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_桃花扇_与士林心态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8年第1期总第127期

孔尚任

《桃花扇》李葛送 管玲玲3

内容摘要《桃花扇》:不仅是对儒家仕途经济培养出的清谈无用的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也是对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的批判。

关键词: 《桃花扇》;孔尚任;士人心态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549(2008)0120074205

Abstract:ThispaperarguesthatThePeachBlossomFanshouldbeseenasacritiquenotonlyofcollectivepersonalityoftheliteratibutalsoofthelackofvitalityoftheConfuciantraditioninwhichtheyarebroughtup.

Keywords:ThePeachBlossomFan,collectivepersonalityoftheliterati孔尚任《桃花扇》自面世以来研究者众多。总计有两大类意见:(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二)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

①人格的反思,成为吴敬梓的先导。第一种看法仅停留于表面现象,这一类作品

很多,如《鸣凤记》《、飞丸记》《、清忠谱》《、精忠旗》等。中国古代关涉到政治斗争的历史题材剧,哪一部不寓有总结历史教训、以做后来者的“资治通鉴”呢?但这些对历史兴亡教训的总结几乎都局限于歌颂帝王,赞美忠臣;而将亡国破家、人民贫困的原因一古脑儿推给奸臣。《桃花扇》虽已把锋芒指向昏君、清流,若仅如此,也不过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区别。第二种见解要深刻得多。但《桃花扇》不仅是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更在于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心路历程。3李葛送,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艺美学硕士,讲师;管玲玲,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助教。

分别参看孟庆丽《新时期以来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研究述略》《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

4

(哲学社会科学版)期;仲冬梅《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桃花扇〉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汪龙麟《清代〈桃花扇〉研究述评》《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①

孔尚任《桃化扇》与士林心态

一、儒林末世心态

可以说《桃花扇》犬马,埋怨“独享帝王之尊,,“蹙愁眉游倦耍”。《(选优》),。《(迎驾》),上任当天即奏请立东宫“(小生)

,,不月册立。”《(选优》)穿梭于复社文人和阉,也不过一“游客”而已。《(桃花扇小识》)、自视甚高、饱读诗书的复社文士,国难当头,是否就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呢?侯朝宗这位“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听稗》)的复社名士,口头上斥责“莺颠燕狂”的贵家公子“关甚兴亡”;行动上照样流连声色“,闲居无聊,欲觅一秦淮佳丽”,觅得李香君,遂沉醉于温柔乡中。《(逮社》眉批)他办事不成,不勇于承担责任,却自顾寻乐。“难见史公,且见香君,亦是心事”《(逢舟》眉批)“哭苍天满喉新血,国仇未雪。乡心难说,把闲情丢开后些。”“末句仍提闲情,恐未丢尽也。”《(阻奸》眉批)这与荒淫昏庸的弘光、马、阮鼠流有何本质区别?他曾列举福王“三大罪”与“五不可立”;但在弘光即位后又后悔自己鲁莽“一时激烈”,。以“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哪能下的书来”为由,将送信给左良玉的任务推个干净。这与杨龙友见风使舵,明哲利己又有何区别?他的虚弱的灵魂一直躲在大义的阴影中,只有在阴暗的光线下他救世理想,慷慨意气,粪土权贵,预事远见卓识的侧影还算动人。从作者的批语也可看出对这位复社名士的不满。

再看其他的名士,国事危急,他们却忙着写“留都防乱揭帖”;祭孔时对参与盛典的阮大铖大肆殴辱;秦淮观灯,打出“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灯笼,阮晚出“且熄灯罢吹退避,诸公子依旧不饶。”忠奸倒是分明,但也可见清流文人偏执、狭隘的心态和人格。复社文人之辱阮与阮之逮社并无本质区别?说到底是一种奴性心态。奴性除了失势时卑躬屈膝、委曲求全,还表现为得势便气焰嚣张,颐指气使;在强者面前做奴才,在弱者面前却硬要做主人,欺侮他们。

危难时刻应是国家支柱的藩镇却“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争位》)这与马士英“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有何区别?与阮大铖挟私报怨又有何异?而忠肝烈胆、忧国忧民,忠臣孝子之首的一军统帅史可法,千钧时刻,却“万死无裨,一筹莫展”“老夫已拼死,更无他法,侯兄长才,只索凭行筹划了。”《(争位》)把个“死”字不离口,一心依赖侯方域,结果落得军心散乱,投江殉难。对扬州吃紧“哭泪成血”才换得军心,是赞其忠,还是不避其无能之短?奸臣误国当然可恨,忠臣也已非救国之砥柱,难挽狂澜于即倒。

