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管业有限公司

JLDP/SC-2013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A/0)

编 写:综合部 审 核:** 批 准:** 受控号:

2013-01-01 发布

2013-01-01 实施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发

公司全体员工: 现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以下简称《管理手册》 )正式批准发布。 本手册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标 准编制, 体现了八项管理原则, 按 PDCA 循环的管理模式, 阐明了公司质量、 环境方针,是描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公司要全面实施《管理手册》所规定的内容,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另依照上述规范,特任命**同志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公司质量、环 境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保持和改进工作。 本手册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

准:

**

批准日期: 2013 年 1 月 1 日

第2页 / 共42页

本手册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标 准编制,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为确保贯彻实施特作说明如下: 一、按照标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公司所从事的产品涉及的体系,包 含 标 准 GB/T19001-2008 标 准 的 所 有 条 款 和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7 个要素的全部要求。 二、本手册对标准所要求的过程和要素均进行了描述,另外形成了想赢 的程序文件作为本手册的第二层次文件,一并实施。 为了提高手册质量,规范公司管理,请公司全体员工在执行本手册过程 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 料反馈到综合部,以供今后手册修订时参考。 本手册由综合部负责发放。

第3页 / 共42页

手册的管理

1.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 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2. 《管理手册》由综合部负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使用中反馈信息, 对手册适用性进行评价,按《文件控制程序》编制、修改、换版。 3. 《管理手册》由综合部负责发放和保管,确保使用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 4. 《管理手册》的使用。 4.1 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管理手册》内容,并在一切管理活动中贯 彻始终。 4.2 《管理手册》未经批准不得转借外单位和个人。 4.3 《管理手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由综合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请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处理。

第4页 / 共42页

手册修改记录

版本/章节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批准人

时间

第5页

/ 共42页

0.1 0.2 1 2 2.1 2.2 3 4 4.1 4.2

公司简介-------------------------------------------------- 8 手册与标准对照表------------------------------------------ 9 适用范围------------------------------------------------ --10 术语和定义------------------------------------------------ 10 标准定义和术语-------------------------------------------- 10 专业定义-------------------------------------------------- 10 引用文件-------------------------------------------------- 10 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2 总要求---------------------------------------------------- 12 文件要求-------------------------------------------------- 12

4.2.1 总则----------------------------------------------------- 12 4.2.2 管理手册------------------------------------------------- 13 4.2.3 文件控制------------------------------------------------- 13 4.2.4 记录的控制----------------------------------------------- 13 5 5.1 5.2 5.3 5.4 管理职责------------------------------------------------- 14 管理承诺------------------------------------------------- 14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4 质量、环境方针------------------------------------------- 14 策划----------------------------------------------------- 15

5.4.1 目标----------------------------------------------------- 15 5.4.2 环境因素------------------------------------------------- 16 5.4.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6 5.4.4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5.5 5.6 5.7 6 6.1 6.2 6.3 6.4 16 职责、权限----------------------------------------------- 17 信息交流------------------------------------------------- 21 管理评审------------------------------------------------- 22 资源管理------------------------------------------------- 23 资源的提供----------------------------------------------- 23 人力资源------------------------------------------------- 23 基础设施------------------------------------------------- 23 工作环境------------------------------------------------- 23

第6页 / 共42页

7 7.1 7.2 7.3 7.4 7.5

产品实现-------------------------------------------------25 产品实现的策划-------------------------------------------2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25 设计开发-------------------------------------------------26 采购-----------------------------------------------------26 生产和服务提供-------------------------------------------27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27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28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28 7.5.4 顾客财产-------------------------------------------------29 7.5.5 产品防护--------------------------------------------

-----29 7.6 7.7 7.8 8 8.1 8.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30 应急准备与响应-------------------------------------------30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31 测量、分析和改进-----------------------------------------32 总则-----------------------------------------------------32 监视和测量-----------------------------------------------32

8.2.1 顾客满意-------------------------------------------------32 8.2.2 质量、环境体系内部审核-----------------------------------33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3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33 8.3 8.4 8.5 不合格的控制------------------------------------------34 数据分析-------------------------------------------------35 改进-----------------------------------------------------36

8.5.1 持续改进-------------------------------------------------36 8.5.2 纠正措施-------------------------------------------------36 8.5.3 预防措施-------------------------------------------------37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公司组织机构图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程序文件目录清单 工艺流程图

第7页 / 共42页

0.1 公司简介

******管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新型给排水管道,生产、销售、服务于一身的现代 化企业。主要致力于建筑用给排水系统,主导产品 PE 给水管道、燃气管道、地源热泵管 材、HDPE 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HDPE 双壁波纹管、PPR 给水管道、PE-RT 地板采暖管材; 除此之外,还可生产各类异型管材,以努力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公司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工业园。拥有多条先进的自动化全电脑数控管材生 产线,并配备了高端的实验设施,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质量的全程跟踪,为卓越的品质 提供了保证。所有产品均采用国内外先进原材料生产,并已全部通过国家相关检验及测 试。 企业配备了高素质的生产、营销与技术服务队伍,正在进行 ISO9001:2008 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的贯标工作。公司还根据客户需求,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安装培训, 提供全面快捷的专业技术指导服务。 作为***建筑协会荣誉单位,***公司现与多家外资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销售机 构遍布全国,产品远销欧洲、亚洲及非洲,承接了大量示范工程,并获得了广泛赞誉。 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位和及时良好的服务,保证了客户的利益。 本公司本着“给城市输送纯净动力,排城市烦恼忧愁”的经营理念,为在管理上达 到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企业引进了 GB/19001 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企业正致力 于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以满足顾客的更高需求,向着可持续发展

的方向大步迈进。

第8页 / 共42页

0.2 手册与标准对照表

章节号 4.1 4.2.2 4.2.3 4.2.4 5.1 5.2 5.3 5.4 5.4.1 5.4.2 5.4.3 5.4.4 5.5 5.6 5.7 6.2 6.3 6.4 7.1 7.2 7.3 7.4 7.5.1 7.5.2 7.5.3 7.5.4 7.5.5 7.6 7.7 7.8 8.1 8.2 8.2.1 8.2.2 8.2.3 8.2.4 8.2.5 8.3 8.4 8.5 内容名称 总则 管理手册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方针 策划 目标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职责和权限 信息交流 管理评审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产品实现的策划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设计开发 采购 生产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删减) 标识和可追溯性 顾客财产 产品保护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总则 监视和测量 顾客满意 内部审核 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合格控制 数据分析 改进 GB/T19001-2008 4.1 4.2.2 4.2.3 4.2.4 5.1 5.2 5.3 5.4.2 5.4.1 涉及标准 GB/T24001-2004 4.1 4.4.4 4.4.5 4.5.4 4.2 4.2 4.3 4.3.3 4.3.1 4.3.2 4.3.3 4.4.1 4.4.3 4.6 4.4.1 4.4.1 4.4.1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5.1 4.4.6 4.4.7 4.5.1 4.5.5 4.5.1 4.5.2 4.5.3 4.5.3

5.5.1 5.5.3 5.6 6.2 6.3 6.4 7.1 7.2 7.3 7.4 7.5.1 7.5.2 7.5.3 7.5.4 7.5.5 7.6

8.1 8.2 8.2.1 8.2.2 8.2.3 8.2.4 8.3 8.4 8.5

第9页 / 共42页

1. 适用范围 1.1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从事的 Q: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材、耐热聚乙烯(PE-RT)地暖管材生产 E:位于***前郭县***农场工业园区的******管业有限公司涉及钢带增强聚乙烯(PE) 螺旋波纹管、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耐热聚乙烯(PE-RT) 地暖管材生产的环境管理活动 1.2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它适用于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 建立、实施和保持以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第三方认证与监督审核。 本公司的产品活动不存在设计和开发,产品依据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进行生产,故 删减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 7.3 条款。以

上删减不影响本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 1.3 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及办公现场的质量、环境管理和控制。 1.4 本手册涵盖了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的所有条款;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 17 个要素的 全部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2.1 标准定义和术语 本手册采用 GB/T19000-2008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供应链为 供方→组织→顾客 本手册采用 GB/T24001-2004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2.2 专业定义 2.2.1 相关方:关注我公司质量

、环境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2.2.2 质量计划:是以一个生产部产品为对象,所编制的用以指导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

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是产品生产的战略部署,是组织生产活动和科学管理 的主要依据。 2.2.3 工艺卡:是指导各分项产品生产的技术文件,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消防、材

料、环保、计量、技术资料、文明生产部等技术要求。 2.2.4 关键岗位人员:指与确定的环境因素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包括特殊工种人员)或 与应急响应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

第10页 / 共42页

3. 引用文件 3.1 3.2 3.3 3.4 3.5 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4-2008 idt ISO9004:2008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第11页 / 共42页

4.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1.1 公司按照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 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是公司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结合了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管理体系的组 织机构,明确了目的和适用范围,确定了涉及所有活动的部门、人员职责,确定了适合 本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法律法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所开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以公司管理方针为导向,制定确保对过程管理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文件,达到实现公司的 目标为最终目的。同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公司对相关方进行有效控制和施加影响, 其内容和方法在管理体系文件中加以规定。 公司无外包过程。 4.1.2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文件规定执行;各专业管理系统应垂 直监控,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工作和收集有关信息;通过专业监督检查、内部审核,促进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1.3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公司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操作性文件。 共 有 24 个程序文件(详见文件清单附表四)

手册 程序文件

公司各部门、生产部、质量部具体实施的第 三层次文件

质量计划、施工方案、生产工艺、 图纸、工艺标准、管理制度等作业 文件及记录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① 形成文件的质量、环境方针; ②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第12页 / 共42页

③ 质量、环境目标、管理方案以及相应的控制计划; ④ 质量、环境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 ⑤ 确保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第三层次文件及其他运作文件, 包

括图纸、 合同、 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计划、专项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等等; ⑥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表格和记录。 4.2.2 管理手册 公司编制了符合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 标准要求的《管理手册》 ,阐述 了方针、目标、有关删减的说明、程序文件的引用、职责、权限、交流活动及管理体系 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4.2.3 文件控制 为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由综合部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控制 程序》并规定以下要求: ①文件发布前必须得到批准。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总经理批准发 布;程序文件由各编制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第三层次文 件由公司各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编制、审批,文件的制定应确保其充分 性、操作性和协调性; ②文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对文件进行标识和认可,文件更改需经原审核人重新审 核,原审批人再次批准; ③确定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确保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④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特别是关键岗位都能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⑤加强文件管理,确保清晰,易于识别; ⑥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⑦对有法定要求或为积累知识所保留的作废文件,必须标识并隔离存放。 4.2.4 记录的控制 综合部制定、实施并保持《记录控制程序》 ,对记录实施控制,以证明管理体系的 有效运行并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①公司提供适宜的环境,配备必要的文件柜,防止记录的损坏、变质和丢失,记录 填写清晰,内容完整真实,保管方式便于存取和检索; ②确定与生产部有关的记录、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 评审结果) ,其中包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 ③记录收集、标识、编制、查阅、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

第13页 / 共42页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公司通过质量、环境方针明确守法的承诺;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的承诺;污染预防 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 公司总经理通过以下活动,确保实现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做 出的承诺: ① 向公司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② 制定质量、环境管理方针; ③ 确保质量、环境目标; ④ 进行管理评审; ⑤ 确保资源的获得。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组织建立、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由市场部制定、实 施并保持《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 ,使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通过产品实现、监视测量、 评审改进等不断地予以满足。 5.3 方

