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国际金融贷款实施《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开发区位于**省西南部,距离**省省会**市3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东经110度50分,海拔420米-457米。**开发区位于临汾市老城区的西北部,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周边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

2、自然环境

**开发区位于临汾盆地内,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特点冬寒夏热,光照全年为2417小时—2741小时,年平均气温介于8.6度—12.6度之间,年无霜期为193天—227天,年降水量为500毫米

3、市场情况

**开发区下辖一个办事处,十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4万余人,其中社区居民近2万人,人均年收入4152元,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8104元,可支配消费能力为7132元。

4、基础设施

**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各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即将完工的九条主干道贯穿整个区域,主干道之间由支路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分布的道路体系,使开发区内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开发区通信设施先进,**移动生产大楼已投入使用,中国联通大楼正在建设中,电信、网通等生产大楼正在筹建中;供排水管道已基本敷设完成,使用方便;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集中供热站也在积极准备建设中。

5、农业资源

**开发区农业人口1.01万人,拥有耕地366公顷,其中滩涂地18.27公顷,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人均耕地0.54亩,粮食总产971.7吨,农民人均收入4580元。

6、发展规划

**开发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是以清洁型一类工业为主体,以科技和商贸为双翼的新型生态园林式经济区。开发区规划结构呈三片二心结构。“三片”:西部为开发区主中心区,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此区北部为工业区,中部为中心区,南部为商住区;东片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主要为居住区;北片用地规模约1.3平方公里,为生态观光区。“二心”:西部依河汾路、中大街,形成开发区主中心;东部以卫校为中心形成居住区中心。**开发区规划居住人口8万人,规划期至2020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区农业人口1.01万人,拥有耕地366公顷,其中滩涂地18.27公顷,人均耕地0.54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效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沿汾河滩地土质属沙质土壤,地力贫乏,土地效益偏低,加之农业基础设施简陋,为此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2、项目东部地区已形成的桃园等种植业由于技术管理滞后,果农投入减少,品种老化等原因平均收入逐年下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逐年降低。一部分靠多种经营富起来的群众投资无理想项目,缺少高科技农业知识来指导果林更新改造。

3、项目区内,一方面滩涂、中低产田面积大,已有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导致耕地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点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造成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开发治理滩涂,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将为项目区居民增加收入创造新途径。

4、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科技含量,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向市场要效益。促进十一个社区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全面过渡和快速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真正形成临汾开发区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

总之,结合我们的实际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向观赏、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三、项目的社会条件

项目区涉及11个社区,耕地3.66万亩,位于临汾市西部汾河地带,北与**县接壤,南临**区,东起段店乡下康村,西至高河店、郭家庄村。项目区内有涝河、渠河流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网状覆盖项目区,供电线路贯穿全区。为项目区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项目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本着以当地现有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科技为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道集养殖、种植、加工、有机肥生产、观赏、休闲、餐饮为一体的风景线,成为上樊、下樊、高河店、南焦堡等四个行政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致富的加油站、生态家园和幸福新村的示范地。

四、项目规划内容及规模

㈠项目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⑤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⑥形成种植——饲料、屠宰加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不断提高项目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

⑦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⑧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科技示范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社区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㈡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临汾市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NextPage]㈢、项目建设内容

1、有机肥生产

占地50亩,主要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年产有机肥10万吨,生物有机肥5万吨。

2、标准化屠宰加工

占地100亩,主要以生猪和牛为原料生产各类肉食品,年产各类肉食品5千吨。

3、精饲料加工

占地50亩,以出口脱水果蔬产品为主,年产各类脱水果蔬1000吨,年利润1000万元,静态回收期2.6年。

4、生态田园观光

占地300亩,主要包括温室特色餐饮、会议接待、温室栽培示范(采摘)、康体娱乐、农业节能项目示范的旅游农业开发建设项目。

5、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占地20亩,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投资估算:

1、计划投资

项目计划总投资14710万元。其中:

有机肥生产1800万元;

标准化屠宰加工2000万元;

精饲料加工2600万元;

生态田园观光5000万元;

