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摘 要:应用题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用题的结构更加多变、涉及到的变量和数量关系越发细致、难懂,很多学生碰见应用题就显得十分吃力。由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仔细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规律,总结学习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那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本文就从一些实例来分析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解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到了较大成分,而且难度不低。在小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时,应用题内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式依然偏于简单化,一般而言解答过程只有一步。然而上升到高年级之后,学生所遇到的应用题就变成了解答步数繁多、数量关系难以理解的综合性题目。那么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很容易被应用题束缚,应用题也成为了提升数学成绩的枷锁,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倦应用题,对后期的继续学习和深造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版本的数学教科书为主,提供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审题技巧   数学应用题能够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然而由于多数应用题的题目较长、叙述内容复杂、数量关系较多,那么就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心情浮躁、没有耐心。实际上只要学会审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弄懂题目内容,所有的难题都能解决。   (一)仔细审题,理解题目内的隐藏条件   在审题时,学生应该看清题目内每一个字、理解整个题目的含义,只有弄懂了题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而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则应该将其还原,以防解题时掉入题目所设陷阱。   (二)学会将题目转化成模型   数学题目是通过文字语言表述的,那么在审题过程中,就应该对语文语言进行反复推敲,提取并处理其中的有用信息,摒弃无用信息,将语文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在学生心中建立模型,从而构造数学思路。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转换理解角度   在解题过程中,若通过常规方式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那么就需要学生主动转换思路,转变思维角度重新审题,应该能对解题有所帮助,如下题。   某广播电视台,目前的在岗职工共300名,其中女性工作人员数占总数的7/12。而今年1月,该电视台在扩招期间纳入女性工作人员若干名。在扩招后,女性工作人员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3/5。那么求扩招期间该电视台纳入多少名女工作人员。   在这一道题中,一般的小学生会下意识地对女工作人员数量进行求解,但是小学知识是无法直接求出其数量的。然而,只要将思路换一个角度,转而先求出男性工作人员的数量,那么女性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就能顺利得出。   男性工作人员数量不变,那么可求出其具体人数为300×(1-7/12),即125名,在扩招后,广播电台总人数为125/(1-3/5),即312人,因此可顺利得出新招收的女性工作人员为312-300,即12名。   (二)采用等量替换方法   部分应用题会出现已给条件出现多种属性的量,同时这些量之间还能互相换算。遇到这类题目时,可以使用等量替换法,用一种量替换另一种量,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如下题。   两户人家在过年时买入5箱香蕉和4箱橙子,这些水果共花去了425元,现已知每箱橙子比香蕉便宜4元。那么求每箱橙子和香蕉各卖多少钱。   阅读该题后可知,题目中的香蕉和橙子的价钱都是未知的,需要通过计算得出,那么在解答时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在这道题中运用替换法,将4箱橙子替换为5箱香蕉,那么就能较轻松地解答该题目。   这里可以假设每箱橙子多加4元钱,那么香蕉和橙子的价钱就完全一样了。这时候的橙子共增值了4×4=16(元),而买入这些水果的总价会变为425+16=441(元),那么可知441元是9箱香蕉的价钱(4+5),因此每箱香蕉为441/9=49(元),每箱橙子价钱为49-4=45(元)。   (三)采用正确直觉解题   有些应用题的设计比较特殊,有些条件无法用在解题中,那么学生就需要采用相关的有用条件经过筛选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例如下题。   A从起点走到终点需要40分钟,而B走同样的路程需要了解30分钟。A比B提前5分钟出发向终点走去,那求在B出发后,需要多久才能追上A。   该题目如果用一般方法解答,那么可先求出A、B二人的速度差值,再减去A先走的一段路程。如果采用直觉思维解答,那么可以想象:A先走,那么他应该在B到达终点后5分钟抵达,因此B应该是在路程的中点将其A追上,所以可直接用30/2得出题目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时,上述方法是比较有效且可行的,然而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数形结合、适当缩放等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再传授给学生。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引导到日常生活成产中,并将书本中的内容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真正地学到数学知识,选取最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晓红,赵学义.培养高三学生多种表达形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J].科学教育,2012(06)   [2]刘朝苏.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选做题(附加题)解题技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09)   [3]朱士军.浅谈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   [4]杨丽丽.例析数学中考填空题、选择题的解题技巧[J].考试:中考版,2012(09)

