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答案2005-2012

(2005北京文)

(20)(共14分)

解:(I )W 1={(x , y )| kx 0}, (II )直线l 1:k x -y =0,直线l 2:k x +y =0,由题意得

|k 2x 2-y 2|22

=d

, =d , 即2k +1 由P (x , y ) ∈W ,知k 2x 2-y 2>0,

k 2x 2-y 2

=d 2,即k 2x 2-y 2-(k 2+1) d 2=0, 所以 2

k +1

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k 2x 2-y 2-(k 2+1) d 2=0;

(III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a ≠0).由于直线l ,曲线C 关于x 轴对称,且l 1与l 2关于x 轴对称,于是M 1M 2,M 3M 4的中点坐标都为(a ,0),所以△OM 1M 2,△OM 3M 4的重心坐标都为(

2

a ,0),即它们的重心重合, 3

当直线l 1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n (n ≠0).

⎧k 2x 2-y 2-(k 2+1) d 2=0 由⎨,得(k 2-m 2) x 2-2mnx -n 2-k 2d 2-d 2=0

y =mx +n ⎩

由直线l 与曲线C 有两个不同交点,可知k 2-m 2≠0且

△=(2mn ) +4(k -m ) ⨯(n +k d +d ) >0 设M 1,M 2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 则x 1+x 2=

2

2

2

2

2

2

2

2mn

, y 1+y 2=m (x 1+x 2) +2n ,

k 2-m 2

设M 3,M 4的坐标分别为(x 3, y 3) ,(x 4, y 4) , 由⎨

⎧y =kx

⎧y =-kx n -n

, x 4=得x 3= 及⎨

k -m k +m ⎩y =mx +n ⎩y =mx +n

2mn

=x 1+x 2,

k 2-m 2

从而x 3+x 4=

所以y 3+y 4=m (x 3+x 4)+2n =m (x 1+x 2)+2n =y 1+y 2, 于是△OM 1M 2的重心与△OM 3M 4的重心也重合.

(2005北京理) (2006北京文)

(19)(共14分) 解法一:

(Ⅰ) 因为点P 在椭圆C 上,所以2a =PF 1+PF 2=6,a=3. 在Rt △PF 1F 2中,F 1F 2=从而b 2=a -c 2=4,

2

PF 2-PF 1

22

=2, 故椭圆的半焦距c =,

x 2y 2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1. 94

(Ⅱ)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 2=5,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 (x +2)+1,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

(4+9k 2)x 2+(36k 2+18k ) x +36k 2+36k -27=0.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

x 1+x 218k 2+9k

=-=-2. 所以2

24+9k

解得k =

8, 9

8

(x +2) +1, 9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

即8x -9y +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解法二: (Ⅰ) 同解法一.

(Ⅱ) 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 2=5,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由题意x 1≠x 2且

x y

1+1=1,

94x y

2+2=1,

94

由①-②得

2

2

22

(x 1-x 2)(x 1+x 2) (y 1-y 2)(y 1+y 2)

+=0.

94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

所以x 1+ x2=-4, y1+ y2=2, 代入③得

y 1-y 28

=, 9x 1-x 2

8, 9

即直线l 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1=

8

(x+2), 9

即8x -9y +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2006北京理)

(19)(共14分)

解法一:

(Ⅰ)由PM -PN =22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实半轴长a =

2

又半焦距c=2,故虚半轴长b =c 2-a 2=2

x 2y 2

-=1, x ≥2 所以W 的方程为22

(Ⅱ)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2

当AB ⊥x 轴时, x 1=x 2, y 1=-y 2, 从而, =x 1x 2+y 1y 2=x 1-y 12=2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kx+m,与W 的方程联立,消去y 得:

(1-k )x

2

2

-2kmx -m 2-2=0

2km m 2+2

, x 1x 2=2故x 1+x 2= 1-k 2k -1

所以⋅=x 1x 2+y 1y 2

()

=(1+k )(m

2

=x 1x 2+(kx 1+m )(kx 2+m )=1+k 2x 1x 2+km (x 1+x 2)+m 2

2

+2

k 2-11-k 2

2k 2+24=2=2+2

k -1k -1

)+2k m

2

2

+m 2

又因为x 1x 2>0, 所以k 2-1>0, 从而0A ⋅0B >2 综上,当AB ⊥x 轴时, ⋅取得最小值2。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则

x i 2-y i 2=(x i +y i )(x i -y i )=2(i =1, 2)

令s i =x i +y i , t i =x i -y i

则s i t i =2, 且s i >0, t i >0(i =1, 2),所以

⋅=x 1x 2+y 1y 2

1

(s 1+t 1)(s 2+t 2)+1(s 1-t 1)(s 2-t 2) 4411

=s 1s 2+t 1t 2≥s 1s 2t 1t 2=222=

⎧x 1=x 2

当且仅当s 1s 2=t 1t 2, 即⎨时,“=”成立

y =-y 2⎩1

所以⋅的最小值是2。

(2007北京文)

19.(共14分)

解:(I )因为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且AD 与AB 垂直,所以直线AD 的

斜率为-3.

,在直线AD 上, 又因为点T (-11)

所以AD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3(x +1) .

3x +y +2=0.

(II )由⎨

⎧x -3y -6=0,

解得点A 的坐标为(0,-2) ,

⎩3x +y +2=0

0) . 因为矩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M (2,

所以M 为矩形ABCD 外接圆的圆心.

又AM =

=

从而矩形ABCD 外接圆的方程为(x -2) 2+y 2=8.