总之,整部戏剧里,从皇帝到臣僚,从奸邪到忠真,有几个能顶用?偏狭于个人或小团体暂时利益,机关算尽;家亡人散各奔腾;怎不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

《戏剧》2008年第1期

似灯将尽。从《桃花扇》开始,后来《红楼梦》借家族的败落描写了末世的心态,《儒林外史》则专门描写了末世儒林心态《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之怪现状》都是这种末世心态描写的继续。二、,。孔尚任、民族、忠奸观,和当时的有志之士站在历史的,,理学炽而南宋灭;胜国晚年,虽妇人女子,亦知向

(梁溪梦鹤居士(即顾彩)《桃花扇序》)“国家党祸,,究于天下奚补也。”

(归山》)历史循环的表象后是经学的崩溃,宋明儒理千古一辙,马阮不足责也。”《学文化的不堪实用,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

———儒家经义生命力的枯竭。儒家政治、学术二合一的“仕途经济”造就的是大批失意则穷极无聊、无所不为,得意则一通百通、无所不能的万能官吏。

①但孔尚任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岁的孔尚任志在千里“,御前讲

学,被一日三问其名”,以为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可以一展鸿图。书生意气的孔尚任哪堪官场尔虞我诈。治淮返京后即“侨寓在海波巷里,扫除了小小茅堂、藤

②床木椅。”但当年指点江山的豪情,并没有都付与苍烟落照。作为孔门圣裔,

有着孔子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早年的青春热血变成理性的思考。他要找出整个封建制度的痼疾,为整个封建王朝开出一剂良方。再加上这一时期的文人、思想家如吴伟业、洪 、顾炎武、黄宗羲等的影响。黄宗羲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君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是“天下之大害”。猛

③烈攻击封建正统思想侈谈“君臣之义”,明白地说“: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为

人民而立君。顾炎武一生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了、富国裕民的主张,就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宗羲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辛亥革命时期在章太炎等人的鼓动下,这一口号起到了推动革命的作用,可谓意义非凡“;五四”运动时期,妇女界还将其发展成“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尚任,面对颓靡的世风,儒家思想的衰败,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置若罔闻。他已把住了病脉,就想用剂良药。他写《桃花扇》就是要救世的,但并非要救明朝,抑或清朝,吴新雷教授认为“从《桃花扇》创作的全过程来看,孔尚任的创作思想是有变化的。出山前,抒发兴亡之感。出仕后,产生了颂圣的构思。淮扬后,吊明之亡。最后定稿,全是亡明痛史激发出来的民族情绪。”吴先生把《桃花扇》归于抗清复明,很明显有些不合孔尚任一片苦心。但孔尚任创作思想有变化确是事实。吴新雷《论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

(哲学・《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②见孔尚任曲《博古闲情・逍遥乐》。

③语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①

孔尚任《桃化扇》与士林心态

而是要通过塑造文学形象,发挥其“惩创人心”的社会功能,德理想的衰败。当时作为皇帝的康熙也采取一系列举动,祭孔、拜明陵人、开博学鸿词科,。

的式微,或者说江淮三年多的生活实践,。?,;何处问游踪,枯骨引鸦噪。”《():

,淮流尚横,海口尚塞,禾泰之种,未播于野;鱼鳖之游,不

。漫没之井灶场圃,漂荡之零棺败 ,且不知处所!而庙堂之上,议论龃龉,结成冤案,胥吏避匿,视为畏途。即与予同事之官,或还朝,或归里,或散,或亡,屈指亦无一人在者。独立予呻吟病饿于兹馆,留之无益,去之弗许,盖有似乎迁容羁臣!《(待漏馆晓莺堂记》)

现实的悲凉生活,打破了他拯饥济弱、报效圣主的幻梦;也击碎了他挽救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衰败的理想,对儒林绝望。因而把身操“贱业”的妓女李香君,说书唱曲的柳敬亭、苏昆生等人写得光辉夺目与士林形成鲜明对照:

南朝作者七人:……一说书人(柳敬亭)、一唱曲人(苏昆生),全不见一

士大夫。表此七人者,愧天下之士大夫也。”《(徐韵》出原批)