  摘 要:应用题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用题的结构更加多变、涉及到的变量和数量关系越发细致、难懂,很多学生碰见应用题就显得十分吃力。由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仔细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规律,总结学习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那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本文就从一些实例来分析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解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到了较大成分,而且难度不低。在小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时,应用题内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式依然偏于简单化,一般而言解答过程只有一步。然而上升到高年级之后,学生所遇到的应用题就变成了解答步数繁多、数量关系难以理解的综合性题目。那么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很容易被应用题束缚,应用题也成为了提升数学成绩的枷锁,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倦应用题,对后期的继续学习和深造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版本的数学教科书为主,提供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审题技巧   数学应用题能够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然而由于多数应用题的题目较长、叙述内容复杂、数量关系较多,那么就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心情浮躁、没有耐心。实际上只要学会审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弄懂题目内容,所有的难题都能解决。   (一)仔细审题,理解题目内的隐藏条件   在审题时,学生应该看清题目内每一个字、理解整个题目的含义,只有弄懂了题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而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则应该将其还原,以防解题时掉入题目所设陷阱。   (二)学会将题目转化成模型   数学题目是通过文字语言表述的,那么在审题过程中,就应该对语文语言进行反复推敲,提取并处理其中的有用信息,摒弃无用信息,将语文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在学生心中建立模型,从而构造数学思路。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转换理解角度   在解题过程中,若通过常规方式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那么就需要学生主动转换思路,转变思维角度重新审题,应该能对解题有所帮助,如下题。   某广播电视台,目前的在岗职工共300名,其中女性工作人员数占总数的7/12。而今年1月,该电视台在扩招期间纳入女性工作人员若干名。在扩招后,女性工作人员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3/5。那么求扩招期间该电视台纳入多少名女工作人员。   在这一道题中,一般的小学生会下意识地对女工作人员数量进行求解,但是小学知识是无法直接求出其数量的。然而,只要将思路换一个角度,转而先求出男性工作人员的数量,那么女性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就能顺利得出。   男性工作人员数量不变,那么可求出其具体人数为300×(1-7/12),即125名,在扩招后,广播电台总人数为125/(1-3/5),即312人,因此可顺利得出新招收的女性工作人员为312-300,即12名。   (二)采用等量替换方法   部分应用题会出现已给条件出现多种属性的量,同时这些量之间还能互相换算。遇到这类题目时,可以使用等量替换法,用一种量替换另一种量,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如下题。   两户人家在过年时买入5箱香蕉和4箱橙子,这些水果共花去了425元,现已知每箱橙子比香蕉便宜4元。那么求每箱橙子和香蕉各卖多少钱。   阅读该题后可知,题目中的香蕉和橙子的价钱都是未知的,需要通过计算得出,那么在解答时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在这道题中运用替换法,将4箱橙子替换为5箱香蕉,那么就能较轻松地解答该题目。   这里可以假设每箱橙子多加4元钱,那么香蕉和橙子的价钱就完全一样了。这时候的橙子共增值了4×4=16(元),而买入这些水果的总价会变为425+16=441(元),那么可知441元是9箱香蕉的价钱(4+5),因此每箱香蕉为441/9=49(元),每箱橙子价钱为49-4=45(元)。   (三)采用正确直觉解题   有些应用题的设计比较特殊,有些条件无法用在解题中,那么学生就需要采用相关的有用条件经过筛选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例如下题。   A从起点走到终点需要40分钟,而B走同样的路程需要了解30分钟。A比B提前5分钟出发向终点走去,那求在B出发后,需要多久才能追上A。   该题目如果用一般方法解答,那么可先求出A、B二人的速度差值,再减去A先走的一段路程。如果采用直觉思维解答,那么可以想象:A先走,那么他应该在B到达终点后5分钟抵达,因此B应该是在路程的中点将其A追上,所以可直接用30/2得出题目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时,上述方法是比较有效且可行的,然而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数形结合、适当缩放等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再传授给学生。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引导到日常生活成产中,并将书本中的内容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真正地学到数学知识,选取最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晓红,赵学义.培养高三学生多种表达形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J].科学教育,2012(06)   [2]刘朝苏.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选做题(附加题)解题技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09)   [3]朱士军.浅谈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   [4]杨丽丽.例析数学中考填空题、选择题的解题技巧[J].考试:中考版,2012(09)


相关内容

  •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
  •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 作者:赵兴红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设数法
  • 第一章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设数法 当应用题中没有解题必需的具体的数量,并且已有数量间的关系很抽象时,如果假设题中有个具体的数量,或假设题中某个未知数的数量是单位1,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清晰明确,从而便于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实际上设数法是假设法中的 ...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李 华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 11月1日 摘要............................................... . .. . ..........1 第一章 七年级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

  •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答题技巧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答题技巧培养 作者:卫丽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许多学生不能捋顺解题思路,找不到未知数和已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几条提升小学生应 ...

  • 一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 一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文山市第三小学:李世英 一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而言,识字和文字的理解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一年级的应用题让许多学生束手无策.有许多学生见到文字较多的题型就会产生胆怯心理,于 ...

  •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 王凤静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反思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生活化的情境,恰当问题的提出,数学语言的运用,反思总结的习惯,灵巧的解 ...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列表法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列表法 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简要地摘录下来,列表分类整理.排列,并借助这个表格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用列表法解题时,要仔细判断题中哪些数量是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哪些数量是同一类的.排列数量时,要尽量做到"同事横对","同名竖对& ...

  •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
  • [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小学三年级奥数练习题:苹果数量 2017-08-02·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拆数补数 201 ...

  • 小学一到六年级奥数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 来源:重庆奥数网整理 文章作者:奥数网编辑 2012-01-10 09:59:11 [标签:奥数 小学]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