(III )因为动圆P 过点N ,所以PN 是该圆的半径,又因为动圆P 与圆M 外切,

所以PM =PN +

即PM -PN =

故点P 的轨迹是以M ,

N 为焦点,实轴长为

因为实半轴长a =

c =2.

所以虚半轴长b ==

x 2y 2

-=1(x ≤. 从而动圆P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2

(2007北京理)

17.(共14分)

解:(I )因为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且AD 与AB 垂直,所以直线AD 的斜率为-3.

,在直线AD 上, 又因为点T (-11)

所以AD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3(x +1) ,

即 3x +y +2=0.

(II )由⎨

⎧x -3y -6=0,

解得点A 的坐标为(0,-2) ,

⎩3x +y +2=0

0) . 因为矩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M (2,

所以M 为矩形ABCD 外接圆的圆心.

又AM =

=

从而矩形ABCD 外接圆的方程为(x -2) 2+y 2=8.

(III )因为动圆P 过点N ,所以PN 是该圆的半径,又因为动圆P 与圆M 外切,

所以PM =PN +

即PM -PN =

故点P 的轨迹是以M ,

N 为焦点,实轴长为

因为实半轴长a =c =2.

所以虚半轴长b . 从而19.(共13分)

解:(I )依题意,以AB 的中点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 -xy (如图),则点C 的横坐标为x .

x 2y 2

点C 的纵坐标y 满足方程2+2=1(y ≥0) ,

r 4r

解得y =

r )

S =

1

(2x +2r )

2

=2(x +r )

其定义域为x 0

{}

(II )记f (x ) =4(x +r ) 2(r 2-x 2) ,0

1

r . 2

因为当0

r r

时,f '(x ) >0;当

⎛1⎫

f r ⎪是f (x ) 的⎝2⎭

因此,当x =

1

r 时,S

2

2=.

即梯形面积S

2

x 2y 2

-=1(x ≤. 动圆P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2

(2008北京文)

19.(共14分)

0) ,所以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 解:(Ⅰ)因为AB //l ,且AB 边通过点(0,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x 2+3y 2=4,由⎨ 得x =±1.

⎩y =x

所以AB =

1-x 2=

1

AB h =2. 2

又因为AB 边上的高h 等于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

所以h =

S △ABC =

(Ⅱ)设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m ,

⎧x 2+3y 2=4,22由⎨得4x +6mx +3m -4=0. ⎩y =x +m

因为A ,B 在椭圆上, 所以∆=-12m +64>0.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2

3m 3m 2-4则x 1+x 2=-,x 1x 2=,

24

所以AB =1-x 2=.

又因为BC 的长等于点(0,m ) 到直线l

的距离,即BC =

2

2

2

22

所以AC =AB +BC =-m -2m +10=-(m +1) +11.

所以当m =-1时,AC 边最长,(这时∆=-12+64>0) 此时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1.

(2008北京理)

19.(共14分)

解:(Ⅰ)由题意得直线BD 的方程为y =x +1.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于是可设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n .

⎧x 2+3y 2=4,22由⎨得4x -6nx +3n -4=0. ⎩y =-x +n

因为A ,C 在椭圆上,

所以∆=-12n +64>

0,解得-

2

33

设A ,C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3n 3n 2-4

则x 1+x 2=,x 1x 2=,y 1=-x 1+n ,y 2=-x 2+n .

24

所以y 1+y 2=

n

. 2

所以AC 的中点坐标为

⎛3n n ⎫

⎪. 44⎭⎝

⎛3n n ⎫

⎪在直线y =x +1上, ⎝44⎭

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可知,点 所以

n 3n =+1,解得n =-2. 44

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2,即x +y +2=0. (Ⅱ)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ABC =60, 所以AB =BC =CA .

所以菱形ABCD

的面积S =

2

. 2

2

-3n 2+16

由(Ⅰ)可得AC =(x 1-x 2) +(y 1-y 2) =,

2

2

⎛2

-3n +16) 所以S =

所以当n =0时,菱形A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2009北京文)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a 2=⎪⎪3,解得a =1, c = (Ⅰ)由题意,得⎨c

⎪c =⎪⎩

a

y 2

=1. ∴b =c -a =2,∴所求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

2

2

2

2

(Ⅱ)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x 0, y 0),

⎧x -y +m =0⎪22由⎨2y 2得x -2mx -m -2=0(判别式∆>0),

=1⎪x -

⎩2

∴x 0=

x 1+x 2

=m , y 0=x 0+m =2m , 2

∵点M (x 0, y 0)在圆x 2+y 2=5上,

2

∴m +(2m )=5,∴m =±1.

2

(2009北京理)

19【解法1】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a 2=⎪⎪,

(Ⅰ)由题意,得⎨c

⎪c =⎪⎩a

解得a =1, c = ∴b =c -a =2,

2

2

2

y 2

=1. ∴所求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

2

(Ⅱ)点P (x 0, y 0)(x 0y 0≠0)在圆x 2+y 2=2上,

圆在点P (x 0, 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化简得x 0x +y 0y =2

x 0

(x -x 0), y 0

⎧2y 2

=1⎪x -2222

-4)x 2-4x 0x +8-2x 0=0, 由⎨ 及x 0+y 0=2得(3x 02

⎪x x +y y =2

0⎩0

2

∵切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0

2222

-43x 0-48-2x 0>0, ∴3x 0-4≠0,且∆=16x 0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2

4x 08-2x 0

则x 1+x 2=2, , x 1x 2=2

3x 0-43x 0-4

OA ⋅OB

∵cos ∠AOB =,

OA ⋅OB

1

且OA ⋅OB =x 1x 2+y 1y 2=x 1x 2+2(2-x 0x 1)(2-x 0x 2),

y 0

=x 1x 2+

12

⎡ 4-2x x +x +x x 1x 2⎤()01202⎣⎦2-x 0

2222⎤x 08-2x 0()8-2x 08x 01⎡

⎢4-2⎥ =2++22

3x 0-42-x 0⎢3x 0-43x 0-4⎥

⎣⎦

22

8-2x 02x 0-8=2+2=0. 3x 0-43x 0-4︒

∴ ∠AOB 的大小为90.

