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的司法定性

前段时间答应抽空写点东西,把玩弩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总结一下。既然也不是写专业论文,下面我就把有关问题简要介绍一下:

一、犯罪和违法

犯罪是指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罪名,其责任形式为管制、拒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犯罪是最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其法律责任也是最严厉的。其具体的定罪量刑必须经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公安机关无权径行认定某行为构成犯罪并进行处罚。

违法是指行为未触犯《刑法》有关罪名,但违反了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当然,我们这里主要指的就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类违法行为由法律授权的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是说《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公安部门负责执行。对该类违法行为由公安部门下发《处罚决定书》进行处罚,处罚的手段只能是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最长15日)、收缴违法物品,这些手段都是行政处罚的手段,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二、是否犯罪?

1、一般涉刑行为

一般来说,爱好者制造、买卖、运输、邮购、储存、持有、把玩、

收藏、使用弩都不构成犯罪。因为刑法凡是涉及有关武器、弹药、枪支、危险物品的有关罪名,都有严格规定,弩肯定不在《刑法》限制的范围之内。

2、犯罪的个别情形

当然,你要用弩去实施一些犯罪行为,就另当别论了,甚至携带弩实施一些犯罪行为,就算你不使用都将成为定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比如本来是抢夺罪就要定罪为抢劫罪了)。由于只是针对爱好者,这些就不多说了。这里特别说一下,如果带着弩去参加什么示威游行,就算你不用,也可以被认定为触犯了《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走私问题

这里专门提出来讲一下,如果爱好者购买的是走私进口的弩,就要注意一下了。如果爱好者明知该弩系走私而来,而向走私者收购,收购的弩的应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同样以走私罪论处!但是不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而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三、违法性

虽然玩弩一般情况下都不构成犯罪。但,勿庸置疑,弩是国家管制器具,玩弩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违法性问题。

(一)《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弩管理的通知》1999年09月28日第四条规定:对非法制造、运输、进口弩或者非法从事营业性弩射活动的单位以及个人持有的弩,一律由公安机关登记收

缴;

根据该规定,若要经营、持有弩,必须经省级公安厅批准。所以巨大多数爱好者持有都将是违法的,一经发现就可以被没收,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系1999年发布的。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公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条规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收缴非法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的通告》(二〇〇六年六月六日发布)规定如下:

……三、……严禁非法制造、销售、进口、运输、使用、携带弩等管制器具。 四、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必须立即自首并将……弩等管制器具上交当地公安机关。五、逾期拒不自首、拒不交出非法物品的,依法收缴并从重处罚。

根据上述三部规定来看,第一个规定是禁止持有,后两部规定是禁止使用和携带。根据《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来看,第一个规定不具有法律法规效力,且其规定与后面实施的法律有冲突,可以肯定是不能再适用的了。也就是说,目前,个人持有、私藏弩是不具有违

法性的,但携带和使用弩,不管什么场合,什么用途,都是违法的,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可以收缴并给予行政处罚。

前段时间答应抽空写点东西,把玩弩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总结一下。既然也不是写专业论文,下面我就把有关问题简要介绍一下:

一、犯罪和违法

犯罪是指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罪名,其责任形式为管制、拒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犯罪是最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其法律责任也是最严厉的。其具体的定罪量刑必须经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公安机关无权径行认定某行为构成犯罪并进行处罚。

违法是指行为未触犯《刑法》有关罪名,但违反了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当然,我们这里主要指的就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类违法行为由法律授权的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是说《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公安部门负责执行。对该类违法行为由公安部门下发《处罚决定书》进行处罚,处罚的手段只能是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最长15日)、收缴违法物品,这些手段都是行政处罚的手段,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二、是否犯罪?

1、一般涉刑行为

一般来说,爱好者制造、买卖、运输、邮购、储存、持有、把玩、

收藏、使用弩都不构成犯罪。因为刑法凡是涉及有关武器、弹药、枪支、危险物品的有关罪名,都有严格规定,弩肯定不在《刑法》限制的范围之内。

2、犯罪的个别情形

当然,你要用弩去实施一些犯罪行为,就另当别论了,甚至携带弩实施一些犯罪行为,就算你不使用都将成为定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比如本来是抢夺罪就要定罪为抢劫罪了)。由于只是针对爱好者,这些就不多说了。这里特别说一下,如果带着弩去参加什么示威游行,就算你不用,也可以被认定为触犯了《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走私问题

这里专门提出来讲一下,如果爱好者购买的是走私进口的弩,就要注意一下了。如果爱好者明知该弩系走私而来,而向走私者收购,收购的弩的应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同样以走私罪论处!但是不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而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三、违法性