农民技术培训基地500万元。

前期费用10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6000万元;按照56.5:43.5的比例配套,国内配套资金元。其中:临汾市财政配套元,开发区配套元,农民投劳折款2710万元(约需投工2000万个,折币2000万元,农民自筹710万元,合计2710万元)。

六、运行机制

项目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拟通过财政部门转贷至开发区政府,政府担保,实施单位按照“谁贷款、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有机肥生产、精饲料加工、标准化屠宰加工、农业生态观光等项目委托企业建设,在开发区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形成项目区龙头企业,形成强势品牌,带动周边村镇向城市化迈进。

滩涂地、中低产田改造由开发区政府统一规划,项目区农户共建,建设高效、高产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支持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防疫、信息等服务。在政府作用下建立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中介组织以订单农业、协议农业等方式,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实现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项目区农业产、加、销体系,延伸项目区产业链条。

七、项目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70%的中低产田包括滩涂地的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198万元; ②通过滩涂地改造,亩增收入120元,计增收316万元;

③有机肥生产,年利润600万元,静态回收期3年。

④标准化屠宰加工,年利润1200万元,静态回收期5年。

⑤生态田园观光,年利润1200万元,静态回收期9.16年。

全部项目完成后,年直接经济收入3514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提供12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项目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将比2003年增长25%,农民的物质生活和就业渠道将得到极大改善。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增粮食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农业科技普及率得到大提高,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开发区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改造滩涂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新增和改良耕地1000多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国际金融贷款实施《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开发区位于**省西南部,距离**省省会**市3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东经110度50分,海拔420米-457米。**开发区位于临汾市老城区的西北部,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周边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

2、自然环境

**开发区位于临汾盆地内,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特点冬寒夏热,光照全年为2417小时—2741小时,年平均气温介于8.6度—12.6度之间,年无霜期为193天—227天,年降水量为500毫米

3、市场情况

**开发区下辖一个办事处,十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4万余人,其中社区居民近2万人,人均年收入4152元,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8104元,可支配消费能力为7132元。

4、基础设施

**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各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即将完工的九条主干道贯穿整个区域,主干道之间由支路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分布的道路体系,使开发区内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开发区通信设施先进,**移动生产大楼已投入使用,中国联通大楼正在建设中,电信、网通等生产大楼正在筹建中;供排水管道已基本敷设完成,使用方便;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集中供热站也在积极准备建设中。

5、农业资源

**开发区农业人口1.01万人,拥有耕地366公顷,其中滩涂地18.27公顷,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人均耕地0.54亩,粮食总产971.7吨,农民人均收入4580元。

6、发展规划

**开发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是以清洁型一类工业为主体,以科技和商贸为双翼的新型生态园林式经济区。开发区规划结构呈三片二心结构。“三片”:西部为开发区主中心区,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此区北部为工业区,中部为中心区,南部为商住区;东片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主要为居住区;北片用地规模约1.3平方公里,为生态观光区。“二心”:西部依河汾路、中大街,形成开发区主中心;东部以卫校为中心形成居住区中心。**开发区规划居住人口8万人,规划期至2020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区农业人口1.01万人,拥有耕地366公顷,其中滩涂地18.27公顷,人均耕地0.54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效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沿汾河滩地土质属沙质土壤,地力贫乏,土地效益偏低,加之农业基础设施简陋,为此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2、项目东部地区已形成的桃园等种植业由于技术管理滞后,果农投入减少,品种老化等原因平均收入逐年下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逐年降低。一部分靠多种经营富起来的群众投资无理想项目,缺少高科技农业知识来指导果林更新改造。

3、项目区内,一方面滩涂、中低产田面积大,已有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导致耕地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点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造成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开发治理滩涂,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将为项目区居民增加收入创造新途径。

4、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科技含量,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向市场要效益。促进十一个社区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全面过渡和快速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真正形成临汾开发区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

总之,结合我们的实际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向观赏、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三、项目的社会条件

项目区涉及11个社区,耕地3.66万亩,位于临汾市西部汾河地带,北与**县接壤,南临**区,东起段店乡下康村,西至高河店、郭家庄村。项目区内有涝河、渠河流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网状覆盖项目区,供电线路贯穿全区。为项目区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项目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本着以当地现有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科技为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道集养殖、种植、加工、有机肥生产、观赏、休闲、餐饮为一体的风景线,成为上樊、下樊、高河店、南焦堡等四个行政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致富的加油站、生态家园和幸福新村的示范地。