【解法2】

(Ⅰ)同解法1

(Ⅱ)点P (x 0, y 0)(x 0y 0≠0)在圆x 2+y 2=2上,

圆在点P (x 0, 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化简得x 0x +y 0y =2.

x 0

(x -x 0), y 0

⎧2y 2

=1⎪x -22

由⎨ 及x 0+y 0=2得 2

⎪x x +y y =2

0⎩0

(3x

2

020

2

-4)x 2-4x 0x +8-2x 0=0 ① 2-4)y 2-8y 0x -8+2x 0=0 ②

(3x

∵切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3x 0-4≠0,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2

22

8-2x 02x 0-8

则x 1x 2=2, , y 1y 2=2

3x 0-43x 0-4

∴OA ⋅OB =x 1x 2+y 1y 2=0,

∴ ∠AOB 的大小为90.

22222

(∵x 0

方程①和方程②的判别式均大于零).

(2010北京文)

19解:

(Ⅰ)因为

c ,且c =

a =b ==1 =

a x 2

+y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3

(Ⅱ)由题意知p (0,t )(-1

⎧y =t ⎪x =由⎨x 2

得2

⎪+y =1⎩3

所以圆P

解得t =所以点P 的坐标是(0

, 2

2

2

(Ⅲ)由(Ⅱ)知,圆P 的方程x +(y -t ) =3(1-t ) 。因为点Q (x , y ) 在圆P

上。所以

y =t ±t 设t =cos θ, θ∈

(0,π) ,则t +=cos θ+θ=2sin(θ+当θ=

π

6

)

π

3

,即t =

1

,且x =0,y 取最大值2. 2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椭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应用参数法求最值等问题. 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生成过程,问题的设置也兼顾考查了应用代数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试题点评】圆锥曲线问题是每年的必考题型,其试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但是其试题一般都是有梯度的,且此类问题的设置时基于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基础上能力的拔高. 求解此类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代数的方法和思想来求解,故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圆锥曲

线的标准方程、参数关系、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的掌握和熟练.

(2010北京理)

(19)(共14分)

(I )解:因为点B 与A (-1,1) 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得坐标为(1,-1) . 设点P 的坐标为(x , y ) 由题意得

y -1y +11

=- x +1x -13

化简得 x 2+3y 2=4(x ≠±1)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3y 2=4(x ≠±1)

(II )解法一:设点P 的坐标为(x 0, y 0) ,点M ,N 得坐标分别为(3,y M ) , (3,y N ) .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y -1=

y 0-1y +1

直线BP 的方程为y +1=0(x +1) ,(x -1)

x 0+1x 0-1

令x =3得y M =

4y 0+x 0-32y 0-x 0+3,y N =.

x 0+1x 0-1

于是 PMN 得面积

|x 0+y 0|(-3x 02) 1

S P M N =|y M -y N |(-30x =) 2

2|x 0-1|

又直线AB 的方程为x +y =

0,|AB |= 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 =于是 PAB 的面积 S PAB =当S PAB

.

1

|AB | d =|x 0+y 0| 2

|x 0+y 0|(3-x 0) 2

=S PMN 时,得|x 0+y 0|=2

|x 0-1|

又|x 0+y 0|≠0,

2

所以(3-x 0) 2=|x 0-1|,解得|x 0=

5。 3

因为x 02+3y 02=

4,所以y 0=

故存在点P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

的坐标为(, ±

53. 9

解法二:若存在点P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设点P 的坐标为(x 0, y 0)

11|PA | |PB |sin ∠APB =|PM | |PN |sin ∠MPN . 22

因为sin ∠APB =sin ∠MPN ,

则 所以

|PA ||PN |

=

|PM ||PB |

所以

|x 0+1||3-x 0|

=

|3-x 0||x -1|

5 3

即 (3-x 0) 2=|x 02-1|,解得x 0= 因为x 02+3y 02=

4,所以y 0= 故存在点P S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 的坐标

5(, ±. 39

(2011北京文)

(19)(共14分)

解:(Ⅰ

)由已知得c =解得a = 又b 2=a 2-c 2=4.

c

=a

x 2y 2+=1. 所以椭圆G 的方程为

124

(Ⅱ)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x +m .

⎧y =x +m ⎪由⎨x 2得 y 2

=1⎪+

⎩124

4x 2+6mx +3m 2-12=0.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x 1

则x 0=

x 1+x 23m

=-, 24

m

4

y 0=x 0+m =

因为AB 是等腰△PAB 的底边, 所以PE ⊥AB.

m

=-1. 所以PE 的斜率k =

3m -3+

4

2-

解得m=2。

此时方程①为4x +12x =0. 解得x 1=-3, x 2=0. 所以y 1=-1, y 2=2. 所以|AB|=32.

