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教师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培养教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获得教学经验,最终成长为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师。最后,教师的道德素养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包括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钻研精神等,在于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相互促进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成长。

3. 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意愿对特色学校的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生对特色学校认同、配合特色学校发展与建设,就会促进特色学校的顺利进行。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同时,学生的表现也会成为衡量特色学校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的标尺。学生乐意参与到特色学校建设当中,就是说明特色学校符合学生的成长所需,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

4. 家长的认可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区域当中的重要成员。因此,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剧组轻重的角色。特色学校在创建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做让家长能够认可的决策。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旦家长认可特色学校发展路径,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切实的帮助,也能起到辅助学校提供反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最有力支撑。学校要把学校的真实状况和决定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或者听证、监督,这样能够回归到为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冰雪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冰雪特色学校数量较少

从全国来看,冰雪特色学校数量较少,且分布相对集中,学校层次不够全面,长期发展下去,这不利于冰雪特色项目的宣传和普及。由此,冰雪特色学校的培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阻碍,对于冰雪特色学校的发展也不理想。冰雪特色学校多集中与我国北方部分省市,气候与地域是造成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而即使在北方地区,冰雪特色学校也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特色学校相关政策以及专项经费供给不足以及宣传力度不到位造成。

(二)特色学校经建设流于表面

以冰雪特色学校建设为例,需要从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多方面开展建设。而此部分经费需要从学校的教育经费中列支,并没有专项经费作为保障。由此造成冰雪特色学校的物质建设不够充足、课程设置不够标准、师资配备不够专业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发展特色,无法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培养冰雪特色兴趣。长此以往,特色学校趋于形式主义。

(三)特色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在特色建设时应科学规划各方面因素,做到全面、合理、均衡。但现实建设中,特色课程与学生基础相脱节、组织活动参与性不强、为完成特色借用外力而失去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等不足。在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鲜有学校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是将既定的设想付诸行动,没有做出及时调整与检验。特色学校的建设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孕育,并将总结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来验证,反复锤炼。然而由于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不够、主干课程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制定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造成现实之中

的建设混乱。

(四)特色专业与学业相干扰

冰雪特色学校的创办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冰雪特色文化包括冰上运动、冰上艺术两项内容,学生作为兴趣爱好了解势必会扩充学生的眼界,然而部分被开发出更大潜能的学生试图更多地学习冰雪文化,就会出现于学业相冲突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较重,特色学校在开展特色办学的同时依然没有放松对于学生主干课程的培养。因此造成了学生反而被特色专业所累的情况。

三、冰雪特色学校的优化对策

(一)加大宣传普及认识

特色学校赖于社会各界对于其存在的认同,才能得意健康发展。因此要大力宣传特色学校对教育的意义,普及人们对特色学校的客观认识,拓宽招生渠道,让社会各界对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途径有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在特色学校的入口处严格把关,把真正支持特色学校理念和对特色学校特色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招入培养,实现使学生多边发展的目标和特色学校发展的核心意义。

(二)为学生搭建对接出口

特色学校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发展起来,必须要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加大宣传能够使全社会认可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来。然而,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同样是间接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建设特色学校时考虑到学生的出口,为学生寻求到合于其发展的特色升学和特色就业,搭建对接出口,使得被更多学生和家长能够选择,有利于特色学校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三)提供经费与政策保障

特色学校发展缓慢以及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其他问题,多归因于经费不够。尽管我国以逐渐增大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但仅够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支出,不足以保障特色学校的发展。政府当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讲经费留出专门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部分,用来发展特色学校。但同时也要有保障实施的政策,以监督经费的专款专用,不铺张浪费,提高经费的适用效率。

(四)统筹管理诸多影响要素

特色学校的建设深受制度、文化、组织结构、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和校长的决策、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潜在能力、家长的配合等主观因素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和结合如上因素,挖掘本校优势和文化积淀,合理、充分地利用既有资源,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对于特色学校的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协作,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倾注更多的关注,投身于特色学校,切实指定符合特色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合于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完善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明确特色学校中所需的评价标准,形成共同作用的系统,作用于特色学校的发展。

总结

近年来,诸多专家与学者将研究聚精于特色学校的相关研究。特色学校是一改“千校一面”的大势所趋,其意义在于促进学校的繁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特色学校具有独特性、科学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受区域特色文化、区域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以及校长领导、教师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创建基于区域特色的特色学校可以使特色课程与主干学业相互补充,更利于带有本区域特色的特色学校宣传与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成长,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区域特色之中。在现实创办冰雪特色学校过程中,要克服出现诸多困难,如冰雪特色学校数量不多、经费攻击不足等。