针 5.3.1 质量、环境方针 产品服务、用户至上、科学管理、环境优良、全员参与、持续发展 方针的内涵: “产品服务、用户至上”是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宗旨。反映了我们对顾客期望和 需求的承诺。要求全体员工注重企业的信誉,珍惜顾客的信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满 足用户要求。 “科学管理、环境优良”是公司进行环境创新,搞好文明生产和服务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公司不断改善生产环境,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 “全员参与、持续发展”是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方向,通过严格生产和服务管理, 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优质生产,服务于社会大众,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 5.3.2 控制要求 1.方针应突出公司自身管理的特点,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活动的宗旨、方向和奋斗的 目标。明确对管理绩效的持续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并要为管理目标、指标、确定管 理方案奠定基础。 2. 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管理方针,使全体员工理解,并向代表组织工作的员工和劳务分

第14页 / 共42页

包人员传达, 使之认识到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付诸实施, 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3. 依据方针确定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 4. 公司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方针进行评审。 5. 方针的传达与宣传方式:对内是以下达文件、颁布手册的形式;对外可利用报刊、画 册的形式。还可将方针制作在办公区门厅和外墙等醒目位置上。 5.4 策划 为满足质量、环境目标及管理体系总要求,最高管理者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质量、 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领导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确定体系认证范围。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初始评审;收集法律、法规;整理公司现有管理制度;编写 管理体系文件,形成文件化管理体系,即: 《管理手册》 、 《程序文件》 、针对生产项目制 定质量计划及其它质量、环境文件记录等。并通过规定的检查、内审、外审、管理评审、 自我评价等措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1 目标 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合同履约率 100%;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95%; 顾客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环境目标: 生产现场粉尘(颗粒物≤120mg/m3) 、噪声(昼间≤60 db,夜间≤50 db)达标排 放; 固体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 5.4.2 环境因素 5.4.2.1 公司综合部建立并保持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的活动、 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4.2.2 公司生产部

负责识别生产区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包括分包方、现场生活区的环境

因素的识别,要考虑哪些是可控制的,哪些是可望施加的) 5.4.2.3 综合部及各部门负责识别公司本部办公区域内的环境因素。 5.4.2.4 综合部负责公司涉及的所有环境因素的识别、确认、汇总、登记、分析,组织有

第15页 / 共42页

关人员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2.5 5.4.2.6 5.4.2.7 5.4.2.8 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重要环境因素。 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生产和服务管理中所有活动的各个方面。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对涉及下列八个方面予以考虑:

① 向大气排放; ② 向水体排放; ③ 向土地的排放; ④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⑤ 能源使用; ⑥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 ; ⑦ 废物和副产品; ⑧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5.4.2.9 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会关注程

序、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及可节约程度等。 5.4.2.10 环境因素识别的信息应形成文件及时更新,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 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5.4.2.13 当承接新产品过程中的活动或服务、 产品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法律及其他

要求更新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补充识别,及时报综合部评价以重新确定重要环境 因素,综合部按程序定期组织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5.4.3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4.3.1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程序》 ,确认其对本单位

的适用性,并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负责公司供销、生产、质检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所有 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应用和法律纠纷的处理,组织对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的识 别。 5.4.3.2 综合部。 5.4.3.3 综合部组织,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建立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5.4.3.4 相关方。 5.4.3.5 综合部关注国家、地区立法机构的最新动态,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第16页 / 共42页

公司各部门将接收到的新的质量、 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别传递到

综合部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传递给公司各部门和其他有关的

变化,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进行动态管理。 5.4.4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5.4.4.1 综合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将其目标、指标分解到公司各部

门及生产部,并进行年度考核。以确保环境总体目标指标的实现,并对环境事故进行预

防和持续改进。 5.4.4.2 目标、指标的编制依据: ① 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 ②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③ 相关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④ 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⑤ 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要求; ⑥ 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选性。 5.4.4.3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修订 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综合部应及时调整更新环境目标和指标及 其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每年对环境目标与指标评审一次。 5.5 职责、权限 5.5.1 公司组织机构图(见附表一)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见附表二) ,环境管理 体系职能分配表(见附表三) 。 5.5.2 职责和权限 5.5.2.1 总经理 1.主持制定并批准发布实施质量、环境方针、目标; 2.任命质量、环境管理者代表; 3.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提高全员守法意识; 4.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5.负责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的提出、人员聘任和职能分配; 6.主持质量、环境管理评审,并审批管理评审报告; 7.批准发布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并监督贯彻实施; 8.建立内部沟通渠道,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 9.确定资源需求,提供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资源; 10.实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改进管理体系。 5.5.2.2 管理者代表

第17页 / 共42页

职责详见 5.5.3。 5.5.2.3 内审员

1.经过培训取证,公司聘用后方可作为内审员; 2.在内审前经管理者代表或审核组长同意,按审核计划参加内审; 3.按审核组分工、编制检查表; 4.按审核组长批准的检查表招待现场审核; 5.按审核取得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 6.对纠正措施实施验证; 7.审核组长依据审核结果对受审核方开具审核报告,并向管理评审传递信息; 8.内审员学习新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审核需要。 5.5.2.4 各部门的通用职责

1.负责向相关方宣传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 2.负责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3.对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及体系过程的检查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 落实并记录; 4.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并负责新的适宜的法律法规的获取和向相 关部门报告。 5.5.2.5 各部门分管职责 1)综合部 (1)负责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归口管理; (2)负责内审与管理评审文件、记录的归口管理; (3)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员工档案、组织培训考核个人工作业绩; (4)负责原始文件及记录的归档管理; (5)组织特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工作并监督上述人员持证上岗。 (6)负责公司办公场所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以及能源的节约。 (7)制定并保持《内部审核程序

》 、 《管理评审程序》 ,负责组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工作,并督促落实管内审和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8)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评价,识别、更新,对重大环境因素实施控制; (9) 制定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 ; (10)制定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 (11)制定并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程序》 ;负责组织收集与质量、

第18页 / 共42页

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组织并实施合规性评价。 2)生产部: (1)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具体落实并合理安排; (2)负责生产工艺文件、质量计划的执行及本部门有关的文件、记录的管理; (3)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 (4) 负责按照检验规程对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与测量; (5) 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法定计量器具的校验和管理; (6) 负责本部门技术文件的管理; (7) 负责提供产品检验标准和检验规则 (8) 贯彻实施公司质量、环境方针; (9) 根据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指标,建立本部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0)按照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作业指导文件并组织实施; (11)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自检; (12)负责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跟踪验证; (13)负责对需持证上岗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其岗位人员执证上岗; (14)健全基础管理工作,完成技术资料与现场体系运行记录; (15) 负责设备的管理;做好维修保养; (16) 负责水、电、气设施的管理。为生产部作保障。 (17)制定并保持《污染物控制程序》 、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 3)市场部 (1) 负责采购控制及采购品的处置工作; (2) 负责对提供生产用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和控制; (3) 负责原材料、外购件的库存管理 ; (4) 负责收集供方产品的检测报告、资质等材料,并归档保存。 (5)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6) 负责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并组织合同评审工作; (7) 负责售后服务、顾客来电、来函记录和意见的处理及定期走访用户; (8) 负责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综合部; (9)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10)制定并保持《合同评审程序》 ;

第19页 / 共42页

(11)建立并保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规定获取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 (12)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开发工作。 (13)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14) 负责数据分析、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及解决措施、提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7) 财务部 (1)负责公司质量、环境

体系持续运行及生产部所需的资金; (2)参加合同评审; (3)参加管理评审,落实管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8)车间 (1)负责按生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2)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3)负责基础设施的使用与保养; (4)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 9)仓库管理员 (1) 负责仓库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实施; (2) 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建帐管理和收、发工作; (3) 负责库存物资的盘点和防护管理。 10)内审员 (1)负责按内审计划进行内部审核; (2)负责按审核组长分配的工作编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 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11)质检员 (1)负责按检验规程进行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验与测量; (2)负责记录检验测量结果; (3)负责合格品放行,签发合格证。 5.5.2.6 各部门对本部门与环境有关的岗位人员应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并形成文件, 有关 文件应传达到相关人员。 5.5.3 管理者代表 公司总经理指定质量、环境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以下职责: 1.贯彻公司管理方针,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经常向总经理汇报其运行 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第20页 / 共42页

2.对我公司的员工通过培训、表彰、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对满足顾客要求和 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 3.主持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负责安排管理体系的实施、协调和监督。 4.负责本单位管理体系同外部有关各方面的联系工作,负责与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 对外联络;接受顾客或认证机构进行管理体系审核。 5.审核公司《管理手册》 ;批准公司《程序文件》 ,并指导、监督运行; 6.进行管理评审策划, 提交体系运行管理评审报告, 跟踪落实管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5.6 信息交流 5.6.1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确保公司内部、外部的质量、环境方

面的信息交流畅通。综合部负责信息交流与管理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5.6.2 市场部负责生产前期的顾客要求的信息交流和处理, 并转化为合同要求与相关部门 和生产项目进行交流。 5.6.3 市场部负责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并传递到相关部门。 5.6.4 生产部、生产部、市场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质量、环境信息的交流,并向综合部 传递信息交流结果。 5.6.5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质量、环境信息处理的协调。 5.6.6 外来的质量、环境信息,根据信息的特性由各职能部门处理。综合部可根据信息重 要程度协助职能部门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有关人员。 5.6.7 内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 ①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 ②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及相关信息; ③职责和权限的信息; ④培训信息; ⑤过程和监视和测量的信息; ⑥不符合、纠正与预防信息; ⑦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信息; 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的信息; ⑨紧急情况及应急响应的信息; ⑩质量、环境事故及其处置信息; ⑩员工对作业场所不安全、不卫生的抱怨等。 5.6.8 员工参与协商的内容应在程序文件中作出规定。

第21页 / 共42页

5.6.9 外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 ①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或要求; 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信息; ③质量、环境方针的有关信息; ④环境监测测量结果的信息; ⑤外部审核与监督检查的信息; ⑦ 相关方的投诉信息等。 5.7 管理评审 5.7.1 总则 为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综合部建立并保持 《管理评审程序》 ,并按程序文件规定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进行管理评审,管 理评审由综合部策划、管理者代表审核确定,总经理主持。 5.7.2 管理评审输入: ①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 ② 顾客的反馈、法规执行情况及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③ 方针、目标、指标及方案完成情况和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④ 质量检验结果及目标完成情况; ⑤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 ⑥ 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⑦ 影响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因素; ⑧ 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等等。 5.7.3 管理评审的输出: ①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②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措施; ③ 与相关方有关的环境改进措施; ④ 与员工及作业场所人员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措施; 5.7.4 综合部负责收集管理评审资料,做好管理评审记录,写出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 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然后分发各相关人员。

第22页 / 共42页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公司各级管理者负责及时确定并提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并确定和提 供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资源。资源可包括人员、信息、供方、基础设施 和工作环境以及资金资源等。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为使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工作人员的能力要符合规定要求, 由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明确培训需求,提高全员环境意识,确 保其工作可能对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相关岗位人员都经过相应培训并能胜任其承担的工 作。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内容。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①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工作人员的能力,应符合《人力

