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30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李亚萍,马蓉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权重,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与步骤。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单元;参评因子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相关的自然、经济、社会

和技术数据,对土地进行最佳利用的评价,以及特殊

目的的评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退化、地力下降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一般为:选择评价对象一确定评价单元一选取评价因子一评价因子量化分级一权重的确定一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或模型,参评因子的筛选、因子等级的划分和指数的赋值、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划分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基本一致的空间客体,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并用于制图的基本区域。单元内部性质相对均一

或相近,单元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可比性,能客观地

反映出土地在一定时期和空间上的差异。一般评价单元的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土壤类型分布划分;二是以土地类型划分;三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划分;四是以行政区划的单位划分。但是,如果以单一的自然属性图斑为评价单元,一方面难以反映土地适宜性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单元的界限与现状的界限不一致,使得评价的成果应用性不强。因此,多

以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类型图及行政区划

图等进行叠加划分单元,但此种方法需要完备的基

础数据。

收稿日期:2008—09—10

作者简介:李亚萍(1980一),女,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

农业遥感。

通讯作者:马蓉(1974一),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农业遥感。

万方数据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因子的选取

在特定的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中,选择影响土地适宜性最主要的几项因素作为评价的项目,称为参评因子。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就是如何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评价起主导限制(促进)作用,而且比较稳定、可量化表示的参评因子。以宜耕、宜林、宜园、宜牧等为适宜级,适宜级中又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4个等级或者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3个级别,根据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区位条件各个方面,确定影响因子有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光照强度、≥10℃积温、降水量、酸碱度(pH)、交通、灌溉条件、基岩裸露面积等。然而实践证明没必要将每一个项目都选作评价因子,只需从诸多因子中选取少数几个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即可。并且,评价因子的选取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不同的评价

区域或土地类型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1J。2.2层次分析建立评价指标

首先将影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定性化,建立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其中土地适宜性评价是目标层,地质地貌、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是准则层,地形坡度、交通、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积温、降水量、光照强度等是子准则层。通过分析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逻辑归属和重要性的级别等,对它们进行分层排列,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

3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单元中,各参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为了反映各评价单元内和各参评因子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间的差异,可通过每个因子对土地利用贡献大小赋予一定的权重,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土地的质量。如何选择对指标进行赋值的最佳方法,是土地综合评价的关键,以下通过德尔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探讨适宜性评价因

素权重的确定。

3.1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Delphi)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专家对鉴定因素的指标值及其权重作了概率估计。首先,邀请有经验的专家采用因素比较法独自对各项因素的权重进行判别,按重要程度由小到大排列,设因子U;(i一1,2,…,理);其次,确定后一个因子对前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R,),用相关系数表示,并令第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为1.0。R。代表某一个因子与前一个因子重要程度之比,各因子权重Wi按下式计算:

职一粤

∑∽

f—I

式中,Ⅳ;表示因子i的权重,U,=1.0,Ui=Ri×

R卜i

X…×尺l。

3.2线性回归分析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特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与多要素的土地评价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影响。回归分析法就是把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土地评价要素与土地适宜程度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具有线性关系的函数,建立回归模型。一般可用以

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Y=b。+b。z。+bzXz+

…+bkx^,式中bo为回归常数项;z1,z2,…,z^为土地评价要素;b。,b:,…,b。称为偏回归系数;Y为土地适宜程度级,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可求解上述回归常数和回归系数。

3.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依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该方法简洁实用,具有~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分析。但该方法在权值确定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专

万方数据

31

家的经验,这是限制该方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3.4模糊综合评判法

该方法是对参评因子和每个适宜性等级建立隶属函数,对参评因子的评价,由参评因子对每一个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构成,评定结果是参评因子对适

宜性等级的隶属值矩阵;参评因子对适宜性的影响大小用权重系数表示,构成权重矩阵;将权重矩阵与隶属值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得到一个综合评价矩阵,表示该土地单元对每一个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模糊数学所描述的事物本身含义不确定,从差异的一方到另一方,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渡过程。土地适宜性本身也是一个模糊概念,评价的“模糊性”最主要表现在适宜性等级的综合定级划分上。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别给出了每个土地单元对应于各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定级原则,能得到比较合理的客观结论。

