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城市规划师考试-考试大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考试大   【爱学习,爱考试大】   2007年12月4日

城乡一体化必须抓住要领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在保留城镇与乡村的前提下推进,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就是说,既要保留城市与农村各自的特点,又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别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固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歧视农村、剥夺农村的传统体制造成的。推进城乡一体化正是为了根除这种差别,一体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城乡差别越小,意味着社会平等程度越高。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抓住要领。什么是城乡一体化的要领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赏。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导致很大一部分县乡财政相当困难,只能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正常运转,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实际需要之间又往往有较大缺口,很少有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健全社会保障等。因此,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通过深入开展城乡产业协作,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县域也要根据城乡协调的要求,主动与大中城市实行产业对接,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各种服务业,把小城镇建设成人口、产业和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的连接点,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使县域能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健全社会保障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充裕,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我们务必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目前农村劳动力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很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但是农村劳动力总体上过多的状况还远远没有改变。2006年全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32561万人,在全国劳动力总量中占有42.6 个百分点,仍然超过农业发展实际需要20个百分点左右。促进富余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行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重。就地转移,就是结合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特别是增加服务业就业规模和容量。异地转移,就是支持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不论就地转移或者异地转移,都要实行城乡产业发展和就业安排统筹考虑,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既满足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要求,又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对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参考城市基础设施并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学校、医院、商店、道路、供水、排水、环保、绿化等城市拥有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也要逐步建设,并且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同时,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抓好农田道路建设,方便机械作业。目前农村房屋布局极为分散,这是影响农村建设的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能过于着急,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逐步实现集中居住。最重要的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看到美好前景,愿意集中居住。这里还要注意探索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新迁的住房应当与城镇原有居民一样,属于商品房性质,拥有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可以出售或者抵押。这样,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引导,就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农民的集中居住,对于腾出来的宅基地可以进行复垦,进而建设集中连片的大块农田,推进规模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

四是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是衡量城乡一体化进展的重要标志。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外,更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的软件建设,使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与附近城市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特色、更有优势。这样,当地居民就会感到与附近城市同样方便、舒适,从而增强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凝聚力、吸引力。

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极大。农村社会保障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人们最关心的仍然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根据当地条件特别是财政状况抓紧解决。短期内保障水平不一定做到与城市相同,可以先低后高、逐步提升,最终实现城乡同样水准的保障水平。有些地区在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承包地使用权的流转挂钩,以促进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即“用社保换土地”。这种做法值得探索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有关法律,切实做到依法、自愿、有偿,确实解决好当前补偿、安置、就业等现实问题,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但是,要特别注意防止擅自把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综上所述,在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做到了城乡协调发展,就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也可以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整体面貌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城乡关系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考试大   【爱学习,爱考试大】   2007年12月4日

城乡一体化必须抓住要领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在保留城镇与乡村的前提下推进,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就是说,既要保留城市与农村各自的特点,又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别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固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歧视农村、剥夺农村的传统体制造成的。推进城乡一体化正是为了根除这种差别,一体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城乡差别越小,意味着社会平等程度越高。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抓住要领。什么是城乡一体化的要领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赏。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导致很大一部分县乡财政相当困难,只能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正常运转,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实际需要之间又往往有较大缺口,很少有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健全社会保障等。因此,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通过深入开展城乡产业协作,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县域也要根据城乡协调的要求,主动与大中城市实行产业对接,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各种服务业,把小城镇建设成人口、产业和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的连接点,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使县域能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健全社会保障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充裕,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我们务必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目前农村劳动力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很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但是农村劳动力总体上过多的状况还远远没有改变。2006年全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32561万人,在全国劳动力总量中占有42.6 个百分点,仍然超过农业发展实际需要20个百分点左右。促进富余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行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重。就地转移,就是结合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特别是增加服务业就业规模和容量。异地转移,就是支持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不论就地转移或者异地转移,都要实行城乡产业发展和就业安排统筹考虑,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既满足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要求,又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对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参考城市基础设施并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学校、医院、商店、道路、供水、排水、环保、绿化等城市拥有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也要逐步建设,并且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同时,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抓好农田道路建设,方便机械作业。目前农村房屋布局极为分散,这是影响农村建设的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能过于着急,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逐步实现集中居住。最重要的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看到美好前景,愿意集中居住。这里还要注意探索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新迁的住房应当与城镇原有居民一样,属于商品房性质,拥有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可以出售或者抵押。这样,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引导,就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农民的集中居住,对于腾出来的宅基地可以进行复垦,进而建设集中连片的大块农田,推进规模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

