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翻译(按课本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利于作战的人心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四面包围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的条件,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也并非不精良,粮食供给也非不充足,但是人们却弃城而逃,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人心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到道义的人很多人帮助他,失去道义的人很少人帮助他。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田地间被任用,傅说在筑墙期间被选拔,胶鬲在卖鱼和盐期间被任用,管仲在狱官手里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海边时被任用,百里奚在集市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定要先使他的心灵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常常犯错误之后才能改过;内心困惑,思绪阻塞,之后才有所作为;他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国内就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就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作为忧患的话,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灭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利于作战的人心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四面包围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的条件,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也并非不精良,粮食供给也非不充足,但是人们却弃城而逃,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人心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到道义的人很多人帮助他,失去道义的人很少人帮助他。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田地间被任用,傅说在筑墙期间被选拔,胶鬲在卖鱼和盐期间被任用,管仲在狱官手里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海边时被任用,百里奚在集市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定要先使他的心灵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常常犯错误之后才能改过;内心困惑,思绪阻塞,之后才有所作为;他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国内就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就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作为忧患的话,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灭亡。


相关内容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借会考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玉环实验学校 许晓娟 为体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检测目标,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即高考测试就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纵观历年高考题,文言文 ...

  •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 <孟子二章>中考试题·对比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 ...

  • 04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要] 2013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就文言文阅读来讲,主要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大方面.具体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 ...

  • 孟子见梁襄王
  • 孟子见梁襄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特点和本文生动的个性语言. [能力目标] 1.巩固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譬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悟孟子治世精神.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 ...

  • 孟子二章1
  • <孟子二章>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 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Ⅰ.自主复习 按照复习序学案,依据课本及其他资料进行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 ①<得道多助,失道 ...

  • 怎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古文
  • 怎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古文 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目已占课文总数的1/3,且文章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堪称典范之作.因此,学好古文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从中获益呢?这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在此我浅谈一下我这几年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获得 ...

  • [孟子](卷六滕文公章句下)第3课时
  • 四会市邓村学校七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教材 分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与 素材 <孟子>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五)与(六) 教学课时 1 课时 备课人 黄文雄 本课本来是章句(五)与章句(六)合起来学习的,但是章句(五)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涉及 比较多的封建思 ...

  • 读书笔记之[孟子译注]
  • 读书笔记:孟子译注感 书名: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译注者:杨伯峻 责任编辑:聂丽娟 出版发行: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版次):2008年12月北京第一版 初识"孟子"是在中学的课本中,知道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各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背"五亩之宅,树之 ...

  • "法家""拂士"究竟应当是什么人?---学习笔记四则
  • 1,"法家""拂士"究竟应当是什么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朱熹集注>云:"拂士,辅弼之贤士."后人每袭用这一注解,把"拂"当成了" 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