4土地适宜性等级的评定‘

当选取好研究区域的参评因子和确定权重后,采用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评定土地适宜性的等级。首先,在确定各参评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将每个单元针对各个不同适宜类所得到的各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值,然后进行累加分别得到每个单元适宜类型(如宜耕、宜林、宜牧)的总分,最后根据总分的高低确定每个单元对各土地适宜类的适宜性等级。其计算公式为:

R,=∑F。w:

t=l

式中R,为第j单元的综合得分,F。、wi分别为第i个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和权重值,行为参评因子的个数心]。当某一因子达到很强烈的限制时,会严重影响这一评价单元对于所定用途的适宜性。因此,还需结合极限条件法进行评定,即只要评价单元的某一参评因子指标值为不适宜时(等级指数为0),不论综合得分多高,都定为不适宜土地等级。

5评价结果与分析

首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将评价因子、权重及适宜性等级的具体属性指标输入评价系统,快速获得直观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和属性数据表。成果输出有图形输出、报表打印和分析报

告等。如果是由SuperMapDeskpro形成并输出的

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口],我们还可以通过它所提供的

32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浅析农产品物流外包优势

李相林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物流外包是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再由内部运作物流,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的模式,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模式。将物流外包的对象定位在农产品领域,则形成了农产品物流外包。由此,将农产品物流外包的内涵界定为:农产品生产或销售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

要形式,外包还远没有形成主流。

1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经历了生产者、购销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等诸多环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较少,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一直以来重视农业增产,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损失巨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i%~2%。我国每年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十分丰富。这些农产品除一小部分农民自用以外,大部分都要变成商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离开农产品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物流业。随着物流理念的深入,农产品物流外包开始得到重视。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但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外包除在烟草行业发展较快以外,其余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农业生产经营者中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物流运作的主

收稿日期:2008一I卜20

实施农产品物流外包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

争优势的关键已经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方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方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农产品物流外包为第三方利润源泉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引入物流外包后,通过第三

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七弋弋电七弋七

SQL查询语句,快速地获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等级土地的面积,汇总后还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土地面积量算表。其次,结合评价结果从土地资源适宜性的角度出发,本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效益目的,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分析各适宜等

级土地的分布情况和适宜利用方式,为土地利用总

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使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3傅伯杰,陈利顶.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

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2]黄波.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改进[J].遥

感技术与应用,1997,12(1):15—18・

体规划服务,提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适宜性评价涉及众多土地性状,即使所选因子相同,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也将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随着计算机科学及“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还在不断地

[3]陈竹安,张立亭,余国辉・等・SuperMaP支持下的广昌

县土地适宜性评价[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9

(2):150一154・(008)

万方数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亚萍, 马蓉, LI Ya-ping, MA Rong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现代化农业

MODERNIZING AGRICULTURE2009,(3)1次

参考文献(3条)

1.傅伯杰.陈利顶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7(02)2.黄波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改进 1997(01)

3.陈竹安.张立亭.余国辉 Super Map支持下的广昌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0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张小波 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库车县为例 2007

土地适宜性评价属于土地评价的范畴,其任务是根据土地适宜性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与科学规划管理土地服务。本文采用综合指标法确定其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依次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宜农、宜林、宜牧的适宜性等级。通过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分析比较结果,对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本文进行库车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立了适用于库车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子。其次,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函数,得到各因子作用分值。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空间叠加法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并利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7个评价因素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叠加分析,生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图,得到库车县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各自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

2.学位论文 薛保山 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2009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科学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土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农用地的保护和有效地合理的开发。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对农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可以很好的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GIS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科技效果。本文以GIS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比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模糊集理论,对惠东县农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出惠东县农用地自然适宜级分布图、社会经济适宜级分布图、区位适宜级分布图和农用地综合适宜级分布图,对惠东县土地规划和农田保护提出科学参考。

  

模糊集(Fuzzy Set)理论是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于1965年建立,是通过隶属函数来判断元素对于某集合的隶属度(Membership Grade),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对于模糊性问题难以判断或凭经验判断的情况。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其质量的状况,受土壤、地质、水文、地貌、环境、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对某一因素很难给出明确的优劣评价。经过研究,运用模糊集理论针对农用地特性通过构造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权重子集,选择符合评价系统特性和评价目的的综合评价模型,经过模糊线性变换(Fuzzy Linear Transform),求出综合模糊评价集,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评价结果,有效降低了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论文围绕如何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了系统的探索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广东省惠东县农用地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论文对模糊集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概述了模糊集相关理论体系,并针对模糊集在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和理论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对模糊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其次,围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构建这个中心,通过对比分析,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灰色关联分析(Grey CorrelationAnalysis)、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Regression Analysis)、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和模糊综合评判(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在各个环节的应用特征及存在的优势和缺点,提出了进行更精细更科学稳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应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方法改进的意见。