虽然玩弩一般情况下都不构成犯罪。但,勿庸置疑,弩是国家管制器具,玩弩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违法性问题。

(一)《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弩管理的通知》1999年09月28日第四条规定:对非法制造、运输、进口弩或者非法从事营业性弩射活动的单位以及个人持有的弩,一律由公安机关登记收

缴;

根据该规定,若要经营、持有弩,必须经省级公安厅批准。所以巨大多数爱好者持有都将是违法的,一经发现就可以被没收,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系1999年发布的。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公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条规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收缴非法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的通告》(二〇〇六年六月六日发布)规定如下:

……三、……严禁非法制造、销售、进口、运输、使用、携带弩等管制器具。 四、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必须立即自首并将……弩等管制器具上交当地公安机关。五、逾期拒不自首、拒不交出非法物品的,依法收缴并从重处罚。

根据上述三部规定来看,第一个规定是禁止持有,后两部规定是禁止使用和携带。根据《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来看,第一个规定不具有法律法规效力,且其规定与后面实施的法律有冲突,可以肯定是不能再适用的了。也就是说,目前,个人持有、私藏弩是不具有违

法性的,但携带和使用弩,不管什么场合,什么用途,都是违法的,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可以收缴并给予行政处罚。


相关内容

  • 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书
  • 一、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定义 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是指司法会计鉴定人针对委托人提请鉴定的事由,通过对财务会计资料和相关证据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后所做出的结论性意见,是通过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诉讼证据,通常以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书或司法会计鉴定检验报告书的形式提交。 (一)司法会计鉴 ...

  • 论法官应具备的法律思维特性
  • 论法官应具备的法律思维特性 对于法官而言,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者的思维方式.法 官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法官职业技能得以存在的前提,是法官职业的自主性或自治性的强化剂,是法官职业伦理传承的保证,更是法官资格的主题,是获得法官头衔的必备素质. 法官的职业理性思维,表现为法官的意识.观念或态度的自主性,即法 ...

  • 组织考试作弊罪帮助行为定性
  •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组织考试作弊罪帮助行为定性 组织考试作弊罪中的考试必须是国家考试,因为近几年来,在国家考试 中出现作弊.组织作弊.帮助作弊的行为有太多了.那么组织考试作弊罪帮助行为定性是什么,赢了网小编就对上面这个问题 ...

  • 司法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 摘要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本文试从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双视角探讨司法机关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媒体审判 司法公正 法律事实 司法公开 ...

  • 李肖霖:关于中国刑事审判陪审团制改革的若干设想
  • 2011-10-9 11:22:18 [陈有西按]李肖霖律师是国内刑辩界享有盛誉的大律师,曾经为刘晓庆税案等大案名案辩护.这篇文章经他同意在本网首发. 陪审团制度是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领域.虽然陪审团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会出现辛普森案这样的明显的有问题的判例,但是他是人类社会司法权设计的最为科学 ...

  • 浅谈涉法上访案件的客观成因及与对策
  • 一、应当看到涉法上访在我国实现法治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涉法信访案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司法机关应有的权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人民法院的正常工作。通过对我院直接受理的上、信访案件以及处理有关机关批转的信访督办案件进行分析,上访的原因有法院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存在个别法官违反审判纪律 ...

  • 浅议交通肇事顶包案的定性问题
  • 浅议交通肇事顶包案的定性问题 近年来,刑事案件中交通肇事类案件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此类案件中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找人顶罪的行为时有发生,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顶罪之人有的是同车的人,有的是亲朋好友,也有的可能是司机为领导顶罪.动机虽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交通肇事者逃避法律的追究.这 ...

  • 论法官与法律的关系--并及法律的未来
  • 论法官与法律的关系 --并及法律的未来 作者:周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内容摘要:应该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是以司法为视角进行法学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相关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两个基本结论:其一,理想的法官与 ...

  • 再论美国宪法的特点--兼与英.法.德.日宪法比较
  • 第23卷第6期 2005年6月河北法学爿砧dV扰.23.N0.6Ln"&£m钟如".,2005 再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兼与英.法.德.日宪法比较 罗晓军,薛波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摘要:总结了美国宪法具有四个特点,即:确立了有限政府原则.确立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

  • 律师大讲堂:客观要素中行为人涉毒行为的个数对定性的影响
  • 作者:曹春风律师,毒品犯罪刑辩专家,著有相关论文多篇,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法务之家发布,未经同意转载必究. 以行为类型来做罪名定性辩护多数情况下是充分考虑对犯罪成立的主.客观各种要素的评价.之前,我们从"贩卖目的"这一主观责任要素对行为人涉毒犯罪在定性上的影响做了解读.下面我们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