资源 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②根据能力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使需持证上岗的持证上岗; ③对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组织考核,以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④通过培训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满足其所从事工作所 需达到的目标、指标的能力; ⑤ 综合部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⑥ 综合部负责与应急响应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与监督过程的 培训工作。 6.3 基础设施 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能满足要求,生产部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明确规 定: a)生产部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水、汽、电供应的设施)的管理 工作; b)综合部、市场部负责支持性服务(如交付后的维护网点、配套用的运输或通讯服 务、信息系统等)的管理工作。 c)市场部负责基础设施配套物资的采购。 d)生产部负责相关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6.4 工作环境

第23页 / 共42页

6.4.1 公司各部门及生产部应确保办公场所、生产现场及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能实现生产 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6.4.2 综合部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整改,使之达到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24页 / 共42页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生产和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 7.1.1.1 对所有的产品均应进行策划, 策划的内容适当时应包括如下几点。 策划的结果应 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A. B. C. D. E. F. G. 7.1.1.2 产品、项目或合同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或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 过程实施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所需配备的资源; 应采用的工艺流程、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具体的试验、检验方法、监控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证明过程和产品符合性所必要的质量记录,如工艺参数监控和检验记录; 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其它措施和方法。 对于长期生产部的批量定型产品,现有的体系文件能满足其要求的,可不

编制质量计划。 7.1.1.3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当现有的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市场部

组织编制质量计划。 7.1.1.4 质量计划

a)根据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编制质量计划,它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且与现有的体系 文件相适应; b)只需编制特殊要求所需的内容,其余可引用体系文件中的规定; c)质量计划编制后,经生产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d)各部门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逐步实施,并记录其实施情况; e)生产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总经理; f)质量计划需修改时,由生产部门将修改内容报负责人批准;

h)质量计划的有关文件由生产部存档。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市场部通过招标文件、洽谈、顾客口头或电话记录、市场信息等方面,确定与产品 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重点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第25页 / 共42页

c)适用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 为使顾客要求得到满足,市场部组织投标小组,确定小组组长总负责投标工作 (即投标工作负责人) ,投标工作小组对招标文件进行初审,经初审后由投标负责人向综 合部汇报,综合部根据招标文件的初审情况进行投标决策。 7.2.2.2 在投标或接受合同或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承诺之前以及接受合同或 订单的更改前综合部对标书、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并应确保; a)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已规定并充分理解。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生产部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7.2.2.3 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 a.生产部提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应与顾客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 变更情况应及时通知顾客和市场部。 b. 顾客提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 应按有无特殊要求组织评审, 并将变更情 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c.生产部应确保变更的相关文件得到修改。 7.2.2.5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任何措施的记录由市场部保存一份。 7.2.2.6 若顾客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市场部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7.2.2.6 市场部应对网上销售或生产广告、生产目录等,进行评审,以确保其真实性。 7.2.3 顾客沟通 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各部门对质量、环境内部或外部有 关信息,特别要注意与环保部门、与生产项目所在敏感区的街道居委会等相关方建立沟 通与交流渠道。市场部就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的变更与顾客及相关方保持沟通。沟通可 采用走访、函件、会议、传真等形式,不断了解顾客意见和需求,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有 关部门并积极采取措施,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7.3 设计和开发 公司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进行生产,无设计和开发,故删减该条款,不影 响产品的能力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7.4 采购

第26页 / 共42页

7.4.1 采购过程

a)适用于生产经营、劳务承包方和生产用产品采购工作的控制。 b)控制内容: 1)结合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市场部组织制订选择、评价

和重新评价 供方的准则,形成《采购控制程序》 ; 2)按照评价准则,市场部组织有关人员对选定的供方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选定合格供方,形成合格供方名录; 4)对选定的合格供方进行动态控制,结合供方业绩定期对现有供方重新评价。 7.4.2 采购信息 a) 采购信息的内容适用时包括: 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验收准则; 2)有关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 3)有关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 4)有关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等。 b) 有关采购要求的信息可用采购文件来表达。采购文件适当时包括: 1)采购计划; 2)采购合同或协议等。 c) 采购信息在与供方沟通前,市场部主管负责人确保采购要求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需要时,应进行审批。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a)生产部规定采购产品的检验或验收方式,并由市场部、生产部实施检验或验收, 以确保采购产品或劳务符合采购要求。 b)当需要市场部或顾客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时,应在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中 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及产品放行的方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 为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由生产部建立并保持《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 程序》规定以下活动: a) 生产部负责提供所需的技术文件,确保产品生产和服务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 息; b)必要时,生产部编制生产作业指导书、工序作业指导书,并发放至生产、工序现 场;

第27页 / 共42页

c)生产部提供并负责使用适宜的设备; d) 生产部确保产品生产和服务获得监视和测量设备,负责认真使用监视和测量设 备; e) 生产部负责实施监视和测量; f) 本着谁生产谁服务的原则,由生产部、市场部组织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 施。 以上活动的具体实施,应在程序文件中作出规定。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生产部将对任 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生产和服务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根据这些过程的特殊性,公司规定过程确认要求: a) 生产部负责编制、评审上述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由生产部批准。生产部负责 实施; b) 生产部分别负责所管生产和服务设备的鉴定; c) 生产部负责操作人员资格的鉴定; d) 生产和服务人员应使用规定的作业指导书或方法或程序; e) 生产和服务人员应做好生产和服务记录; f) 当可能引起过程变化的因素发生变化,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 公司确认挤出和真空定型为特殊过程。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① 产品生产和服务应根据需要对生

产和服务全过程进行标识。材料采用标签形式, 顾客提供的产品包括设备和材料应有标识。半成品、成品应贴标签或挂牌标识,一般过 程(工序)以生产和服务质量记录形式进行标识。根据现场需要采用的其他标识,其形 式可采用标签、标牌、标记、印记等。 ② 生产部应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产品的检验 和试验状态分为四种:待检、合格、不合格、检验后待定,材料和设备应挂牌标识,生 产和服务过程一般以生产和服务质量记录形式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 ③ 生产部对有可追溯性的要求的原材料等应进行唯一性标识, 并将标识记录在进货 检验记录、分项检验评定记录上。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隐蔽生产等应做好生产部验 收记录,以利追溯。 7.5.4 顾客财产

第28页 / 共42页

7.5.4.1 市场部负责产品生产和服务中顾客提供的原材料以及顾客的房屋、设备、知识产 权及个人信息等的控制。 ① 顾客提供原材料时,组织有关人员和顾客一起验证产品。并由保管员进行标识工 作。对顾客的产品做到专料专用并登记专用台帐,妥善贮存,防止不适当的使用和处置。 ② 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保管员书面报顾客负责解决。 ③ 库管员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④ 产品生产和服务对顾客提供产品在贮存、维护和安装期间,如有丢失、损坏或不 适用的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⑤ 对顾客的设施要爱护和作好防护工作。 7.5.5 7.5.5.1. 产品防护 标识:生产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并保护好关于防护的标识。如防雨淋、防

火、防碰撞等。 7.5.5.2. .搬运:生产部在生产和服务和交付产品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产品当时的特点,

在搬运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搬运设备及搬运方法,防止产品在生产和服务、交付及提供相 关服务的过程中受损。 7.5.5.3. 生产部应保护好原材料包装,包装应贴有检验合格证,并注明生产部厂家、产

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等。 7.5.5.4. 贮存:

① 对成品、半成品、采购的各类产品(原材料),生产部仓库安排适宜的环境贮存。 按规定码放,保证先入先出。确保贮存期间不造成损坏、变质或过期。 ② 库管员应按规定进行物品入库验收、保管与发放,建立库存物品台账及物品卡片 标识。保持账、物、卡相符。 ③ 库管员要确保存放物品的安全。库房内要切实做到防火、防盗,严禁吸烟,易燃 易爆物品要另库隔离存放。 7.5.5.5. 保护

① 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产品生产和服务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都要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采取工艺保护。 ② 在产品

尚未按规定交给顾客前, 仓库和产品生产和服务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隔 离措施。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第29页 / 共42页

生产部负责对本单位原材料的验收,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和服务中以及 最终验收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维修、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生产部使用部门负责。 7.6.1 根据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所需的测量任务和所要求的准确度,选用适用的检测和试 验设备,需要时,编制购置计划。 7.6.2 使用部门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出检定(或校准)周期。并 按规定的检定周期或使用前,对照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进行校准,当不存在上述 基准时,可按自编的校准程序进行校准,保存校准的依据及记录。 7.6.3 新购回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凭合格证方可使用。 7.6.4 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需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合格证。 7.6.5 经检定或校准不合格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应加以标记并禁止使用。 7.6.6 超过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应贴上“停用”标识,禁止在生产和服 务中使用。 7.6.7 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7.6.8 发现检测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送计量检定机构检修,并评价以前的 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重新抽检验收或全部复检验收。 7.6.9 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保养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 性保持完好。 7.6.10 生产部要建立检测和试验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使用场地和检定(或校准) 周期。检定(或校准)合格证(或校准记录)保存备查。 7.7 7.7.1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

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相应措施,预防或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 7.7.2 应急事件主要是火灾及危险品泄漏、上下水及污水管的破裂、机械事故、伤亡

事故等等: 7.7.3 综合部制定应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培训、指导生产部依据应急准备及响应方案

贯彻落实,提高生产部应急响应的能力; 7.7.4 综合部负责伤亡事故、机械事故、火灾事故、中毒等应急事件的应急准备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 7.7.5 7.7.6 生产部负责编制本单位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应急准备及响应预案。 产品生产和服务运行控制要求在《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中明确。

第30页 / 共42页

7.7.7 7.7.8

义务消防队可行时,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产品生产和服务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

质严重难以处理,应立即联络紧急救援和报告。 7.7.9 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生产部应对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一次评审或 修订。 7.7.10 综合部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程序的变更要予以记录。 7.8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

7.8.1 为了确保在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中提高环境绩效,减少环境污染,由生产部 建立并保持《污染物控制程序》 、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 《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 ; 7.8.2 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

条件下运行,使其不偏离环境目标指标。 7.8.3 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岗位人员, 程序中要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文件或操作规 程。 7.8.4 要对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控制,并将其要求通过合同、协议 书的形式通报给供方。

第31页 / 共42页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为证实产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持续改进的有效性,由综合部对所需的 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和实施。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为使顾客满意,并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进行测量,由市场部建立并保持《顾客满意 度评价程序》 ,规定获取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 8.2.1.1 市场部根据与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制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检查计 划和交付后的沟通安排,收集顾客意见,做好记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综合部。 8.2.1.2 市场部收集顾客的投诉、抱怨、意见等,将信息记录,并进行处理。 8.2.1.3 市场部每年负责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顾客满意 程度的趋势,找出与设定目标及竞争对手的差距,归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为评 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进的依据。 8.2.1.4 顾客满意程度与组织的质量目标评审框架、质量方针、组织宗旨相一致。包括了 与顾客有关过程、生产提供过程、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进过程、相关 过程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8.2.2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公司每年进行一次例行的内部审核,以 验证公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否符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定管理体系的有 效性与符合性。如需要时可增加内审频次。 8.2.2.1 内审前确定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组成审核组,制定检查表,审核计划经 批准后,组织实施。 8.2.2.2 审核由与受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的、经公司聘任的内审员进行。 8.2.2.3 审核中如发现不合格由受审核部门及时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8.2.2.4 跟踪审核活动,并验证和记录所采取纠正措

