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新课程目标提建议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其中新课标的制定,立于国际视野,彰显中国特色,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继承中又有创新,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因而被许多人称为“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的一次革命性实践”。然而,教师对本次新课程目标改革又是如何认识的呢?其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呢?他们又有什么期望呢?随着新课改的进程走向纵深,笔者想谈一谈自己对于新课标的思考。

  一、课程目标的高要求与低落实之间的存在着“剪刀差式失衡”

  在中国现行的教学状况下,新课程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恐怕只是一种高理想的策划而已。因为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具体执行者,新课标旨在提高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可不争事实是:教师的教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难有作为的地步,教师又怎样去实施新课标呢?又有几个学校去落实呢?城市有条件或升学压力不大的地区可以搞实验,但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落实,常是一个摇头的答案。

  二、新理念与旧传统的抵触性博弈

  许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任凭新课标如何变化,他们习惯上坚持用自己的老旧经验进行教学,对于新课标,他们只是束之高阁。也有一些教师盲目的让学生合作探究,没有真正落实课改新理念。有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机械化,认为每节课必须有合作才是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有些流于形式。

  三、对“三维角度”与“三维目标”的混误式理解和机械套用

  所谓“三维角度”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在《纲要》和各门课程标准也没有使用“三维目标”一词,课程改革的官方文件没有将课程目标以“三维目标”加以概念化,只是解释者的杜撰而已。而实际上“三维角度”只是 《纲要》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简单理解,这已超出了对于”课程目标“这一目标体系的探讨范畴。”三维角度“本是一个统一整体,但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要么分而治之执行,要么死板硬套。

  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常常混淆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希望在一堂课上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所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欠缺了学科特点及课型特色,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使教学陷入困境,无形中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四、行政性管理体制与软实力之对立

  教育机构大政策下,经费支持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但是,很多地区的相关领导不愿拿出这部分经费来搞他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改革,对于学生可以参与动手实践的环节要求具备的用品,表现得相当“有力无心”。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想搞改革,也是有心无力。

  本次新课程目标改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新课改能够走的更远,更加切实有效,身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对新课改的目标有着这样的期待和建议:

  (一)科学、准确预设课程目标,完善预设机制

  新课程目标改革应坚持公平、可行、协调和明确的原则,在预设改革目标的时候尽量考虑到目标在后期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将其减到最低限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课程改革实效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差距。拓宽目标决策的信息渠道,为目标预设提供便利、高效的信息资源库,进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完善课程改革预设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参照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指标,加强对预设目标的可行性论证;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相关利益群众对目标决策过程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促进课程改革目标利益均衡。

  (二)改变教师传统观念,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新的课程理念很难使他们改变,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说是一种不二法门之法。如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系统地确立培训程序。先培训教育教学行政领导,然后再培训教研员,最后培训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占有“主阵地”,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应急措施。

  2.培训方式应强调操作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的培训也涌现出很多新形式,其核心在于强调教师的参与,我认为很值得推广。如案例培训,即先选择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的案例,然后示范于课堂,使得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的真实情景中有所体现,这样在过程中转变观念,效果会更好。

  3.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比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进行介绍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多元化课程体系,特别是主题性课程、跨学科课程的出现等等,教师很难适应这些转变,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教育行政领导的培训应侧重于评价方面;对教研员的培训应侧重于理论方面,同时密切联系教学实践;而对教师进行培训,应侧重于教学实践方面,强调可操作性。

  课程目标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一劳永逸之举。藉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多方参与,群策群力,切实贯彻落实目标要求。要多做反馈性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走形式,不推诿扯皮。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程目标改革之路将艰远;尽芸芸众生之力兮,共创教育改革之新篇章。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汽轮小学 黑龙江】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其中新课标的制定,立于国际视野,彰显中国特色,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继承中又有创新,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因而被许多人称为“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的一次革命性实践”。然而,教师对本次新课程目标改革又是如何认识的呢?其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呢?他们又有什么期望呢?随着新课改的进程走向纵深,笔者想谈一谈自己对于新课标的思考。

  一、课程目标的高要求与低落实之间的存在着“剪刀差式失衡”

  在中国现行的教学状况下,新课程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恐怕只是一种高理想的策划而已。因为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具体执行者,新课标旨在提高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可不争事实是:教师的教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难有作为的地步,教师又怎样去实施新课标呢?又有几个学校去落实呢?城市有条件或升学压力不大的地区可以搞实验,但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落实,常是一个摇头的答案。