  

第三,在对模糊集理论体系研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IS系统特点和农用地具体的特征,构建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第四,论文依托广东省惠东县分等定级项目,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查阅相关评价体系的国家标准,选择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的基础数据,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具体实例研究,形成了惠东县农用地各类因素适宜级和综合适宜性级分布图,并统计了各适宜级农用地面积情况。

   在实例研究中,结合农用地特征,将农用地质量因素分为三大类,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构造拟合了隶属度函数。对于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侧重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出了农业综合生产指数的概念,以农业综合生产指数反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在区位因素方面,充分发挥MAPGIS的功能和特性,运用MAPGIS系统平台,采用Visual C++进行了系统二次开发,利用开发的工具对空间数据(点、线、面)进行运算,得出评价单元到道路的最小距离和评价单元到中心城镇的距离,并以此来反映区位因素对农用地的影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有效降低了以往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最后,结合前面理论研究和后面的实例论证,指出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和改进意见。

   论文所取得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表现如下:

  

(1)对比分析研究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出了更精细更科学稳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改进方法模型,利用GIS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或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众多评价因子中选出对土地某种用途适宜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确定的评价因子和各因子的权重,用运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出该区土地对某一用途的适宜程度。

  

(2)着重研究了模糊集理论和农业区位理论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运用,提出了对多因素综合模糊评价模式,减少了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3)论文在研究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产出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综合运用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以及光温生产潜力、农作物产量比系数、农业耕作制度,综合计算农业生产指数,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用地影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运用农业区位理论,通过计算空间点线面目标间的距离,并运用这些距离分线分点,通过模型经过模糊运算得出区位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度,并进行了GIS二次开发的实现。

  

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采用,可以综合考虑对农用地影响各类因素,并很好的加以融合,使得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拓展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可以推断,通过对模糊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GIS技术的深入挖掘,将大大提高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精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

3.期刊论文 赵欣.刘昌华.王世东.ZHAO Xin.LIU Chang-hua.WANG Shi-dong 贵州山地煤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对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以贵州省普安县郭家地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生产生活管理区、排矸场、堆煤场、表土存放场、连接道路、附属系统、预测塌陷区7个评价单元,相应进行评价因子的选取和确定并得出矿区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本研究对同类地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学位论文 赵华甫 洛阳市烟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4

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和研究状况进行全面评述的基础上,依据FAO《土地评价纲要》中的方法,通过对洛阳市的气候、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和烟草样品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揭示了各种土地条件与烟草生长的相关关系;然后,以MapGis和ArcView系统为技术平台,以图形叠置法生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按照指数和法计算了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将洛阳市域内的耕地划分为四个适宜级,并编制了评价因子分级图和评价级别图.最后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烟草布局方案的制定和土壤培肥工作,为指导烟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全文研究结果如下:洛阳市除栾川外气温、光照条件均好,烟草大田生长期降水量稍少且较集中.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方便管理、易于实施等原则将洛阳市划分为崤山优质烟区、熊耳山优质烟区、熊耳山-外方山优质烟区、中部丘陵烟区四个烟草种植区,其他均作为限制种植区.

5.期刊论文 杜轶.张勇.DU Yi.ZHANG Yong 黑驼沟流域士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1)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期刊论文 覃事娅.陈建宏.唐常春.QIN Shi-ya.CHEN Jian-hong.TANG Chang-chun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层逐级分类指标划分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类型,运用权重指数和法对矿区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预测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无污染的4:1厚层顶板土十地表土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Ⅲ等旱地;(2)无污染的3:1厚层底板土+粉煤灰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Ⅱ等早地;(3)无污染的4:1薄层顶板土+地表土斜坡的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Ⅰ等园地;(4)无污染的3:1薄层底板土十粉煤灰斜坡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3等林地.该预测结果可为矿山企业制定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矿山企业节约复垦成本及平果铝土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7.期刊论文 刘伍.李满春.刘永学.毛亮.LIU Wu.LI Man-chun.LIU Yong-xue.MAO Liang 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般为单独基于栅格数据模型或者单独基于矢量数据模型.单一的数据类型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对信息的表达难免存在不足.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土地评价的对象个体为评价单元,利用矢量数据的评价单元边界来分割各类因子作用分值数据,并将评价单元对象内数据统计分析后的结果通过栅格图斑标号对象的联接,入库作为评价单元该因子的作用分值,再根据确定的各因子权重,计算因子的综合评价分值来建立矢量栅格混合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算法,并以浙江省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在标准农田立地条件评价中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矢栅混合数据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块的各方面要素信息,保证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并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据混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8.学位论文 李萍 基于GIS的醴陵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5