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8.2.2.5 内部审核结果形成审核报告,向管理评审传递信息。 8.2.2.6 保存内部审核记录。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①综合部负责组织每半年一次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监测和测量。 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直接作用是证实管理体系各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

第32页 / 共42页

力。 8.2.3.1 质量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①. 管理者代表负责各个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评价工作, 组织各级管理层采用内部审 核、过程审核、工作质量的检查活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及其输出进行有效 性评价,并向总经理反馈; ②. 生产部负责利用抽样检验、统计技术、工序能力分析、鉴定认可、控制图、排列 图、对策表对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③. 市场部采用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 进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 ④. 生产部负责组织收集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及改进措施。 ⑤. 市场部负责与顾客有关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改进; ⑥. 综合部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反馈工作; ⑦. 综合部负责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 ⑧. 综合部负责收集本单位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 ⑨. 生产部负责协助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检验和验收,必要时,汇同业主、顾客及监理 共同签署验收意见,并保存其记录。 8.2.3.2 环境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综合部负责建立《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对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其 关键特性进行监测、测量,并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情况、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形 成文件。 生产部、综合部每半年负责组织对环境管理运行控制情况及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监控。 综合部应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运行进行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的定期监测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监视和测量是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监视和测量判断产品特性是否 满足要求,并提供完整的进货、过程和竣工生产、成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 监视和测量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并实施。 8.2.4.1 进货监视和测量 购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均需按技术标准或图样及合同要求进行验 收,并做好记录,未经验证合格的各类物资,一律不准入库或投入生产使用。 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并实施,不施行紧急放行。

第33页 / 共42页

8.2.4.2 生产及各工序的监视和测量 a)生产及各工序由专职检验员进行的“三检” ,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b)生产及各工序要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和标识

,经检验合格的才 可转序。 8.2.4.3 监视和测量记录 生产部负责做好检验记录并加以保存, 以证明产品和服务按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合 格。当产品和服务没有通过某项监视和测量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记录中 应有负责产品放行的经授权的检验者的签名。 8.2.5 合规性评价 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定期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 8.2.5.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 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进行。 8.2.5.2 综合部按时间要求及时召集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参加评价活动; 8.2.5.3 各部门应按时间要求做好本部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资料准备。 8.2.5.4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结果评价为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预 防措施,并组织实施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报告结果。 8.2.5.5 生产部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市场部负责建立和组织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生产以 及环境不符合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预期使用或交付,减少因不符合产生 的影响,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8.3.1 市场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并负责标识、隔离和记录,各有关部门配合。 8.3.2 市场部负责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与生产、 工序有关的不合格, 并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提 出或推荐解决办法,负责验证实施效果。 8.3.3 不合格品责任部门负责人,对不合格品的进一步生产和服务或交付进行有效地控 制,使缺陷或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得到纠正。 8.3.4 措施和方法 8.3.4.1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a)质检员对不合格品按规定做出标识,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中的不合格 事实后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置意见后反馈给责任部门。

第34页 / 共42页

b)如不合格是由于偶发性故障造成的,如误操作,使用了不恰当的原料等,这种故 障原因很明显,消除也容易,责成责任部门立即采取纠正。这种不合格评审结论由市场 部做出。 c)如不合格是经常发生的,也称质量通病,原因不明,消除起来困难也大,时间也 长,要将不合格品率减少到某一指标,需要有个过程,有时称它为“质量突破”过程, 需生产部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措施,逐步解决。这种不合格应纳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活动中解决。 d)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对不合格报告(处理单)的评审结论有: 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2)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 3)降级或改作他用;

4)拒收或报废。 8.3.4.2 合同要求时, 生产部若要使用或返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要事先向顾客提出 让步申请,同意后,应记录不合格和返修情况,以说明不合格品的实际状况。 8.3.4.3 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由质检员按质量计划或控制程序规定重新检验, 当产品交 付或交付后出现不合格时,不论是本单位发现的还是顾客发现的,均应及时采取返工、 返修措施的同时,针对不合格性质,采取纠正措施,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8.3.5 对于质量、环境体系运行不符合,由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不符合处理结束 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如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严重性、出现的频次等)制定并实施纠 正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8.4 数据分析 市场部负责数据分析控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8.4.1 通过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统计技术或其它方法进行分析) , 并将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 的分析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并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① 政策、法律法规信息由综合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并将有关法规更新情况传递 到相关部门。 ② 市场部应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和有 关信息。生产部统计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 ③ 市场部负责收集、分析供方的有关信息,每年底统计供方物资供货批次和质量情 况,对超过三次退货的供方停止供货,并从合格供方名单上删除。 ④ 综合部收集、分析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对内、外部质量审核不合格项

第35页 / 共42页

统计分析。 ⑤ 生产部负责收集不合格品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多次发生的质量通病分析原 因,采取响应措施。 ⑥ 市场部负责更新技术标准、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 8.4.2 确定数据分析的方法 ① 为了科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通常采用调查表、排列图、因果 图和抽样检验的统计方法。 ② 市场部组织有关部门对统计技术应用结果进行评价、 验证其有效性并决定是否推 广,并把统计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成果纳入有关文件中。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质量、环境管理方针,质量、环境目标及指标,内审、外审结果,数据分 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为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再发生,由综合部、市场部建立并保持《纠正和预防措施 控制程序》规定: a)识别和评审不合格,包括质量、 环境体系运作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特别应 注意顾客抱怨和相关方投诉所引发不合格的评审; b)通过

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d)确定并实施这些措施; e)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f)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对于富有成效的改进做出永久更改.对于效果不明确的有 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 由市场部归口管理本要求,综合部、生产部、财务部配合。 8.5.2.1 管理要求 a) 责任部门在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要与问题的重要性及所 承受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b)当纠正措施导致有关文件程序的更改时,要按更改后的文件程序执行和记录。 c)如有顾客对生产部的产品和服务有意见时,由接收部门作好记录,并将记录交相 关部门按本程序处理,对于质量通病造成的不合格,由相关部门将不合格处理单交责任

第36页 / 共42页

部门按本程序处理,对于内审发现的不合格,各部门按“不合格通知单”及有关要求处 理; d)市场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调查与产品、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的 原因,并记录调查结果。必要时可运用特性要因图、排列图、分层法、直方图等统计技 术,由生产部负责责成相关部门制订出纠正措施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e)根据纠正措施计划,生产部组织实施,由生产部验证效果。 8.5.3 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发生而目前未发生的潜在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各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按以下步骤实施: a)识别并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b)评价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研究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并落实实施; d)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8.5.3.1 管理要求 8.5.3.1.1 必要时,生产部应召开质量、环境分析会,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利用适当 的信息来源,如影响生产质量的过程和作业、让步、审核结果、记录、服务报告、顾客 抱怨和相关方投诉,以发现、分析并消除不合格的潜在原因; 8.5.3.1.2 对任何要求预防措施的问题由生产部确定所需的处理步聚, 制订 “预防措施计 划” ; 8.5.3.1.3 各相关部门根据“预防措施计划”采取预防措施并实施控制,以确保有效性; 8.5.3.1.4 确保将所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给管理评审。

第37页 / 共42页

附录一: 体系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市场部

生产部

综合部

财务部

成品库

车间

原材料库

第38页 / 共42页

附录二: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相 关 标 准 4.1 4.2. 1 4.2. 2 4.2. 3 4.2. 4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1 7.5. 2 7.5. 3 7.5. 4 7.5. 5 7.6 8.1 8.2. 1 8.2. 2 8.2. 3 8.2. 4 8.3 8.4 8.5 部 门 职 能 领 导 层    综 合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产 部 △ △ △ △ △ △ △ △ △ △ △ △ ▲ ▲ △ △ 删减 △ ▲ ▲ ▲ △ ▲ ▲ 市 场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 检 部

总要求 总则 质量手册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 注焦 点 质量方针 策划 职责、 权限和沟通 管理评审 资源提供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产品实现策划 与顾客有关 的过 程 设计和开发 采购 物 资 生产和服务 的提 供 产和服务 提供 生 过程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 顾客财产的控制 产品防护 监视和测量设备 总则 顾客满意度 的控 制 内部审核 过程的监视 和测 量 产品的监视 和测 量 不合格品的控制 数据分析 改进

△ 程 △ 名 △ 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主管领导 ▲—主控部门 △—相关部门

第39页 / 共42页

附录三: 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相 关 标 准 4.1 4.2 4.3 4.3.1 4.3.2 4.3.3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5 4.5.1 4.5.2 4.5.3 4.5.4 4.5.5 4.6 部 职 能 门 领 导 层 总要求 环境方针 策划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 实施与运行        综 合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产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 场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财 务 部 质 检

部 过 △ 程△ △ 名△ 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源、 作用、 职责和权限 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 监视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 纠正和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注:—主管领导 ▲—主控部门 △—相关部门

第40页 / 共42页

附录四: 程序文件目录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 JLDP/CX01-2013 JLDP/CX02-2013 JLDP/CX03-2013 JLDP/CX04-2013 JLDP/CX05-2013 JLDP/CX06-2013 JLDP/CX07-2013 JLDP/CX08-2013 JLDP/CX9-2013 JLDP/CX10-2013 JLDP/CX11-2013 JLDP/CX12-2013 JLDP/CX13-2013 JLDP/CX14-2013 JLDP/CX15-

2013 JLDP/CX16-2013 JLDP/CX17-2013 JLDP/CX18-2013 JLDP/CX19-2013 JLDP/CX20-2013 JLDP/CX21-2013 JLDP/CX22-2013 JLDP/CX23-2013 管理部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市场部 市场部 生产部 生产部 市场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合同评审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事件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程序 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 污染物控制程序

第41页 / 共42页

附录五、

生产流程图

原材料进场

检验

配料▵ 上料烘干

挤出▴

真空定型▴

冷却

切割

成品检验

入库

▵代表:关键过程 ▴代表:特殊过程

第42页 / 共42页

******管业有限公司

JLDP/SC-2013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A/0)

编 写:综合部 审 核:** 批 准:** 受控号:

2013-01-01 发布

2013-01-01 实施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发

公司全体员工: 现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以下简称《管理手册》 )正式批准发布。 本手册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标 准编制, 体现了八项管理原则, 按 PDCA 循环的管理模式, 阐明了公司质量、 环境方针,是描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公司要全面实施《管理手册》所规定的内容,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另依照上述规范,特任命**同志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公司质量、环 境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保持和改进工作。 本手册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

准:

**

批准日期: 2013 年 1 月 1 日

第2页 / 共42页

本手册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标 准编制,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为确保贯彻实施特作说明如下: 一、按照标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公司所从事的产品涉及的体系,包 含 标 准 GB/T19001-2008 标 准 的 所 有 条 款 和 《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7 个要素的全部要求。 二、本手册对标准所要求的过程和要素均进行了描述,另外形成了想赢 的程序文件作为本手册的第二层次文件,一并实施。 为了提高手册质量,规范公司管理,请公司全体员工在执行本手册过程 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 料反馈到综合部,以供今后手册修订时参考。 本手册由综合部负责发放。

第3页 / 共42页

手册的管理

1.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 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2. 《管理手册》由综合部负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使用中反馈信息, 对手册适用性进行评价,按《文件控制程序》编制、修改、换版。 3. 《管理手册》由综合部负责发放和保管,确保使用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 4. 《管理手册》的使用。 4.1 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管理手册》内容,并在一切管理活动中贯 彻始终。 4.2 《管理手册》未经批准不得转借外单位和个人。 4.3 《管理手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由综合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请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处理。