所以兰寿春认为《桃花扇・小引》中的“末世”是指儒家思想衰败的时代,是有道理的。[1]重新想利用儒学治国的清朝不过在重蹈明朝覆辙而已。作为孔儒后裔一心光大儒经于天下,结果却发现强弩之末,痛莫过于此。

现实的惨痛虽难以接受,但时代所限,孔尚任不可能找到新的解救社会的出路。这位孤独的天才,无奈的圣裔,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怅望侯朝宗渐远渐淡的影子,揣着迷茫与困惑“,把些兴亡旧事,都付与风月闲谈”。《(余韵》)所以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52岁的孔尚任终于完成《桃花扇》全部的定稿工作的时候,他已远离了对士林人格的反思、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病灶的诊断,放弃重振儒家政治伦理道德以及拯饥济弱的理想,最终无奈地躲进了道观。

三、中国文士的矛盾心态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为历代经世之用。随着皇权日益集中加强,儒家经义的生命力也被日益榨取、挤干,日益被满嘴仁义道德的统治阶级利用为愚弄和麻醉人民的工具。当宋明理学成为御用教条,它的生命力也将耗尽。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个性解放已成燎原之火,思想启蒙已成潮流之势。迂

《戏剧》2008年第1期

腐的儒经教条无力撑起一方大厦,即使康乾盛世也无法回光返照,清末的屈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孔尚任很清醒地意识到儒家文化已走到终点。西方近代科学已揭去中世纪蒙昧的眼翳,关锁国的清王朝的孔尚任两眼漆黑,然,“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投缧绁之中所,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2],他说“:顾天石,读予《桃花扇》,引而申《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其词华精警,追步临川。虽

(桃花扇本末》)这个结局是作者补余之不逮,未免形予伧父,予不敢不避席乎。”《

勘破离合兴亡,看透儒士劣根性和儒家文化本位后无奈的选择。由此可以品味出作者复杂的人生况味。其实《桃花扇》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红楼梦》,里贾政也预感到家道日益中落,

因而一心要宝玉潜心于儒经,重振家声,但挽不住大厦的崩溃,宝玉最终还是出家了。宝玉的出家是贾政儒经理想的落空。也是身世沧桑的曹雪芹对现实、对儒家经世致用其实不堪一用的清醒认识。所以这类结局是那个年代有志之士的绝望,是醒了无路可走的寂寞、凄凉与无奈。在时代还没有现出曙光之前,有良心的中国文人大抵如此。孔尚任和曹雪芹对人生、社会、历史发展的困惑与迷茫,对历史现象的深层思索和人生意义的拷问,在历史上是有很多同调的。屈原在“世溷浊而嫉贤兮,好弊美而称恶”的社会上下求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①汉末

(述行赋》);魏晋阮籍有蔡邕“操方舟而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杨朱泣路

(咏怀》)。刘鹗在歧,墨子悲素丝”《《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

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于《西厢》,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正如鲁迅所说的,这些觉醒起来的人们的心情“,是大抵热烈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都是分明地看见了周围无涯际的黑暗”。[3]参考文献:

[1]兰寿春《.桃花扇.小引》之“末世”新解[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

[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第三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3]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文字编辑 赵志勇)

①孔尚任同样诗句《寄扇》,总批云“:遂将离合兴亡之故,付于鲜血数点中。闻《桃花扇》之名者,羡其最艳最韵,而不知其最伤心惨目也。”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8年第1期总第127期

孔尚任

《桃花扇》李葛送 管玲玲3

内容摘要《桃花扇》:不仅是对儒家仕途经济培养出的清谈无用的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也是对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的批判。

关键词: 《桃花扇》;孔尚任;士人心态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549(2008)0120074205

Abstract:ThispaperarguesthatThePeachBlossomFanshouldbeseenasacritiquenotonlyofcollectivepersonalityoftheliteratibutalsoofthelackofvitalityoftheConfuciantraditioninwhichtheyarebroughtup.