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目标,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核心,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设计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针对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需要,对醴陵市内的各类土地资源,按其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匹配程度,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在同一土地评价单元中,根据各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等级组合成多宜性评价结果。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利用GIS及统计软件,在数据库中完成海量数据的储存与调用,并提交作为规划修编基础的数字化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图。

9.学位论文 刘超良 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6

作物产出的土地条件成为近年来农业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土壤类型、地球化学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是决定名特优农产品分布及其品质的主要因素。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名特优农产品,对地区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茶叶的优质高产和优化茶叶的种植区域,对信阳市的土地类型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究。

本文以土属作为评价单元,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选取了与茶叶生长关系密切的19个评价指标,对信阳市19个主要土属进行了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肥力评价的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阳离子交换量(CEC)不大,全P和有效P整体含量较低,全K和速效K含量较高。有效态微量元素中,Mn,Cu,Zn含量较丰富,都大于临界值,也高于河南A层土壤背景值,而有效Mo,有效B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为:部分泥质中性石质土和黄棕壤性潴育型水稻土土属有轻度污染,其它土属都处于尚清洁级-清洁级,信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主要以主成分分析为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模型,在所选取的19个评价指标中,提取了对茶叶产量和品质贡献较大的11个指标,其重要程度依次为全N、全P、速效K、有效Zn、pH值、有效B、有效P、有机质、全K、Se、质地。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最终把信阳市划分4个土地适宜等级,结果如下:Ⅰ等最适宜地包括硅铝质黄棕壤和砂泥质黄棕壤两个土属,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土地面积为149055.84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7.88%;Ⅱ等适宜地包括硅铝质黄棕壤性土、砂泥质黄棕壤性土、硅铝质中性粗骨土、红土质粘盘黄褐土4个土属,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光山、商城,土地面积为土地面积为103442.66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5.47%;Ⅲ等一般适宜地包括8个土属,以黄棕壤性潴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性淹育型水稻土和黄土质粘盘黄褐土为主,信阳各县市均有分布,土地面积为1071732.29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56.66%;Ⅳ等不适宜地包括5个土属,以黄褐土性漂洗型水稻土和砂质灰潮土为主,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息县、淮滨、光山、湟川、固始,土地面积为270863.27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14.3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揭示农业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能、质量等级、数量分布特征,对信阳市老茶园的管理、新茶园的规划及茶园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并为信阳市今后编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合理开发及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0.期刊论文 刘明皓.LIU Ming-hao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引证文献(1条)

1.刘昭.高敏华 灰色关联分析在吐鲁番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1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hny200903031.aspx

授权使用:山西农业大学(sxnydx),授权号:b6f925ef-5d49-447d-82f4-9e6c00bac05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5日

30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李亚萍,马蓉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权重,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与步骤。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单元;参评因子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相关的自然、经济、社会

和技术数据,对土地进行最佳利用的评价,以及特殊

目的的评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退化、地力下降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一般为:选择评价对象一确定评价单元一选取评价因子一评价因子量化分级一权重的确定一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或模型,参评因子的筛选、因子等级的划分和指数的赋值、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划分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基本一致的空间客体,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并用于制图的基本区域。单元内部性质相对均一

或相近,单元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可比性,能客观地

反映出土地在一定时期和空间上的差异。一般评价单元的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土壤类型分布划分;二是以土地类型划分;三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划分;四是以行政区划的单位划分。但是,如果以单一的自然属性图斑为评价单元,一方面难以反映土地适宜性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单元的界限与现状的界限不一致,使得评价的成果应用性不强。因此,多