第4页 / 共42页

手册修改记录

版本/章节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批准人

时间

第5页

/ 共42页

0.1 0.2 1 2 2.1 2.2 3 4 4.1 4.2

公司简介-------------------------------------------------- 8 手册与标准对照表------------------------------------------ 9 适用范围------------------------------------------------ --10 术语和定义------------------------------------------------ 10 标准定义和术语-------------------------------------------- 10 专业定义-------------------------------------------------- 10 引用文件-------------------------------------------------- 10 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2 总要求---------------------------------------------------- 12 文件要求-------------------------------------------------- 12

4.2.1 总则----------------------------------------------------- 12 4.2.2 管理手册------------------------------------------------- 13 4.2.3 文件控制------------------------------------------------- 13 4.2.4 记录的控制----------------------------------------------- 13 5 5.1 5.2 5.3 5.4 管理职责------------------------------------------------- 14 管理承诺------------------------------------------------- 14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4 质量、环境方针------------------------------------------- 14 策划----------------------------------------------------- 15

5.4.1 目标----------------------------------------------------- 15 5.4.2 环境因素------------------------------------------------- 16 5.4.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6 5.4.4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5.5 5.6 5.7 6 6.1 6.2 6.3 6.4 16 职责、权限----------------------------------------------- 17 信息交流------------------------------------------------- 21 管理评审------------------------------------------------- 22 资源管理------------------------------------------------- 23 资源的提供----------------------------------------------- 23 人力资源------------------------------------------------- 23 基础设施------------------------------------------------- 23 工作环境------------------------------------------------- 23

第6页 / 共42页

7 7.1 7.2 7.3 7.4 7.5

产品实现-------------------------------------------------25 产品实现的策划-------------------------------------------2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25 设计开发-------------------------------------------------26 采购-----------------------------------------------------26 生产和服务提供-------------------------------------------27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27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28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28 7.5.4 顾客财产-------------------------------------------------29 7.5.5 产品防护--------------------------------------------

-----29 7.6 7.7 7.8 8 8.1 8.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30 应急准备与响应-------------------------------------------30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31 测量、分析和改进-----------------------------------------32 总则-----------------------------------------------------32 监视和测量-----------------------------------------------32

8.2.1 顾客满意-------------------------------------------------32 8.2.2 质量、环境体系内部审核-----------------------------------33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3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33 8.3 8.4 8.5 不合格的控制------------------------------------------34 数据分析-------------------------------------------------35 改进-----------------------------------------------------36

8.5.1 持续改进-------------------------------------------------36 8.5.2 纠正措施-------------------------------------------------36 8.5.3 预防措施-------------------------------------------------37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公司组织机构图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程序文件目录清单 工艺流程图

第7页 / 共42页

0.1 公司简介

******管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新型给排水管道,生产、销售、服务于一身的现代 化企业。主要致力于建筑用给排水系统,主导产品 PE 给水管道、燃气管道、地源热泵管 材、HDPE 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HDPE 双壁波纹管、PPR 给水管道、PE-RT 地板采暖管材; 除此之外,还可生产各类异型管材,以努力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公司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工业园。拥有多条先进的自动化全电脑数控管材生 产线,并配备了高端的实验设施,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质量的全程跟踪,为卓越的品质 提供了保证。所有产品均采用国内外先进原材料生产,并已全部通过国家相关检验及测 试。 企业配备了高素质的生产、营销与技术服务队伍,正在进行 ISO9001:2008 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的贯标工作。公司还根据客户需求,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安装培训, 提供全面快捷的专业技术指导服务。 作为***建筑协会荣誉单位,***公司现与多家外资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销售机 构遍布全国,产品远销欧洲、亚洲及非洲,承接了大量示范工程,并获得了广泛赞誉。 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位和及时良好的服务,保证了客户的利益。 本公司本着“给城市输送纯净动力,排城市烦恼忧愁”的经营理念,为在管理上达 到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企业引进了 GB/19001 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企业正致力 于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以满足顾客的更高需求,向着可持续发展

的方向大步迈进。

第8页 / 共42页

0.2 手册与标准对照表

章节号 4.1 4.2.2 4.2.3 4.2.4 5.1 5.2 5.3 5.4 5.4.1 5.4.2 5.4.3 5.4.4 5.5 5.6 5.7 6.2 6.3 6.4 7.1 7.2 7.3 7.4 7.5.1 7.5.2 7.5.3 7.5.4 7.5.5 7.6 7.7 7.8 8.1 8.2 8.2.1 8.2.2 8.2.3 8.2.4 8.2.5 8.3 8.4 8.5 内容名称 总则 管理手册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方针 策划 目标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职责和权限 信息交流 管理评审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产品实现的策划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设计开发 采购 生产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删减) 标识和可追溯性 顾客财产 产品保护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总则 监视和测量 顾客满意 内部审核 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合格控制 数据分析 改进 GB/T19001-2008 4.1 4.2.2 4.2.3 4.2.4 5.1 5.2 5.3 5.4.2 5.4.1 涉及标准 GB/T24001-2004 4.1 4.4.4 4.4.5 4.5.4 4.2 4.2 4.3 4.3.3 4.3.1 4.3.2 4.3.3 4.4.1 4.4.3 4.6 4.4.1 4.4.1 4.4.1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5.1 4.4.6 4.4.7 4.5.1 4.5.5 4.5.1 4.5.2 4.5.3 4.5.3

5.5.1 5.5.3 5.6 6.2 6.3 6.4 7.1 7.2 7.3 7.4 7.5.1 7.5.2 7.5.3 7.5.4 7.5.5 7.6

8.1 8.2 8.2.1 8.2.2 8.2.3 8.2.4 8.3 8.4 8.5

第9页 / 共42页

1. 适用范围 1.1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从事的 Q: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材、耐热聚乙烯(PE-RT)地暖管材生产 E:位于***前郭县***农场工业园区的******管业有限公司涉及钢带增强聚乙烯(PE) 螺旋波纹管、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耐热聚乙烯(PE-RT) 地暖管材生产的环境管理活动 1.2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它适用于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 建立、实施和保持以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第三方认证与监督审核。 本公司的产品活动不存在设计和开发,产品依据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进行生产,故 删减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 7.3 条款。以

上删减不影响本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 1.3 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及办公现场的质量、环境管理和控制。 1.4 本手册涵盖了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的所有条款;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 17 个要素的 全部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2.1 标准定义和术语 本手册采用 GB/T19000-2008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供应链为 供方→组织→顾客 本手册采用 GB/T24001-2004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2.2 专业定义 2.2.1 相关方:关注我公司质量

、环境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2.2.2 质量计划:是以一个生产部产品为对象,所编制的用以指导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

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是产品生产的战略部署,是组织生产活动和科学管理 的主要依据。 2.2.3 工艺卡:是指导各分项产品生产的技术文件,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消防、材

料、环保、计量、技术资料、文明生产部等技术要求。 2.2.4 关键岗位人员:指与确定的环境因素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包括特殊工种人员)或 与应急响应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

第10页 / 共42页

3. 引用文件 3.1 3.2 3.3 3.4 3.5 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4-2008 idt ISO9004:2008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第11页 / 共42页

4.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1.1 公司按照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 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是公司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结合了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管理体系的组 织机构,明确了目的和适用范围,确定了涉及所有活动的部门、人员职责,确定了适合 本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法律法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所开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以公司管理方针为导向,制定确保对过程管理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文件,达到实现公司的 目标为最终目的。同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公司对相关方进行有效控制和施加影响, 其内容和方法在管理体系文件中加以规定。 公司无外包过程。 4.1.2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文件规定执行;各专业管理系统应垂 直监控,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工作和收集有关信息;通过专业监督检查、内部审核,促进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1.3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公司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操作性文件。 共 有 24 个程序文件(详见文件清单附表四)

手册 程序文件

公司各部门、生产部、质量部具体实施的第 三层次文件

质量计划、施工方案、生产工艺、 图纸、工艺标准、管理制度等作业 文件及记录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① 形成文件的质量、环境方针; ②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第12页 / 共42页

③ 质量、环境目标、管理方案以及相应的控制计划; ④ 质量、环境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 ⑤ 确保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第三层次文件及其他运作文件, 包

括图纸、 合同、 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计划、专项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等等; ⑥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表格和记录。 4.2.2 管理手册 公司编制了符合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 标准要求的《管理手册》 ,阐述 了方针、目标、有关删减的说明、程序文件的引用、职责、权限、交流活动及管理体系 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4.2.3 文件控制 为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由综合部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控制 程序》并规定以下要求: ①文件发布前必须得到批准。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总经理批准发 布;程序文件由各编制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第三层次文 件由公司各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编制、审批,文件的制定应确保其充分 性、操作性和协调性; ②文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对文件进行标识和认可,文件更改需经原审核人重新审 核,原审批人再次批准; ③确定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确保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④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特别是关键岗位都能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⑤加强文件管理,确保清晰,易于识别; ⑥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⑦对有法定要求或为积累知识所保留的作废文件,必须标识并隔离存放。 4.2.4 记录的控制 综合部制定、实施并保持《记录控制程序》 ,对记录实施控制,以证明管理体系的 有效运行并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①公司提供适宜的环境,配备必要的文件柜,防止记录的损坏、变质和丢失,记录 填写清晰,内容完整真实,保管方式便于存取和检索; ②确定与生产部有关的记录、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 评审结果) ,其中包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 ③记录收集、标识、编制、查阅、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

第13页 / 共42页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公司通过质量、环境方针明确守法的承诺;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的承诺;污染预防 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 公司总经理通过以下活动,确保实现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做 出的承诺: ① 向公司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② 制定质量、环境管理方针; ③ 确保质量、环境目标; ④ 进行管理评审; ⑤ 确保资源的获得。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组织建立、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由市场部制定、实 施并保持《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 ,使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通过产品实现、监视测量、 评审改进等不断地予以满足。 5.3 方

针 5.3.1 质量、环境方针 产品服务、用户至上、科学管理、环境优良、全员参与、持续发展 方针的内涵: “产品服务、用户至上”是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宗旨。反映了我们对顾客期望和 需求的承诺。要求全体员工注重企业的信誉,珍惜顾客的信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满 足用户要求。 “科学管理、环境优良”是公司进行环境创新,搞好文明生产和服务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公司不断改善生产环境,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 “全员参与、持续发展”是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方向,通过严格生产和服务管理, 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优质生产,服务于社会大众,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 5.3.2 控制要求 1.方针应突出公司自身管理的特点,是公司质量、环境管理活动的宗旨、方向和奋斗的 目标。明确对管理绩效的持续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并要为管理目标、指标、确定管 理方案奠定基础。 2. 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管理方针,使全体员工理解,并向代表组织工作的员工和劳务分

第14页 / 共42页

包人员传达, 使之认识到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付诸实施, 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3. 依据方针确定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 4. 公司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方针进行评审。 5. 方针的传达与宣传方式:对内是以下达文件、颁布手册的形式;对外可利用报刊、画 册的形式。还可将方针制作在办公区门厅和外墙等醒目位置上。 5.4 策划 为满足质量、环境目标及管理体系总要求,最高管理者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质量、 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领导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确定体系认证范围。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初始评审;收集法律、法规;整理公司现有管理制度;编写 管理体系文件,形成文件化管理体系,即: 《管理手册》 、 《程序文件》 、针对生产项目制 定质量计划及其它质量、环境文件记录等。并通过规定的检查、内审、外审、管理评审、 自我评价等措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1 目标 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合同履约率 100%;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95%; 顾客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环境目标: 生产现场粉尘(颗粒物≤120mg/m3) 、噪声(昼间≤60 db,夜间≤50 db)达标排 放; 固体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 5.4.2 环境因素 5.4.2.1 公司综合部建立并保持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的活动、 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4.2.2 公司生产部