此时,点P (—3,2)到直线AB :x -y +2=0的距离d =

2

|-3-2+2|

2

=

32

, 2

所以△PAB 的面积S=

19|AB |⋅d =. 22

(2011北京理)

19.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察椭圆基本性质,包括焦点,离心率,基本量的运算,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突出的是如何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考察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函数解析式如何建立,如何求函数的最值等等. 应该说对对理科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问题,代数变形,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I )这问是求椭圆的焦点坐标,离心率,只要学生明白相关定义,知道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

(II )对这一问,应该分成两步:第一步:建立函数关系,即找到|AB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首先注意|AB |是一条动直线,其斜率k 未知,同时横截距m 也是变化的,这样初步确定

|AB |和两个变量有关,而要想最终把|AB |表示成m 的函数,还要消掉变量k ,这样,还

寻求变量

m ,k 之间的一个关系,注意到直线AB 是圆x 2+y 2=1的切线,从而圆心到直

线AB 的距离等于1,这样直线的斜率k ,m 要受限于一个等式,从而得到二者之间的转化

关系式,最终可以求得到|AB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步:求函数的最大值,一般两讲,求函数的最值可以利用导数,均值定理等方法.

参考答案: 解:(Ⅰ)

x 2

+y 2=1中:a 2=4、b 2=1、c 2=3⇒a =2、b =

1、c =椭圆G :4

椭圆G

的焦点坐标为

()

;离心率为e =

)

c =

a 2

(Ⅱ)解法一:

注意到:|m |≥1

当|m |=1时,直线AB 方程为x =

m ,与椭圆方程联立,得|AB |= 当|m |>1时,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m )

⎧x 22

⎪+y =1

⇒(4k 2+1)x 2-8k 2my +(4k 2m 2-4)=0 ⎨4

⎪y =k (x -m )⎩

由韦达定理:

8k 2m 4k 2m 2-4x 1+x 2=2;x 1⋅x 2= 2

4k +14k +1

但另一方面由直线AB 与单位圆相切:

=1⇒k 2=

1

m 2-1

代入到:

|x 1-x 2|=

|AB |=x 1-x 2=2

进而,将k

=

1|m |

代入整理有: |AB |=m 2-1m 2+3

当|m |=1

时,

|AB |==

也满足上述表达式

综上:|AB |=

|m |

(其中|m |≥1)2

m +3

|AB |=

|m |+

|m |

=2

当且仅当|m |=

3

,即m = |m |

|AB |的最大值为2

解法一: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m ,其中|m |≥1,

⎧x 2

⎪+y 2=1

⇒(k 2+4)y 2+2kmy +(m 2-4)=0 ⎨4

⎪x =ky +m ⎩

由韦达定理:

m 2-42km

y 1+y 2=-2;y 1⋅y 2=2

k +4k +4

但另一方面:

=1⇒m 2=1+k 2

代入到:

|y 1-y 2|=

整理得:

|AB |=y 1-y 2=

22

进而,将k =m

-1代入整理有:|AB |=

|AB |=

|m |+

|m |

=2

当且仅当|m |=

3

,即m = |m |

|AB |的最大值为2

规律总结:

解析几何的思维特征就是要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思维的要点是:通过分析

几何元素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的代数化,并通过代数的运算得出代数的结果,从而得到几何的结论. 理科的19题关注于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考查,学科的思维特征显著. 全面考查了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平面解析几何学习中体会学科的思维特征进行了正确的导向.

(2012北京文)

(2012北京理)

x 2y 2

19解:(1)原曲线方程可化简得:+=1

885-m m -2

8⎧8>⎪5-m m -2⎪⎪87

>0由题意可得:⎨,解得:

2⎪5-m

⎪8

⎪m -2>0⎩

(2)由已知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2k 2+1) x 2+16kx +24=0,

∆=32(2k 2-3) ,解得:k 2>

3 2

由韦达定理得:x M +x N =

16k 24

①,,② x x =M N

2k 2+12k 2+1

设N (x N , k x N +4) ,M (x M , kx M +4) ,G (x G ,1)

MB 方程为:y =

⎛3x M ⎫kx M +6

x -2,则G ,1⎪, x M

⎝kx M +6⎭

⎛3x M ⎫

,-1⎪,AN =(x N ,x N k +2), ∴AG =

x k +6⎝M ⎭

欲证A ,G ,N 三点共线,只需证AG ,AN 共线

3x M

(x N k +2) =-x N 成立,化简得:(3k +k ) x M x N =-6(x M +x N )

x M k +6

G ,N 三点共线得证。 将①②代入易知等式成立,则A ,

(2005北京文)

(20)(共14分)

解:(I )W 1={(x , y )| kx 0}, (II )直线l 1:k x -y =0,直线l 2:k x +y =0,由题意得

|k 2x 2-y 2|22

=d

, =d , 即2k +1 由P (x , y ) ∈W ,知k 2x 2-y 2>0,

k 2x 2-y 2

=d 2,即k 2x 2-y 2-(k 2+1) d 2=0, 所以 2

k +1

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k 2x 2-y 2-(k 2+1) d 2=0;

(III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a ≠0).由于直线l ,曲线C 关于x 轴对称,且l 1与l 2关于x 轴对称,于是M 1M 2,M 3M 4的中点坐标都为(a ,0),所以△OM 1M 2,△OM 3M 4的重心坐标都为(

2

a ,0),即它们的重心重合, 3

当直线l 1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n (n ≠0).