  二、新理念与旧传统的抵触性博弈

  许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任凭新课标如何变化,他们习惯上坚持用自己的老旧经验进行教学,对于新课标,他们只是束之高阁。也有一些教师盲目的让学生合作探究,没有真正落实课改新理念。有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机械化,认为每节课必须有合作才是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有些流于形式。

  三、对“三维角度”与“三维目标”的混误式理解和机械套用

  所谓“三维角度”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在《纲要》和各门课程标准也没有使用“三维目标”一词,课程改革的官方文件没有将课程目标以“三维目标”加以概念化,只是解释者的杜撰而已。而实际上“三维角度”只是 《纲要》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简单理解,这已超出了对于”课程目标“这一目标体系的探讨范畴。”三维角度“本是一个统一整体,但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要么分而治之执行,要么死板硬套。

  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常常混淆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希望在一堂课上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所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欠缺了学科特点及课型特色,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使教学陷入困境,无形中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四、行政性管理体制与软实力之对立

  教育机构大政策下,经费支持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但是,很多地区的相关领导不愿拿出这部分经费来搞他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改革,对于学生可以参与动手实践的环节要求具备的用品,表现得相当“有力无心”。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想搞改革,也是有心无力。

  本次新课程目标改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新课改能够走的更远,更加切实有效,身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对新课改的目标有着这样的期待和建议:

  (一)科学、准确预设课程目标,完善预设机制

  新课程目标改革应坚持公平、可行、协调和明确的原则,在预设改革目标的时候尽量考虑到目标在后期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将其减到最低限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课程改革实效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差距。拓宽目标决策的信息渠道,为目标预设提供便利、高效的信息资源库,进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完善课程改革预设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参照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指标,加强对预设目标的可行性论证;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相关利益群众对目标决策过程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促进课程改革目标利益均衡。

  (二)改变教师传统观念,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新的课程理念很难使他们改变,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说是一种不二法门之法。如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系统地确立培训程序。先培训教育教学行政领导,然后再培训教研员,最后培训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占有“主阵地”,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应急措施。

  2.培训方式应强调操作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的培训也涌现出很多新形式,其核心在于强调教师的参与,我认为很值得推广。如案例培训,即先选择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的案例,然后示范于课堂,使得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的真实情景中有所体现,这样在过程中转变观念,效果会更好。

  3.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比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进行介绍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多元化课程体系,特别是主题性课程、跨学科课程的出现等等,教师很难适应这些转变,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教育行政领导的培训应侧重于评价方面;对教研员的培训应侧重于理论方面,同时密切联系教学实践;而对教师进行培训,应侧重于教学实践方面,强调可操作性。

  课程目标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一劳永逸之举。藉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多方参与,群策群力,切实贯彻落实目标要求。要多做反馈性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走形式,不推诿扯皮。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程目标改革之路将艰远;尽芸芸众生之力兮,共创教育改革之新篇章。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汽轮小学 黑龙江】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目录)
  • 目录 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与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语文的概念 二.语文课程性质 第二节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二章语文课程总目标 第一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

  • 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 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于2001年秋开始进行实验,至2003年秋,参加新课程实验的学生已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人数的47%.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般新课程实验范围达到50%左右,即可以考虑修订并在全国推广.因而2003-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 ...

  • 课程标准的格式模板
  • 附件三: ××××课程标准(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课程名称:(宋体小四号)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1.前言(黑体小三加粗) 1.1课程的性质(黑体小四加粗) 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 ...

  • 新课标解读
  • 控制课程容量 增强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一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在深刻总结10年实施经验, 分 ...

  • 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
  • 高中新课程标准是高中课程改革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为高中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它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同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新课程标准有了突出的变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性质和功能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一词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其最早出现在清 ...

  • [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 <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4110010 课程名称:创业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实践课 学分:1 学时: 32(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课外实践8学时,本课程课外实践内容是指学生自行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目的与任务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既强调 ...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文档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作者:陕西省教科所 崔敏 时间:2012/5/22 19:13: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027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 ...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前言 第1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 1.1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研究内容 1.2 研究语文课程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方法论 1.3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4 工具性的由来与含义 1.5 人文性的由来与含义 1.6 工具性 ...

  •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初中科学课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在浙江省以及广东深圳南山区.湖南长沙开福区.山西临汾曲沃县等七个区县开始了新一轮实验,至今已经十年. 2003年,根据教育部 ...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报告(陕西省)
  • 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小学阶段解读报告 国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 版)颁布后,我省及时举办了小学英语省级骨干研训班,小学 英语研训组通过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集中学习.研读.讨论后,结合我省小学英语 教学实际,形成以下解读报告. 一.英语课程标准(2 ...