负责识别生产区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包括分包方、现场生活区的环境

因素的识别,要考虑哪些是可控制的,哪些是可望施加的) 5.4.2.3 综合部及各部门负责识别公司本部办公区域内的环境因素。 5.4.2.4 综合部负责公司涉及的所有环境因素的识别、确认、汇总、登记、分析,组织有

第15页 / 共42页

关人员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2.5 5.4.2.6 5.4.2.7 5.4.2.8 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重要环境因素。 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生产和服务管理中所有活动的各个方面。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对涉及下列八个方面予以考虑:

① 向大气排放; ② 向水体排放; ③ 向土地的排放; ④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⑤ 能源使用; ⑥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 ; ⑦ 废物和副产品; ⑧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5.4.2.9 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会关注程

序、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及可节约程度等。 5.4.2.10 环境因素识别的信息应形成文件及时更新,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 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5.4.2.13 当承接新产品过程中的活动或服务、 产品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法律及其他

要求更新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补充识别,及时报综合部评价以重新确定重要环境 因素,综合部按程序定期组织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5.4.3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4.3.1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程序》 ,确认其对本单位

的适用性,并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负责公司供销、生产、质检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所有 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应用和法律纠纷的处理,组织对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的识 别。 5.4.3.2 综合部。 5.4.3.3 综合部组织,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建立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5.4.3.4 相关方。 5.4.3.5 综合部关注国家、地区立法机构的最新动态,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第16页 / 共42页

公司各部门将接收到的新的质量、 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别传递到

综合部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传递给公司各部门和其他有关的

变化,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进行动态管理。 5.4.4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5.4.4.1 综合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将其目标、指标分解到公司各部

门及生产部,并进行年度考核。以确保环境总体目标指标的实现,并对环境事故进行预

防和持续改进。 5.4.4.2 目标、指标的编制依据: ① 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 ②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③ 相关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④ 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⑤ 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要求; ⑥ 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选性。 5.4.4.3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修订 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综合部应及时调整更新环境目标和指标及 其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每年对环境目标与指标评审一次。 5.5 职责、权限 5.5.1 公司组织机构图(见附表一)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见附表二) ,环境管理 体系职能分配表(见附表三) 。 5.5.2 职责和权限 5.5.2.1 总经理 1.主持制定并批准发布实施质量、环境方针、目标; 2.任命质量、环境管理者代表; 3.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提高全员守法意识; 4.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5.负责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的提出、人员聘任和职能分配; 6.主持质量、环境管理评审,并审批管理评审报告; 7.批准发布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并监督贯彻实施; 8.建立内部沟通渠道,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 9.确定资源需求,提供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资源; 10.实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改进管理体系。 5.5.2.2 管理者代表

第17页 / 共42页

职责详见 5.5.3。 5.5.2.3 内审员

1.经过培训取证,公司聘用后方可作为内审员; 2.在内审前经管理者代表或审核组长同意,按审核计划参加内审; 3.按审核组分工、编制检查表; 4.按审核组长批准的检查表招待现场审核; 5.按审核取得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 6.对纠正措施实施验证; 7.审核组长依据审核结果对受审核方开具审核报告,并向管理评审传递信息; 8.内审员学习新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审核需要。 5.5.2.4 各部门的通用职责

1.负责向相关方宣传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 2.负责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3.对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及体系过程的检查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 落实并记录; 4.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并负责新的适宜的法律法规的获取和向相 关部门报告。 5.5.2.5 各部门分管职责 1)综合部 (1)负责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归口管理; (2)负责内审与管理评审文件、记录的归口管理; (3)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员工档案、组织培训考核个人工作业绩; (4)负责原始文件及记录的归档管理; (5)组织特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工作并监督上述人员持证上岗。 (6)负责公司办公场所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以及能源的节约。 (7)制定并保持《内部审核程序

》 、 《管理评审程序》 ,负责组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工作,并督促落实管内审和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8)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评价,识别、更新,对重大环境因素实施控制; (9) 制定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 ; (10)制定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 (11)制定并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程序》 ;负责组织收集与质量、

第18页 / 共42页

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组织并实施合规性评价。 2)生产部: (1)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具体落实并合理安排; (2)负责生产工艺文件、质量计划的执行及本部门有关的文件、记录的管理; (3)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 (4) 负责按照检验规程对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与测量; (5) 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法定计量器具的校验和管理; (6) 负责本部门技术文件的管理; (7) 负责提供产品检验标准和检验规则 (8) 贯彻实施公司质量、环境方针; (9) 根据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指标,建立本部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0)按照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作业指导文件并组织实施; (11)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自检; (12)负责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跟踪验证; (13)负责对需持证上岗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其岗位人员执证上岗; (14)健全基础管理工作,完成技术资料与现场体系运行记录; (15) 负责设备的管理;做好维修保养; (16) 负责水、电、气设施的管理。为生产部作保障。 (17)制定并保持《污染物控制程序》 、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 3)市场部 (1) 负责采购控制及采购品的处置工作; (2) 负责对提供生产用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和控制; (3) 负责原材料、外购件的库存管理 ; (4) 负责收集供方产品的检测报告、资质等材料,并归档保存。 (5)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6) 负责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并组织合同评审工作; (7) 负责售后服务、顾客来电、来函记录和意见的处理及定期走访用户; (8) 负责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综合部; (9)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10)制定并保持《合同评审程序》 ;

第19页 / 共42页

(11)建立并保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规定获取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 (12)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开发工作。 (13)贯彻质量、环境方针,实现本部门目标、指标; (14) 负责数据分析、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及解决措施、提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7) 财务部 (1)负责公司质量、环境

体系持续运行及生产部所需的资金; (2)参加合同评审; (3)参加管理评审,落实管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8)车间 (1)负责按生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2)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3)负责基础设施的使用与保养; (4)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 9)仓库管理员 (1) 负责仓库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实施; (2) 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建帐管理和收、发工作; (3) 负责库存物资的盘点和防护管理。 10)内审员 (1)负责按内审计划进行内部审核; (2)负责按审核组长分配的工作编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 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11)质检员 (1)负责按检验规程进行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验与测量; (2)负责记录检验测量结果; (3)负责合格品放行,签发合格证。 5.5.2.6 各部门对本部门与环境有关的岗位人员应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并形成文件, 有关 文件应传达到相关人员。 5.5.3 管理者代表 公司总经理指定质量、环境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以下职责: 1.贯彻公司管理方针,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经常向总经理汇报其运行 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第20页 / 共42页

2.对我公司的员工通过培训、表彰、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对满足顾客要求和 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 3.主持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负责安排管理体系的实施、协调和监督。 4.负责本单位管理体系同外部有关各方面的联系工作,负责与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 对外联络;接受顾客或认证机构进行管理体系审核。 5.审核公司《管理手册》 ;批准公司《程序文件》 ,并指导、监督运行; 6.进行管理评审策划, 提交体系运行管理评审报告, 跟踪落实管理评审报告的决议。 5.6 信息交流 5.6.1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确保公司内部、外部的质量、环境方

面的信息交流畅通。综合部负责信息交流与管理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5.6.2 市场部负责生产前期的顾客要求的信息交流和处理, 并转化为合同要求与相关部门 和生产项目进行交流。 5.6.3 市场部负责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并传递到相关部门。 5.6.4 生产部、生产部、市场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质量、环境信息的交流,并向综合部 传递信息交流结果。 5.6.5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质量、环境信息处理的协调。 5.6.6 外来的质量、环境信息,根据信息的特性由各职能部门处理。综合部可根据信息重 要程度协助职能部门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有关人员。 5.6.7 内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 ①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 ②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及相关信息; ③职责和权限的信息; ④培训信息; ⑤过程和监视和测量的信息; ⑥不符合、纠正与预防信息; ⑦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信息; 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的信息; ⑨紧急情况及应急响应的信息; ⑩质量、环境事故及其处置信息; ⑩员工对作业场所不安全、不卫生的抱怨等。 5.6.8 员工参与协商的内容应在程序文件中作出规定。

第21页 / 共42页

5.6.9 外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 ①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或要求; 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信息; ③质量、环境方针的有关信息; ④环境监测测量结果的信息; ⑤外部审核与监督检查的信息; ⑦ 相关方的投诉信息等。 5.7 管理评审 5.7.1 总则 为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综合部建立并保持 《管理评审程序》 ,并按程序文件规定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进行管理评审,管 理评审由综合部策划、管理者代表审核确定,总经理主持。 5.7.2 管理评审输入: ①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 ② 顾客的反馈、法规执行情况及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③ 方针、目标、指标及方案完成情况和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④ 质量检验结果及目标完成情况; ⑤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 ⑥ 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⑦ 影响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因素; ⑧ 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等等。 5.7.3 管理评审的输出: ①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②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措施; ③ 与相关方有关的环境改进措施; ④ 与员工及作业场所人员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措施; 5.7.4 综合部负责收集管理评审资料,做好管理评审记录,写出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 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然后分发各相关人员。

第22页 / 共42页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公司各级管理者负责及时确定并提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并确定和提 供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资源。资源可包括人员、信息、供方、基础设施 和工作环境以及资金资源等。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为使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工作人员的能力要符合规定要求, 由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明确培训需求,提高全员环境意识,确 保其工作可能对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相关岗位人员都经过相应培训并能胜任其承担的工 作。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内容。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①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工作人员的能力,应符合《人力

资源 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②根据能力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使需持证上岗的持证上岗; ③对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组织考核,以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④通过培训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满足其所从事工作所 需达到的目标、指标的能力; ⑤ 综合部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⑥ 综合部负责与应急响应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与监督过程的 培训工作。 6.3 基础设施 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能满足要求,生产部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明确规 定: a)生产部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水、汽、电供应的设施)的管理 工作; b)综合部、市场部负责支持性服务(如交付后的维护网点、配套用的运输或通讯服 务、信息系统等)的管理工作。 c)市场部负责基础设施配套物资的采购。 d)生产部负责相关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6.4 工作环境

第23页 / 共42页

6.4.1 公司各部门及生产部应确保办公场所、生产现场及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能实现生产 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6.4.2 综合部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整改,使之达到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24页 / 共42页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生产和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 7.1.1.1 对所有的产品均应进行策划, 策划的内容适当时应包括如下几点。 策划的结果应 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A. B. C. D. E. F. G. 7.1.1.2 产品、项目或合同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或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 过程实施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所需配备的资源; 应采用的工艺流程、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具体的试验、检验方法、监控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证明过程和产品符合性所必要的质量记录,如工艺参数监控和检验记录; 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其它措施和方法。 对于长期生产部的批量定型产品,现有的体系文件能满足其要求的,可不

编制质量计划。 7.1.1.3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当现有的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市场部