Keywords:ThePeachBlossomFan,collectivepersonalityoftheliterati孔尚任《桃花扇》自面世以来研究者众多。总计有两大类意见:(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二)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

①人格的反思,成为吴敬梓的先导。第一种看法仅停留于表面现象,这一类作品

很多,如《鸣凤记》《、飞丸记》《、清忠谱》《、精忠旗》等。中国古代关涉到政治斗争的历史题材剧,哪一部不寓有总结历史教训、以做后来者的“资治通鉴”呢?但这些对历史兴亡教训的总结几乎都局限于歌颂帝王,赞美忠臣;而将亡国破家、人民贫困的原因一古脑儿推给奸臣。《桃花扇》虽已把锋芒指向昏君、清流,若仅如此,也不过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区别。第二种见解要深刻得多。但《桃花扇》不仅是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更在于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心路历程。3李葛送,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艺美学硕士,讲师;管玲玲,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助教。

分别参看孟庆丽《新时期以来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研究述略》《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

4

(哲学社会科学版)期;仲冬梅《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桃花扇〉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汪龙麟《清代〈桃花扇〉研究述评》《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①

孔尚任《桃化扇》与士林心态

一、儒林末世心态

可以说《桃花扇》犬马,埋怨“独享帝王之尊,,“蹙愁眉游倦耍”。《(选优》),。《(迎驾》),上任当天即奏请立东宫“(小生)

,,不月册立。”《(选优》)穿梭于复社文人和阉,也不过一“游客”而已。《(桃花扇小识》)、自视甚高、饱读诗书的复社文士,国难当头,是否就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呢?侯朝宗这位“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听稗》)的复社名士,口头上斥责“莺颠燕狂”的贵家公子“关甚兴亡”;行动上照样流连声色“,闲居无聊,欲觅一秦淮佳丽”,觅得李香君,遂沉醉于温柔乡中。《(逮社》眉批)他办事不成,不勇于承担责任,却自顾寻乐。“难见史公,且见香君,亦是心事”《(逢舟》眉批)“哭苍天满喉新血,国仇未雪。乡心难说,把闲情丢开后些。”“末句仍提闲情,恐未丢尽也。”《(阻奸》眉批)这与荒淫昏庸的弘光、马、阮鼠流有何本质区别?他曾列举福王“三大罪”与“五不可立”;但在弘光即位后又后悔自己鲁莽“一时激烈”,。以“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哪能下的书来”为由,将送信给左良玉的任务推个干净。这与杨龙友见风使舵,明哲利己又有何区别?他的虚弱的灵魂一直躲在大义的阴影中,只有在阴暗的光线下他救世理想,慷慨意气,粪土权贵,预事远见卓识的侧影还算动人。从作者的批语也可看出对这位复社名士的不满。

再看其他的名士,国事危急,他们却忙着写“留都防乱揭帖”;祭孔时对参与盛典的阮大铖大肆殴辱;秦淮观灯,打出“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灯笼,阮晚出“且熄灯罢吹退避,诸公子依旧不饶。”忠奸倒是分明,但也可见清流文人偏执、狭隘的心态和人格。复社文人之辱阮与阮之逮社并无本质区别?说到底是一种奴性心态。奴性除了失势时卑躬屈膝、委曲求全,还表现为得势便气焰嚣张,颐指气使;在强者面前做奴才,在弱者面前却硬要做主人,欺侮他们。

危难时刻应是国家支柱的藩镇却“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争位》)这与马士英“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有何区别?与阮大铖挟私报怨又有何异?而忠肝烈胆、忧国忧民,忠臣孝子之首的一军统帅史可法,千钧时刻,却“万死无裨,一筹莫展”“老夫已拼死,更无他法,侯兄长才,只索凭行筹划了。”《(争位》)把个“死”字不离口,一心依赖侯方域,结果落得军心散乱,投江殉难。对扬州吃紧“哭泪成血”才换得军心,是赞其忠,还是不避其无能之短?奸臣误国当然可恨,忠臣也已非救国之砥柱,难挽狂澜于即倒。

总之,整部戏剧里,从皇帝到臣僚,从奸邪到忠真,有几个能顶用?偏狭于个人或小团体暂时利益,机关算尽;家亡人散各奔腾;怎不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

《戏剧》2008年第1期

似灯将尽。从《桃花扇》开始,后来《红楼梦》借家族的败落描写了末世的心态,《儒林外史》则专门描写了末世儒林心态《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之怪现状》都是这种末世心态描写的继续。二、,。孔尚任、民族、忠奸观,和当时的有志之士站在历史的,,理学炽而南宋灭;胜国晚年,虽妇人女子,亦知向

(梁溪梦鹤居士(即顾彩)《桃花扇序》)“国家党祸,,究于天下奚补也。”

