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贵有恒]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我在第一节《大学语文》课上学到的一句话,也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一句话。很庆幸选上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我对语文的爱好及对文学的热情,使我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欣赏文学的激情。给我们上课的是周小金老师,在第一节课上,他对我们说:“中国文学浩如烟海,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现在连外国人都在热心地学习汉语,我们更要培养对于汉语文学的爱好,热爱母语。我们应该珍惜有这样一个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我知道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更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期望。在以后的十二次课中,从先秦文学到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唐代文学到宋代文学,再到元明清文学,每次课周老师都给我们介绍一个朝代的文学发展、著作名人及各种轶闻趣事。虽然在初高中时期已学过一些文学作品,知道一些名人典故,但从周老师丰富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中,我掌握了很多以前不知晓的知识。 如在先秦文学中,周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又分《小雅》和《大雅》。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一点,周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宋朝时有一外国使节故意刁难,出了一个上联:三光日月星。要求对出下联,要不然就对宋朝宣战。当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能对出来,因为上联很巧妙,对“二”或者“四”都难以符合要求。最后苏轼对了出来:四诗风雅颂。真是妙绝!这一对,不仅仅对出了对联,还化解了一场战争,显示出了当时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讲到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发展的唐代文学时,又是另一番盛景。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到盛唐的山水田园、边塞风光,再到诗坛星空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从中唐的现实主义新乐府诗到晚唐的怀古咏史诗,再到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使我们如蒙太奇一般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里经历了一遍以唐朝盛衰为背景的文坛发展史。对诗,我有了更深的理解: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如是说。宋代是词的天下。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以前只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著名词人,而今天我知道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散文、赋、诗、词、书画有很高的造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开创了宋代新诗风;他的词,开创了北宋词作的新风气;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说到苏轼,不能不提到一位才女即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据说有一天晚上,苏轼看到他的妹妹正在听一个丫鬟吹笛子,就说:“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好一个上联,竟包含了三个词牌名!而就在此时,另一个丫鬟拿着给苏轼的披风从门外走进来,苏小妹马上就有了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不愧是一代才女!“要是苏小妹生活在当今时代,前途无限量啊!”周老师如是感慨道。元明清时代,杂剧、散曲和传奇开始崛起和兴盛。我最喜欢其中的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等,它们融词、曲、说唱、表演艺术于一炉,都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爱情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坚强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也不乏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与赞美,抒发了作者的真性情,表达了作者追求“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十二课时很快就结束,用十二课时来学《大学语文》,正如隔着透明的窗户看那满园盛开的灿烂繁花,即使是远观,即使会朦胧,也尤为美丽!

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浮澡浅露,不像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

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映月忽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我在第一节《大学语文》课上学到的一句话,也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一句话。很庆幸选上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我对语文的爱好及对文学的热情,使我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欣赏文学的激情。给我们上课的是周小金老师,在第一节课上,他对我们说:“中国文学浩如烟海,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现在连外国人都在热心地学习汉语,我们更要培养对于汉语文学的爱好,热爱母语。我们应该珍惜有这样一个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我知道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更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期望。在以后的十二次课中,从先秦文学到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唐代文学到宋代文学,再到元明清文学,每次课周老师都给我们介绍一个朝代的文学发展、著作名人及各种轶闻趣事。虽然在初高中时期已学过一些文学作品,知道一些名人典故,但从周老师丰富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中,我掌握了很多以前不知晓的知识。 如在先秦文学中,周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又分《小雅》和《大雅》。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一点,周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宋朝时有一外国使节故意刁难,出了一个上联:三光日月星。要求对出下联,要不然就对宋朝宣战。当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能对出来,因为上联很巧妙,对“二”或者“四”都难以符合要求。最后苏轼对了出来:四诗风雅颂。真是妙绝!这一对,不仅仅对出了对联,还化解了一场战争,显示出了当时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讲到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发展的唐代文学时,又是另一番盛景。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到盛唐的山水田园、边塞风光,再到诗坛星空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从中唐的现实主义新乐府诗到晚唐的怀古咏史诗,再到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使我们如蒙太奇一般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里经历了一遍以唐朝盛衰为背景的文坛发展史。对诗,我有了更深的理解: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如是说。宋代是词的天下。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以前只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著名词人,而今天我知道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散文、赋、诗、词、书画有很高的造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开创了宋代新诗风;他的词,开创了北宋词作的新风气;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说到苏轼,不能不提到一位才女即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据说有一天晚上,苏轼看到他的妹妹正在听一个丫鬟吹笛子,就说:“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好一个上联,竟包含了三个词牌名!而就在此时,另一个丫鬟拿着给苏轼的披风从门外走进来,苏小妹马上就有了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不愧是一代才女!“要是苏小妹生活在当今时代,前途无限量啊!”周老师如是感慨道。元明清时代,杂剧、散曲和传奇开始崛起和兴盛。我最喜欢其中的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等,它们融词、曲、说唱、表演艺术于一炉,都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爱情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坚强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也不乏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与赞美,抒发了作者的真性情,表达了作者追求“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十二课时很快就结束,用十二课时来学《大学语文》,正如隔着透明的窗户看那满园盛开的灿烂繁花,即使是远观,即使会朦胧,也尤为美丽!

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浮澡浅露,不像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

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映月忽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新学期第一课
  • 一. 希望和寄语 我是本班的语文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 我首先祝贺大家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学习.新阶段,新起点,一道崭新的起跑线就在我们面前,不管从前,你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是跑得快还是慢,现在大家又都在一个起跑点上了,你可以重新开头,开始起跑.同学们,努力开始跑吧! 中学阶段,是人生一个极为重 ...

  • [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
  • 内容摘要: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其代表作<颜氏家训>,是论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典范之作,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本文主要就颜氏书中所涉及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要素进行切入,探求其中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并期对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 ...

  • _颜氏家训_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
  • 学教育2013.01 <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 李耀伟 内容摘要: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其代表作<颜氏家训>,是论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典范之作,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本文主要就颜氏书中所涉及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

  • 五年级上册语文主要人物特点
  •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 ...

  •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
  •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5届高考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注意事项: 1 ...

  • 教师专业成长七个关键词 - 枫叶教育网 _20171111_083825.txt
  • 教师专业成长七个关键词 作者:半岛 来源:丑牛耕耘 点击:1434次 评论:0条 第一个关键词:意义.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的对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换句话说,今天的教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是不同于昨天的教育的,明天的教育又会不同于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孩子(无论认知还是个性)是不同于昨天的孩子的,明天 ...

  • 60道语文阅读题及答案15
  • 60道语文阅读题及答案15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15]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而她对字母.发 ...

  •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1教师版
  • 淮安市淮海中学九年级语文 11 主备人: 上课教师: 惜时 勤奋 善思 有恒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 ...

  •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课堂课外文言文译文
  • 译文:68 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