以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类型图及行政区划

图等进行叠加划分单元,但此种方法需要完备的基

础数据。

收稿日期:2008—09—10

作者简介:李亚萍(1980一),女,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

农业遥感。

通讯作者:马蓉(1974一),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农业遥感。

万方数据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因子的选取

在特定的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中,选择影响土地适宜性最主要的几项因素作为评价的项目,称为参评因子。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就是如何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评价起主导限制(促进)作用,而且比较稳定、可量化表示的参评因子。以宜耕、宜林、宜园、宜牧等为适宜级,适宜级中又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4个等级或者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3个级别,根据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区位条件各个方面,确定影响因子有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光照强度、≥10℃积温、降水量、酸碱度(pH)、交通、灌溉条件、基岩裸露面积等。然而实践证明没必要将每一个项目都选作评价因子,只需从诸多因子中选取少数几个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即可。并且,评价因子的选取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不同的评价

区域或土地类型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1J。2.2层次分析建立评价指标

首先将影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定性化,建立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其中土地适宜性评价是目标层,地质地貌、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是准则层,地形坡度、交通、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积温、降水量、光照强度等是子准则层。通过分析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逻辑归属和重要性的级别等,对它们进行分层排列,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

3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单元中,各参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为了反映各评价单元内和各参评因子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间的差异,可通过每个因子对土地利用贡献大小赋予一定的权重,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土地的质量。如何选择对指标进行赋值的最佳方法,是土地综合评价的关键,以下通过德尔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探讨适宜性评价因

素权重的确定。

3.1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Delphi)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专家对鉴定因素的指标值及其权重作了概率估计。首先,邀请有经验的专家采用因素比较法独自对各项因素的权重进行判别,按重要程度由小到大排列,设因子U;(i一1,2,…,理);其次,确定后一个因子对前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R,),用相关系数表示,并令第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为1.0。R。代表某一个因子与前一个因子重要程度之比,各因子权重Wi按下式计算:

职一粤

∑∽

f—I

式中,Ⅳ;表示因子i的权重,U,=1.0,Ui=Ri×

R卜i

X…×尺l。

3.2线性回归分析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特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与多要素的土地评价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影响。回归分析法就是把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土地评价要素与土地适宜程度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具有线性关系的函数,建立回归模型。一般可用以

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Y=b。+b。z。+bzXz+

…+bkx^,式中bo为回归常数项;z1,z2,…,z^为土地评价要素;b。,b:,…,b。称为偏回归系数;Y为土地适宜程度级,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可求解上述回归常数和回归系数。

3.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依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该方法简洁实用,具有~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分析。但该方法在权值确定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专

万方数据

31

家的经验,这是限制该方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3.4模糊综合评判法

该方法是对参评因子和每个适宜性等级建立隶属函数,对参评因子的评价,由参评因子对每一个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构成,评定结果是参评因子对适

宜性等级的隶属值矩阵;参评因子对适宜性的影响大小用权重系数表示,构成权重矩阵;将权重矩阵与隶属值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得到一个综合评价矩阵,表示该土地单元对每一个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模糊数学所描述的事物本身含义不确定,从差异的一方到另一方,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渡过程。土地适宜性本身也是一个模糊概念,评价的“模糊性”最主要表现在适宜性等级的综合定级划分上。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别给出了每个土地单元对应于各适宜性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定级原则,能得到比较合理的客观结论。

4土地适宜性等级的评定‘

当选取好研究区域的参评因子和确定权重后,采用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评定土地适宜性的等级。首先,在确定各参评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将每个单元针对各个不同适宜类所得到的各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值,然后进行累加分别得到每个单元适宜类型(如宜耕、宜林、宜牧)的总分,最后根据总分的高低确定每个单元对各土地适宜类的适宜性等级。其计算公式为:

R,=∑F。w:

t=l

式中R,为第j单元的综合得分,F。、wi分别为第i个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和权重值,行为参评因子的个数心]。当某一因子达到很强烈的限制时,会严重影响这一评价单元对于所定用途的适宜性。因此,还需结合极限条件法进行评定,即只要评价单元的某一参评因子指标值为不适宜时(等级指数为0),不论综合得分多高,都定为不适宜土地等级。

5评价结果与分析

首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将评价因子、权重及适宜性等级的具体属性指标输入评价系统,快速获得直观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和属性数据表。成果输出有图形输出、报表打印和分析报

告等。如果是由SuperMapDeskpro形成并输出的

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口],我们还可以通过它所提供的

32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浅析农产品物流外包优势

李相林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物流外包是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再由内部运作物流,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的模式,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模式。将物流外包的对象定位在农产品领域,则形成了农产品物流外包。由此,将农产品物流外包的内涵界定为:农产品生产或销售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