(归山》)历史循环的表象后是经学的崩溃,宋明儒理千古一辙,马阮不足责也。”《学文化的不堪实用,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

———儒家经义生命力的枯竭。儒家政治、学术二合一的“仕途经济”造就的是大批失意则穷极无聊、无所不为,得意则一通百通、无所不能的万能官吏。

①但孔尚任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岁的孔尚任志在千里“,御前讲

学,被一日三问其名”,以为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可以一展鸿图。书生意气的孔尚任哪堪官场尔虞我诈。治淮返京后即“侨寓在海波巷里,扫除了小小茅堂、藤

②床木椅。”但当年指点江山的豪情,并没有都付与苍烟落照。作为孔门圣裔,

有着孔子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早年的青春热血变成理性的思考。他要找出整个封建制度的痼疾,为整个封建王朝开出一剂良方。再加上这一时期的文人、思想家如吴伟业、洪 、顾炎武、黄宗羲等的影响。黄宗羲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君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是“天下之大害”。猛

③烈攻击封建正统思想侈谈“君臣之义”,明白地说“: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为

人民而立君。顾炎武一生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了、富国裕民的主张,就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宗羲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辛亥革命时期在章太炎等人的鼓动下,这一口号起到了推动革命的作用,可谓意义非凡“;五四”运动时期,妇女界还将其发展成“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尚任,面对颓靡的世风,儒家思想的衰败,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置若罔闻。他已把住了病脉,就想用剂良药。他写《桃花扇》就是要救世的,但并非要救明朝,抑或清朝,吴新雷教授认为“从《桃花扇》创作的全过程来看,孔尚任的创作思想是有变化的。出山前,抒发兴亡之感。出仕后,产生了颂圣的构思。淮扬后,吊明之亡。最后定稿,全是亡明痛史激发出来的民族情绪。”吴先生把《桃花扇》归于抗清复明,很明显有些不合孔尚任一片苦心。但孔尚任创作思想有变化确是事实。吴新雷《论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

(哲学・《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②见孔尚任曲《博古闲情・逍遥乐》。

③语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①

孔尚任《桃化扇》与士林心态

而是要通过塑造文学形象,发挥其“惩创人心”的社会功能,德理想的衰败。当时作为皇帝的康熙也采取一系列举动,祭孔、拜明陵人、开博学鸿词科,。

的式微,或者说江淮三年多的生活实践,。?,;何处问游踪,枯骨引鸦噪。”《():

,淮流尚横,海口尚塞,禾泰之种,未播于野;鱼鳖之游,不

。漫没之井灶场圃,漂荡之零棺败 ,且不知处所!而庙堂之上,议论龃龉,结成冤案,胥吏避匿,视为畏途。即与予同事之官,或还朝,或归里,或散,或亡,屈指亦无一人在者。独立予呻吟病饿于兹馆,留之无益,去之弗许,盖有似乎迁容羁臣!《(待漏馆晓莺堂记》)

现实的悲凉生活,打破了他拯饥济弱、报效圣主的幻梦;也击碎了他挽救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衰败的理想,对儒林绝望。因而把身操“贱业”的妓女李香君,说书唱曲的柳敬亭、苏昆生等人写得光辉夺目与士林形成鲜明对照:

南朝作者七人:……一说书人(柳敬亭)、一唱曲人(苏昆生),全不见一

士大夫。表此七人者,愧天下之士大夫也。”《(徐韵》出原批)

所以兰寿春认为《桃花扇・小引》中的“末世”是指儒家思想衰败的时代,是有道理的。[1]重新想利用儒学治国的清朝不过在重蹈明朝覆辙而已。作为孔儒后裔一心光大儒经于天下,结果却发现强弩之末,痛莫过于此。

现实的惨痛虽难以接受,但时代所限,孔尚任不可能找到新的解救社会的出路。这位孤独的天才,无奈的圣裔,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怅望侯朝宗渐远渐淡的影子,揣着迷茫与困惑“,把些兴亡旧事,都付与风月闲谈”。《(余韵》)所以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52岁的孔尚任终于完成《桃花扇》全部的定稿工作的时候,他已远离了对士林人格的反思、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病灶的诊断,放弃重振儒家政治伦理道德以及拯饥济弱的理想,最终无奈地躲进了道观。

