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技法指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在行文中借助文字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所描写的人、事、物、景的主观倾向,或者说所包含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作者赞扬什么,针砭什么;讴歌什么,讽刺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突破思维定式,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左右作者的观点态度,更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作者观点态度之上。我们要整体把握,透过现象,努力捕捉作者对隐含信息的细微评价,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地抓住一点就认为是正确答案。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候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我们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概括,避免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命题文本一般选择社科文和文学作品。从题型来说,“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考查关键词。这种题型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考查我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5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还有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11题: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这两道题均采用了客观题的命题形式。

  2.考查修辞。命题者采用文章运用何种修辞手法的形式,来考查我们对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如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7题: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散性考查。这种考查方式是对作者隐蔽的或分散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这是近几年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向。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以非客观题为主,间有客观题出现,文学作品中客观题为5选2的模式;社科类文章中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所占比例极小,客观题均为4选1的模式。

  针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重点句子

  这些语句往往是我们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比较明确的一类文章。文中的重要语句,就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依据。议论文的重点句子常在开头,散文的重点句子常在结尾,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解题时,抓住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议论、抒情句

  抓住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句,就是对文章主旨最好的揭示。如《内蒙访古》中写道:“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在本段中,作者在描写之后进行了抒情和议论,结合文章不难体会到,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紧张、发生战争的深深遗憾之情以及要珍惜民族间的情感、团结和睦的观点。

  三、抓反证、烘托句

  在文中,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对照。如议论文中的正反对比句子会使得正面观点更加鲜明,更具有说服力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反面论证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用的文字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抓标志性词语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在文章或语段中分散显现,有的散见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应当进行归纳分析。文章或语段中的一些标志词,如“认为”“以为”“感到”等词语,往往是作者直接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抓住它们也就抓住了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动态,归纳起来便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借助背景

  借助于背景材料,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注解等,这些都是我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切入口。

  【技法指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在行文中借助文字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所描写的人、事、物、景的主观倾向,或者说所包含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作者赞扬什么,针砭什么;讴歌什么,讽刺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突破思维定式,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左右作者的观点态度,更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作者观点态度之上。我们要整体把握,透过现象,努力捕捉作者对隐含信息的细微评价,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地抓住一点就认为是正确答案。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候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我们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概括,避免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命题文本一般选择社科文和文学作品。从题型来说,“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考查关键词。这种题型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考查我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5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还有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11题: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这两道题均采用了客观题的命题形式。

  2.考查修辞。命题者采用文章运用何种修辞手法的形式,来考查我们对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如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7题: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散性考查。这种考查方式是对作者隐蔽的或分散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这是近几年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向。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以非客观题为主,间有客观题出现,文学作品中客观题为5选2的模式;社科类文章中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所占比例极小,客观题均为4选1的模式。

  针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重点句子

  这些语句往往是我们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比较明确的一类文章。文中的重要语句,就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依据。议论文的重点句子常在开头,散文的重点句子常在结尾,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解题时,抓住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议论、抒情句

  抓住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句,就是对文章主旨最好的揭示。如《内蒙访古》中写道:“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在本段中,作者在描写之后进行了抒情和议论,结合文章不难体会到,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紧张、发生战争的深深遗憾之情以及要珍惜民族间的情感、团结和睦的观点。

  三、抓反证、烘托句

  在文中,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对照。如议论文中的正反对比句子会使得正面观点更加鲜明,更具有说服力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反面论证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用的文字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抓标志性词语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在文章或语段中分散显现,有的散见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应当进行归纳分析。文章或语段中的一些标志词,如“认为”“以为”“感到”等词语,往往是作者直接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抓住它们也就抓住了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动态,归纳起来便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借助背景

  借助于背景材料,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注解等,这些都是我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切入口。


相关内容

  • 高考现代文阅读16
  •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相关概念 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偏激).深刻(肤浅).全面(片面).客观(臆断). 考点中 ...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3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 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 阅读题的解题方法(熊shaohua)(2008-10-24 20:59:11)标签:教育 分类:学科专题 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试卷的命制都有一个细目表,其内容都是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编制的.所以,围绕<考试说明>来进行阅读训练就很有必要,与此同时,研究近三年的考试卷,可以 ...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
  • 考点连线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其中的"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能对词.句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句的含义做出准确的阐释. 应该明确的是,词. ...

  •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 ...

  • 现代散文阅读
  • [命题一]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例 1 <一日的春光>:"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题干要求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此句 ...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 ...

  • 2015四川高考考纲
  • 2015四川高考考纲 2015四川高考考纲暂时还没有公布,列出2014四川高考大致考纲来预测有关2015年的考试范围. 由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整理,其教改特色市场营销专业.环境艺术专业.3D数字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筑动画专业.游戏设计专业.医药营销专业由于其密切与职业教育思想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