⎧k 2x 2-y 2-(k 2+1) d 2=0 由⎨,得(k 2-m 2) x 2-2mnx -n 2-k 2d 2-d 2=0

y =mx +n ⎩

由直线l 与曲线C 有两个不同交点,可知k 2-m 2≠0且

△=(2mn ) +4(k -m ) ⨯(n +k d +d ) >0 设M 1,M 2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 则x 1+x 2=

2

2

2

2

2

2

2

2mn

, y 1+y 2=m (x 1+x 2) +2n ,

k 2-m 2

设M 3,M 4的坐标分别为(x 3, y 3) ,(x 4, y 4) , 由⎨

⎧y =kx

⎧y =-kx n -n

, x 4=得x 3= 及⎨

k -m k +m ⎩y =mx +n ⎩y =mx +n

2mn

=x 1+x 2,

k 2-m 2

从而x 3+x 4=

所以y 3+y 4=m (x 3+x 4)+2n =m (x 1+x 2)+2n =y 1+y 2, 于是△OM 1M 2的重心与△OM 3M 4的重心也重合.

(2005北京理) (2006北京文)

(19)(共14分) 解法一:

(Ⅰ) 因为点P 在椭圆C 上,所以2a =PF 1+PF 2=6,a=3. 在Rt △PF 1F 2中,F 1F 2=从而b 2=a -c 2=4,

2

PF 2-PF 1

22

=2, 故椭圆的半焦距c =,

x 2y 2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1. 94

(Ⅱ)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 2=5,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 (x +2)+1,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

(4+9k 2)x 2+(36k 2+18k ) x +36k 2+36k -27=0.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

x 1+x 218k 2+9k

=-=-2. 所以2

24+9k

解得k =

8, 9

8

(x +2) +1, 9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

即8x -9y +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解法二: (Ⅰ) 同解法一.

(Ⅱ) 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 2=5,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由题意x 1≠x 2且

x y

1+1=1,

94x y

2+2=1,

94

由①-②得

2

2

22

(x 1-x 2)(x 1+x 2) (y 1-y 2)(y 1+y 2)

+=0.

94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

所以x 1+ x2=-4, y1+ y2=2, 代入③得

y 1-y 28

=, 9x 1-x 2

8, 9

即直线l 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1=

8

(x+2), 9

即8x -9y +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2006北京理)

(19)(共14分)

解法一:

(Ⅰ)由PM -PN =22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实半轴长a =

2

又半焦距c=2,故虚半轴长b =c 2-a 2=2

x 2y 2

-=1, x ≥2 所以W 的方程为22

(Ⅱ)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x 2, y 2)

2

当AB ⊥x 轴时, x 1=x 2, y 1=-y 2, 从而, =x 1x 2+y 1y 2=x 1-y 12=2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kx+m,与W 的方程联立,消去y 得:

(1-k )x

2

2

-2kmx -m 2-2=0

2km m 2+2

, x 1x 2=2故x 1+x 2= 1-k 2k -1

所以⋅=x 1x 2+y 1y 2

()

=(1+k )(m

2

=x 1x 2+(kx 1+m )(kx 2+m )=1+k 2x 1x 2+km (x 1+x 2)+m 2

2

+2

k 2-11-k 2

2k 2+24=2=2+2

k -1k -1

)+2k m

2

2

+m 2

又因为x 1x 2>0, 所以k 2-1>0, 从而0A ⋅0B >2 综上,当AB ⊥x 轴时, ⋅取得最小值2。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则

x i 2-y i 2=(x i +y i )(x i -y i )=2(i =1, 2)

令s i =x i +y i , t i =x i -y i

则s i t i =2, 且s i >0, t i >0(i =1, 2),所以

⋅=x 1x 2+y 1y 2

1

(s 1+t 1)(s 2+t 2)+1(s 1-t 1)(s 2-t 2) 4411

=s 1s 2+t 1t 2≥s 1s 2t 1t 2=222=

⎧x 1=x 2

当且仅当s 1s 2=t 1t 2, 即⎨时,“=”成立

y =-y 2⎩1

所以⋅的最小值是2。

(2007北京文)

19.(共14分)

解:(I )因为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且AD 与AB 垂直,所以直线AD 的

斜率为-3.

,在直线AD 上, 又因为点T (-11)

所以AD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3(x +1) .

3x +y +2=0.

(II )由⎨

⎧x -3y -6=0,

解得点A 的坐标为(0,-2) ,

⎩3x +y +2=0

0) . 因为矩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M (2,

所以M 为矩形ABCD 外接圆的圆心.

又AM =

=

从而矩形ABCD 外接圆的方程为(x -2) 2+y 2=8.

(III )因为动圆P 过点N ,所以PN 是该圆的半径,又因为动圆P 与圆M 外切,

所以PM =PN +

即PM -PN =

故点P 的轨迹是以M ,

N 为焦点,实轴长为

因为实半轴长a =

c =2.

所以虚半轴长b ==

x 2y 2

-=1(x ≤. 从而动圆P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2

(2007北京理)

17.(共14分)

解:(I )因为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且AD 与AB 垂直,所以直线AD 的斜率为-3.

,在直线AD 上, 又因为点T (-11)

所以AD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3(x +1) ,

即 3x +y +2=0.

(II )由⎨

⎧x -3y -6=0,

解得点A 的坐标为(0,-2) ,

⎩3x +y +2=0

0) . 因为矩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M (2,

所以M 为矩形ABCD 外接圆的圆心.

又AM =

=

从而矩形ABCD 外接圆的方程为(x -2) 2+y 2=8.

(III )因为动圆P 过点N ,所以PN 是该圆的半径,又因为动圆P 与圆M 外切,

所以PM =PN +

即PM -PN =

故点P 的轨迹是以M ,

N 为焦点,实轴长为

因为实半轴长a =c =2.

