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的概念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变化快慢程度(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快慢程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内涵;

(3)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并感悟到极限思想的神奇之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导数概念的学习,体验和认同“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2)通过了解导数产生的历史及它在实际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及巨大作用,认识学习导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导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导数的定义内涵,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教学难点:

对函数导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疑----点拨----引导----探究---- 结论

课 型:单一型

课 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例

以运动会运动项目开题,吸引学生。

1.奇怪的平均速度

学生课堂活动:全体学生计算平均速度,之后,找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课堂效果: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课堂活动:抛出三个思考题。

学生课堂活动:找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讲解、启发。

学生课堂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全体学生笔练,一学生上讲台板演。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评价、讲解学生板演过程。

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有一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 s (t ) ,求该质点在x 0时刻的瞬时速. 教师课堂活动:把问题推向一般,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导数极限式。

课堂效果:搭建平台,自主交流,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结论:v (t 0) =lim

2.切线斜率问题

设平面曲线Γ的方程为y =f (x ) ,求此曲线上点M 0处的切线的斜率k .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讲解要点,点明本节课题。

结论:k =tan α=lim s (t +∆t ) -s (t 0) ∆s =lim 0 ∆t →0∆t ∆t →0∆t f (x 0+∆x ) -f (x 0) ∆y =lim ∆x →0∆x ∆x →0∆x

二、导数的概念

课堂效果:水到渠成,揭示本质。

教师课堂活动:抛开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仅仅抓住在数量关系上的本质和特性,抽象出导数的定义。

课堂效果:由签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完成思维的飞跃。

学生课堂活动:全体学生根据教师的叙述,整理出导数定义。

教师课堂活动:板书导数定义。

1.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

定义1 f (x 0) =lim

' ' f (x 0+∆x ) -f (x 0) ∆y =lim ∆x →0∆x ∆x →0∆x dy df (x ) |x =x 0, |x =x 0. dx dx 记作 y |x =x 0,

注意 (1)函数f (x ) 在点x 0处可导,也称函数f (x 0) 在点x 0处具有导数或导数存在.

(2)如果极限不存在,就说函数在点x 0处不可导.

(3)导数的定义式的具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

f ' (x 0) =lim f (x 0+h ) -f (x 0) ∆y =lim h →0∆x h →0h

f ' (x 0) =lim f (x ) -f (x 0) ∆y =lim ∆x →0∆x x →x 0x -x 0

(4)瞬时速度v (t 0) =f '(x 0) ;切线的斜率k =f '(x 0) .

例1 设f (x ) =x ,求2dy (教师讲解) dx x =1

2.函数在一点处的左、右导数

定义2 f -(x 0) =lim -∆x →0' f (x 0+∆x ) -f (x 0) ∆x

f +(x 0) =lim +∆x →0' f (x 0+∆x ) -f (x 0) ∆x

3.函数在某一点处导数存在的充要条件

定理1 f '(x 0) 存在⇔f -' (x 0) 和f +' (x 0) 都存在

例2 判断函数y =|x |在x =0处的可导性.

4.导函数的定义

定义3 y ' =lim f (x +∆x ) -f (x )

∆x

' ∆x →0 ' 记作 y ,f (x ), dy df (x ) 或 dx dx

注意 (1)在上式极限过程中x 是常量.

(2)f (x 0) =f ' (x ) |x =x 0

5.求导数举例

学生课堂活动:总结利用定义法求导的一般步骤。

定义法求导数的一般步骤:(1)求增量 (2)算比值 (3)取极限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f (x ) =C (C 为常数) (2)f (x ) =x n (n ∈N +)

(3)f (x ) =a (a >0, a ≠1) (4)f (x ) =log a x (a >0, a ≠1)

(5)f (x ) =sin x ((2)-(5)直接给出结果)

注意 总结出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三、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方程 y -f (x 0) =f ' (x 0)(x -x 0)

法线方程 y -f (x 0) =-x ' 1(x -x 0) ' f (x 0)

注意 (1)若f ' (x 0) =0,则切线方程为y =f (x 0) ,法线方程为 x =x 0;

(2)若f ' (x 0) =∞,则切线方程为x =x 0, 法线方程为 y =f (x 0) .

