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典诗词鉴赏:[秋夜][蝶恋花][苏幕遮]

1、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赏析]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佳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

2、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首词描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丛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上演的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从而引发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其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大多有过类似的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此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己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固然是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深湛,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行人”“佳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3、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1、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赏析]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佳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

2、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首词描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丛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上演的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从而引发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其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大多有过类似的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此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己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固然是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深湛,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行人”“佳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3、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相关内容

  • 高考古诗词鉴赏?张弼的[渡江]
  •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试题]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 ...

  • 高考古诗词鉴赏·欧阳修的[琅琊溪]
  •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试题]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 ...

  •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3. 意象和意境. 考查特点: 1.多是唐诗宋词:(语料选用) 2.客观题变主观题:(考查形式) 3.鉴赏形象和表达技巧:(考点落实) 4.注重理解与表述.(训练方向) 教学过程 一.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1.了 ...

  • 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ppt.
  • 诗歌鉴赏 之 如何读懂一首诗学案 编写人:高一语文组 审核人:贾世文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一. 看题目. 1.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 ...

  • 古典诗词鉴赏:李弥逊[蝶恋花·福州横山阁]赏析及训练
  •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李弥逊 百迭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 [注释] 横山阁:在今福州市区西南隅乌石山上. 南台:即南台山,一名钓台山,在福州城南,面临闽江. 袢暑:闷热. 江:指闽江. ...

  • [秋夜喜遇王处士]诗词鉴赏
  •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古绛州龙门县人,初唐诗人.贞观初年,学习陶渊明而归隐田园.王绩的诗质朴纯真,意境浑厚,因为崇尚阮籍.嵇康,所以性情与诗格颇有魏晋风范.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了当时齐梁靡丽诗风, ...

  • 古典诗词鉴赏: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赏析
  •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 ...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本栏目负责人:杨锋兵 [诗经] ·[风] 关雎      葛覃      螽斯      桃夭       兔爰      樛木       芣苡 汉广      伯兮      鸨羽      采蘩       晨风      柏舟       北风 采葛      草虫      鸱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