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

保险话题

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0期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

江西南昌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330008)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经济的平稳发

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快探索建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机制,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图分类号:

思考

文献标识码:

F840.66A文章编号:1006-169X(2005)10-0040-41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在现代农业中,农业保险发挥以下的经济补偿职能:一是有利于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可以提高处置灾害或疫情的透明度,使真正需要救济的农民享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惠。三是农业保险通过专业的防灾防损机制,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巨灾风险的可预测、可衡量、可管理提供经验、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中指出“一号文件”“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2004年

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为近年来农险公司的活跃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农业保险适逢发展良机。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占GDP20%左右,然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相符合。目前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收稿日期:2005-09

作者简介:柳翠,女,经济师,供职于人行南昌中支。

司两家。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农业保险以来,我国的农险业务出现逐年萎缩的态势。在人保公司作为时,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亏损可以“政策性金融机构”

通过其他险种的利润来“暗补”,但是随着1994新财会制度的实施以及人保公司向商业化转轨,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开始弱化,农险规模和保费收入也逐年下降。据保监会统计,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险费用收入3.77亿元,较上年减少0.88亿元,负增长

18.86%,仅相当于最高年份1992年的46%,农民户

均农险保费不足3元,赔付率连续几年高踞80%以大大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临界点。另外在保费上,

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

断减少,由最多时候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是困境重重,急需根本性的改革。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致使我国商业性保险公司农险业务大幅缩水的原因如下: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高陪付率。农业保险具1.

有风险单位大、区域性明显、发生频率高和损失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风险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有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造成的经济风险,也有由于个人或团体有意无意的错误行为造成农业损失的社会风险,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必然导致高赔付率,这就使得保险资本必然投向其他能赢利的险别或险种。

风险意识淡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农业2.

40

《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0期

保险中难以防范。农业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一种难以事先准确确定的预期利益。对农户来说,在投保时他们将最容易出险的农作物投保,造成了逆向选择,索赔时,他们将没有投保的农作物也要求保险公司赔付,导致了道德风险的产生。据调查,我国经营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20%。

3.

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近几年,农户来自农业的收入又逐年下降,所以对农作物保险就更没有需求的动力,在农民增收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农户和经营单位交纳保险费的能力依然有限,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这也是农业保险展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4.

农业保险采取纯商业化模式运行,缺乏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农业保险风险巨大,在农民收入有所下降、自然灾害频发、保险费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目标,是不行的。目前,中国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予以免营业税的优惠,国家尚无配套政策对这项涉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予以扶持。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最近表示,要抓紧研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可行性,并且鼓励现有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引进在农业保险方面富有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努力构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目前中国农业保险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最关键又最困难的时期,但是随着各项支持“三农”发展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落实,我国农险必将出现新的局面。

1.发展农业保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经济

发展的区域性严重不平衡的现实。我国地域广大,在设计、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全国总体的情况,考虑发达地区的情况,更要考虑西部落后地区的情况。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主要形式应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取决于地方财力)、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各个地区的选择不能强求统一。

2.

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世贸组织规则,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考虑国家、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不管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是商业性农业保险,我国当前发展农业保险必须立足市场经济这个大的格局,力争保证农业保险资金的安

保险话题

全,尽可能取得良好的效益,以保证农业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克服一提发展政策性保险,就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防范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其次,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对农业保险方面的有关要求行事,防止出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要注意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防止死搬硬套别国的经验。另外,开展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在设计和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时就应充分考虑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防止脱离实际的倾向发生。

3.政府的支持与参与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有力

保障。农业保险风险巨大,单靠农民合作组织和商业性保险公司是无法承担的。世界其他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表明,政府积极的政策性运作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可保地区范围内,政府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投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以及其他农村福利措施等与农业保险挂钩,促使农民投保。同时加强与农业信贷机构的合作,采取获得信贷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保险的做法,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与率。

4.

转变农业保险产品经营策略。不仅要考虑为传统种植业服务,还应考虑为高新养殖业、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业产业链拉长延伸以后派生的多种农村产业、行业服务,将发展狭义的农业保险与发展广义的农村保险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减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保险服务。开办“一揽子”保险产品,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借鉴上海市“以险养险”的方法,将一些效益较好的农村险种列入农业险范围,与农业险一起核算经营,以弥补农业险的亏损。

5.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

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为了避免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必须以立法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即对农业保险的目的、性质、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保险责任及对农险的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作出规定。同时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样有利于规范保险市场,区别不同性质的保险活动并加以分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慧侠.论农业保险在西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补偿职能.

西北大学学报,2004,(5).2.

王凤山,王永文.促进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2).

3.

赵岸英.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出路.财经界,2004,(6).