例5 求曲线y =e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及法线方程.

例6 求双曲线y =x 11在点(, 2) 处的切线方程及法线方程.(课堂练习) 2x

四、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定理2 如果函数y =f (x ) 在点x 0处可导,则函数y =f (x ) 在点x 0处连续.

注意 可导必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而不连续一定不可导.

例7 证明:函数y =|x |在x =0处连续但不可导.

⎧e x x

⎩a +bx x ≥0

连续且可导?(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理解函数导数的定义;理解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知道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熟记从例3中总结出的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课后练习:课后习题 (P 64习题2-1)

教学后记:本节导数的定义难度大,因此采用以下授课方法效果较好:

1. 一个定义跟随一个例题的方法,使定义更加直观。

2. 抓住导数在数量上的本质与特性,深入知识的内部,对导数的定义透彻讲解。

3.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变化快慢程度(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快慢程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内涵;

(3)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并感悟到极限思想的神奇之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导数概念的学习,体验和认同“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2)通过了解导数产生的历史及它在实际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及巨大作用,认识学习导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导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导数的定义内涵,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教学难点:

对函数导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疑----点拨----引导----探究---- 结论

课 型:单一型

课 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例

以运动会运动项目开题,吸引学生。

1.奇怪的平均速度

学生课堂活动:全体学生计算平均速度,之后,找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课堂效果: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课堂活动:抛出三个思考题。

学生课堂活动:找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讲解、启发。

学生课堂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全体学生笔练,一学生上讲台板演。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评价、讲解学生板演过程。

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有一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 s (t ) ,求该质点在x 0时刻的瞬时速. 教师课堂活动:把问题推向一般,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导数极限式。

课堂效果:搭建平台,自主交流,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结论:v (t 0) =lim

2.切线斜率问题

设平面曲线Γ的方程为y =f (x ) ,求此曲线上点M 0处的切线的斜率k .

教师课堂活动:教师讲解要点,点明本节课题。

结论:k =tan α=lim s (t +∆t ) -s (t 0) ∆s =lim 0 ∆t →0∆t ∆t →0∆t f (x 0+∆x ) -f (x 0) ∆y =lim ∆x →0∆x ∆x →0∆x

二、导数的概念

课堂效果:水到渠成,揭示本质。

教师课堂活动:抛开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仅仅抓住在数量关系上的本质和特性,抽象出导数的定义。

课堂效果:由签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完成思维的飞跃。

学生课堂活动:全体学生根据教师的叙述,整理出导数定义。

教师课堂活动:板书导数定义。

1.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

定义1 f (x 0) =lim

' ' f (x 0+∆x ) -f (x 0) ∆y =lim ∆x →0∆x ∆x →0∆x dy df (x ) |x =x 0, |x =x 0. dx dx 记作 y |x =x 0,

注意 (1)函数f (x ) 在点x 0处可导,也称函数f (x 0) 在点x 0处具有导数或导数存在.

(2)如果极限不存在,就说函数在点x 0处不可导.

(3)导数的定义式的具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

f ' (x 0) =lim f (x 0+h ) -f (x 0) ∆y =lim h →0∆x h →0h

f ' (x 0) =lim f (x ) -f (x 0) ∆y =lim ∆x →0∆x x →x 0x -x 0

(4)瞬时速度v (t 0) =f '(x 0) ;切线的斜率k =f '(x 0) .

例1 设f (x ) =x ,求2dy (教师讲解) dx x =1

2.函数在一点处的左、右导数

定义2 f -(x 0) =lim -∆x →0' f (x 0+∆x ) -f (x 0) ∆x

f +(x 0) =lim +∆x →0' f (x 0+∆x ) -f (x 0) ∆x

3.函数在某一点处导数存在的充要条件

定理1 f '(x 0) 存在⇔f -' (x 0) 和f +' (x 0) 都存在

例2 判断函数y =|x |在x =0处的可导性.