所以虚半轴长b . 从而19.(共13分)

解:(I )依题意,以AB 的中点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 -xy (如图),则点C 的横坐标为x .

x 2y 2

点C 的纵坐标y 满足方程2+2=1(y ≥0) ,

r 4r

解得y =

r )

S =

1

(2x +2r )

2

=2(x +r )

其定义域为x 0

{}

(II )记f (x ) =4(x +r ) 2(r 2-x 2) ,0

1

r . 2

因为当0

r r

时,f '(x ) >0;当

⎛1⎫

f r ⎪是f (x ) 的⎝2⎭

因此,当x =

1

r 时,S

2

2=.

即梯形面积S

2

x 2y 2

-=1(x ≤. 动圆P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2

(2008北京文)

19.(共14分)

0) ,所以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 解:(Ⅰ)因为AB //l ,且AB 边通过点(0,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x 2+3y 2=4,由⎨ 得x =±1.

⎩y =x

所以AB =

1-x 2=

1

AB h =2. 2

又因为AB 边上的高h 等于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

所以h =

S △ABC =

(Ⅱ)设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m ,

⎧x 2+3y 2=4,22由⎨得4x +6mx +3m -4=0. ⎩y =x +m

因为A ,B 在椭圆上, 所以∆=-12m +64>0.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2

3m 3m 2-4则x 1+x 2=-,x 1x 2=,

24

所以AB =1-x 2=.

又因为BC 的长等于点(0,m ) 到直线l

的距离,即BC =

2

2

2

22

所以AC =AB +BC =-m -2m +10=-(m +1) +11.

所以当m =-1时,AC 边最长,(这时∆=-12+64>0) 此时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1.

(2008北京理)

19.(共14分)

解:(Ⅰ)由题意得直线BD 的方程为y =x +1.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于是可设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n .

⎧x 2+3y 2=4,22由⎨得4x -6nx +3n -4=0. ⎩y =-x +n

因为A ,C 在椭圆上,

所以∆=-12n +64>

0,解得-

2

33

设A ,C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

3n 3n 2-4

则x 1+x 2=,x 1x 2=,y 1=-x 1+n ,y 2=-x 2+n .

24

所以y 1+y 2=

n

. 2

所以AC 的中点坐标为

⎛3n n ⎫

⎪. 44⎭⎝

⎛3n n ⎫

⎪在直线y =x +1上, ⎝44⎭

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可知,点 所以

n 3n =+1,解得n =-2. 44

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2,即x +y +2=0. (Ⅱ)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ABC =60, 所以AB =BC =CA .

所以菱形ABCD

的面积S =

2

. 2

2

-3n 2+16

由(Ⅰ)可得AC =(x 1-x 2) +(y 1-y 2) =,

2

2

⎛2

-3n +16) 所以S =

所以当n =0时,菱形A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2009北京文)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a 2=⎪⎪3,解得a =1, c = (Ⅰ)由题意,得⎨c

⎪c =⎪⎩

a

y 2

=1. ∴b =c -a =2,∴所求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

2

2

2

2

(Ⅱ)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x 0, y 0),

⎧x -y +m =0⎪22由⎨2y 2得x -2mx -m -2=0(判别式∆>0),

=1⎪x -

⎩2

∴x 0=

x 1+x 2

=m , y 0=x 0+m =2m , 2

∵点M (x 0, y 0)在圆x 2+y 2=5上,

2

∴m +(2m )=5,∴m =±1.

2

(2009北京理)

19【解法1】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a 2=⎪⎪,

(Ⅰ)由题意,得⎨c

⎪c =⎪⎩a

解得a =1, c = ∴b =c -a =2,

2

2

2

y 2

=1. ∴所求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

2

(Ⅱ)点P (x 0, y 0)(x 0y 0≠0)在圆x 2+y 2=2上,

圆在点P (x 0, 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化简得x 0x +y 0y =2

x 0

(x -x 0), y 0

⎧2y 2

=1⎪x -2222

-4)x 2-4x 0x +8-2x 0=0, 由⎨ 及x 0+y 0=2得(3x 02

⎪x x +y y =2

0⎩0

2

∵切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0

2222

-43x 0-48-2x 0>0, ∴3x 0-4≠0,且∆=16x 0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2

4x 08-2x 0

则x 1+x 2=2, , x 1x 2=2

3x 0-43x 0-4

OA ⋅OB

∵cos ∠AOB =,

OA ⋅OB

1

且OA ⋅OB =x 1x 2+y 1y 2=x 1x 2+2(2-x 0x 1)(2-x 0x 2),

y 0

=x 1x 2+

12

⎡ 4-2x x +x +x x 1x 2⎤()01202⎣⎦2-x 0

2222⎤x 08-2x 0()8-2x 08x 01⎡

⎢4-2⎥ =2++22

3x 0-42-x 0⎢3x 0-43x 0-4⎥

⎣⎦

22

8-2x 02x 0-8=2+2=0. 3x 0-43x 0-4︒

∴ ∠AOB 的大小为90.

【解法2】

(Ⅰ)同解法1

(Ⅱ)点P (x 0, y 0)(x 0y 0≠0)在圆x 2+y 2=2上,

圆在点P (x 0, 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化简得x 0x +y 0y =2.

x 0

(x -x 0), y 0

⎧2y 2

=1⎪x -22

由⎨ 及x 0+y 0=2得 2

⎪x x +y y =2

0⎩0

(3x

2

020

2

-4)x 2-4x 0x +8-2x 0=0 ① 2-4)y 2-8y 0x -8+2x 0=0 ②

(3x

∵切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3x 0-4≠0,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2

22

8-2x 02x 0-8

则x 1x 2=2, , y 1y 2=2

3x 0-43x 0-4

∴OA ⋅OB =x 1x 2+y 1y 2=0,

∴ ∠AOB 的大小为90.