冰雪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庞松男

作者简介:庞松男(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向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被要求培养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因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创建出独特、整体、科学、稳定的风格,在同类学校出脱颖而出。然而,特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涵盖了整个地区的资源特点、人文品味、区域需求等。本文透过对基于冰雪文化的特色学校的问题研究,阐明区域特色文化对特色学校的影响。

关键词:特色学校;冰雪文化;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23-01

特色学校既是对制度化学校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发展、自身建设、学生成长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经过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优化,形成独特的、整体的、科学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冰雪特色学校的理性认识

(一)客观方面

1. 区域特色文化

区域特色文化囊括了该区域的传统、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全部人文文化以及其植根的物质土壤。区域特色文化对特色学校的建设起到了指引与支撑的作用。特色学校的建设收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在区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特色风格,利用区域文化的品牌效应进行舆论宣传。如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在冰雪区域特色文化的影响下更易于宣传和得到认可。

2. 区域发展程度

区域发展的程度对教育的发展速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区域的发展会推动教育的发展,该区域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发展,会为教育的发展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同时,区域的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出要求,如冰雪特色地区的区域文化就要求学校能够注重冰雪特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局面,培养出冰雪方面的人才力量,以适应冰雪区域的需求。所以,区域的发展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特色学校的发展。

3. 管理方式

以冰雪特色学校为例,其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完成宏观上国家政策对教育的约束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以及微观上对冰雪特色学校内部的管理即对与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的制约。特色学校在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性,自主设置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有关的各方面保障和规范。冰雪特色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制定在冰雪特色影响下的人性化、符合学生和老师期望的严紧相济的管理方式。

4. 课程设置

特色学校需要独特的课程体系。如建设冰雪特色学校,就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着冰雪特色。冰雪特色相关课程的开发,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冰雪特色产生感知。建构与冰雪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塑造,而与此同时,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也能够帮助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提供依托。

(二)主观方面

1. 校长的领导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决策和观念会影响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个人特色都会映射于学校建设之中。首先,学校的特色会因校长的阅历、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校长通过日常工作作风、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而影响特色学校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校长的决策能力会决定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特色学校形成的规划。校

长的影响可见一斑。

2. 教师的能力

特色学校需要教师传道授课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来传递,特色学校发展需要具备较高能力素质的教师来促进。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特色学校发展的进程,配备一只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学校能否取得顺利发展的关键。特色学校的发展则离不开教师对特色学校理念的认同、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师正面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对特色学校发展的事业给予认同,对于特色学校的特色给予充分信任,相信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教师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培养教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获得教学经验,最终成长为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师。最后,教师的道德素养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包括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钻研精神等,在于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相互促进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成长。

3. 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意愿对特色学校的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生对特色学校认同、配合特色学校发展与建设,就会促进特色学校的顺利进行。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同时,学生的表现也会成为衡量特色学校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的标尺。学生乐意参与到特色学校建设当中,就是说明特色学校符合学生的成长所需,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

4. 家长的认可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区域当中的重要成员。因此,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剧组轻重的角色。特色学校在创建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做让家长能够认可的决策。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旦家长认可特色学校发展路径,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切实的帮助,也能起到辅助学校提供反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最有力支撑。学校要把学校的真实状况和决定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或者听证、监督,这样能够回归到为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冰雪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冰雪特色学校数量较少

从全国来看,冰雪特色学校数量较少,且分布相对集中,学校层次不够全面,长期发展下去,这不利于冰雪特色项目的宣传和普及。由此,冰雪特色学校的培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阻碍,对于冰雪特色学校的发展也不理想。冰雪特色学校多集中与我国北方部分省市,气候与地域是造成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而即使在北方地区,冰雪特色学校也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特色学校相关政策以及专项经费供给不足以及宣传力度不到位造成。

(二)特色学校经建设流于表面

以冰雪特色学校建设为例,需要从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多方面开展建设。而此部分经费需要从学校的教育经费中列支,并没有专项经费作为保障。由此造成冰雪特色学校的物质建设不够充足、课程设置不够标准、师资配备不够专业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发展特色,无法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培养冰雪特色兴趣。长此以往,特色学校趋于形式主义。

(三)特色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在特色建设时应科学规划各方面因素,做到全面、合理、均衡。但现实建设中,特色课程与学生基础相脱节、组织活动参与性不强、为完成特色借用外力而失去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等不足。在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鲜有学校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是将既定的设想付诸行动,没有做出及时调整与检验。特色学校的建设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孕育,并将总结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来验证,反复锤炼。然而由于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不够、主干课程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制定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造成现实之中