4.导函数的定义

定义3 y ' =lim f (x +∆x ) -f (x )

∆x

' ∆x →0 ' 记作 y ,f (x ), dy df (x ) 或 dx dx

注意 (1)在上式极限过程中x 是常量.

(2)f (x 0) =f ' (x ) |x =x 0

5.求导数举例

学生课堂活动:总结利用定义法求导的一般步骤。

定义法求导数的一般步骤:(1)求增量 (2)算比值 (3)取极限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f (x ) =C (C 为常数) (2)f (x ) =x n (n ∈N +)

(3)f (x ) =a (a >0, a ≠1) (4)f (x ) =log a x (a >0, a ≠1)

(5)f (x ) =sin x ((2)-(5)直接给出结果)

注意 总结出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三、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方程 y -f (x 0) =f ' (x 0)(x -x 0)

法线方程 y -f (x 0) =-x ' 1(x -x 0) ' f (x 0)

注意 (1)若f ' (x 0) =0,则切线方程为y =f (x 0) ,法线方程为 x =x 0;

(2)若f ' (x 0) =∞,则切线方程为x =x 0, 法线方程为 y =f (x 0) .

例5 求曲线y =e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及法线方程.

例6 求双曲线y =x 11在点(, 2) 处的切线方程及法线方程.(课堂练习) 2x

四、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定理2 如果函数y =f (x ) 在点x 0处可导,则函数y =f (x ) 在点x 0处连续.

注意 可导必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而不连续一定不可导.

例7 证明:函数y =|x |在x =0处连续但不可导.

⎧e x x

⎩a +bx x ≥0

连续且可导?(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理解函数导数的定义;理解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知道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熟记从例3中总结出的八个基本求导公式.

课后练习:课后习题 (P 64习题2-1)

教学后记:本节导数的定义难度大,因此采用以下授课方法效果较好:

1. 一个定义跟随一个例题的方法,使定义更加直观。

2. 抓住导数在数量上的本质与特性,深入知识的内部,对导数的定义透彻讲解。

3.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


相关内容

  • 高中数学"导数"概念教学设计 毕业论文
  • 目 录 前言 ........................................................................................................................ 1 一.基本情况分析及理论依据 ...... ...

  • 微分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 <3.5微分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课标要求分析 从教材上的要求来看,知识点的目标层面不高,只要求初步理解微分的概念.在引入的过程中认识到微分与导数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微分的几何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微分的符号表示,以及运算公式和运算法则.我认为在通过直观的图象引入微 ...

  • [导数的概念]说课稿(完成稿)
  • 实验探究,让数学概念自然生长 --<导数的概念>说课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张志勇 一. 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导数的概念>第2课时"瞬时变化率--导数",导数的 ...

  • 2015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Ⅱ考试大纲
  • 2015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Ⅱ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 ...

  • 2014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 荆楚理工学院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二.适用专业: 非数学专业 三.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五.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计算题50分,证明题10分. 六.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 ...

  • 重庆专升本资料
  • 2011年数学二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78% 线性代数 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 ...

  • 导函数连续性定理及其推论
  • 专题研究 JoURNA≥淼翥勰淼.‰眦GE JOURNAL0FHENANTEXTILECOLLEGE -1z㈣年.月z'--W0.日出版7一 导函数连续性定理及其推论 邓书显1,于红霞2 (1.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化工学校,河南郑州450042) 摘要:本文通过对导数 ...

  • 经济应用数学06956
  •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数学 课程代码:0695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是重要 的工具学科.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课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高度 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学 ...

  • 考研高数掌握诀窍:八大重难点分析
  • 考研高数掌握诀窍:八大重难点分析 又是一年考研忙,进入10月下旬,广大考生也进入了倍感紧迫的2014年考研复习中,对于考研数学复习,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提醒考生,这个阶段以做题为主,但千万不要忘记基础知识在时时起作用,关于高等数学复习考生们可以参考以下八大重难点分析. 1.函数极限连续 ①正确理解函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