四、项目规划内容及规模

㈠项目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⑤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⑥形成种植——饲料、屠宰加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不断提高项目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

⑦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⑧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科技示范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社区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㈡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临汾市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NextPage]㈢、项目建设内容

1、有机肥生产

占地50亩,主要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年产有机肥10万吨,生物有机肥5万吨。

2、标准化屠宰加工

占地100亩,主要以生猪和牛为原料生产各类肉食品,年产各类肉食品5千吨。

3、精饲料加工

占地50亩,以出口脱水果蔬产品为主,年产各类脱水果蔬1000吨,年利润1000万元,静态回收期2.6年。

4、生态田园观光

占地300亩,主要包括温室特色餐饮、会议接待、温室栽培示范(采摘)、康体娱乐、农业节能项目示范的旅游农业开发建设项目。

5、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占地20亩,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投资估算:

1、计划投资

项目计划总投资14710万元。其中:

有机肥生产1800万元;

标准化屠宰加工2000万元;

精饲料加工2600万元;

生态田园观光5000万元;

农民技术培训基地500万元。

前期费用10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6000万元;按照56.5:43.5的比例配套,国内配套资金元。其中:临汾市财政配套元,开发区配套元,农民投劳折款2710万元(约需投工2000万个,折币2000万元,农民自筹710万元,合计2710万元)。

六、运行机制

项目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拟通过财政部门转贷至开发区政府,政府担保,实施单位按照“谁贷款、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有机肥生产、精饲料加工、标准化屠宰加工、农业生态观光等项目委托企业建设,在开发区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形成项目区龙头企业,形成强势品牌,带动周边村镇向城市化迈进。

滩涂地、中低产田改造由开发区政府统一规划,项目区农户共建,建设高效、高产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支持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防疫、信息等服务。在政府作用下建立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中介组织以订单农业、协议农业等方式,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实现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项目区农业产、加、销体系,延伸项目区产业链条。

七、项目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70%的中低产田包括滩涂地的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198万元; ②通过滩涂地改造,亩增收入120元,计增收316万元;

③有机肥生产,年利润600万元,静态回收期3年。

④标准化屠宰加工,年利润1200万元,静态回收期5年。

⑤生态田园观光,年利润1200万元,静态回收期9.16年。

全部项目完成后,年直接经济收入3514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提供12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项目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将比2003年增长25%,农民的物质生活和就业渠道将得到极大改善。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增粮食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农业科技普及率得到大提高,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开发区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改造滩涂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新增和改良耕地1000多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关内容

  • 琵琶湖生态建设
  • 追回失去的水环境 --评日本琵琶湖保护治理的基本思路 汪易森 日本"河川法"制定于1896年(明治29年),被称为是日本近代河川制度的诞生,当时法律的内容主要是以"治水"为中心.1964年(昭和39年)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增加了"利水" ...

  • 甘肃水文概况
  •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 ...

  •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3 ...

  • 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 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文 章 标 题: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 发 表 作 者:测验科 发 表 时 间:2009-5-15 15:20:33 (一)目的与意义 1.编发水资源公报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我国水资源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引起各级政府 ...

  • 水利知识简答题
  • 实施取水证可基本原则有哪些规定? 1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考虑.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化. 3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取水单位和个人申请取水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1申请书 2与第三者利害关系的相关说明. 3属于备案项目的,提供有关备案材料. 4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水资源 ...

  •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及启示_范兆轶
  • 环境与持续发展 2013年第1期 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No.1,2013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及启示 范兆轶 刘 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摘要]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以美国的集中治理模式.日本的分散治理模式和澳大利 ...

  • 国外水环境发展历程
  • 国外水环境发展历程 目 录 前 言 ................................................................................................................................ - 1 ...

  • 关于原州区清水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 摘要: 文中就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提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下水,积极保护地下水,实现原州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支撑和保障.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 ...

  • 2008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 2008 年 海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公 报 一.综 述 2008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541.0毫米,比多年平均多1.0%,属平水年份: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26.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42.1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94.50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7%:全流域 14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