组织编制质量计划。 7.1.1.4 质量计划

a)根据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编制质量计划,它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且与现有的体系 文件相适应; b)只需编制特殊要求所需的内容,其余可引用体系文件中的规定; c)质量计划编制后,经生产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d)各部门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逐步实施,并记录其实施情况; e)生产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总经理; f)质量计划需修改时,由生产部门将修改内容报负责人批准;

h)质量计划的有关文件由生产部存档。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市场部通过招标文件、洽谈、顾客口头或电话记录、市场信息等方面,确定与产品 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重点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第25页 / 共42页

c)适用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 为使顾客要求得到满足,市场部组织投标小组,确定小组组长总负责投标工作 (即投标工作负责人) ,投标工作小组对招标文件进行初审,经初审后由投标负责人向综 合部汇报,综合部根据招标文件的初审情况进行投标决策。 7.2.2.2 在投标或接受合同或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承诺之前以及接受合同或 订单的更改前综合部对标书、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并应确保; a)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已规定并充分理解。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生产部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7.2.2.3 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 a.生产部提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应与顾客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 变更情况应及时通知顾客和市场部。 b. 顾客提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变更, 应按有无特殊要求组织评审, 并将变更情 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c.生产部应确保变更的相关文件得到修改。 7.2.2.5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任何措施的记录由市场部保存一份。 7.2.2.6 若顾客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市场部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7.2.2.6 市场部应对网上销售或生产广告、生产目录等,进行评审,以确保其真实性。 7.2.3 顾客沟通 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各部门对质量、环境内部或外部有 关信息,特别要注意与环保部门、与生产项目所在敏感区的街道居委会等相关方建立沟 通与交流渠道。市场部就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的变更与顾客及相关方保持沟通。沟通可 采用走访、函件、会议、传真等形式,不断了解顾客意见和需求,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有 关部门并积极采取措施,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7.3 设计和开发 公司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进行生产,无设计和开发,故删减该条款,不影 响产品的能力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7.4 采购

第26页 / 共42页

7.4.1 采购过程

a)适用于生产经营、劳务承包方和生产用产品采购工作的控制。 b)控制内容: 1)结合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市场部组织制订选择、评价

和重新评价 供方的准则,形成《采购控制程序》 ; 2)按照评价准则,市场部组织有关人员对选定的供方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选定合格供方,形成合格供方名录; 4)对选定的合格供方进行动态控制,结合供方业绩定期对现有供方重新评价。 7.4.2 采购信息 a) 采购信息的内容适用时包括: 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验收准则; 2)有关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 3)有关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 4)有关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等。 b) 有关采购要求的信息可用采购文件来表达。采购文件适当时包括: 1)采购计划; 2)采购合同或协议等。 c) 采购信息在与供方沟通前,市场部主管负责人确保采购要求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需要时,应进行审批。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a)生产部规定采购产品的检验或验收方式,并由市场部、生产部实施检验或验收, 以确保采购产品或劳务符合采购要求。 b)当需要市场部或顾客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时,应在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中 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及产品放行的方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 为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由生产部建立并保持《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 程序》规定以下活动: a) 生产部负责提供所需的技术文件,确保产品生产和服务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 息; b)必要时,生产部编制生产作业指导书、工序作业指导书,并发放至生产、工序现 场;

第27页 / 共42页

c)生产部提供并负责使用适宜的设备; d) 生产部确保产品生产和服务获得监视和测量设备,负责认真使用监视和测量设 备; e) 生产部负责实施监视和测量; f) 本着谁生产谁服务的原则,由生产部、市场部组织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 施。 以上活动的具体实施,应在程序文件中作出规定。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生产部将对任 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生产和服务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根据这些过程的特殊性,公司规定过程确认要求: a) 生产部负责编制、评审上述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由生产部批准。生产部负责 实施; b) 生产部分别负责所管生产和服务设备的鉴定; c) 生产部负责操作人员资格的鉴定; d) 生产和服务人员应使用规定的作业指导书或方法或程序; e) 生产和服务人员应做好生产和服务记录; f) 当可能引起过程变化的因素发生变化,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 公司确认挤出和真空定型为特殊过程。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① 产品生产和服务应根据需要对生

产和服务全过程进行标识。材料采用标签形式, 顾客提供的产品包括设备和材料应有标识。半成品、成品应贴标签或挂牌标识,一般过 程(工序)以生产和服务质量记录形式进行标识。根据现场需要采用的其他标识,其形 式可采用标签、标牌、标记、印记等。 ② 生产部应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产品的检验 和试验状态分为四种:待检、合格、不合格、检验后待定,材料和设备应挂牌标识,生 产和服务过程一般以生产和服务质量记录形式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 ③ 生产部对有可追溯性的要求的原材料等应进行唯一性标识, 并将标识记录在进货 检验记录、分项检验评定记录上。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隐蔽生产等应做好生产部验 收记录,以利追溯。 7.5.4 顾客财产

第28页 / 共42页

7.5.4.1 市场部负责产品生产和服务中顾客提供的原材料以及顾客的房屋、设备、知识产 权及个人信息等的控制。 ① 顾客提供原材料时,组织有关人员和顾客一起验证产品。并由保管员进行标识工 作。对顾客的产品做到专料专用并登记专用台帐,妥善贮存,防止不适当的使用和处置。 ② 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保管员书面报顾客负责解决。 ③ 库管员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④ 产品生产和服务对顾客提供产品在贮存、维护和安装期间,如有丢失、损坏或不 适用的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⑤ 对顾客的设施要爱护和作好防护工作。 7.5.5 7.5.5.1. 产品防护 标识:生产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并保护好关于防护的标识。如防雨淋、防

火、防碰撞等。 7.5.5.2. .搬运:生产部在生产和服务和交付产品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产品当时的特点,

在搬运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搬运设备及搬运方法,防止产品在生产和服务、交付及提供相 关服务的过程中受损。 7.5.5.3. 生产部应保护好原材料包装,包装应贴有检验合格证,并注明生产部厂家、产

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等。 7.5.5.4. 贮存:

① 对成品、半成品、采购的各类产品(原材料),生产部仓库安排适宜的环境贮存。 按规定码放,保证先入先出。确保贮存期间不造成损坏、变质或过期。 ② 库管员应按规定进行物品入库验收、保管与发放,建立库存物品台账及物品卡片 标识。保持账、物、卡相符。 ③ 库管员要确保存放物品的安全。库房内要切实做到防火、防盗,严禁吸烟,易燃 易爆物品要另库隔离存放。 7.5.5.5. 保护

① 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产品生产和服务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都要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采取工艺保护。 ② 在产品

尚未按规定交给顾客前, 仓库和产品生产和服务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隔 离措施。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第29页 / 共42页

生产部负责对本单位原材料的验收,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和服务中以及 最终验收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维修、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生产部使用部门负责。 7.6.1 根据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所需的测量任务和所要求的准确度,选用适用的检测和试 验设备,需要时,编制购置计划。 7.6.2 使用部门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出检定(或校准)周期。并 按规定的检定周期或使用前,对照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进行校准,当不存在上述 基准时,可按自编的校准程序进行校准,保存校准的依据及记录。 7.6.3 新购回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凭合格证方可使用。 7.6.4 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需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合格证。 7.6.5 经检定或校准不合格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应加以标记并禁止使用。 7.6.6 超过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应贴上“停用”标识,禁止在生产和服 务中使用。 7.6.7 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7.6.8 发现检测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送计量检定机构检修,并评价以前的 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重新抽检验收或全部复检验收。 7.6.9 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保养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 性保持完好。 7.6.10 生产部要建立检测和试验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使用场地和检定(或校准) 周期。检定(或校准)合格证(或校准记录)保存备查。 7.7 7.7.1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

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相应措施,预防或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 7.7.2 应急事件主要是火灾及危险品泄漏、上下水及污水管的破裂、机械事故、伤亡

事故等等: 7.7.3 综合部制定应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培训、指导生产部依据应急准备及响应方案

贯彻落实,提高生产部应急响应的能力; 7.7.4 综合部负责伤亡事故、机械事故、火灾事故、中毒等应急事件的应急准备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 7.7.5 7.7.6 生产部负责编制本单位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应急准备及响应预案。 产品生产和服务运行控制要求在《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中明确。

第30页 / 共42页

7.7.7 7.7.8

义务消防队可行时,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产品生产和服务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

质严重难以处理,应立即联络紧急救援和报告。 7.7.9 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生产部应对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一次评审或 修订。 7.7.10 综合部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程序的变更要予以记录。 7.8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

7.8.1 为了确保在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中提高环境绩效,减少环境污染,由生产部 建立并保持《污染物控制程序》 、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 《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 ; 7.8.2 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

条件下运行,使其不偏离环境目标指标。 7.8.3 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岗位人员, 程序中要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文件或操作规 程。 7.8.4 要对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控制,并将其要求通过合同、协议 书的形式通报给供方。

第31页 / 共42页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为证实产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持续改进的有效性,由综合部对所需的 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和实施。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为使顾客满意,并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进行测量,由市场部建立并保持《顾客满意 度评价程序》 ,规定获取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 8.2.1.1 市场部根据与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要求,制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检查计 划和交付后的沟通安排,收集顾客意见,做好记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综合部。 8.2.1.2 市场部收集顾客的投诉、抱怨、意见等,将信息记录,并进行处理。 8.2.1.3 市场部每年负责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顾客满意 程度的趋势,找出与设定目标及竞争对手的差距,归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为评 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进的依据。 8.2.1.4 顾客满意程度与组织的质量目标评审框架、质量方针、组织宗旨相一致。包括了 与顾客有关过程、生产提供过程、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进过程、相关 过程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8.2.2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综合部建立并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公司每年进行一次例行的内部审核,以 验证公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否符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定管理体系的有 效性与符合性。如需要时可增加内审频次。 8.2.2.1 内审前确定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组成审核组,制定检查表,审核计划经 批准后,组织实施。 8.2.2.2 审核由与受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的、经公司聘任的内审员进行。 8.2.2.3 审核中如发现不合格由受审核部门及时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8.2.2.4 跟踪审核活动,并验证和记录所采取纠正措

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8.2.2.5 内部审核结果形成审核报告,向管理评审传递信息。 8.2.2.6 保存内部审核记录。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①综合部负责组织每半年一次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监测和测量。 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直接作用是证实管理体系各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

第32页 / 共42页

力。 8.2.3.1 质量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①. 管理者代表负责各个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评价工作, 组织各级管理层采用内部审 核、过程审核、工作质量的检查活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及其输出进行有效 性评价,并向总经理反馈; ②. 生产部负责利用抽样检验、统计技术、工序能力分析、鉴定认可、控制图、排列 图、对策表对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③. 市场部采用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 进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 ④. 生产部负责组织收集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及改进措施。 ⑤. 市场部负责与顾客有关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改进; ⑥. 综合部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持续改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反馈工作; ⑦. 综合部负责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 ⑧. 综合部负责收集本单位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 ⑨. 生产部负责协助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检验和验收,必要时,汇同业主、顾客及监理 共同签署验收意见,并保存其记录。 8.2.3.2 环境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综合部负责建立《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对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其 关键特性进行监测、测量,并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情况、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形 成文件。 生产部、综合部每半年负责组织对环境管理运行控制情况及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监控。 综合部应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运行进行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的定期监测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监视和测量是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监视和测量判断产品特性是否 满足要求,并提供完整的进货、过程和竣工生产、成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 监视和测量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并实施。 8.2.4.1 进货监视和测量 购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均需按技术标准或图样及合同要求进行验 收,并做好记录,未经验证合格的各类物资,一律不准入库或投入生产使用。 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并实施,不施行紧急放行。