要形式,外包还远没有形成主流。

1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经历了生产者、购销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等诸多环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较少,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一直以来重视农业增产,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损失巨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i%~2%。我国每年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十分丰富。这些农产品除一小部分农民自用以外,大部分都要变成商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离开农产品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物流业。随着物流理念的深入,农产品物流外包开始得到重视。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但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外包除在烟草行业发展较快以外,其余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农业生产经营者中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物流运作的主

收稿日期:2008一I卜20

实施农产品物流外包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

争优势的关键已经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方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方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农产品物流外包为第三方利润源泉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引入物流外包后,通过第三

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弋七弋弋电七弋七

SQL查询语句,快速地获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等级土地的面积,汇总后还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土地面积量算表。其次,结合评价结果从土地资源适宜性的角度出发,本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效益目的,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分析各适宜等

级土地的分布情况和适宜利用方式,为土地利用总

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使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3傅伯杰,陈利顶.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

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2]黄波.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改进[J].遥

感技术与应用,1997,12(1):15—18・

体规划服务,提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适宜性评价涉及众多土地性状,即使所选因子相同,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也将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随着计算机科学及“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还在不断地

[3]陈竹安,张立亭,余国辉・等・SuperMaP支持下的广昌

县土地适宜性评价[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9

(2):150一154・(008)

万方数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亚萍, 马蓉, LI Ya-ping, MA Rong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现代化农业

MODERNIZING AGRICULTURE2009,(3)1次

参考文献(3条)

1.傅伯杰.陈利顶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7(02)2.黄波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改进 1997(01)

3.陈竹安.张立亭.余国辉 Super Map支持下的广昌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0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张小波 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库车县为例 2007

土地适宜性评价属于土地评价的范畴,其任务是根据土地适宜性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与科学规划管理土地服务。本文采用综合指标法确定其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依次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宜农、宜林、宜牧的适宜性等级。通过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分析比较结果,对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本文进行库车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立了适用于库车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子。其次,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函数,得到各因子作用分值。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空间叠加法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并利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7个评价因素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叠加分析,生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图,得到库车县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各自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

2.学位论文 薛保山 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2009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科学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土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农用地的保护和有效地合理的开发。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对农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可以很好的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GIS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科技效果。本文以GIS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比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模糊集理论,对惠东县农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出惠东县农用地自然适宜级分布图、社会经济适宜级分布图、区位适宜级分布图和农用地综合适宜级分布图,对惠东县土地规划和农田保护提出科学参考。

  

模糊集(Fuzzy Set)理论是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于1965年建立,是通过隶属函数来判断元素对于某集合的隶属度(Membership Grade),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对于模糊性问题难以判断或凭经验判断的情况。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其质量的状况,受土壤、地质、水文、地貌、环境、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对某一因素很难给出明确的优劣评价。经过研究,运用模糊集理论针对农用地特性通过构造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权重子集,选择符合评价系统特性和评价目的的综合评价模型,经过模糊线性变换(Fuzzy Linear Transform),求出综合模糊评价集,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评价结果,有效降低了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论文围绕如何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了系统的探索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广东省惠东县农用地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论文对模糊集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概述了模糊集相关理论体系,并针对模糊集在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和理论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对模糊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其次,围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构建这个中心,通过对比分析,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灰色关联分析(Grey CorrelationAnalysis)、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Regression Analysis)、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和模糊综合评判(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在各个环节的应用特征及存在的优势和缺点,提出了进行更精细更科学稳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应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方法改进的意见。

  

第三,在对模糊集理论体系研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IS系统特点和农用地具体的特征,构建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第四,论文依托广东省惠东县分等定级项目,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查阅相关评价体系的国家标准,选择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的基础数据,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具体实例研究,形成了惠东县农用地各类因素适宜级和综合适宜性级分布图,并统计了各适宜级农用地面积情况。

   在实例研究中,结合农用地特征,将农用地质量因素分为三大类,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构造拟合了隶属度函数。对于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侧重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出了农业综合生产指数的概念,以农业综合生产指数反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在区位因素方面,充分发挥MAPGIS的功能和特性,运用MAPGIS系统平台,采用Visual C++进行了系统二次开发,利用开发的工具对空间数据(点、线、面)进行运算,得出评价单元到道路的最小距离和评价单元到中心城镇的距离,并以此来反映区位因素对农用地的影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有效降低了以往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最后,结合前面理论研究和后面的实例论证,指出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和改进意见。