22222

(∵x 0

方程①和方程②的判别式均大于零).

(2010北京文)

19解:

(Ⅰ)因为

c ,且c =

a =b ==1 =

a x 2

+y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3

(Ⅱ)由题意知p (0,t )(-1

⎧y =t ⎪x =由⎨x 2

得2

⎪+y =1⎩3

所以圆P

解得t =所以点P 的坐标是(0

, 2

2

2

(Ⅲ)由(Ⅱ)知,圆P 的方程x +(y -t ) =3(1-t ) 。因为点Q (x , y ) 在圆P

上。所以

y =t ±t 设t =cos θ, θ∈

(0,π) ,则t +=cos θ+θ=2sin(θ+当θ=

π

6

)

π

3

,即t =

1

,且x =0,y 取最大值2. 2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椭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应用参数法求最值等问题. 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生成过程,问题的设置也兼顾考查了应用代数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试题点评】圆锥曲线问题是每年的必考题型,其试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但是其试题一般都是有梯度的,且此类问题的设置时基于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基础上能力的拔高. 求解此类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代数的方法和思想来求解,故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圆锥曲

线的标准方程、参数关系、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的掌握和熟练.

(2010北京理)

(19)(共14分)

(I )解:因为点B 与A (-1,1) 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得坐标为(1,-1) . 设点P 的坐标为(x , y ) 由题意得

y -1y +11

=- x +1x -13

化简得 x 2+3y 2=4(x ≠±1)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3y 2=4(x ≠±1)

(II )解法一:设点P 的坐标为(x 0, y 0) ,点M ,N 得坐标分别为(3,y M ) , (3,y N ) .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y -1=

y 0-1y +1

直线BP 的方程为y +1=0(x +1) ,(x -1)

x 0+1x 0-1

令x =3得y M =

4y 0+x 0-32y 0-x 0+3,y N =.

x 0+1x 0-1

于是 PMN 得面积

|x 0+y 0|(-3x 02) 1

S P M N =|y M -y N |(-30x =) 2

2|x 0-1|

又直线AB 的方程为x +y =

0,|AB |= 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 =于是 PAB 的面积 S PAB =当S PAB

.

1

|AB | d =|x 0+y 0| 2

|x 0+y 0|(3-x 0) 2

=S PMN 时,得|x 0+y 0|=2

|x 0-1|

又|x 0+y 0|≠0,

2

所以(3-x 0) 2=|x 0-1|,解得|x 0=

5。 3

因为x 02+3y 02=

4,所以y 0=

故存在点P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

的坐标为(, ±

53. 9

解法二:若存在点P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设点P 的坐标为(x 0, y 0)

11|PA | |PB |sin ∠APB =|PM | |PN |sin ∠MPN . 22

因为sin ∠APB =sin ∠MPN ,

则 所以

|PA ||PN |

=

|PM ||PB |

所以

|x 0+1||3-x 0|

=

|3-x 0||x -1|

5 3

即 (3-x 0) 2=|x 02-1|,解得x 0= 因为x 02+3y 02=

4,所以y 0= 故存在点P S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 的坐标

5(, ±. 39

(2011北京文)

(19)(共14分)

解:(Ⅰ

)由已知得c =解得a = 又b 2=a 2-c 2=4.

c

=a

x 2y 2+=1. 所以椭圆G 的方程为

124

(Ⅱ)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x +m .

⎧y =x +m ⎪由⎨x 2得 y 2

=1⎪+

⎩124

4x 2+6mx +3m 2-12=0.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x 1

则x 0=

x 1+x 23m

=-, 24

m

4

y 0=x 0+m =

因为AB 是等腰△PAB 的底边, 所以PE ⊥AB.

m

=-1. 所以PE 的斜率k =

3m -3+

4

2-

解得m=2。

此时方程①为4x +12x =0. 解得x 1=-3, x 2=0. 所以y 1=-1, y 2=2. 所以|AB|=32.

此时,点P (—3,2)到直线AB :x -y +2=0的距离d =

2

|-3-2+2|

2

=

32

, 2

所以△PAB 的面积S=

19|AB |⋅d =. 22

(2011北京理)

19.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察椭圆基本性质,包括焦点,离心率,基本量的运算,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突出的是如何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考察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函数解析式如何建立,如何求函数的最值等等. 应该说对对理科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问题,代数变形,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I )这问是求椭圆的焦点坐标,离心率,只要学生明白相关定义,知道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

(II )对这一问,应该分成两步:第一步:建立函数关系,即找到|AB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首先注意|AB |是一条动直线,其斜率k 未知,同时横截距m 也是变化的,这样初步确定

|AB |和两个变量有关,而要想最终把|AB |表示成m 的函数,还要消掉变量k ,这样,还

寻求变量

m ,k 之间的一个关系,注意到直线AB 是圆x 2+y 2=1的切线,从而圆心到直

线AB 的距离等于1,这样直线的斜率k ,m 要受限于一个等式,从而得到二者之间的转化

关系式,最终可以求得到|AB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步:求函数的最大值,一般两讲,求函数的最值可以利用导数,均值定理等方法.