三、中国文士的矛盾心态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为历代经世之用。随着皇权日益集中加强,儒家经义的生命力也被日益榨取、挤干,日益被满嘴仁义道德的统治阶级利用为愚弄和麻醉人民的工具。当宋明理学成为御用教条,它的生命力也将耗尽。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个性解放已成燎原之火,思想启蒙已成潮流之势。迂

《戏剧》2008年第1期

腐的儒经教条无力撑起一方大厦,即使康乾盛世也无法回光返照,清末的屈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孔尚任很清醒地意识到儒家文化已走到终点。西方近代科学已揭去中世纪蒙昧的眼翳,关锁国的清王朝的孔尚任两眼漆黑,然,“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投缧绁之中所,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2],他说“:顾天石,读予《桃花扇》,引而申《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其词华精警,追步临川。虽

(桃花扇本末》)这个结局是作者补余之不逮,未免形予伧父,予不敢不避席乎。”《

勘破离合兴亡,看透儒士劣根性和儒家文化本位后无奈的选择。由此可以品味出作者复杂的人生况味。其实《桃花扇》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红楼梦》,里贾政也预感到家道日益中落,

因而一心要宝玉潜心于儒经,重振家声,但挽不住大厦的崩溃,宝玉最终还是出家了。宝玉的出家是贾政儒经理想的落空。也是身世沧桑的曹雪芹对现实、对儒家经世致用其实不堪一用的清醒认识。所以这类结局是那个年代有志之士的绝望,是醒了无路可走的寂寞、凄凉与无奈。在时代还没有现出曙光之前,有良心的中国文人大抵如此。孔尚任和曹雪芹对人生、社会、历史发展的困惑与迷茫,对历史现象的深层思索和人生意义的拷问,在历史上是有很多同调的。屈原在“世溷浊而嫉贤兮,好弊美而称恶”的社会上下求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①汉末

(述行赋》);魏晋阮籍有蔡邕“操方舟而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杨朱泣路

(咏怀》)。刘鹗在歧,墨子悲素丝”《《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

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于《西厢》,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正如鲁迅所说的,这些觉醒起来的人们的心情“,是大抵热烈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都是分明地看见了周围无涯际的黑暗”。[3]参考文献:

[1]兰寿春《.桃花扇.小引》之“末世”新解[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

[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第三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3]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文字编辑 赵志勇)

①孔尚任同样诗句《寄扇》,总批云“:遂将离合兴亡之故,付于鲜血数点中。闻《桃花扇》之名者,羡其最艳最韵,而不知其最伤心惨目也。”


相关内容

  • 论[桃花扇]的情爱描写
  • 论<桃花扇>的情爱描写 摘 要 <桃花扇>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主旨是世人皆知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中的情感模式以及大结局一直都被认为是戏剧史上的一种突破,但是在这种情感模式下的情爱描写仍然有待研究. ...

  • 古代文学史-中国小说发展史
  • 中国小说发展史 • 早出与晚熟:古代小说的历史轮廓 • 汩汩溪流,终成江海:演变情况 – 史前期:先秦 – 三个特点: • 1.依傍子.史,其语浅薄 • 2.内容驳杂,数量可观 1300多篇 • 3.真伪难辩,典型不存 – <穆天子传> » 词语古奥 » 记事周详:河北-昆仑 » 传情细 ...

  • 戏曲鉴赏论文
  •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 摘 要:中国古代戏曲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在这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元代和明清两代又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巅峰时期,古代戏曲产生了革命性发展. 一.有关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的知识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关于其区 ...

  • [中华文化]一句话概括国学经典书目2
  • [中华文化]一句话概括国学经典书目2 道家 (10种) 14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 14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 14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 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 1 ...

  • 古代文学史(1)
  •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 ...

  •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一) 一.填空题: 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 ...

  • 南师大考研试题
  • 南师大考研试题.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业务课一:综合基础(150)各专业必做(60)一.名词解释(20)风骚文选杨朔模 ...

  • 清代作家简介
  • 清代作家简介 (徐昭辰整理)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兼诗人.提倡"经世致用"有关民生之实际学问,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诗主性情,不贵奇巧",诗学杜甫. ...

  • _桃花扇_的主题蕴涵与艺术成就_胡明伟
  • <桃花扇>的主题蕴涵与艺术成就 胡明伟 (北京戏曲艺术学院文化教育系,北京100068) 摘要:<桃花扇>主题蕴涵是复杂的.第一主题是孔尚任思考历史,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为线索,描述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即桃花扇底系兴亡.第二主题是孔尚任思考人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