   论文所取得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表现如下:

  

(1)对比分析研究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出了更精细更科学稳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改进方法模型,利用GIS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或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众多评价因子中选出对土地某种用途适宜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确定的评价因子和各因子的权重,用运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出该区土地对某一用途的适宜程度。

  

(2)着重研究了模糊集理论和农业区位理论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运用,提出了对多因素综合模糊评价模式,减少了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3)论文在研究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产出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综合运用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以及光温生产潜力、农作物产量比系数、农业耕作制度,综合计算农业生产指数,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用地影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运用农业区位理论,通过计算空间点线面目标间的距离,并运用这些距离分线分点,通过模型经过模糊运算得出区位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度,并进行了GIS二次开发的实现。

  

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采用,可以综合考虑对农用地影响各类因素,并很好的加以融合,使得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拓展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可以推断,通过对模糊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GIS技术的深入挖掘,将大大提高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精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

3.期刊论文 赵欣.刘昌华.王世东.ZHAO Xin.LIU Chang-hua.WANG Shi-dong 贵州山地煤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对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以贵州省普安县郭家地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生产生活管理区、排矸场、堆煤场、表土存放场、连接道路、附属系统、预测塌陷区7个评价单元,相应进行评价因子的选取和确定并得出矿区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本研究对同类地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学位论文 赵华甫 洛阳市烟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4

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和研究状况进行全面评述的基础上,依据FAO《土地评价纲要》中的方法,通过对洛阳市的气候、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和烟草样品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揭示了各种土地条件与烟草生长的相关关系;然后,以MapGis和ArcView系统为技术平台,以图形叠置法生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按照指数和法计算了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将洛阳市域内的耕地划分为四个适宜级,并编制了评价因子分级图和评价级别图.最后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烟草布局方案的制定和土壤培肥工作,为指导烟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全文研究结果如下:洛阳市除栾川外气温、光照条件均好,烟草大田生长期降水量稍少且较集中.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方便管理、易于实施等原则将洛阳市划分为崤山优质烟区、熊耳山优质烟区、熊耳山-外方山优质烟区、中部丘陵烟区四个烟草种植区,其他均作为限制种植区.

5.期刊论文 杜轶.张勇.DU Yi.ZHANG Yong 黑驼沟流域士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1)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期刊论文 覃事娅.陈建宏.唐常春.QIN Shi-ya.CHEN Jian-hong.TANG Chang-chun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层逐级分类指标划分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类型,运用权重指数和法对矿区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预测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无污染的4:1厚层顶板土十地表土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Ⅲ等旱地;(2)无污染的3:1厚层底板土+粉煤灰平台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Ⅱ等早地;(3)无污染的4:1薄层顶板土+地表土斜坡的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Ⅰ等园地;(4)无污染的3:1薄层底板土十粉煤灰斜坡的最佳适宜性用途为3等林地.该预测结果可为矿山企业制定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矿山企业节约复垦成本及平果铝土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7.期刊论文 刘伍.李满春.刘永学.毛亮.LIU Wu.LI Man-chun.LIU Yong-xue.MAO Liang 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般为单独基于栅格数据模型或者单独基于矢量数据模型.单一的数据类型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对信息的表达难免存在不足.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土地评价的对象个体为评价单元,利用矢量数据的评价单元边界来分割各类因子作用分值数据,并将评价单元对象内数据统计分析后的结果通过栅格图斑标号对象的联接,入库作为评价单元该因子的作用分值,再根据确定的各因子权重,计算因子的综合评价分值来建立矢量栅格混合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算法,并以浙江省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在标准农田立地条件评价中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矢栅混合数据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块的各方面要素信息,保证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并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据混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8.学位论文 李萍 基于GIS的醴陵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5

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目标,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核心,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设计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针对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需要,对醴陵市内的各类土地资源,按其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匹配程度,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在同一土地评价单元中,根据各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等级组合成多宜性评价结果。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利用GIS及统计软件,在数据库中完成海量数据的储存与调用,并提交作为规划修编基础的数字化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图。