四是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是衡量城乡一体化进展的重要标志。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外,更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的软件建设,使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与附近城市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特色、更有优势。这样,当地居民就会感到与附近城市同样方便、舒适,从而增强小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凝聚力、吸引力。

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极大。农村社会保障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人们最关心的仍然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根据当地条件特别是财政状况抓紧解决。短期内保障水平不一定做到与城市相同,可以先低后高、逐步提升,最终实现城乡同样水准的保障水平。有些地区在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承包地使用权的流转挂钩,以促进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即“用社保换土地”。这种做法值得探索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有关法律,切实做到依法、自愿、有偿,确实解决好当前补偿、安置、就业等现实问题,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但是,要特别注意防止擅自把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综上所述,在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做到了城乡协调发展,就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也可以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整体面貌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城乡关系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内容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郭定邦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战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作为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统筹城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 ...

  • 关于城市规划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思考
  • 第4卷第1期2006年2月 文章编号:1672-4348(2006) 01-0046-04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Vol. 4No. 1Feb. 2006 关于城市规划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思考 严平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 ...

  • 交通规划原理第一章
  • 2013-3-5 教学目的 交通规划原理 Traffic Planning 授课教师:吴戈 办公地点:行政楼420号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全面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规划 过程,学习交通规划的体系方法与技能, 重点掌握交通需求分析的四阶段法的基础 知识与理论. 2 教学目标 ...

  • 多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
  • 多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 申翔 摘要:文章以镇江多规合一研究为例,论述了实践多规合一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认为开展多规合一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基本指导,在落实上位规划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生态优先.保护农田.统筹各类城乡规划与专项规划,实现以市域空间规划为表现形式的"一张蓝图",有效地协调各类规 ...

  •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1年6月11日上午北京公务员面试真题 1.南京市修地铁需要砍伐一批梧桐树遭到知名人士的反和市民的响应发动保护行动经沟通后政府部门修改了线路你怎么看 2.某地引进人才吸引大学生回西部要求组织一场座谈会怎么组织 3.你的 ...

  • 关于盘县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本文总结了盘县当前小城镇建设五方面的主要做法,规划统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示范镇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阐述了建设中存在的四个深层次问题,即"四重四轻"――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支柱产业的支撑,重大项目.轻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特色优势产业.轻纵向横向相关产 ...

  • 关于六盘水威宁同城化的初步思考
  • 关于六盘水威宁同城化的初步思考 访问次数 : 3 发布日期:2015-01-14 14:18:12 字体:[大 中 小] 杨 毅 [内容摘要] 六盘水.威宁两市县都位于贵州省西部,作为毕水兴资源富集区的中心.次中心城市之一,在六盘水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的新形势下,笔者提出六威同 城化的这一战略构想. ...

  • 关于推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思考
  • 关于推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郴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从表象看,是城市公交车与道路营运客车之间的矛盾,但深层次是体制不顺.管理模式不科学造成的.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出多门,管理无序.城市公交由城建 ...

  •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读本考试答案100分卷
  • 主观题客观题参考答案客观题得分:95.0分总得分:9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关于需求侧和供给侧二者的关系,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2分] A.供给和需求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 B.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C.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只是主次要分明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