的建设混乱。

(四)特色专业与学业相干扰

冰雪特色学校的创办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冰雪特色文化包括冰上运动、冰上艺术两项内容,学生作为兴趣爱好了解势必会扩充学生的眼界,然而部分被开发出更大潜能的学生试图更多地学习冰雪文化,就会出现于学业相冲突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较重,特色学校在开展特色办学的同时依然没有放松对于学生主干课程的培养。因此造成了学生反而被特色专业所累的情况。

三、冰雪特色学校的优化对策

(一)加大宣传普及认识

特色学校赖于社会各界对于其存在的认同,才能得意健康发展。因此要大力宣传特色学校对教育的意义,普及人们对特色学校的客观认识,拓宽招生渠道,让社会各界对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途径有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在特色学校的入口处严格把关,把真正支持特色学校理念和对特色学校特色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招入培养,实现使学生多边发展的目标和特色学校发展的核心意义。

(二)为学生搭建对接出口

特色学校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发展起来,必须要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加大宣传能够使全社会认可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来。然而,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同样是间接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建设特色学校时考虑到学生的出口,为学生寻求到合于其发展的特色升学和特色就业,搭建对接出口,使得被更多学生和家长能够选择,有利于特色学校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三)提供经费与政策保障

特色学校发展缓慢以及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其他问题,多归因于经费不够。尽管我国以逐渐增大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但仅够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支出,不足以保障特色学校的发展。政府当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讲经费留出专门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部分,用来发展特色学校。但同时也要有保障实施的政策,以监督经费的专款专用,不铺张浪费,提高经费的适用效率。

(四)统筹管理诸多影响要素

特色学校的建设深受制度、文化、组织结构、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和校长的决策、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潜在能力、家长的配合等主观因素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和结合如上因素,挖掘本校优势和文化积淀,合理、充分地利用既有资源,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对于特色学校的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协作,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倾注更多的关注,投身于特色学校,切实指定符合特色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合于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完善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明确特色学校中所需的评价标准,形成共同作用的系统,作用于特色学校的发展。

总结

近年来,诸多专家与学者将研究聚精于特色学校的相关研究。特色学校是一改“千校一面”的大势所趋,其意义在于促进学校的繁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特色学校具有独特性、科学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受区域特色文化、区域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以及校长领导、教师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创建基于区域特色的特色学校可以使特色课程与主干学业相互补充,更利于带有本区域特色的特色学校宣传与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成长,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区域特色之中。在现实创办冰雪特色学校过程中,要克服出现诸多困难,如冰雪特色学校数量不多、经费攻击不足等。


相关内容

  •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 而生.文章从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路建议 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对研究和探讨林区生态旅 游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兴安岭:生态旅游:建议 ...

  • 冬季冰雪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 冬季冰雪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学生姓名:朱婉莹 指导教师:袁维 所在院系: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 所学专业:风景园林 研究方向:冰雪公园景观设计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中国·哈尔滨 2014年11月 - 1 - Ice Them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Ungraduate : ...

  • 策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 第16卷第5期 2006年10月长春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V01.16No.5Oct.2006文章编号:1009-3907(2006)05-0070-0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王金伟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 ...

  •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要尊重气候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和保持寒地城市特色等一系列观点和措施,以创造良好的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关键辞:寒地城市公共环境. 寒地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结合寒地气候的负面影 ...

  • 刍议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但是,建国以来,由于过量采伐,森林木材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下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林业管理体制落后.经济严重危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及不相适应,因此,分析林业经济发展 ...

  • 河西走廊绿洲干旱荒漠区发展特色农牧业的条件.潜力及对策
  •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3年第5期 ·27· 河西走廊绿洲干旱荒漠区发展特色农牧业 的条件.潜力及对策 吴玲玲,李玉忠 (酒泉市行政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特色农牧业;潜力;对策;河西走廊 [摘 要]近年来,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丰富的土地草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使特色农 ...

  • 生态旅游论文
  • 期末考试论文 题目:甘肃省生态区域发展研究 姓 名 二级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任课教师 成绩评定 2017年 1 月 甘肃省生态区域发展研究 摘要 甘肃幅员辽阔,境内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四季温暖宜人.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之美色,又有千沟万壑.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坡:既有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 ...

  • 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
  • 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哈尔滨地域文化及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本文系2009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项目,09B008. 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 车宇宁 摘要:本文针对哈尔滨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日益缺失的现状,诠释了城市景观设计中尚 需解决的问题,并围绕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见解. ...

  • 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利用国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RCA指数,比较分析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提出通过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深入挖掘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业竞争力来带动黑龙江省旅游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