参考答案: 解:(Ⅰ)

x 2

+y 2=1中:a 2=4、b 2=1、c 2=3⇒a =2、b =

1、c =椭圆G :4

椭圆G

的焦点坐标为

()

;离心率为e =

)

c =

a 2

(Ⅱ)解法一:

注意到:|m |≥1

当|m |=1时,直线AB 方程为x =

m ,与椭圆方程联立,得|AB |= 当|m |>1时,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m )

⎧x 22

⎪+y =1

⇒(4k 2+1)x 2-8k 2my +(4k 2m 2-4)=0 ⎨4

⎪y =k (x -m )⎩

由韦达定理:

8k 2m 4k 2m 2-4x 1+x 2=2;x 1⋅x 2= 2

4k +14k +1

但另一方面由直线AB 与单位圆相切:

=1⇒k 2=

1

m 2-1

代入到:

|x 1-x 2|=

|AB |=x 1-x 2=2

进而,将k

=

1|m |

代入整理有: |AB |=m 2-1m 2+3

当|m |=1

时,

|AB |==

也满足上述表达式

综上:|AB |=

|m |

(其中|m |≥1)2

m +3

|AB |=

|m |+

|m |

=2

当且仅当|m |=

3

,即m = |m |

|AB |的最大值为2

解法一: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m ,其中|m |≥1,

⎧x 2

⎪+y 2=1

⇒(k 2+4)y 2+2kmy +(m 2-4)=0 ⎨4

⎪x =ky +m ⎩

由韦达定理:

m 2-42km

y 1+y 2=-2;y 1⋅y 2=2

k +4k +4

但另一方面:

=1⇒m 2=1+k 2

代入到:

|y 1-y 2|=

整理得:

|AB |=y 1-y 2=

22

进而,将k =m

-1代入整理有:|AB |=

|AB |=

|m |+

|m |

=2

当且仅当|m |=

3

,即m = |m |

|AB |的最大值为2

规律总结:

解析几何的思维特征就是要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思维的要点是:通过分析

几何元素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的代数化,并通过代数的运算得出代数的结果,从而得到几何的结论. 理科的19题关注于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考查,学科的思维特征显著. 全面考查了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平面解析几何学习中体会学科的思维特征进行了正确的导向.

(2012北京文)

(2012北京理)

x 2y 2

19解:(1)原曲线方程可化简得:+=1

885-m m -2

8⎧8>⎪5-m m -2⎪⎪87

>0由题意可得:⎨,解得:

2⎪5-m

⎪8

⎪m -2>0⎩

(2)由已知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2k 2+1) x 2+16kx +24=0,

∆=32(2k 2-3) ,解得:k 2>

3 2

由韦达定理得:x M +x N =

16k 24

①,,② x x =M N

2k 2+12k 2+1

设N (x N , k x N +4) ,M (x M , kx M +4) ,G (x G ,1)

MB 方程为:y =

⎛3x M ⎫kx M +6

x -2,则G ,1⎪, x M

⎝kx M +6⎭

⎛3x M ⎫

,-1⎪,AN =(x N ,x N k +2), ∴AG =

x k +6⎝M ⎭

欲证A ,G ,N 三点共线,只需证AG ,AN 共线

3x M

(x N k +2) =-x N 成立,化简得:(3k +k ) x M x N =-6(x M +x N )

x M k +6

G ,N 三点共线得证。 将①②代入易知等式成立,则A ,


相关内容

  • 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高考真题(含详细答案)
  • 空间几何体 1. [2012高考新课标文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6 (B ) 9 (C ) 12 (D ) 18 [答案]B 2. [2012高考新课标文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 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5)
  • 2015年10月18日姚杰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4•江北区校级模拟)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y﹣2=0与x ﹣7y ﹣4=0,原点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则底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A .3 B .2 C . D. 2.(2004•广东)如图,定圆半径为 ...

  • 高考经典练习题不等式
  • 高考经典练习题 不等式 2013年高考题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设正实数 x , y , z 满足 xy 21x 2-3xy +4y 2 -z =0+-2, 则当z 取得最大值时, x y z 的最大值为 9A .0 B .1 C .4 D .3 [答案]B 2 ...

  • 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3)
  • 2015年10月18日姚杰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4•上海二模)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中,SA=2,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 ) A .1 B . C .2 D .3 2.(2010•四川)半径为R 的球O 的直径AB 垂直于平面a ,垂足为B ,△B ...

  • 高中数学历年集合高考题汇编(专题)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一.选择题 1. (2010浙江理)(1)设P={x ︱x 2 p ⊆Q (B )Q ⊆P (C )p ⊆C R Q (D )Q ⊆C R P -1≤x ≤2},B ={x (B ){x 2. (2010陕西文)1. 集合A ={x (A){x (C) {x x <1}, ...

  • 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汇总(高起点)
  • 全国各地市2012年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第1部分:集合 [江西省泰和中学2012届高三12月周考]设集合M{x|x2011},N{x|0x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MNR B.MN{x|0x1} C.NM D.MN [答案]B [解析]MN{x|x2 ...

  • 三角函数图像性质2 文档
  • 府成教育同步辅导 电话[1**********] 2015年5月1日 课题: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主讲人:林老师 姓名:_____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点分类] 热点一 . 三角函数的图像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函 数 f (x ) =sin x cos ...

  • 例析高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 28数学教学研究 2007年第5期 例析高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张 健 221300) (江苏痿邳:!{.1市教育局教研室 最值问题始终是高考数学的热点题型之一.综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几乎卷卷都有最值问题,涉及的知识有线性规划.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等,解题时所 ...

  • 情态动词专题精讲
  • 情态动词专题精解 一.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一)情态动词的特点 1. 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2. 有些情态动词有过去式的变化: will → would , can → could , may→ might , dare → dared (二)can (could) 1. 表示能力. Eg: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