第33页 / 共42页

8.2.4.2 生产及各工序的监视和测量 a)生产及各工序由专职检验员进行的“三检” ,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b)生产及各工序要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和标识

,经检验合格的才 可转序。 8.2.4.3 监视和测量记录 生产部负责做好检验记录并加以保存, 以证明产品和服务按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合 格。当产品和服务没有通过某项监视和测量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记录中 应有负责产品放行的经授权的检验者的签名。 8.2.5 合规性评价 综合部负责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定期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 8.2.5.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 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进行。 8.2.5.2 综合部按时间要求及时召集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参加评价活动; 8.2.5.3 各部门应按时间要求做好本部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资料准备。 8.2.5.4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结果评价为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预 防措施,并组织实施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报告结果。 8.2.5.5 生产部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市场部负责建立和组织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生产以 及环境不符合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预期使用或交付,减少因不符合产生 的影响,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8.3.1 市场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并负责标识、隔离和记录,各有关部门配合。 8.3.2 市场部负责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与生产、 工序有关的不合格, 并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提 出或推荐解决办法,负责验证实施效果。 8.3.3 不合格品责任部门负责人,对不合格品的进一步生产和服务或交付进行有效地控 制,使缺陷或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得到纠正。 8.3.4 措施和方法 8.3.4.1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a)质检员对不合格品按规定做出标识,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中的不合格 事实后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置意见后反馈给责任部门。

第34页 / 共42页

b)如不合格是由于偶发性故障造成的,如误操作,使用了不恰当的原料等,这种故 障原因很明显,消除也容易,责成责任部门立即采取纠正。这种不合格评审结论由市场 部做出。 c)如不合格是经常发生的,也称质量通病,原因不明,消除起来困难也大,时间也 长,要将不合格品率减少到某一指标,需要有个过程,有时称它为“质量突破”过程, 需生产部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措施,逐步解决。这种不合格应纳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活动中解决。 d)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对不合格报告(处理单)的评审结论有: 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2)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 3)降级或改作他用;

4)拒收或报废。 8.3.4.2 合同要求时, 生产部若要使用或返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要事先向顾客提出 让步申请,同意后,应记录不合格和返修情况,以说明不合格品的实际状况。 8.3.4.3 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由质检员按质量计划或控制程序规定重新检验, 当产品交 付或交付后出现不合格时,不论是本单位发现的还是顾客发现的,均应及时采取返工、 返修措施的同时,针对不合格性质,采取纠正措施,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8.3.5 对于质量、环境体系运行不符合,由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不符合处理结束 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如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严重性、出现的频次等)制定并实施纠 正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8.4 数据分析 市场部负责数据分析控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8.4.1 通过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统计技术或其它方法进行分析) , 并将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 的分析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并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① 政策、法律法规信息由综合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并将有关法规更新情况传递 到相关部门。 ② 市场部应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和有 关信息。生产部统计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 ③ 市场部负责收集、分析供方的有关信息,每年底统计供方物资供货批次和质量情 况,对超过三次退货的供方停止供货,并从合格供方名单上删除。 ④ 综合部收集、分析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对内、外部质量审核不合格项

第35页 / 共42页

统计分析。 ⑤ 生产部负责收集不合格品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多次发生的质量通病分析原 因,采取响应措施。 ⑥ 市场部负责更新技术标准、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 8.4.2 确定数据分析的方法 ① 为了科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通常采用调查表、排列图、因果 图和抽样检验的统计方法。 ② 市场部组织有关部门对统计技术应用结果进行评价、 验证其有效性并决定是否推 广,并把统计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成果纳入有关文件中。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质量、环境管理方针,质量、环境目标及指标,内审、外审结果,数据分 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为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再发生,由综合部、市场部建立并保持《纠正和预防措施 控制程序》规定: a)识别和评审不合格,包括质量、 环境体系运作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特别应 注意顾客抱怨和相关方投诉所引发不合格的评审; b)通过

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d)确定并实施这些措施; e)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f)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对于富有成效的改进做出永久更改.对于效果不明确的有 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 由市场部归口管理本要求,综合部、生产部、财务部配合。 8.5.2.1 管理要求 a) 责任部门在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要与问题的重要性及所 承受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b)当纠正措施导致有关文件程序的更改时,要按更改后的文件程序执行和记录。 c)如有顾客对生产部的产品和服务有意见时,由接收部门作好记录,并将记录交相 关部门按本程序处理,对于质量通病造成的不合格,由相关部门将不合格处理单交责任

第36页 / 共42页

部门按本程序处理,对于内审发现的不合格,各部门按“不合格通知单”及有关要求处 理; d)市场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调查与产品、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的 原因,并记录调查结果。必要时可运用特性要因图、排列图、分层法、直方图等统计技 术,由生产部负责责成相关部门制订出纠正措施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e)根据纠正措施计划,生产部组织实施,由生产部验证效果。 8.5.3 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发生而目前未发生的潜在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各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按以下步骤实施: a)识别并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b)评价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研究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并落实实施; d)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8.5.3.1 管理要求 8.5.3.1.1 必要时,生产部应召开质量、环境分析会,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利用适当 的信息来源,如影响生产质量的过程和作业、让步、审核结果、记录、服务报告、顾客 抱怨和相关方投诉,以发现、分析并消除不合格的潜在原因; 8.5.3.1.2 对任何要求预防措施的问题由生产部确定所需的处理步聚, 制订 “预防措施计 划” ; 8.5.3.1.3 各相关部门根据“预防措施计划”采取预防措施并实施控制,以确保有效性; 8.5.3.1.4 确保将所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给管理评审。

第37页 / 共42页

附录一: 体系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市场部

生产部

综合部

财务部

成品库

车间

原材料库

第38页 / 共42页

附录二: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相 关 标 准 4.1 4.2. 1 4.2. 2 4.2. 3 4.2. 4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1 7.5. 2 7.5. 3 7.5. 4 7.5. 5 7.6 8.1 8.2. 1 8.2. 2 8.2. 3 8.2. 4 8.3 8.4 8.5 部 门 职 能 领 导 层    综 合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产 部 △ △ △ △ △ △ △ △ △ △ △ △ ▲ ▲ △ △ 删减 △ ▲ ▲ ▲ △ ▲ ▲ 市 场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 检 部

总要求 总则 质量手册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 注焦 点 质量方针 策划 职责、 权限和沟通 管理评审 资源提供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产品实现策划 与顾客有关 的过 程 设计和开发 采购 物 资 生产和服务 的提 供 产和服务 提供 生 过程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 顾客财产的控制 产品防护 监视和测量设备 总则 顾客满意度 的控 制 内部审核 过程的监视 和测 量 产品的监视 和测 量 不合格品的控制 数据分析 改进

△ 程 △ 名 △ 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主管领导 ▲—主控部门 △—相关部门

第39页 / 共42页

附录三: 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相 关 标 准 4.1 4.2 4.3 4.3.1 4.3.2 4.3.3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5 4.5.1 4.5.2 4.5.3 4.5.4 4.5.5 4.6 部 职 能 门 领 导 层 总要求 环境方针 策划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 实施与运行        综 合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产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 场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财 务 部 质 检

部 过 △ 程△ △ 名△ 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源、 作用、 职责和权限 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 监视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 纠正和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注:—主管领导 ▲—主控部门 △—相关部门

第40页 / 共42页

附录四: 程序文件目录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 JLDP/CX01-2013 JLDP/CX02-2013 JLDP/CX03-2013 JLDP/CX04-2013 JLDP/CX05-2013 JLDP/CX06-2013 JLDP/CX07-2013 JLDP/CX08-2013 JLDP/CX9-2013 JLDP/CX10-2013 JLDP/CX11-2013 JLDP/CX12-2013 JLDP/CX13-2013 JLDP/CX14-2013 JLDP/CX15-

2013 JLDP/CX16-2013 JLDP/CX17-2013 JLDP/CX18-2013 JLDP/CX19-2013 JLDP/CX20-2013 JLDP/CX21-2013 JLDP/CX22-2013 JLDP/CX23-2013 管理部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市场部 市场部 生产部 生产部 市场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综合部 生产部 生产部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合同评审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事件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程序 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 污染物控制程序

第41页 / 共42页

附录五、

生产流程图

原材料进场

检验

配料▵ 上料烘干

挤出▴

真空定型▴

冷却

切割

成品检验

入库

▵代表:关键过程 ▴代表:特殊过程

第42页 / 共42页


相关内容

  • 大量品质管理书籍和资料,品管人员必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 1500 题.pdf 21 世纪车间主任工作手册(添加书签).pdf 35 钢显 ...

  • 质量手册(编写指南)通则
  • 一. 质量手册的定义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质量手册是"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品质政策),并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的内容包括或涉及以下内容: 1. 质量方针(品质政策) 2. 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3. 质量管理体 ...

  • 建筑设计质量手册内容1
  • 目 次 <质量手册>批准令„„„„„„„„„„„„„„„„„„„„3 0 1 2 3 4 4.1 4.2 5 5.1 5.2 5.3 5.4 5.5 5.6 6 6.1 6.2 6.3 6.4 7 前言„„„„„„„„„„„„„„„„„„„„„„„„4 目的和范围„„„„„„„„„„„„ ...

  • 测量分析及改进体系要求
  • 测量分析及改进体系要求 0.1 总则 公司根据工程承包的特点和顾客要求规定.策划和实施为确保符合性和实现改进所需的测量和监控活动,综合管理部负责过程和监视活动的监督管理. 0.2 监视和测量 0.2.1 顾客满意 项目管理部负责指导.监督<服务管理程序>的实施. 各部门.分公司.项目应及 ...

  • 9.质量手册
  • GAP质量手册 5.1目的: 确保GAP所涉及到的各种文件.制度.规定和对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各部门所应用文件的有效性,是开展基地种植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5.2范围: 适用于与GAP有关的所有文件与外来文件. 5.3<GAP质量管理手册>的控制: 5.3.1<GAP ...

  • 某物业公司质量手册
  • ____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质量手册 JLL / ZS (B版) 文件页数: 共39页(含本页) 生效日期: 2006.01.18. 修 订 人: _ 修订日期: . 审 核 人: _ 审核日期: . 批 准 人: _ 批准日 ...

  • 质量手册编写的基本内容
  • 质量手册编写的基本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方针 2.关键要素(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计算机系统.业务过程) 3.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策划.控制.保证.改进.质量风险管理) 一.封面 内蒙古自治区-----.. 质 量 手 册 (第 三 版) □ 受 控 □ 非受控 No. N ...

  • 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 广东德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文 件 编 号 : FSQM-01 版 次/修改次: A/0 发 布 日 期 : 201 5 年 4 月 1 日 第 1 页 共 33 页 质 量 和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手 册 编 审 批 制: 核: 准: 发 布 日 期 : 2015 年 4 ...

  •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总稿 ].doc
  •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 ﹙推荐本﹚ 版本信息 第1版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泰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编 <气瓶充装质量管理手册>推荐本编写说明 为贯彻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和<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1-2006泰 ...

  • 铝型材质量手册
  • 0. 1目录 0.2质量手册修改页 0. 3质量手册颁布令 0. 4企业简介 0.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令 0. 6组织机构图和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图 0. 7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 8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0. 9质量手册的管理 1. 0范围 2. 0引用标准 3. 0术语和定义 4. 0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