9.学位论文 刘超良 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2006

作物产出的土地条件成为近年来农业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土壤类型、地球化学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是决定名特优农产品分布及其品质的主要因素。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名特优农产品,对地区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茶叶的优质高产和优化茶叶的种植区域,对信阳市的土地类型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究。

本文以土属作为评价单元,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选取了与茶叶生长关系密切的19个评价指标,对信阳市19个主要土属进行了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肥力评价的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阳离子交换量(CEC)不大,全P和有效P整体含量较低,全K和速效K含量较高。有效态微量元素中,Mn,Cu,Zn含量较丰富,都大于临界值,也高于河南A层土壤背景值,而有效Mo,有效B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为:部分泥质中性石质土和黄棕壤性潴育型水稻土土属有轻度污染,其它土属都处于尚清洁级-清洁级,信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主要以主成分分析为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模型,在所选取的19个评价指标中,提取了对茶叶产量和品质贡献较大的11个指标,其重要程度依次为全N、全P、速效K、有效Zn、pH值、有效B、有效P、有机质、全K、Se、质地。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最终把信阳市划分4个土地适宜等级,结果如下:Ⅰ等最适宜地包括硅铝质黄棕壤和砂泥质黄棕壤两个土属,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土地面积为149055.84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7.88%;Ⅱ等适宜地包括硅铝质黄棕壤性土、砂泥质黄棕壤性土、硅铝质中性粗骨土、红土质粘盘黄褐土4个土属,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光山、商城,土地面积为土地面积为103442.66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5.47%;Ⅲ等一般适宜地包括8个土属,以黄棕壤性潴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性淹育型水稻土和黄土质粘盘黄褐土为主,信阳各县市均有分布,土地面积为1071732.29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56.66%;Ⅳ等不适宜地包括5个土属,以黄褐土性漂洗型水稻土和砂质灰潮土为主,主要分布在信阳、罗山、息县、淮滨、光山、湟川、固始,土地面积为270863.27hm2,占信阳土地总面积的14.3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揭示农业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能、质量等级、数量分布特征,对信阳市老茶园的管理、新茶园的规划及茶园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并为信阳市今后编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合理开发及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0.期刊论文 刘明皓.LIU Ming-hao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引证文献(1条)

1.刘昭.高敏华 灰色关联分析在吐鲁番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1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hny200903031.aspx

授权使用:山西农业大学(sxnydx),授权号:b6f925ef-5d49-447d-82f4-9e6c00bac05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5日


相关内容

  •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重点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地资源调查: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 2.土地资源评价: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地资 ...

  •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摘 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永新县复垦土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参照<土地评价纲要>确定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项指标取不同数值时的具体分值,最终结果:永新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分值为3.229分,为较适宜复垦区域. 关键词:层析分析:土地复 ...

  • 生态位模型对于农田建设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 生态位模型对于农田建设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学 号:[1**********]6 指导教师:郭凤霞 院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姓 名:高婷 2016年 12月 21 日 生态位模型对于农田建设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土地利用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生境条件匹配越好,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值会越低. ...

  •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
  • 1.1.1 用地适宜性评价 1.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本次分析以用地评价范围内1∶10000 的数字地形为数据源,选择ESRI 公司的ARCGIS 9.3 的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nalysis)为评价软件,建立DEM(Digital levation Model)地形,通过DEM 提取海拔. ...

  • 土地资源评价实习报告
  • 土地资源评价实习 报告 学 院 专业班级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泰山山前倾斜平原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 实习目的意义 1.掌握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和依据: 2.掌握评价因素分级和权重确定方法和依据: 3.掌握评价因素信息基于ERDAS和GIS平台的获取技术: 4.掌握评价因素空间差异图层基 ...

  •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土地资源不仅仅是指耕地,还包含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对象不仅是人口,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 ...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2010-4-19)
  • ICS××.×× P×× 备案号:J×××-××× TD TD/T××××.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 Regulation on Compiling Land Reclamation Plan-General Rules (征求意见稿) ××××-×× ...

  • 中外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_王颖
  • 文章编号:1673-9493(2014)04-0001-1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中外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Growth Boundary at Home and Abroad 王颖 顾朝林 李晓江 Wang Ying, Gu ...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2011附录
  • TD/T 1031.1-20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报告编排格式 A.1 报告构成 报告按封面.扉页.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单位资质证书.目录.报告正文和附件的顺序编排,封面和扉页按图A.1-图A.2的样式编排. 在报告正文最后可增加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 A.2 报告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