41

保险话题

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0期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

江西南昌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330008)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经济的平稳发

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快探索建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机制,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图分类号:

思考

文献标识码:

F840.66A文章编号:1006-169X(2005)10-0040-41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在现代农业中,农业保险发挥以下的经济补偿职能:一是有利于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可以提高处置灾害或疫情的透明度,使真正需要救济的农民享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惠。三是农业保险通过专业的防灾防损机制,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巨灾风险的可预测、可衡量、可管理提供经验、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中指出“一号文件”“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2004年

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为近年来农险公司的活跃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农业保险适逢发展良机。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占GDP20%左右,然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相符合。目前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收稿日期:2005-09

作者简介:柳翠,女,经济师,供职于人行南昌中支。

司两家。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农业保险以来,我国的农险业务出现逐年萎缩的态势。在人保公司作为时,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亏损可以“政策性金融机构”

通过其他险种的利润来“暗补”,但是随着1994新财会制度的实施以及人保公司向商业化转轨,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开始弱化,农险规模和保费收入也逐年下降。据保监会统计,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险费用收入3.77亿元,较上年减少0.88亿元,负增长

18.86%,仅相当于最高年份1992年的46%,农民户

均农险保费不足3元,赔付率连续几年高踞80%以大大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临界点。另外在保费上,

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

断减少,由最多时候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是困境重重,急需根本性的改革。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致使我国商业性保险公司农险业务大幅缩水的原因如下: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高陪付率。农业保险具1.

有风险单位大、区域性明显、发生频率高和损失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风险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有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造成的经济风险,也有由于个人或团体有意无意的错误行为造成农业损失的社会风险,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必然导致高赔付率,这就使得保险资本必然投向其他能赢利的险别或险种。

风险意识淡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农业2.

40

《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0期

保险中难以防范。农业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一种难以事先准确确定的预期利益。对农户来说,在投保时他们将最容易出险的农作物投保,造成了逆向选择,索赔时,他们将没有投保的农作物也要求保险公司赔付,导致了道德风险的产生。据调查,我国经营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20%。

3.

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近几年,农户来自农业的收入又逐年下降,所以对农作物保险就更没有需求的动力,在农民增收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农户和经营单位交纳保险费的能力依然有限,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这也是农业保险展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4.

农业保险采取纯商业化模式运行,缺乏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农业保险风险巨大,在农民收入有所下降、自然灾害频发、保险费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目标,是不行的。目前,中国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予以免营业税的优惠,国家尚无配套政策对这项涉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予以扶持。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最近表示,要抓紧研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可行性,并且鼓励现有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引进在农业保险方面富有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努力构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目前中国农业保险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最关键又最困难的时期,但是随着各项支持“三农”发展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落实,我国农险必将出现新的局面。

1.发展农业保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经济

发展的区域性严重不平衡的现实。我国地域广大,在设计、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全国总体的情况,考虑发达地区的情况,更要考虑西部落后地区的情况。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主要形式应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取决于地方财力)、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各个地区的选择不能强求统一。

2.

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世贸组织规则,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考虑国家、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不管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是商业性农业保险,我国当前发展农业保险必须立足市场经济这个大的格局,力争保证农业保险资金的安

保险话题

全,尽可能取得良好的效益,以保证农业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克服一提发展政策性保险,就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防范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其次,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对农业保险方面的有关要求行事,防止出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要注意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防止死搬硬套别国的经验。另外,开展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在设计和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时就应充分考虑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防止脱离实际的倾向发生。

3.政府的支持与参与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有力

保障。农业保险风险巨大,单靠农民合作组织和商业性保险公司是无法承担的。世界其他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表明,政府积极的政策性运作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可保地区范围内,政府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投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以及其他农村福利措施等与农业保险挂钩,促使农民投保。同时加强与农业信贷机构的合作,采取获得信贷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保险的做法,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与率。

4.

转变农业保险产品经营策略。不仅要考虑为传统种植业服务,还应考虑为高新养殖业、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业产业链拉长延伸以后派生的多种农村产业、行业服务,将发展狭义的农业保险与发展广义的农村保险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减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保险服务。开办“一揽子”保险产品,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借鉴上海市“以险养险”的方法,将一些效益较好的农村险种列入农业险范围,与农业险一起核算经营,以弥补农业险的亏损。

5.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

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为了避免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必须以立法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即对农业保险的目的、性质、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保险责任及对农险的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作出规定。同时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样有利于规范保险市场,区别不同性质的保险活动并加以分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慧侠.论农业保险在西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补偿职能.

西北大学学报,2004,(5).2.

王凤山,王永文.促进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2).

3.

赵岸英.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出路.财经界,2004,(6).

41


相关内容

  •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入手,了解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提出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损失范围较宽.频率较高,同时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 ...

  • 辽宁省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发展对策
  • 辽宁省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发展对策 [提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如何将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辽宁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入手,分析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保险基金:保险 的阶段 ...

  •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38个)
  •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38个) ★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方式探讨 ★也谈保险信用问题 ★保险营销方式创新谈 ★试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趋势 ★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我见 ★ ...

  • 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 保险天地INSURANCE 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杨思思 郝志军 张增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迅速,但在农村领域, 由于缺乏政府必要的支持,加之风险因素较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没能设计出适合农民消费的保险产品,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要更快地发展我国的 ...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改革创新 以特区精神引领海南金融创新的构想 肖 毅,冯学敏,占云生 作者简介:肖 毅(1964-),男,江西新建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 行海口中心支行: 冯学敏(1950-),男,海南文昌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海口中心支行: 占云生(1977-),男 ...

  • 2016年财产保险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0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调查研究及 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392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毕业论文范围
  • 六.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下列题目为综合参考题目,同学们可据此自行拟定论文题目,凡涉及本专业及相关的内容均可)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4.农户小额贷款需求调查分析 5.农户小额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 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1卷第12期(总第259期)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吴红玲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 [摘 东方572600) 要]近年来,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但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其农产品出口和发展速度均比较落后. 阐述了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对 ...

  • 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 总结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45-0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